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廣州最豪當鋪」 現成為民俗文化博物館

2020-12-16 中國網旅遊中國

「當鋪——一個特殊的社會行業」「均和墟歷史街區」「白雲遺珠——白雲區代表性文物建築展」「白雲深處有人家——白雲區風土人情特色展」——循著歲月磨蝕的階梯和通道,在平和大押碉樓內外穿行,一連串透出濃濃地方特色的展覽接連呈現在觀眾眼前,讓人們身處的白雲之地,變得深邃又跳脫。你可知道,這座精彩的博物館,前身曾是廣州最「豪」的當鋪嗎?

「活化」讓老文物新生

早在2003-2006年的第四次廣州市文物普查期間,位於白雲區的平和大押就已是那批新「發現」的文物線索中的明星。不僅因為曾被視為「廣州最豪華的當鋪」,而且它與越秀區的東平大押、荔灣區的寶生大押等一道,將舊式當鋪這種在中國古代、近代有著重要作用的民間金融機構,重新拉回到今天人們的視線中。十幾年過去,這處老當鋪已經變成了免費開放的市民文化活動空間。在不久前公布的15處廣州市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中,平和大押的活化再度獲得關注,成功入選。

老式的當鋪建築雖然防禦效果出色,但對於當代博物館來說,空間上並不算很匹配。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和強烈功能性布局的限制下,把當代博物館展覽、研究、陳列的綜合性功能融入進去,還要把文物安全放在第一位,考驗的是設計者的眼力、心力、腦力。白雲區2011年投入大量資金,對平和大押舊址進行保護修繕並加以活化利用,基本保留了其原貌,2012年6月,將之開闢為白雲區民俗文化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其內部展出的照片、文字以及典當工具,再現了舊時典當行業的繁榮情景。

白雲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負責人介紹,白雲區民俗文化博物館的建成,大大推動了白雲區文博事業的發展。開館以來,隨著參觀人數的增加,平和大押的名氣越來越響,遊客越來越多。2019年博物館與區攝影家協會合作開展「白雲區民俗文化博物館720°全景平臺」,遊客足不出戶,即可參觀博物館。十多年來,平和大押舊址從無人知到成為文保,又成為「網紅」的「活化」過程,是廣州文物保護利用水平不斷提高的體現,也是無數普通廣州人愛家愛城的溫情所致。

100多歲的老當鋪

見證了老廣州與老上海的經濟聯繫

平和大押位於廣州市白雲區均禾街均和墟一街1號,始建於1917年,由黃潤和、黎絡宗、袁梓文、黃以材等股東籌資興建, 耗費白銀3萬兩,使用青磚18萬塊,曾被譽為「廣州最豪華的當鋪」,是目前廣東省發現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一座當鋪舊址。它坐東朝西,由鋪面、庫樓和南北側院(含六角亭)組成,佔地面積1003.38平方米。前廳為營業鋪面,佔地面積260平方米。庫樓建造成碉樓狀,佔地面積208平方米,樓高六層,共26.62米,用於儲存典當物品。樓體堅如磐石,防禦措施十分周全。

為什麼廣州規模最大的當鋪,會建在當時相對偏遠的均禾一帶呢?當地文史專家說,得從1915年說起,那一年廣州遭遇「乙卯年大水」,原大朗附近的橋頭市墟市被毀,附近鄉民迫切希望能就近建一個新墟市進行貿易,當地鄉紳等合議,決定選址在均禾石馬村重建墟市。新墟市規模相當宏大,有橫街三條、直街五條、碼頭三個,總佔地面積達到4萬多平方米。整個墟市的規劃和建築設計是由上海請來的建築大師負責,所以商鋪融入了舊上海的多種建築元素。實際上,股東中的袁梓文也是在上海開店做生意的商人。可以說,平和大押和穗滬之間的經濟聯繫,淵源頗深。

建成後的平和大押雄偉壯觀、堅如碉堡。在老白雲人眼裡,這是白雲的一座地標性建築。但這樣一座知名建築,始建年代卻長期搞不清楚。據參與第四次文物普查的當地文保部門負責人說,由於一時難以找到真正見證平和大押修建時的知情人,只能根據在世老人的回憶,判斷平和大押修建於1928年。但這種說法並無其他旁證支撐。2017年,當地文保部門工作人員在進行日常維護時,根據平和大押門楣上方的壁畫《和合生財》中的年款字樣,推斷出始建年代為1917年。

這次偶然的發現,讓平和大押躋身廣州百年老建築之列。一個多世紀的歲月中,這座碉樓式的老建築不知目睹了多少銀錢進出,多少人來人往。2008年12月,平和大押舊址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4月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焦點

