東南亞菜 | 泰國篇(一)(附多種咖喱配方)

2021-02-16 世界餐廳

東南亞菜,在很多人的心裡就是泰國菜的簡稱,其實不然,東南亞菜也分為泰國菜、越南菜、印尼菜,新加坡菜、馬來西亞菜等,口味通常偏酸辣,會大量且廣泛地運用各種新鮮香料,如金不換、薄荷、紫蘇、青檸、香茅等。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些香草味道奇怪,但正是由這些香草調和而成的「奇怪」味道,從而構成了東南亞菜的靈魂。

東南亞菜其實在做法上都屬同宗同源,差別只是口味不同,通常都會用到椰漿、咖喱、魚露、香料等調味料,而且以海鮮、雞肉、豬肉為主,牛羊肉都比較少吃。

新、馬一帶有很多中國移民,所以中國菜元素是新、馬菜有別於泰國菜的一大原因之一。而新加坡菜和馬來西亞菜其實都是融合了當地菜與中國菜的混搭菜。

泰國菜注重調味,常以辣椒、羅勒、蒜頭、香菜、薑黃、胡椒、檸檬草、椰子與其它熱帶國家的植物及香料提味,辛香甘鮮,口味濃重,別具一格。

以各種風味蘸料伴以泰國美食,更演化出多重滋味。如帶辣勁的涼拌色拉、泰式酸辣湯、紅或綠咖喱(大多混合了椰漿)、蔬菜、各款烤肉串(牛、豬與雞,拌以米飯或面點),都是非常具代表性的泰國美食。

泰國菜有四大菜系,各種菜系均有不同的特色:

泰國南部菜:

泰國南部,兩邊為海,本地人較多信伊斯籣。當地的特色,取及鄰近馬來西亞菜多用的食料,如黃姜等;調味料較為濃,而有時候帶酸。著名菜式有:

泰式黃咖哩(音:Gaeng Panang)

泰式伊斯蘭咖哩(音:Gaeng Massaman)

魚咖哩等

泰國中部菜:

泰國中部,以首都曼谷為中心,也是魚米之鄉,蔬菜水果茂盛。食料較新鮮,而調料通常較甜。名菜有:

冬蔭功湯(泰國著名的酸辣湯)

椰奶湯(音:Tom kha gai)

泰式紅咖哩(音:Gaeng Phet)

泰式綠咖哩(音:Gaeng khiew-waan)

九層塔炒雞等。

泰國北部菜:

泰國北部,山區,深受緬甸菜的影響,名吃有:

咖哩湯河(音:khao soi)

當地還有一種特別的酸肉,叫做「nem」。

泰國東北菜:

泰國東北菜和寮國菜相似,而米飯則愛吃糯米飯,名菜有:

青木瓜沙拉(音:Som tam)

生肉沙拉(音:larb)

「咖喱」一詞來源於坦米爾語,其意是「許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製」的意思,它是許多香料的結合品,以椰漿作為基礎調料,再加入包括香茅、魚醬、月桂葉以及十幾種當地種植的香料(如丁香、小茴香籽、黃姜粉和辣椒等)調配而成,口味由溫和到極辣。

咖喱的種類很多,以國家來分,就有印度、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 ;以顏色來分有紅、綠、黃、白之別,根據配料不同來區分種類口味的咖喱大約有十多種之多。

一般來說,白咖喱與羊肉、綠咖喱與豆腐、黃咖喱與羊骨、紅咖喱與雞是比較好的搭配。烹調時,先將咖喱略烹製出香味後,再加入肉類、海鮮或蔬菜等食物一同煮製食用,也可做湯。

泰國咖喱最早只有黃咖喱,青咖喱、紅咖喱等,是為適應不同人群的口味才慢慢演變而來,而今仍以黃咖喱多見。其呈奶黃色,辛辣,味較重,一般用來搭配蝦、蟹等海鮮,口味香濃。

