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暇之餘,我觀閱了一部電影《岡仁波齊》,但是在觀後對於這部電影的感受是難以用語言來描述的,心靈像是在沾染了許久歲月的風塵之後,突然被置身到真空環境中殺菌消毒,淨化洗滌了一般,讓人許久倍感驚奇而不能發出表達感情的語言來。
或許讀者不能明白我說的這段話是什麼意思,但是等到你們看到我後面所寫就會了解些許了。
《岡仁波齊》,是一部描寫西藏自治區芒康縣嘎託鎮普拉村的10個普通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裡以外的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的電影。48歲的尼瑪扎堆,是整個朝聖隊伍的掌舵人,歷練沉穩。他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三年前尼瑪扎堆家的三個兒子娶了鄰居家的二女兒斯朗卓嘎。尼瑪扎堆的父親在14年春節將至的時候去世了,老人一生最大的心願是能夠去一次拉薩,卻總是未能如願。尼瑪扎堆時常悔恨,所以這次下定決心一定要帶上叔叔楊培踏上朝聖之路。這也是尼瑪扎堆為了完成父親生前的願望,也為了讓叔叔自己也代替父親感受一下去岡仁波齊朝聖的神聖意願。所以在尼瑪扎堆的提議下,在叔叔楊培的支持下,他們決定從芒康縣嘎託鎮普拉村出發,一路磕長頭,經由拉薩布達拉宮,最後到神山岡仁波齊,完成神聖的朝聖之路。
聽說尼瑪扎堆要帶著叔叔去岡仁波齊朝聖,村裡知道此事的人,一些人主動找到尼瑪扎堆,央求加入隊伍,對於此類請求,尼瑪扎堆幾乎都是一口答應,其中有35歲的屠夫江措旺堆,他腿有殘疾,家境一貧如洗,平時會幫人殺牛換些酒喝,由於藏族人不殺生,所以在他那自卑的心裡添加了些許罪惡,所以他想借這次朝聖洗刷心頭的罪惡。還有23歲的次仁曲珍,是斯朗卓嘎的姐姐,她已經懷孕半年有餘,但是徵求丈夫色巴江措的意見後,依然要加入朝聖的隊伍。當丈夫問她能否完成朝聖時,她說可以。讓我詫異的是,9歲的小姑娘扎西措姆也想隨父母加入朝聖的行列,讓我心生敬意。在準備妥當後,7男4女(包括一個小女孩)組成的朝聖大軍在尼瑪扎堆和叔叔的帶領下上路了,由次仁曲珍的丈夫色巴江措開著四輪車拉著他們的後勤物資,浩浩湯湯出發了。
從邁出家門的第一步,朝聖的大幕即已經拉開,由尼瑪扎堆和叔叔楊培前面引路,叔叔還轉著經筒,其餘9人他們每走七八步就要把帶有朝聖手板的雙手合十,頷首頓思,然後拉直身子直接滑將下去, 再雙手合十,腦門直接磕到地上,停頓一會兒,然後再爬起來接著重複上面的動作,一遍又一遍,周而復始,如此循環往復。在過完新年以後,318國道周圍,春暖花開,桃之夭夭,枝枝搖曳,將白色的藏式民居星星點綴,讓人仿佛感覺到了世外桃源般,朝聖著們沿著318國道一路磕頭,身旁的大貨車、小汽車打著鳴號呼嘯而過,他們一心虔誠磕頭,不為外界所左右、所吸引。在第一天的磕頭快結束的時候,西藏湛藍的天空上,灰色的雲朵隨意撒布變幻,與粉色的雲層交相輝映,夕陽從雪山尖頂灑下最後一縷金色的餘暉,318國道大拐彎處朝聖者們磕頭跪拜的場景,讓人覺得這一畫面神聖而美好。
讓我尤其感覺震撼的是,其中磕頭路上有一處是水路,也就是溪流流過的地方,而這些朝聖者們在詢問了尼瑪扎堆後,決定直接穿水磕頭,他們不論男女老幼,不論孕婦與否,都依然決然地爬在溪水裡一步步磕頭,未曾因為是水路而少磕一個頭。我想這估計就是信仰的力量之所在了,為了心中那輝煌的布達拉宮、那堅定的「岡仁波齊」,就算遇到再惡劣的自然和地理環境,他們也會在所不辭,以保持初心般那樣明亮的心態,一一涉過。
在他們磕頭的過程中,時間長了他們也會稍事休息,然後坐在草原和溪流相接的地邊上,尼瑪扎堆和叔叔楊培作為觀眾的場合下,男女們圍成一個小圈跳起了藏舞,那種歡快的情形,絕沒有在一天長途跋涉之後的疲憊難掩的神色,而是被伴隨著歌聲的跳舞節奏所助興,讓人們愈發感受到了藏族同胞們那種源自內心的單純的快樂!