  • 曾經的「廣州最豪當鋪」 現在成了民俗文化博物館
    你可知道,這座精彩的博物館,前身曾是廣州最「豪」的當鋪嗎?「活化」讓老文物新生早在2003-2006年的第四次廣州市文物普查期間,位於白雲區的平和大押就已是那批新「發現」的文物線索中的明星。不僅因為曾被視為「廣州最豪華的當鋪」,而且它與越秀區的東平大押、荔灣區的寶生大押等一道,將舊式當鋪這種在中國古代、近代有著重要作用的民間金融機構,重新拉回到今天人們的視線中。十幾年過去,這處老當鋪已經變成了免費開放的市民文化活動空間。在不久前公布的15處廣州市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中,平和大押的活化再度獲得關注,成功入選。
  • 廣州日報數字報-曾經的「廣州最豪當鋪」 現在成了民俗文化博物館
    你可知道,這座精彩的博物館,前身曾是廣州最「豪」的當鋪嗎?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  (部分圖片由廣州市文廣旅局提供)  「活化」讓老文物新生  早在2003-2006年的第四次廣州市文物普查期間,位於白雲區的平和大押就已是那批新「發現」的文物線索中的明星。
  • 廣州民俗文化不可不知的寓意
    而民俗文化作為傳統文化體系中的一部分,隨著賴以生存延續的環境的變化以及時代發展所帶來的各種文化傳播媒體的發達,一些新型的現代藝術文化形式的產生與傳播,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傳統民俗文化的發展。傳統民俗文化正處於一個萎縮、逐漸消失的階段。搶救、保護民俗文化的活動層出不窮。民俗,即民間風俗,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
  • 荔灣博物館——廣州文化的縮影,了解廣州文化的好去處
    荔灣博物館——廣州文化的縮影,了解廣州文化的好去處在荔枝灣公園內,過了泮塘橋一直走,見到泰國神像,它的後面見到一棟白色建築物(荔 灣博物館),正挨著它的旁邊就是西關民俗博物館了。所謂西關即荔灣。這裡是歷史上廣州富紳的居住地,留下大量具有嶺南風格的西關大屋,集中分布在逢源路,寶華路還有龍津西路一帶。舊廣州常說東山少爺,西關小姐,使得這裡更添一層浪漫色彩。事實上,博物館很小。這張票似乎是每人10元。總共有兩層。在西關大屋,它可以增進對舊廣州的了解。我覺得一般。這不太值得。我通常需要10元的票。那天只是免費開放。
  • 曾經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官邸,現如今成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聖彼得堡,被稱為俄羅斯「北方的首都」,在這座城市中曾經發生著無數的故事,有著無數個歷史遺蹟,現如今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也被稱之為冬宮博物館,就坐落於聖彼得堡,而這座偉大博物館的前身便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宮邸,由於女皇酷愛收藏,從那時開始,這裡逐漸成為世界藝術品重鎮。
  • 北京民俗博物館拜織女,民俗文化動人心
    今天上午,以主題為「愛滿京城 相約幸福」的民俗活動在北京民俗博物館舉辦,活動通過專題展覽、體驗和社會教育活動,展現七夕文化中「忠貞、和睦、勤勞、浪漫」等特點。程功 攝博物館邀請專業表演人員身著各色精緻講究的傳統服飾向觀眾進行傳統習俗動態展示,對襟上衣、寬邊大袖、高腰襦裙……重現鵲橋會、月老牽線等四幕場景,長長的裙帶隨風飄飄,彰顯出中華傳統文化的大氣與優雅。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再現曾經的輝煌
    作為千年商都,廣州歷來貿易就發達,特別是在清朝實行一處通關,幾乎達到了頂峰。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地方~~廣州十三行!現如今十三行仍是活躍的商業街,偶爾還會聽到有人說批發去十三行;對於十三行,我們可以知道的更多,位於文化公園內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就是個不錯的地兒!
  • 北京民俗博物館,了解北京傳統民俗文化的窗口
    北京民俗博物館位於朝陽區朝陽門外大街,是北京唯一的國辦民俗類專題博物館,館地所在地點是北京東嶽廟(全國重點文 物保護單位)內。東嶽廟在歷史上是國家祀典場所,是民俗文化活動中心,在民俗博物館建成開放之後,舉辦過多彩的民俗活動, 並且逐漸成為北京市民及各地遊客了解北京傳統民俗文化的窗口。
  • 傳承民俗風情,張翟村民俗博物館盛大開館!
    出席領導進行致辭,並對張翟村民俗博物館的開館表示祝賀。  張兆軍同志代表張翟村全體村民對參加儀式的領導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歡迎,並詳細介紹了魯西南張翟村民俗博物館的情況。他指出民俗文化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張翟村張翟村民俗博物館以朱鮪文化為依託,以懷念過去為主題,旨在提醒人們不忘過去,為年輕人提供了解傳統文化風俗和歷史文化的平臺。
  • 天橋印象博物館開業 再現民俗繁榮 創新京味文化
    5月18日,隨著天橋印象博物館的開業,以老北京民俗文化為特色的天橋地區,終於有了自己的博物館。天橋印象博物館位於北緯路和天橋南大街交匯的市民廣場地下一層,全面展示天橋地區的歷史沿革、景觀風貌及悠久的歷史文脈的博物館,以後除周一閉館外,這裡每天9時至17時都對市民免費開放。