紅咖喱較為溫和,色彩上更能刺激食慾,其不同主要是加入了檸檬水,多用來搭配牛肉等紅肉,能特別針對肉本身的香味,突出肉香特色。

青咖喱加入了檸檬葉,口味清香,多用來搭配家禽,以雞塊較多,也被用來烹製貝殼類如帶子等小型海鮮。其原因是小海鮮更清鮮,只有青咖喱不著痕跡的辛辣,才不會奪走其鮮味。

泰式黃咖喱的主要配料有咖喱粉、黃姜粉、丁香、桂皮、草果、蒜頭等,一般是在炒香後加入椰漿原汁一起用小火熬煮,待各種香料的味道完全煮出即可,此過程大約需時45分鐘。

而這當中,火候與勾芡的技巧都決定著咖喱的口味,用料也決不能含糊。在泰國當地,每製作十斤咖喱,就要用掉將近五斤的泰國進口椰漿。

相比起稍顯清淡的越南咖喱而言,泰國咖喱更辛辣、濃鬱,檸檬味最重,可算將香料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

印度咖喱一般用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黃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調配成,由於用料重,不加椰漿,故而辣度較重且口味濃鬱。

印度咖喱分為綠色、淺棕色、淺黃色、黃色、淺黑色等,不同顏色在口味上也各有不同。其中,淺黑色咖喱要熬製12小時之久,絕不是一般的功夫。

而黃咖喱在印度是最流行的,幾乎所有印度人每天必吃黃咖喱,否則就「不能吃飯」。

用咖喱來烹製蔬菜,是印度人極為熱衷的咖喱吃法。與咖喱常伴的蔬菜中,椰菜花、菠菜、扁豆等最常見,洋蔥反倒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印度的咖喱就像湯一樣,無論是肉還是蔬菜,印度人都會將其燉得極為爛熟,吃的時候,不光要吃光裡面的料,還要蘸著主食,將「湯」吃得乾乾淨淨,直舔手指。

斯裡蘭卡的飲食風格與印度相似,米和咖喱都是當地人最重要的食物,其咖喱主要分紅、黃兩種,其中紅咖喱較辣。由於斯裡蘭卡出產的香料質量較佳,因而其咖喱品質也是一流。

馬來西亞同樣喜用椰漿來減低咖喱的辛辣並提升香味,味道較平和,其咖喱辣中帶點清潤,充滿南洋風味。

新加坡鄰近馬來西亞,兩者的咖喱口味較為雷同,同樣以平和見長。而新加坡咖喱用的椰汁和辣味更少,對於不太習慣咖喱濃重口味的人來說,更易接受。

以清淡為主,同樣以椰漿調味,主食方面常伴米線食用。

東南亞豐富的烹調傳統一直不為人所知,直到近代因東南亞觀光業發達,外界才得以一窺究竟。

在中國,東南亞菜也很受歡迎,每個吃過東南亞菜的人,是一定會嘗過以下這些香料的。不過,大部份人都不知道它們長什麼樣子,甚至不知道叫什麼名字,而就是這些「無名英雄」們,塑造了令人慾罷不能的東南亞味道。

香蘭葉(Panda leaves)

香蘭葉在馬來西亞非常普遍,當地人喜歡把這種植物加入食物裡,因為它有一種十分獨特的天然芳香味,能讓食物增添清新、香甜的味道,後來慢慢地演變到以新鮮椰汁混合香蘭葉來製作各種食物與糕點。

而在蛋糕、麵包、餅乾、慕斯等食品中加入香蘭葉,吃起來更爽口、更香甜、更美味,新鮮的香蘭葉汁還可以用來替食物染色。

香茅(Lemongrass)

香茅個性濃烈,因為那氣味接近清新的檸檬香氣,香茅又叫檸檬草。

香茅的莖和根部,常被切碎或研磨用在各種東南亞菜餚裡,搭配蒜、辣椒和芫荽,是海鮮湯、咖喱裡最常見的香料。雖然可以買到乾燥的香茅,但用起來香氣和風味都遜色很多。

南姜(Galangal)

