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綠色是農業的底色,也是農業發展最大的優勢和最寶貴的資源。依託我省獨特的生態環境和農牧業資源優勢,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制度設計,是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鄉村振興,立意在生態,工作在農業,成效在市場,受益在群眾,是促進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的「多贏」之舉。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暮春四月,沉寂的田野呈現出勃勃生機。春風細雨中,我省各地拉開了春耕春播的大幕,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廠家把有機肥料送到我們各個收購點上以後,收購點首先要採樣,你看,今天採樣的時候發現你們的袋子比較小,不符合規範。應該是能裝一公斤的牛皮紙袋,一次取兩份樣品,裝進兩個紙袋,用膠帶密封,並且在密封條上要我們雙方籤名蓋章。」
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春耕現場,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對首批送往田間地頭的有機肥進行採樣,工作人員詳細為有機肥生產企業人員講解有機肥送達後採樣和抽檢的程序。
「今年是全省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試點工作的頭一年,首次在全省大面積推廣有機肥種植,為確保種植戶用到合格產品,我們嚴格規範有機肥生產。」互助縣農業農村和科技局局長雷生勝說。
「從今年開始,我省利用5年時間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打造全域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構建以綠色為導向的農業生產體系,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到2023年實現全省農作物有機肥替代化肥全覆蓋,綠色防控全覆蓋,農藥使用量減少60%以上。」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鞏愛岐介紹。
據悉,今年,我省將在7個市州、19個縣(市、區)及11個國有農牧場的農作物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試點。
全省實施有機肥全替代化肥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試點面積114萬畝(每畝≈0.067公頃),有機肥的用量大約20萬噸。
「現在,全省的春播已經陸續由東向西全面展開。今年我們省緊緊圍繞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創建,在農業生產上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有機肥替代化肥,在114萬畝的試點面積上,全部實行有機肥替代化肥,同時全面開展綠色防控技術,替代化學農藥,提高我們的農產品品質,為打造我們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率先走出第一步。」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胡瑞寧告訴記者。
今年3月,我省與農業農村部就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籤訂了部省共建示範省的框架協議。農業農村部將在組織領導、技術人才、政策支撐、項目資金投入、行動實施等方面加大對青海的支持力度,推動示範省建設,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目前,我省已確定了《全省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總體思路和2019年試點方案》。按既定的總體方案和今年實施方案,各項工作已經全面啟動實施。省財政廳已將省級補貼資金下達至各試點市(州),試點縣和農牧場,正在開展有機肥招投標工作,有些試點地區已經完成。」胡瑞寧說。
讓農民成為最大受益者
互助縣卓威遠鎮卓扎灘村,開著拖拉機在田間忙碌的種植戶賀德全,臉上掛著舒展的笑容。賀德全是地道的農民,家裡有9畝地,每年都會種一些土豆、小麥、大豆、油菜籽等農作物。
但賀德全發現,化肥的長年使用,讓作物的品質越來越差,土壤板結越來越嚴重,重茬更是產量越來越低。儘管化肥用量在逐年提高,但原本就貧瘠的土地卻越來越差。賀德全著急上火,但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今年我省實施的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讓賀德全高興異常,「我們以前一般上化肥就是磷肥、二銨、尿素之類的。再就是家裡的家糞,家糞一畝地要上一立方米多點兒,根本不夠用。有機肥以前我們沒有用過,聽技術員說,有機肥就是能讓土壤不板結,更鬆軟,種出來的東西更好,對我們農民還有補貼。」
據了解,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採取「政府補貼有機肥、部分綠色防控和減產損失,地方配套有機葉面肥,農民自籌病蟲害綠色防控」多渠道籌資的辦法。
今年省財政廳將籌措資金近5.6億元,支持試點地區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支持有機肥替代化肥和有機葉面肥,開展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支持農作物減產補貼,扶持有機肥生產企業提升加工轉化能力。
「我們今年組織示範縣農牧部門負責人和全省規模有機肥生產企業召開產品供給定向對接會,使企業根據需求加快生產儲備,給企業吃『定心丸』,並按照扶強、扶優、扶大的原則扶持壯大全省有機肥企業。同時,確保地塊、有機肥和人員的具體落實,壓實農技推廣人員責任,按照定人定片定任務的原則,為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做好技術指導,確保技術服務不脫節。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做好宣傳工作,轉變群眾觀念,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讓農民群眾成為減量行動的最大受益者。」胡瑞寧表示。
「這個項目我們互助總的面積是7.5萬畝,現在已經在全縣14個鄉鎮全部落實下去了。有機肥的招標工作,也已經全部完成,總共有11家企業中標。計劃採購有機肥25000噸,目前通過招標公司競標以後,實際採購了29000噸。目前這些工作也已經全部安排下去了。」雷生勝說。
據了解,2019年僅海東市互助縣,在試點工作範圍內,包括藥材2萬畝、設施蔬菜0.5萬畝、陸地蔬菜0.2萬畝、馬鈴薯2萬畝、蠶豆1萬畝、油菜1萬畝,不同作物有不同的補貼。而這一政策,對農民們來說,無疑是一大好消息。
「政府要指導有機肥生產企業進一步嚴格生產標準,加大科研投入,把好質量,提高肥力,做好售後服務,完善有機肥銷售點,使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放心有機肥。」胡瑞寧表示。
