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千辛萬苦給孩子擇校,什麼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實事求是

2020-12-11 彤媽育兒路

侄子的成績一般,去年中考時,被四中錄取了,四中離家比較遠,還需要住宿,一個月才能回一次家,我姐便拖各種關係,也花了不少的精力,預備把孩子送進一所離家近點的學校,這所學校和四中一樣,但是可以通過關係進入重點班級,這無疑是很好的選擇,大家都很認可。

我姐做這個決定,一方面是心疼孩子,因為四中的條件確實很苦,另一個方面也希望他能到更好的環境裡去學習,畢竟重點班的環境和普通班還是有些不一樣的。所有人都滿意,就是孩子不滿意,他覺得去重點班,自己會跟不上,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從而越來越討厭上學,甚至還教育我們要實事求是。

為這事,孩子和他媽鬧了很長時間的彆扭,也不和我姐說話,給他報的補習班,他也不願意去。我姐一看這不是辦法,找了很多長輩對孩子進行規勸,但是孩子越來越反感。沒辦法,最後還是屈服了,尊重孩子的意願,進入了四中。

四中的環境不是一般的辛苦,對於從小養尊處優的侄子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姐姐為了讓他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並沒有去學校給他過多的關照,侄子也為了證明自己的選擇是對的,硬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孩子在普通班學習得也挺好,很受老師的喜歡,並且在沒有那麼高效緊張的環境裡,他在班級裡甚至遊刃有餘,經常前10名,學習成了件輕鬆開心的事情,每次回家,和父母的交流也多了,對自己也是越來越有信心,更愛去學習了。

侄子的變化,姐姐看在眼裡,也很慶幸當初尊重了孩子的選擇,而沒有一廂情願地去逼迫孩子。

父母的自以為是,成了孩子心中的枷鎖

反觀現在社會,父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讓孩子能進入更好的學校或者班級,是煞費苦心,兜兜轉轉,就為了讓孩子能進入家長心中理想的學校,認為孩子只要進去了,就一定會有前途,甚至有的父母認為,能和那些品行兼優的學生在一起做同學,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往往是孩子進去了,就開始選擇逃避,學習壓力大,成績趕不上,和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就這樣,剛開始讀普通班,一年後,父母憑藉各種關係,讓他進入重點班,但是孩子成績不僅沒有提高,反而還下降不少,壓力越來越大,孩子經常半夜失眠,睡不著覺,精神也一度很差,在孩子的要求下,又重新調回普通班,孩子才稍微找到了點自信。

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作為父母,我們很容易替孩子們做決定,依靠著我們對社會的認識,依靠著我們固有的經驗,在不知不覺中就對孩子進行了包辦,但是往往這些都不是孩子所想要的,他們在父母的包辦裡,逐漸喪失了快樂,也喪失了自我。

很多時候,孩子的選擇也許並不完美,甚至帶有孩子氣,但是我們依然要給孩子選擇權,他們的決定即使和自己的想法相差甚遠,只要不是離經叛道的決定,父母都要尊重。

侄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也感謝姐姐最後的支持和理解,讓孩子有了自己的選擇,不然孩子不會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若真是到了另外一個重點班級,侄子應該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那樣也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了。

父母的這種包辦,都會打著一個很好聽的名號:都是為了你好。我相信每位父母都會為了孩子好,但是如果剝奪孩子的選擇權,這樣強制性的愛,是很多孩子都無法接受的。

作為父母,毫無疑問,我們愛孩子,希望他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恨不得為他們鋪一條康莊大道。這種密不透風的愛,對孩子來說就像沼澤,陷在裡面,差點窒息。

愛孩子,就一定要實事求是

王陽明說:實事求是就是是一說一,是二說二,嚴格按照客觀現實思考或辦事。從實際情況出發,不誇大,不縮小,正確地對待和處理問題,求得正確的結論。

無論最後決定如何,那就是必須要尊重事實,從客觀實際出發。

就像侄子,他知道他的成績如何,所以他希望父母們也能夠客觀看待這個事情,他寧願去讀要住宿的普通班,也不讀環境很好的重點班,在這點上,我是贊成孩子的,他不是不去努力,而是把事實看得很清楚。人最寶貴的一點,就是能很好地認清自己,這是很難的。

各位家長,當你千挑萬選為孩子選擇名校或者補習班或者為孩子創辦一切有利條件時,毫無疑問,你們的愛是偉大的,但是也請顧及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決定,更要從客觀事實出發。