以三年姜為上品,表皮顏色偏白,姜芽處呈微紅色,味道有點像肉桂,辣中帶甜,具有辛嗆味。

最早時,南姜被用作煙燻材料,後被當作藥材和香辛料使用。直至今日,僅東南亞地區及潮汕地區仍在使用,其餘各地已經極少見到。

南姜分為大型和小型兩種,常在咖喱菜或泰國菜中做輔料,還可以剁成末做成咖喱醬或其他蘸醬。而最常見的做法是將南姜和其他香料一起攪碎醃製肉類和海鮮,或用來燻制食物。

鳥眼辣椒(Birds eye chillies)

鳥眼辣椒也被稱作泰國辣椒,分布於南洋多個國家,常被用來當做咖喱的原料之一。據說泰國鳥眼椒是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個頭比一般辣椒小,顏色鮮紅,而且越小越辣,切細絲後是各種辣味的來源。

檸檬葉(Lemonleaves)

檸檬葉具有特殊的強烈檸檬香味和類似柑橘類的香味,與雞肉或魚類同煮有調味及去腥之效,這個味道不是其它調味料所能取代的。

它也很適合用於海鮮料理的烹調,尤其是越南與泰國料理中的菜式,一定要加入檸檬葉來增加香氣,去除腥味。

當然,檸檬葉通常只是用來提味,並不會成為主角級的香料,因此不必添加過多。

檸檬(Lemon)

東南亞菜中的酸味,大多來源於東南亞特有的萊檬,在很多人的眼裡,萊蒙和青檸檬似乎就是一樣的水果,酸酸甜甜的味道,青綠色的表皮……但是兩者其實並不相同。

不到兵乓球大小的綠色萊檬,常被用來作為酸味劑,薄薄的皮、有別於檸檬的微苦和柑橘的清香,使它能很好地與其他香料融合。最重要的一點,萊檬的尾部沒有乳突,一般無籽,只要記住這兩點,就能輕鬆分辨萊蒙和檸檬。

小青圓茄(Round eggplant)

在東南亞一帶,小青圓茄的做法極其多樣,可以和綠咖喱一起煮雞肉,再配一碗茉莉香米飯;也可以把它和燈泡茄、大圓茄和白菜放入小陶瓦缸裡醃泡起來,幾天之後,便成了酸甜開胃的爽口醃菜。

和我們平時食用的紫茄相比,小圓茄肉質相對較硬,茄皮略厚,手指稍微用力捏下去也不會出現凹痕。它的最大特色是茄肉爽口、略帶澀味,沒有一般紫茄會有的「茄腥氣」,而且口感細嫩。

長芫荽(Long coriander)

比芫荽重口味得多的長芫荽,濃烈的氣味超過了植物的極限,加熱以後也能保持碧綠的顏色,而且那香味和具有摧毀性辣度的鳥眼辣椒可謂是天作之合,是辣味的湯裡少不了的一種香料。

咖喱葉

咖喱葉生長在小樹上,香味溫和,有一種淡淡的香辛味道,可以和洋蔥、蝦醬、青辣椒等一起加在魚肉和海鮮菜品中。或將幹咖喱葉研磨成粉末,與其它香料一起熬製成咖喱。

皺皮檸檬

在東南亞,檸檬是一種常用的調味水果,幾乎每道菜品中都會使用,皺皮檸檬比普通檸檬的味道更濃鬱,尤其在海鮮菜品中尤為突出,其清新的香氣可以去除腥味。除此以外,也可以用皺皮檸檬來調菜品的汁料。 

