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旅遊業界研討「重塑香港旅遊」:可借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2021-01-10 澎湃新聞
粵港旅遊業界研討「重塑香港旅遊」:可借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新華網香港4月5日消息,香港旅遊促進會與來自廣東和香港的十多家旅行社5日在港舉辦「重塑香港旅遊」研討會,探討當前香港旅遊業低迷的原因,並就如何促進香港旅遊業發展、重塑香港旅遊活力提出建議和發展策略。

與會人士表示,香港旅遊業應轉變思路,借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豐富香港的旅遊內涵。

香港旅遊業自2015年以來持續不振。香港特區政府統計署的數字顯示,2015年內地來港旅遊人數為4584萬,同比下跌3%;2016年內地客來港旅遊人數下跌至4227萬,跌幅超過6.7%。

對此,廣州優遊電子科技公司做了抽樣調查分析該現象出現的原因。該公司聯合創始人莫辰介紹,有調查搜集了1671個有效樣本分析香港對於內地遊客的吸引力。有超過60%的受訪者認為香港的吸引力有所下降;26%的人認為沒有變化;剩下的則認為香港吸引力有所提高。

莫辰表示,雖然內地來港旅客近年有下降趨勢,但內地居民在出境遊時,仍有35%的人將香港作為選擇,可見香港仍是內地旅客的主要目的地。他認為香港傳統的旅行社和旅遊景點應該考慮如何介入新興的個人遊市場,擴大生意來源。

對於香港旅遊業的未來,來自不同旅行社的負責人也在研討會上各抒己見。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表示,他希望可以改變內地旅客來香港僅是「購物」的刻板印象,他認為香港還有很多的自然和人文風景值得挖掘,並以香港西貢地質公園和香港大學作為例子。

廣州蒂旅集團主席鍾偉棠則認為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可以與香港旅遊業發展相互促進。鍾偉棠說,香港的旅遊基礎建設可以借力大灣區的建設,例如高鐵、港珠澳大橋等,交通的完善讓旅客來到香港更加方便;而內地旅客來到香港旅遊,也可以加強對香港的認識,推動珠三角地區市民與香港市民的交流,從而助力大灣區的建設。

香港旅遊業議會理事、香港金怡假期主席葉慶寧表示,近兩年香港旅行團有了明顯的變化,非購物團的比例明顯上升,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來香港感受人文風情、自然風光和美食文化等。至於購物,葉慶寧認為,香港在購物方面有很好的基礎,包括豐富的品牌、完善的質量監督體系及專業的後勤服務。「我們在發展文化和自然旅遊的時候,也不應忘記香港『購物天堂』的稱號。」

(原題為《粵港旅遊業界召開「重塑香港旅遊」研討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香港,旅遊

相關推薦

評論(47)