「我省作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牛羊存欄有2000多萬頭只,有2800餘家規模養殖場,每年可提供1500萬噸左右的有機肥原料,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有良好的物質基礎和群眾基礎。特別是通過化肥禁用、農藥減量生態控制、生物防治等綠色技術,有利於改善農產品產地環境,保障農畜產品質量安全,通過打響『青字號』農牧特色品牌,牽引帶動我省『三農』工作走向高質量發展。」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玉虎說。
優新技術提供支撐
「除114萬畝的試點面積,今年全省其它地區結合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實施有機肥加配方肥技術模式,繼續開展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力爭全省化肥農藥使用量比2018年減少20%以上。這項工作現在的順利實施,為全省的春播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也為我們明年大面積全面開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胡瑞寧介紹。
「要真正實現有機肥全部替代化肥,用綠色防控技術,完全替代我們以前的化學農藥的防治,這對我們技術部門來說,也是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李吉環認為。
李吉環介紹,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立足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3月中旬在互助、大通、平安和湟中等地安排了水溶肥+微肥、水肥一體化、蔬菜病蟲害物理生物防治、秸稈生物反應堆等技術試驗,研究和總結綠色農業技術新模式,為全省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提供科學技術支撐。
據了解,試驗示範新型節能增效的施肥、病蟲害防治技術,對有機肥替代化肥、化肥農藥減量使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既能推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的順利實施,又可以篩選出適合我省的化肥農藥使用的替代技術,把減少使用化肥農藥對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水平。
為順利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舉辦了全省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技術培訓班,全省14個縣和11個農場的技術骨幹均參加了培訓。緊接著,各示範縣也舉辦了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培訓。
共和縣作為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試點縣,今年,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面積2.2萬畝,在塘格木鎮、切吉鄉、鐵蓋鄉、沙珠玉鄉四個鄉鎮實施,其中,青稞試點面積2萬畝,蠶豆試點面積0.2萬畝。
「在青稞生產區和蠶豆生產區設立青稞草害危害損害試驗、有機肥替代化肥效果試驗和蠶豆有機肥、密度篩選三項試驗,為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試點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同時,採集試點區青稞、蠶豆前後10個種植點土樣進行20項次的數據化驗測試,了解土壤養分變化情況。」李吉環介紹。
共和縣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正是春耕備播時節,為不誤農事,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爭取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試點行動第一年「開門紅」,該縣及早安排部署,明確責任分工,加快有機肥政府採購,落實項目試點地塊,搞好試驗示範研究,做好農業技術指導,全力做好試點行動基礎。目前,已完成有機肥替代化肥效果試驗和蠶豆有機肥、密度篩選兩項試驗田的種植。
合力攻堅 穩步推進
「到2023年實現全省農作物有機肥替代化肥全覆蓋,綠色防控全覆蓋,農藥使用量減少60%以上。」實現這個整體目標任務艱巨繁重。我省將計劃分「試點先行、擴面增效、提檔升級」三個階段推進。
省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監管處處長熊進寧介紹,今年,全省將按照「源頭賦碼、來源可査、標識銷售、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全程監管」的要求,重點探索建立犛牛藏羊可追溯體系,實現從源頭到終端的全程追溯管理。目前,省級追溯平臺已經搭建完成。
「在組織完成調研的基礎上,已編制完成總體方案和今年的實施方案初稿。按照試點先行的原則,今年將選擇有一定工作基礎和積極性的示範縣開展整縣試點。全省將安排資金0.6億元支持開展犛牛藏羊可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安排資金0.1億元有序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促進畜牧業生產和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熊進寧說。
目前,犛牛產品高端策劃已經完成,各相關部門按照方案內容儘快實施,落地見效;《「青字號」特色農牧業品牌創建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也已完成,將相繼開展藏羊、青稞、冷水魚、枸杞公用品牌的高端策劃工作,集中力量打造最亮品牌。
據悉,目前,農業農村廳已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湟中縣、互助縣、貴德縣、門源回族自治縣組織安排開展不同畜禽、不同規模、不同模式的畜禽糞汙處理技術示範和典型培育。整縣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綜合利用建設項目資金已全部切塊下達到各項目縣,各縣按照方案要求抓緊施工進度。獸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逐步推開,制定了獸藥回收處置制度、工作流程、回收及處置臺帳。目前,全省建立獸藥廢棄包裝物回收點328個。
同時,繼續完善農牧業科技創新推廣三級平臺建設。各平臺緊緊圍繞省部共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的要求,開展方案的編制工作,重點突出農藥化肥替代技術研究攻關、綠色高效技術研發和集成,為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目前已在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及湟中、大通、民和、貴德4縣建設農業有害生物監測站和網絡平臺,總投資1270萬元,已到位500萬元。將全省50萬畝種子基地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重點扶持麥類作物三圃田以及青稞、藜麥、雜交油菜特色作物制繁種基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