金不換

又叫九層塔,新鮮的葉子與檸檬味道有些相似,幹的則有一些咖喱的味道,是有藥用價值的香草,泰國菜和印度菜經常用到,常用在海鮮及沙拉中。 

黃姜

越南特產的香料,辛香清淡,還有點橙子、胡椒的混合味道,是咖喱的香料之一,有著色作用,咖喱的黃色就來自黃姜。

黃姜飯在越南非常有代表性,普通的米飯中添加黃姜製成,色澤金黃,散發出黃姜和大米混合後的特殊香味。

薄荷葉

東南亞使用普遍的香料,菜品、沙拉、飲品等中都會用到。薄荷的味道與甜味很搭配,因此也常用於調製果醬或糖漿。在東南亞,薄荷葉還與椰糖搭配做成薄荷醬。 

6樣海鮮+4兩椰奶

這是傳統冬陰功湯的改良版:首先,原料升級,由單一的海捕大蝦改為六種小海鮮,成本降低了,也更有可食性;其次,以香茅湯煮製食材,成熟後撈出放入椰奶中,原料先煮進香茅味,再泡入椰奶香,一種食材兩重香氣,非常特別。

走菜流程:

1、取自製香茅湯500克放入鍋中,加鮮香茅草段10克、大芫荽(也叫泰國香菜)8克、南姜6克、檸檬葉2片,再放入龍利魚片50克、草菇40克、魷魚花30克、魷魚須20克、扇貝肉8個、蝦仁4個(開背去蝦線)、青口貝2個(去掉一側的外殼)中火煮1分鐘。

2、取一口雙耳小金鍋,倒入椰奶200克,撈出煮熟的青口貝放入鍋內。

3、繼續煮1分鐘至其餘原料成熟,離火後放入泰國香椒膏10克、唐雙合牌魚露10克、檸檬汁5克攪勻,盛入金鍋即可走菜。

自製香茅湯:

高湯(以豬骨、雞架熬製而成)20斤放入湯桶,加香茅下腳料(即外層的香茅皮)300克、檸檬葉100克小火吊1小時以上即成。

這道菜改良自「茄汁大蝦」,將普通番茄醬升級為自製的羅望子汁,使蝦仁帶上水果天然的酸香。更重要的是,此菜製作過程中不加一滴油,其紅亮的顏色完全來自於羅望子汁,無油少鹽,成菜更健康。

製作流程:

1、大蝦仁10個(共500克)洗淨瀝乾,兩面拍粉,下入六成熱油炸1分鐘至表面金黃,撈出瀝油備用。

2、鍋入羅望子汁40克,加菠蘿條、紅菜椒段各40克小火煮1分鐘,放入炸過的蝦仁翻勻,勾薄芡、淋明油即可出鍋裝盤。

羅望子汁:

羅望子放入清水泡軟,反覆揉搓將果肉「洗」下來,濾去果核,將果肉放入攪拌機打碎成泥,每500克果泥加清水1000克一同放入小鍋,放入番茄醬200克小火熬濃,關火濾去渣滓即成。

羅望子:

又叫酸角,是產自熱帶的一種植物,其外表類似「豆莢」,捏開棕色的外殼,便能看到內部紅棕色的果實。其果肉有一股誘人的酸甜味,既可直接食用,又能做成調味醬烹製菜餚。餐廳所用的羅望子運來時已去掉外殼,進貨價13元/斤。

製作流程:

1、雞腿2隻去骨,衝去血水,瀝乾後改刀成塊;土豆150克改刀成小塊。

2、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入薑絲5克煸香,放入瑪薩曼10克小火炒香,倒入椰奶100克炒勻,添入雞湯200克,放雞腿肉、土豆塊,調入椰糖10克、魚露、味精各5克攪勻,中火煮5分鐘,待雞腿成熟時,連湯帶料一同倒入盤中,撒腰果10克,放紅辣椒圈、香蘭葉點綴即成。

瑪薩曼:

是泰國常見的一種醬料,類似於中國的花生醬,有濃濃的堅果香,但不同的是,其所用的原料除花生外,還有芝麻、香菜籽、紅辣椒、蝦醬、海米、大蒜、香菜根,顏色紅亮、香味複合、口感微辣,特別適合烹製肉類原料,能很好地去腥增香。

糯米入竹簍

蒸熟拌椰糖

此菜既是主食又是甜點,帶有椰糖香氣的糯米飯旁邊伴著金黃誘人的芒果肉,加上表面那層濃濃的椰奶汁,單看賣相,就足夠誘人食慾。

糯米初加工:

泰國糯米5000克洗淨,放入清水浸泡1小時,裝入專門蒸米的竹簍中,隔水大火蒸90分鐘至熟,取出倒入盤中,加融化的椰糖100克充分拌勻,攤開自然晾涼,讓糯米吸入椰糖的甜香味。

走菜流程:

取糯米飯100克填入圓形模具壓實,裝入盤中去掉模具,淋椰奶汁30克,旁邊擺入芒果塊100克即可上桌。

椰奶汁:

三花淡奶3罐(410克/罐)、白砂糖500克、椰奶400克、幹澱粉25克一同放入鍋內,小火熬15分鐘至濃稠即可。

技術關鍵:

1、要選泰式糯米,米香味濃,容易蒸至軟粘粑糯的狀態。

2、此菜選用的是有橄欖球大小的泰國香芒,果肉金黃、筋膜少、甜度大,進貨價19元/斤。

版權聲明:本食譜內容、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平臺只做分享用途

相關焦點

  • 東南亞菜知多少?(附多種咖喱配方)
    東南亞菜,在很多人的心裡就是泰國菜的簡稱,其實不然,東南亞菜也分為泰國菜、越南菜、印尼菜,新加坡菜、馬來西亞菜等,口味通常偏酸辣,會大量且廣泛地運用各種新鮮香料,如金不換、薄荷、紫蘇、青檸、香茅等。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些香草味道奇怪,但正是由這些香草調和而成的「奇怪」味道,從而構成了東南亞菜的靈魂。
  • 異域味道 // 東南亞菜知多少(附東南亞菜做法)
    東南亞菜,在很多人的心裡就是泰國菜的簡稱,其實不然,東南亞菜也分為泰國菜、越南菜、印尼菜,新加坡菜、馬來西亞菜等,口味通常偏酸辣,會大量且廣泛地運用各種新鮮香料,如金不換、薄荷、紫蘇新、馬一帶有很多中國移民,所以中國菜元素是新、馬菜有別於泰國菜的一大原因之一。而新加坡菜和馬來西亞菜其實都是融合了當地菜與中國菜的混搭菜。
  • 【異域味道】東南亞菜知多少(附東南亞菜做法)
    東南亞菜,在很多人的心裡就是泰國菜的簡稱,其實不然,東南亞菜也分為泰國菜、越南菜、印尼菜,新加坡菜、馬來西亞菜等,口味通常偏酸辣,會大量且廣泛地運用各種新鮮香料,如金不換、薄荷、紫蘇、青檸、香茅等。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些香草味道奇怪,但正是由這些香草調和而成的「奇怪」味道,從而構成了東南亞菜的靈魂。
  • 異域味道 | 東南亞菜知多少(附東南亞菜做法)
    東南亞菜,在很多人的心裡就是泰國菜的簡稱,其實不然,東南亞菜也分為泰國菜、越南菜、印尼菜,新加坡菜、馬來西亞菜等,口味通常偏酸辣,會大量且廣泛地運用各種新鮮香料
  • 咖喱裡頭到底是什麼東東 這些東南亞香草原來在廣州菜市場也能買到(附綠咖喱醬配方)
    遊歷過東南亞回來的朋友會發現,無論泰國菜、娘惹菜還是越南菜,湯汁裡都有一股濃濃的香草氣息,入口清爽、自然而不油膩,不得不感嘆當地人對植物香味的駕馭能力
  • 異域風情 東南亞菜知多少(附創新東南亞菜做法)
    東南亞菜,在很多人的心裡就是泰國菜的簡稱,其實不然,東南亞菜也分為泰國菜、越南菜、印尼菜,新加坡菜
  • 東南亞菜測評 | 咖喱香噴噴,肉骨茶飄香
    總體來說非常推薦給想要嘗試泰國咖喱的的朋友!烤雞價格:8.5元咬下第一口感覺有點硬,不是鮮嫩那種感覺。配上香料後感覺不像東南亞食物,偏中式料理一些。作為烤雞來說不是很酥脆,香茅的味道偏重。因此覺得可能單吃比較美味,味道還是可以,肉再軟一些就更加分了。
  • 體驗熱帶風情 辛辣酸甜東南亞菜喚醒你的食慾[組圖] -咖喱 印度...
    東南亞菜包括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度等國家的特色菜。典型的東南亞菜有泰式菠蘿飯、印度咖喱海鮮焗飯、咖喱蟹、椰汁西米糕、越南河粉等。東南亞菜酸酸甜甜,微辣不上火,非常爽口。上海的東南亞餐廳非常多,推薦五家口味不錯的給大家。
  • 常見於印度菜、泰國菜和日本菜等菜系的咖喱,你真的了解嗎?
    咖喱(也寫作咖哩)是由多種香料調配而成的醬料,常見於印度菜、泰國菜和日本菜等菜系,一般伴隨肉類和飯一起吃。咖喱(也寫作咖哩)咖哩是一種多樣變作及特殊地調過味的菜餚,最有名的是印度和泰國的咖喱烹飪方法,咖喱已經在亞太地區成為主流的菜餚之一。
  • 東南亞泡麵大賞(1)泰國篇,哪一個終結了你的味蕾?
    東南亞的泡麵得到了眾多人的喜愛,其中每個國家的泡麵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它們分分鐘成為了各大網站的美食新寵,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泰國的泡麵,來一場美味大賞。其實yumyum麵條的質量一般,勝就勝在湯頭上,將泰國經典的滋味全部融入鮮湯之中,每一口都讓人忘不了,多種口味:泰式酸辣蝦、泰式海鮮、泰式青咖喱等,每一種都有著濃鬱的滋味。
  • 東南亞美食【附做法】
    東南亞菜,在很多人的心裡就是泰國菜的簡稱,其實不然,東南亞菜也分為泰國菜、越南菜、印尼菜,新加坡菜、馬來西亞菜等
