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官員:藉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粵港澳媒體灣區行」參訪團走進香港。 主辦方供圖 攝

中新網香港5月21日電 (記者 索有為)作為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的活動之一,由中央、廣東和港澳媒體記者等組成的「粵港澳媒體灣區行」參訪團5月20日至21日在香港採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在受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產業多元化、科技創新發展和民生保障等提供了重大機遇和廣闊空間。

在聶德權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給香港帶來的機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推動香港產業多元化,尤其是帶動創新創業科技的發展。藉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可以充分發揮香港和內地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機會共贏。二是為香港拓展生活和發展的空間,給香港居民包括年輕人創業、休閒、求學等提供更多的機會、更大的平臺。

「期待大灣區城市有更多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和優惠政策。」聶德權稱,前不久,廣東珠三角地區已有10個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正式授牌,成為香港年輕人創新創業基地,並提供了創業補貼、創業基金、培訓津貼、人才公寓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香港青年到內地創新創業。

楊偉雄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尤其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可以為香港經濟帶來新增長點。

「要抓住建設大灣區的重大機遇,把香港優勢帶進大灣區,凝聚國家科創力量,營造國際一流的科創生態系統,尋求突破,成就自身,貢獻國家。」楊偉雄說,香港可以匯聚內地以至全球的創新資源,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優勢互補,助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據介紹,香港創新及科技局自2015年成立以來,從創科基建、推動研發、匯聚人才、支援企業、推動再工業化等多方面著手,積極構建有利於創新科技發展的生態系統,同時力求突破,如港深攜手發展落馬洲河套地區、為合資格研發開支提供額外稅務扣減等。

楊偉雄稱,兩年多來香港已經投入超過1000億港元發展創新科技,廣受業界認同,融資升幅驚人,VC總投資額由2014年接近13億港元,增長至2018年接近180億港元;初創企業數量也從2014年的1065家增加到2018年的2625家,其中有三成以上由非本地人創辦。楊偉雄說:「據我觀察,世界上只有其他兩個地方有這樣的特點,就是美國矽谷和以色列特拉維夫。」

楊偉雄表示,香港正全力推進建設國際科技創新平臺,與深圳攜手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發展標誌性平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其中香港和深圳分別提供0.87平方公裡和3平方公裡土地,推動科研資金、資源、人才流通,「我們正在做一個重要的規劃,明確香港園區的發展思路、商業模式,預計今年上半年就會完成。我們會和深圳一起探討,協同發展」。(完)