我開頭介紹了的那個大肚子孕婦次仁曲珍,一直在磕頭不斷的前行,絲毫沒有說我很不方便了要求坐四輪車或者什麼的,人家一直很堅強的一個不落的磕頭,在磕頭朝聖時間開始不是很久的時候,她突然腹痛,就被送往附近的醫院,然後在那裡生下了他們的兒子丁孜登達。在生完孩子後次仁曲珍很快就加入了磕頭隊伍,兒子被寄放在他們的四輪車這個臨時的家裡,一路跟隨。我們可能會覺得嬰兒出生後就應該放到沒有風沒有噪音的房子裡靜靜地養著。相反,她的兒子在朝聖路上誕生,然後在四輪車上隨風顛簸,而且他生來就乖,只有在餓了的時候才會哭出來,好讓媽媽給餵奶。
朝聖路上9歲的小姑娘扎西措姆,堅韌頑強,因為肚子疼跟媽媽說了,長者問她磕頭能行不,她依然堅持說可以,一點兒都不嬌氣!
最為殘酷的要數在距離拉薩200多公裡處,他們的四輪車和另外一個越野車相撞了,越野車司機說他車上載有極度缺氧的人需要在2小時以內趕到拉薩救助,在聽了司機的解釋後,四輪車司機色巴江措也不顧胳膊受傷的疼痛,讓對方前行,他們推著已經撞壞了車頭的四輪車繼續上路,男人們把車頭卸了,直接拉著車廂前行,楊培要求女人們繼續磕頭,男人們幫著拉車,完了把拉車省下的磕頭一一補上。我看著他們拉著沉重的車廂,車裡睡著熟睡的新生兒,又唱又跳地走在蜿蜒曲折的318國道上。此時,我心中充滿了欣喜和敬佩!欣喜的是他們面對困難依然微笑踏歌前行,不像我們平時偶會心生抱怨。敬佩的是在信仰面前他們認為什麼都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哪怕是身上背負著一個偌大的地球的負荷,我相信他們依然能邊唱邊跳,眼角堆笑,虔誠清淨!
彩色哈達飄飄,經經幡「裝扮」的天空明鏡透亮,當他們穿過經幡飄滿的路途時,我覺得他們離朝聖之旅又走近了一步,再當他們終於拉著四輪車風塵僕僕地看到布達拉宮的那一幕,他們心靈被震撼了,有的手撫胸口瞻仰布達拉宮,有的雙手合十靜立默默守望心中的殿堂,但無論怎麼樣,都沒有人為經過千辛萬苦到達了心中的朝聖之地而欣喜若狂或者放聲大哭,這正是修行者們所具有的特質,人類美好的特質在他們一行人中綻放光芒。
朝聖完布達拉宮,他們又向著心中的神山岡仁波齊,此行的最終目的地進發,岡仁波齊剛好是百年一遇的本命年,所以他們認為此次朝聖具有非凡的意義。但是由於資金短缺,為了籌備旅費,大夥留在拉薩做起了臨時工。當湊夠了路費,朝著岡仁波齊進發的時候,隊伍中的叔叔楊培終因體力衰竭,在抵達岡仁波齊時突然離開了人世,大家在山頭為他堆起一座瑪尼石堆,我想在這裡故去也是楊培老人最大的幸福了,因為他在臨終前抵達了心中的聖地!
岡仁波齊作為這場叩首、匐行、朝拜的一年之旅的終點,僅在影片最後才出現在我們眼前,這也是影片的至高點,也是全片的劇終。遍布經幡與茫然白雪覆蓋的它,似乎神聖威嚴,靜默肅立,以其特有的姿態在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的朝聖與磕頭跪拜。
尼瑪扎堆一行的朝聖者們,在朝聖拍打滑行磕頭的一連串的重複的過程中,有的是他們執著的信仰,與「在路上」同時行進的則是他們貧苦而充滿苦難的生活,但即便發生再多不幸,也從未有人表現出崩潰或自暴自棄,這也是我們要從他們身上需要學習的東西。
朝聖雖然漫長但也充滿期待,所以看完這部影片,有人說:「西藏並不在西藏,在路上;布達拉宮也並不在西藏,在路上;岡仁波齊也不在西藏,而在朝聖者們前往朝聖的路上!」,我覺得這正是這部影片所要告訴我們的哲理,要想獲得某些持久不變的東西,須得前往朝聖的路上,一路前行,別停下。
來源:隴上芳草地、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不慎侵權,請聯繫小編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