相關焦點

  • 送孩子到泰國留學?與其拼命擇校,不如拼命做個好家長
    根據《中國經營報》報導,繼留學英美等英語系國家之後,一些家長開始把孩子送到泰國讀國際學校,尤其一些二線城市還不足夠富裕的家庭,更青睞於此。原因無非有三:一是價格便宜,比在國內與英美讀國際學校便宜;二是讓孩子接受更好的國際教育,培養國際化人才;三是為逃離激烈的教育競爭。
  • 擇校新政下,如何判斷教育資源?怎麼理性擇校?
    @dan*: 我孩子不是擇校,屬於本市最好學校的子校。我們沒有選擇的餘地,可名校有名校煩惱,老師牛氣的也有,也有教學方法好的,作業很多。老師要求家長檢查作業,檢查錯了,就被私信批評。有的教職工因為孩子難以適應小學節奏,直接離職了,給孩子也換了學校。
  • 天大校訓「實事求是」是孩子在未來世界的必備技能
    家中老人希望孩子留在老幼兒園。那裡有熟悉的老師,了解孩子的脾氣秉性,知道如何照料和鼓勵孩子,換新環境對孩子來說的確是不小的挑戰。從這個方面來說,我覺得是有道理的。爸爸則主張去新幼兒園,那裡的傳統教育理念很符合我們的價值觀,教學方式也新鮮有趣。
  • 《三十而已》:擇校不是混圈子,孩子的名校「入場券」究竟是什麼?
    但不得不說,這樣的家長並不少見:諮詢時不問學術要求、校園文化,直奔主題有沒有什麼「路子」。 但很不幸,絕大部分這類家長最終不僅被耽誤了時間、錯過了準備的最佳窗口,最終結果也以失望告終。即使是錄取了,「跟得上、融得進」,也是隨之而來巨大的挑戰。
  • 給孩子最好的成長教育,深圳這些國際學校家長要關注了
    對於孩子即將上幼兒園的家長來說,一年一度的開學擇校又面臨一個「發愁」的困難選擇。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這是每個家長最大的心願,尤其是僅有一個寶寶的「粑粑麻麻」們。如何選擇一所理想的幼兒園讓孩子在「自然習得」中快樂成長?
  • 英國「虎媽貓爸」談教育: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他也不贊成「讓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的觀點。他說「人生本來就沒有什麼起跑線,如果說真的有起跑線,那麼父母的起跑線就是孩子的起跑線,例如我們就是普通的工薪階層,這就是孩子的起跑線。但有時候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實質上是對自己缺失的一種彌補,這樣就很悲哀了。」  教育專家,一教育平臺創始人王凌潔博士認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個長期的過程,「起跑線」之說就是商業社會催生的巨大偽命題。
  •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學英語?其實每個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當代家長,看到自己的小孩,真心有些頭痛,默默地為孩子付出,最後卻成了想讓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吃草的一步田地,在孩子早教問題上略顯拔苗助長,時常焦慮,針對孩子的早教問題,多數家長都把英語納入選擇的課程。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都希望自個的孩子提早掌握這項技能,為之後的學習選擇與工作選擇,乃至人生道路打好基礎,但是只要涉及到學習,肯定是矛盾的源泉。
  • 孩子最好的老師是家長 孩子學英語家長角色很重要
    「家長」學習效果重要保障——給家長的兩點建議:尊重、接納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家長總會有意無意的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而且通常是拿自己孩子的劣勢和別人孩子的優勢進行比較。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不同的氣質、個性、認知策略、情感表達方式等,家長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誰, 他有什麼優勢和劣勢,然後是接納自己的孩子—接納孩子的優秀,更要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因為只有接納,孩子才能感受到來自家長的尊重和無條件的愛,他們才能更加自由的表達自己,更加自信的投入到學習中。
  • 擇校過來人經驗談|9大家長擇校常見疑問讓你摸清選校方向!
    今天小幫妹綜合了家長們最關心的擇校問題做了個全面的解答,希望對正在擇校的家長們有所幫助01.在公立小學先把中文打個基礎再去好,還是直接從小學一年級就上國際好?孩子能在公立學校讀一段時間似乎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理由有三。
  • 公辦小學報名日仍有家長想擇校 滬教育均衡化正逐步推進
    公辦小學報名日仍有家長想擇校 滬教育均衡化正逐步推進2015-5-24 13:08:13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王蔚 馬丹 選稿:包永婷   昨今兩天是滬上公辦小學一年級新生的報名日。雖然今年擇校熱降溫許多,但仍有部分家長對孩子就近入學「心有不甘」。
  • 留學泰國:瘋狂而荒誕的擇校
    據媒體報導,繼留學英美等英語系國家之後,近些年開始流行把孩子送到泰國讀國際學校了,尤其是一些二線城市還不足夠富裕的家庭。看報導,原因與目的無非有三:一是價格便宜,比在國內和英美讀國際學校要便宜;二是享受更好的國際教育,培養國際化人才;三是為逃離國內的應試教育。這是中國式瘋狂擇校的又一荒誕故事。
  • 家長的教育焦慮已成社會焦慮 不要讓孩子傷在起跑線上
