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的成績一般,去年中考時,被四中錄取了,四中離家比較遠,還需要住宿,一個月才能回一次家,我姐便拖各種關係,也花了不少的精力,預備把孩子送進一所離家近點的學校,這所學校和四中一樣,但是可以通過關係進入重點班級,這無疑是很好的選擇,大家都很認可。
我姐做這個決定,一方面是心疼孩子,因為四中的條件確實很苦,另一個方面也希望他能到更好的環境裡去學習,畢竟重點班的環境和普通班還是有些不一樣的。所有人都滿意,就是孩子不滿意,他覺得去重點班,自己會跟不上,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從而越來越討厭上學,甚至還教育我們要實事求是。
為這事,孩子和他媽鬧了很長時間的彆扭,也不和我姐說話,給他報的補習班,他也不願意去。我姐一看這不是辦法,找了很多長輩對孩子進行規勸,但是孩子越來越反感。沒辦法,最後還是屈服了,尊重孩子的意願,進入了四中。
四中的環境不是一般的辛苦,對於從小養尊處優的侄子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姐姐為了讓他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並沒有去學校給他過多的關照,侄子也為了證明自己的選擇是對的,硬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孩子在普通班學習得也挺好,很受老師的喜歡,並且在沒有那麼高效緊張的環境裡,他在班級裡甚至遊刃有餘,經常前10名,學習成了件輕鬆開心的事情,每次回家,和父母的交流也多了,對自己也是越來越有信心,更愛去學習了。
侄子的變化,姐姐看在眼裡,也很慶幸當初尊重了孩子的選擇,而沒有一廂情願地去逼迫孩子。
父母的自以為是,成了孩子心中的枷鎖
反觀現在社會,父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讓孩子能進入更好的學校或者班級,是煞費苦心,兜兜轉轉,就為了讓孩子能進入家長心中理想的學校,認為孩子只要進去了,就一定會有前途,甚至有的父母認為,能和那些品行兼優的學生在一起做同學,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往往是孩子進去了,就開始選擇逃避,學習壓力大,成績趕不上,和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就這樣,剛開始讀普通班,一年後,父母憑藉各種關係,讓他進入重點班,但是孩子成績不僅沒有提高,反而還下降不少,壓力越來越大,孩子經常半夜失眠,睡不著覺,精神也一度很差,在孩子的要求下,又重新調回普通班,孩子才稍微找到了點自信。
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作為父母,我們很容易替孩子們做決定,依靠著我們對社會的認識,依靠著我們固有的經驗,在不知不覺中就對孩子進行了包辦,但是往往這些都不是孩子所想要的,他們在父母的包辦裡,逐漸喪失了快樂,也喪失了自我。
很多時候,孩子的選擇也許並不完美,甚至帶有孩子氣,但是我們依然要給孩子選擇權,他們的決定即使和自己的想法相差甚遠,只要不是離經叛道的決定,父母都要尊重。
侄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也感謝姐姐最後的支持和理解,讓孩子有了自己的選擇,不然孩子不會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若真是到了另外一個重點班級,侄子應該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那樣也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了。
父母的這種包辦,都會打著一個很好聽的名號:都是為了你好。我相信每位父母都會為了孩子好,但是如果剝奪孩子的選擇權,這樣強制性的愛,是很多孩子都無法接受的。
作為父母,毫無疑問,我們愛孩子,希望他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恨不得為他們鋪一條康莊大道。這種密不透風的愛,對孩子來說就像沼澤,陷在裡面,差點窒息。
愛孩子,就一定要實事求是
王陽明說:實事求是就是是一說一,是二說二,嚴格按照客觀現實思考或辦事。從實際情況出發,不誇大,不縮小,正確地對待和處理問題,求得正確的結論。
無論最後決定如何,那就是必須要尊重事實,從客觀實際出發。
就像侄子,他知道他的成績如何,所以他希望父母們也能夠客觀看待這個事情,他寧願去讀要住宿的普通班,也不讀環境很好的重點班,在這點上,我是贊成孩子的,他不是不去努力,而是把事實看得很清楚。人最寶貴的一點,就是能很好地認清自己,這是很難的。
各位家長,當你千挑萬選為孩子選擇名校或者補習班或者為孩子創辦一切有利條件時,毫無疑問,你們的愛是偉大的,但是也請顧及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決定,更要從客觀事實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