  • 中山路新開的泰國餐廳,超高性價比! 炒肉蟹冬蔭功湯咖喱牛腩...過癮!
    雲蝠7樓新開的一家泰國料理店,咖喱皇炒肉蟹、冬蔭功湯、馬來咖喱牛腩...一大波泰國料理實惠又好吃...東南亞風情的軟裝以及熱帶植物、泰國的佛像、清邁的大象…這家店把整個泰國元素都搬進了店裡。當然,還有特邀的泰國人妖演員來助陣,一進入,就仿佛置身於異國他鄉…
  • 說起東南亞美食,只有泰國菜麼?
    說起東南亞美食,大家第一個想起的應該就是泰國菜,那酸酸辣辣的味道,讓很多女生流連忘返,欲罷不能。泰國菜以色香味聞名,第一大特色是酸與辣,泰國廚師喜歡用各式各樣的配料如蒜頭、辣椒、酸柑、魚露、蝦醬之類的調味品來調味,煮出一鍋鍋酸溜溜、火辣辣的泰式佳餚。招牌菜有冬陰功、椰汁嫩雞湯、咖喱魚餅、綠咖喱雞肉、芒果香飯等。魚、蝦、蟹都是各餐館的殺手鐧,什麼炭燒蟹、炭燒蝦、咖喱蟹等等。但是說到東南亞美食,越南的菜餚毫不輸於泰國美食。
  • 東南亞菜酸辣爽口,還有咖喱蝦蟹來助攻
    ,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層塔……」每次聽到這首歌,就想吃東南亞菜,包括泰國咖喱蝦、新加坡海南雞飯、馬來西亞娘惹菜以及越南金邊粉等等,還沒說完我就口水直流,趕緊和閨蜜約飯去。一路上閨蜜變身好奇寶寶,問東南亞菜的諸多問題。東南亞菜包括泰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甚至越南等國家的特色菜,多用熱帶水果入菜,口味偏酸甜鹹辣為主,相比之下,越南菜口味清淡,酸甜清爽略帶小清新。
  • 泰國青咖喱的簡易教程
    泰國綠咖喱是泰國 以外最著名的泰國菜。它具有鮮明的綠色,使其與印度,馬來西亞和日本的咖喱分開,這些咖喱大多是紅色或黃色。綠色來自綠色辣椒,而不是其他類型的咖喱中使用的紅辣椒。為什麼會這樣?它與綠咖喱中使用的成分類型密切相關。
  • 舌尖上的東南亞吃什麼?泰國菜的精髓都在這裡了
    泰式咖哩咖哩是一種調料,準確的說屬於一種複合型調料,它是由很多香料配製而成的混合味道的調料:咖喱是以薑黃為主料,另加多種香辛料(如芫荽籽、桂皮、辣椒、白胡椒、小茴香、八角、孜然等等而在東南亞國家,紅咖喱是較為受歡迎的一種,其辣度高,口味較重,適合長期處於東南亞溼熱天氣的人群。泰式冬蔭功冬蔭功也無疑是泰國菜的代表作之一。集鮮,香,辣為一體,又混合了各種香料,對於極大一部分的饕客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 福州老牌泰國菜,甜甜的咖喱,滿滿的愛
    今天吃什麼臺江萬達:星洲蕉葉碎碎念:星洲蕉葉應該算是福州的老牌泰國菜了,今天正好想吃咖喱就選這家。說完環境,就要來體驗一下菜品了咖喱與原產地香料的融合,讓星洲蕉葉的咖喱菜市獨創一格。秉承著對食物更用心的烹飪態度,星洲蕉葉的團隊用心甄選,泰國新鮮進口食材,保證料理的鮮活。
  • 它是最古老的香料應用之一,它孕育了咖喱烙印遍布多種東南亞風味
    相信對於很多朋友而言,咖喱的名稱已經成為家常。雖然咖喱的普及程度很高,卻很少有朋友知道咖喱的前身,一種名為馬拉盞的香料組合配方,它對於東南亞風味的影響,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如今的馬拉盞依舊是保持著薑黃、香菜籽在整組配方之中最大比重的用量,而這兩種香料的用量基本上要佔據總用量的60%以上,可以說這兩種香料在馬拉盞之中,便是妥妥的君料無疑了。在兩種香料的比例上,常見的情況下是以薑黃佔據優勢,而香菜籽用了較少,常用的比例有3:1,2:1等,這種配置下色澤比較濃鬱,可以後續加入多種其他香料,讓香氣更為多樣。
  • 開吃︱杭城東南亞美食指南,原來美味不止泰國菜!
    浙江新聞客戶端編輯 向冬雪說起東南亞菜,大多數人的印象就是咖喱蟹,咖喱蝦,碳烤豬頸肉,冬蔭功湯……說來說去,這些其實都只是泰菜而已,是東南亞菜系裡很小的一部分,諸如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地也是擁有很多特色菜的。
  • 印度的咖喱,日本的咖喱,泰國的咖喱,網友:日本的最合中國胃
    咖喱是一種用多種香料混合而成的醬料,在東南亞菜裡面很常見,咖喱最早出自印度,後來在其他國家經過發展,口味上做了不同的改良。現在咖喱不僅在印度很流行,還成為日本和泰國的代表菜。那這三個國家的咖喱都有什麼區別,我們中國人最喜歡吃哪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