    一位資深教育專家對記者說,其根源在於中國很多家庭教育已失去其立德樹人的本質,淪陷為學校知識教育的延伸。《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調研中真切感受到,一些家長深陷擇校、考試、升學的壓力,對孩子、對學校、對社會頗有抱怨,表現出種種無奈的焦慮、無語的惶恐、無力的脆弱。一個「輸」字,讓家庭教育脫離原有軌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 2017上海小升初擇校最難解的四大困惑
    為了讓孩子的小升初能夠就讀名校,上海眾多「小五」家長可謂馬不停蹄。做了一個又一個版本的推薦材料、跑了一場又一場的小升初諮詢會、打了一個又一個聯絡電話……。在擇校這個問題上,教育專家苦口婆心地告誡:適合你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可這一金玉良言在踐行中卻遭遇了這樣那樣的困惑。「小升初」擇校究竟擇什麼?小編將針對2017上海小升初擇校家長最易陷入的四大困惑一一解析。
  • 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呵護孩子成長 致力於培養學生的九大特質
    浙江在線4月1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董詩夢 通訊員 楊帆)4月升學季,自從民辦小學招生信息發布後,家長們都忙碌開來,忙著完善孩子的幼升小簡歷,忙著了解學校情況,還忙著打聽學校的面談技巧……對於擇校,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俞國娣校長說:「喜歡的並不一定適合孩子,只有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 八維教育告訴你擇校重要指標有哪些?
    八維教育,作為依託八維集團而產生的民辦教育機構,在過去二十幾年的不斷發展中,始終秉承著創新教育、引領未來的使命,目前已在業界中備受認可,成為當下眾多家長及孩子的首要選擇。那有關擇校的重要指標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跟隨八維教育一同揭曉吧。
  • 中產拽著孩子跑,教育競賽從高端幼兒園開始
    入學後的「鄙視鏈」 費盡千辛萬苦,努力爭取到高端園的入學機會,家長們迎來的是高端園五花八門的教育理念、因高昂學費劃分出的圈子,以及隨之而來更深的焦慮旋渦。在它身旁,還有華德福、瑞吉歐、高瞻、芬蘭式等西方教育理念跟隨,入駐在全國各大園區中,任家長們挑選。 主打理念各不相同,但訴求大多相似——強調素質教育、強調以人為本,不唯分數與紀律。 當然,還有一個共同點,貴。 紛繁的教育理念背後,這些高端園給孩子和家長們帶來了什麼體驗?
  • 凱斯幼兒園: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突然有一種頓悟,我認為「真正好的幼兒教育是讓孩子自然感知世界的真實,而不是為他們編制虛假的美好」。關於KRK教育到底有什麼特色的問題一直在爭論,之前市場和家長給過我們很多的標籤:「最貴的幼兒園」「全天外教」「美式幼兒園」,這些認知說實話是外界送給我們的,但是我很慚愧地認為,這個離我們教研團隊想要達到的詩和遠方還有很長的距離。
  •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教育線上論壇成功舉辦,助力家長應對擇校難題!
    前不久,在家長和學生翹首以盼中,廣東省終於發布了開學的時間,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學生自4月27日起分期、分批、錯峰返校。面對即將到來的開學,還在擇校的家長壓力倍增。為幫助家長解決擇校難題,2020年4月25日,由國際教育網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教育線上論壇」再一次強勢來襲。
  • 孩子「人來瘋」,不是好現象,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
    強行的堵塞壓抑,諸如「不許哭」、「有什麼好笑的」之類的話語只會讓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哭,什麼時候該笑,既違反了人的本性,又讓孩子沒有主動停止情緒表達的能力,孩子因此缺乏情緒控制能力也就並不奇怪了。在這過程中,家長可以教育孩子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好情緒,所謂「一份快樂告訴另一個人,快樂就會加倍」,而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好情緒無疑就是一種良好情緒管理釋放方式。那麼同樣的,「一個人的痛苦分享給另外一個人,每個人就只有一半的痛苦」,痛苦的情緒同樣可以通過向人訴說的方式來釋放家長在這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做孩子的「情緒垃圾桶」,幫孩子管理情緒。
  • 哈佛校長: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掌握這3種能力,家長都該看看
    對於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再也沒有比哈佛校長更有發言權的了。那麼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呢?哈佛校長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有遠見的父母,都應該讓孩子掌握這3種能力。一、「見世界」的能力哈佛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說,一定要讓孩子每年去一個陌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