相關焦點

  • 發揮香港優勢 助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要抓住建設大灣區的重大機遇,把香港優勢帶進大灣區。」楊偉雄說,香港可以匯聚內地以至全球的創新資源,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優勢互補,助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一國兩制」是大灣區建設的獨特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 中山加快對接香港、澳門創新資源 融入國際創新網絡
    在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的東風下,中山加快了與香港、澳門等地的互動與合作,與周邊城市共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樞紐:今年年初,中山市主要領導率中山代表團訪問香港、澳門,考察有關重點企業、高等院校、科創基地、文化地標等,進一步密切中山與港澳地區交流合作;借東風,釋紅利。
  • 深圳:支持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國際開放創新中心
    最近,深圳市政府印發了《關於支持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國際開放創新中心的若干意見》,《若干意見》以科技創新為主軸,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國際合作為特色,以深港協同為抓手,從市級層面全面構建支持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的政策框架體系,全力支持建設成為深港科技創新跨境合作先行示範區、國際先進創新規則的試驗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開放創新先導區、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中試轉化集聚區
  • 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香港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供圖)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納新):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之一。香港特區政府正充分利用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結合自身優勢,致力於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 科大訊飛翻譯系統變身「隨身翻譯官」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交流...
    今年以來,科大訊飛前瞻布局、創新驅動,全力打好科技創新「組合拳」,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速增效。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速推進 語言服務行業迎來新機遇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以來,以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門為主體的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加速建設,與各地的協同合作也將更加緊密。
  • 大灣區建設,助力港澳長期繁榮穩定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跨省區重大合作平臺建設。大灣區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GDP逾萬億美元。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明確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建設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重要節點城市。
  • 強化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 打造更具競爭力國際大都會——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給予了香港較高的定位,包括強化香港的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大力拓展直接融資渠道,依託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建設科技創新金融支持平臺,香港發展成為大灣區高新技術產業融資中心等。
  • ...會議開幕 強化「四區四中心」核心動力 全面發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加快建設科學大道—開創大道新經濟走廊,打造科學城地標性商圈。全力建設黃埔港粵港澳大灣區現代服務創新區,打造服務港澳的新貿易創新中心。打造魚珠灣總部集聚區,建設中國軟體CBD總部、廣州日報多媒體融合中心等重大項目。積極打造「一中心三平臺」,高水平建設大灣區國際航運創新中心、航運研究院,設立港航俱樂部,舉辦網際網路航運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 粵港旅遊業界研討「重塑香港旅遊」:可借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粵港旅遊業界研討「重塑香港旅遊」:可借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新華網香港4月5日消息,香港旅遊促進會與來自廣東和香港的十多家旅行社5日在港舉辦「重塑香港旅遊」研討會,探討當前香港旅遊業低迷的原因,並就如何促進香港旅遊業發展
  • 香港將著力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覃思 鄭潔琳 )10月13至16日,第38屆香港秋季電子產品展及第22屆國際電子組件及生產技術展於香港會展中心舉行。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商貿平臺,今年兩展共吸引超過4300家來自25個國家及地區的參展商。
  • 以服務貿易一體化推動粵港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進程
    來源:新華網思客作者:遲福林從全球經濟發展看,在一個經濟體的發展進程中,灣區往往是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2019年2月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何厚鏵、梁振英談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
    1月16日,全國政協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對口協商座談會在珠海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梁振英出席會議並講話。何厚鏵指出,2019年2月頒布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願景,這是中央從頂層設計上明確了這一發展目標。
  • 林鄭月娥:香港已準備好在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中擔當重要角色
    上證報訊(黎靈希 記者 時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於2月21日上午在香港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已經準備好在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工作中擔當重要角色。
  • 大灣區之路①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框架下的「香港+深圳」
    深圳則因緣際會,在科技創新方面成為內地的旗艦和標杆城市,正走在實現「科技創新之夢」的路上。在大灣區建設框架下,科技創新既是城市的「自選動作」,也是國家的「規定動作」,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大灣區綱要》中被列為首要任務,是國家對大灣區建設的明確要求。與世界一流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科技創新要素資源高效流動有待優化,科技創新協同有待加強。
  • 【築夢大灣區】試點港澳導遊領隊在橫琴換證執業
    省人社廳在58個政策點上「大膽闖、大膽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一系列人社政策呼之欲出金羊網記者 周聰 通訊員 粵仁宣【人才】如何實現人才的有效流動,用好用活人才資源,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之一。
  • 大灣區工博會即將開幕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經濟
    11月24-27日,2020DMP大灣區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DMP工博會」)即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啟幕。這是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體系後的一次工業製造業交流盛會,現場匯集行業企業前沿創新技術產品,各方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也將齊聚一堂,共同交流行業發展,集結行業資源和力量。
  • 大灣區建設,助力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跨省區重大合作平臺建設。大灣區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GDP逾萬億美元。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明確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建設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重要節點城市。
  • AIA友邦精英學院: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 2019開幕
    為匯聚全球人才,為粵港澳大灣區進行未來20年的國際人才儲備,由一帶一路科技金融協會、港漂圈、香港菁英會、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及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聯合主辦,AIA冠名贊助的「AIA友邦精英學院: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2019」於2019年3月23至24日一連兩日假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並於3月23日舉行開幕典禮,吸引逾300名各界人士參加。
  • 外資「布局」大灣區
    佳能(中國)董事長小澤秀樹向記者表示,「去年,佳能(香港)在深圳成立了一家子公司,叫作佳能商務科技(廣東)有限公司,我們看到中國政府對粵港澳大灣區出臺許多優秀政策拉動粵港澳地區的經濟增長。我們也希望藉助這樣一個背景,大力發展相關業務。」
  • 南方網專訪霍啟山:助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人才高地
    原標題:南方網專訪霍啟山:助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人才高地  編者語:今年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為慶祝香港回歸,南方網特別推出「香江二十年粵港共輝煌」專題報導,並推出系列人物專訪,敬請關注。  廣東與香港地緣相近、人緣相親、語言相通、文化同源,香港回歸二十年來廣東一直是港商投資的熱土。日前,廣東省政協委員、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山在位於廣州市南沙灣的南沙遊艇會接受了記者的專訪。霍啟山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更有利於三地共同發展,希望大灣區未來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落戶,霍英東集團也將助力南沙建設大灣區內的優質宜居宜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