  • 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
    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以下簡稱民俗館)隸屬東北師範大學,展覽面積1.3萬平方米,擁有民族民俗類藏品4萬餘件,是目前我國東北地區規模最大、展示東北古代及近現代民族最多、古今民俗事象最豐富的綜合型博物館現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第四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吉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吉林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長春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長春市中小學生校外教育基地,省內外多所院校實習實踐教育基地。民俗館是廣大公眾學習和了解東北民族民俗知識的課堂,亦是旅遊觀光的重要景點之一。
  • 民間宮殿式庭院,唐家大財主莊園,現為民俗博物館
    旬邑縣唐家民俗博物館位於鹹陽旬邑縣城東北七公裡處的唐家村,距211國道2公裡,是清朝中晚期名揚西陲三水唐家大財主的莊園,原為私人宅院。原本有87座院落,現在只剩下5座,其中2座保存完好,其他3座破壞嚴重。
  • 廣州曾經最旺的全球旅遊建築群,不是長隆,現閉園後成世外桃源
    今天,洋哥要帶大家參觀一處廣州曾經最馳名的旅遊文化相關的全球建築群落,它建成於90年代,是當時華南地區鼎盛的旅遊文化建築群落,遠超長隆和世界之窗的名氣,那個時候,周末休閒度假,人們都會選擇去那裡,只是時光遷移,很多人不再記得它的容顏。
  • 走近溫州民俗博物館
    點擊上方溫州情 訂閱溫州民俗博物館是一所展示溫州地域文化的市級專業博物館,由溫州大學與溫州市政府聯合創辦,也是中國高校第一所正規的民俗博物館
  • 國內歷史民俗類博物館成文化旅遊新爆點
    數據顯示,國內最受歡迎的十大博物館分別為故宮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廈門上古文化藝術館、杜甫草堂博物館、廣東科學中心、青島啤酒博物館、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天一閣博物館。其中,國內最受歡迎的博物館類別為歷史類,佔據6席;民俗類博物館佔據2席。
  • 鄂託克旗:博物館群成為文化發展「新名片」
    鄂託克旗著力打造博物館群,建成集歷史遺物、動植物標本、地址標本、藝術展品等多元體系的各類博物館五十多個。豐富的博物館群成為當地文化發展一張靚麗的新名片。這幾天,位於烏仁都西山下的查布恐龍博物館烏仁都西研學館、烏仁都西民俗文化體驗館熱鬧非凡,遊客不斷,這是烏仁都西嘎查牧民楊斯琴畢力格花幾年時間自建的博物館
  • 廣州荔灣博物館展區看點一覽
    館內現設三大展區,一展區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陳廉仲舊居,內設館藏精品展和臨時展覽廳;二展區為西關民俗館,以復建的西關大屋為建築載體,從平面布局、立面處理,建築設計和內部裝飾等方面再現昔日大屋的建築風格和家居情景;三展區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蔣光鼐故居
  • 來台州民俗博物館 傾聽光陰的故事
    古老的民俗藏品承載著老一代人的記憶,重拾那些散落四方的民俗文化遺產,能讓逐年凋零的民俗記憶留存下來。在台州,現共有34家對外開放的民俗博物館,分布在各個縣(市、區),指不定你家附近就有一家。進入9月,天氣逐漸涼快起來,周末若是有閒暇,不妨帶著孩子,去這些身邊的民俗博物館走走看看,體驗一下穿梭時空的魅力。今天,記者請教了台州市文保中心的專家,為大家推薦幾家頗具代表性的民俗博物館。
  • 廣州博物館歷久彌新的文化地標(華夏博物之旅)
    原標題:廣州博物館歷久彌新的文化地標(華夏博物之旅)圖一廣州博物館成立於1929年,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博物館之一,也是華南首座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廣州博物館現有鎮海樓展區、仲元樓展區,另轄三元裡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兩個分館。主館址鎮海樓(圖一),始建於明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因樓高五層,俗稱「五層樓」,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鎮海樓內設展覽「城標·城史——廣州歷史陳列」,通過數百件文物展品,系統展示廣州幾千年的城市發展與文化變遷。
  • 廣州市區有個百年嶺南建築,本地人卻很少去,傳統民俗是重要原因
    提起廣州,很多人會想到嶺南風味的美食,早上品嘗粵式的點心,晚上遊覽珠江的夜景,或許是不少來到廣州旅遊的遊客,最鍾愛的一種遊玩選擇。除了吃喝之外,廣州也有不少的景點是值得參觀的,例如被譽為廣州地標的「小蠻腰」,又例如飽含歷史的越秀山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