相關焦點

  • 訪港旅客增加 香港將持續推廣粵港澳大灣區旅遊
    原標題:訪港旅客增加 香港將持續推廣粵港澳大灣區旅遊 香港旅發局日前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訪港旅客超過6500萬人次,較2017年增長11.4%,其中內地訪港旅客超過5100萬人次,同比上升14.8%。
  • 大灣區宜居建設再「升級」|粵港澳大灣區|粵港合作框架協議|香港|...
    謝惠強攝(新華社發)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提升「灣區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是重中之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以來,各項便利舉措不斷頒布,逐步推動在廣東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生方面逐步實現與港澳的銜接。最新的進展,是粵港籤署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57項措施,當中多項措施將為港人在內地工作和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 借力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機場城市」PPP項目年內啟動
    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推出內地和香港之間的「債券通」,今年中國政府將進一步加強內地和香港的交流合作,繼續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而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樞紐地帶,毗鄰香港國際機場和亞洲博覽館,一個佔地約25公頃的SKYCITY航天城項目正在醞釀中。
  • 深圳太子灣郵輪母港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未來,深圳太子灣郵輪母港不僅是可以通連香港、澳門、珠海等地的港口,也是讓深圳及周邊地區走向世界的重要「海上窗口」,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通過有序推動香港、廣州、深圳國際郵輪港建設等舉措,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的蓬勃發展,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 大灣區建設,助力港澳長期繁榮穩定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跨省區重大合作平臺建設。大灣區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GDP逾萬億美元。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明確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建設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重要節點城市。
  • 港澳現代服務業界看好大灣區發展新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後,大灣區建設開啟了新徵程。規劃綱要提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協作配套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在長期深耕大灣區市場的港澳現代服務業企業和專業人士看來,規劃綱要的實施將為他們在大灣區進一步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改革開放後,珠三角地區吸引了眾多香港及海外的服務業者。
  • 廣深港高鐵重塑深港一小時生活圈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中秋節的前一天,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運營,標誌著香港加入全國高鐵網絡,更加密切了香港與內地的各方面聯繫,而且,無論是提升灣區建設水平的經濟、金融意義,還是背後蘊含的科技創新,這都無異於給祖國和人民送上了一份大禮。
  • 港澳同享「市民待遇」 大灣區宜居建設再「升級」
    謝惠強攝(新華社發)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提升「灣區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是重中之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以來,各項便利舉措不斷頒布,逐步推動在廣東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生方面逐步實現與港澳的銜接。最新的進展,是粵港籤署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57項措施,當中多項措施將為港人在內地工作和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 香港官員:藉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在受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產業多元化、科技創新發展和民生保障等提供了重大機遇和廣闊空間。在聶德權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給香港帶來的機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推動香港產業多元化,尤其是帶動創新創業科技的發展。
  • 大灣區建設,助力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跨省區重大合作平臺建設。大灣區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GDP逾萬億美元。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明確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建設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重要節點城市。
  • 明年起,香港工程建設企業可通過備案在大灣區開業執業
    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粵港合作,促進粵港兩地建築業協同發展,今(29)日上午,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香港特別行政區發展局,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舉行香港工程建設諮詢企業和專業人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開業執業新措施新聞發布會。
  • 湖南對接大灣區研討會召開:新旅遊業態大有可為
    (右)在研討會現場11月10日,湖南文化旅遊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暨湖南文化旅遊新商機國際研討會在香港、深圳兩地同時舉辦,來自粵港澳大灣區與湖南的70餘名旅行社、旅行投資運營商、旅遊協會代表以及文化旅遊專家學者、主流媒體代表參會,就疫情形式下湖南與大灣區如何開展更深層次的文旅合作、如何挖掘湖南文旅商機的話題展開深入探討與交流。
  • 南方網專訪霍啟山:助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人才高地
    原標題:南方網專訪霍啟山:助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人才高地  編者語:今年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為慶祝香港回歸,南方網特別推出「香江二十年粵港共輝煌」專題報導,並推出系列人物專訪,敬請關注。  廣東與香港地緣相近、人緣相親、語言相通、文化同源,香港回歸二十年來廣東一直是港商投資的熱土。日前,廣東省政協委員、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山在位於廣州市南沙灣的南沙遊艇會接受了記者的專訪。霍啟山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更有利於三地共同發展,希望大灣區未來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落戶,霍英東集團也將助力南沙建設大灣區內的優質宜居宜業環境。
  • 【築夢大灣區】試點港澳導遊領隊在橫琴換證執業
    省人社廳在58個政策點上「大膽闖、大膽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一系列人社政策呼之欲出金羊網記者 周聰 通訊員 粵仁宣【人才】如何實現人才的有效流動,用好用活人才資源,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之一。
  • 粵港澳大灣區軟實力建設研討會在深圳舉行
    4月 30日,由廣東南方軟實力研究院、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粵港澳大灣區軟實力研究中心舉辦的「新時代、新經濟、新文化、新融合——粵港澳大灣區軟實力建設研討會」,在深圳灣遊艇會舉行。來自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省委黨校、廣東省社科院、廣東省產業發展研究院及廣東南方軟實力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機構共50多名專家出席研討活動。
  • 香港旅遊業議會考察團到訪珠海 共推大灣區旅遊業發展
    1月8日至10日,香港旅遊業議會組織約200名港澳旅遊業界人士,組成香港旅遊業議會粵港澳大灣區考察團到訪澳門及珠海橫琴,與當地同業交流,考察旅遊線路。據了解,香港旅遊業議會為協助香港旅遊業界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開拓更多業務商機,安排香港旅行社代表及旅遊業從業人員到訪大灣區不同城市,與各市旅遊局及行業協會代表會面,並參觀各地著名及新興旅遊景點,以加強大灣區內旅遊同業之間的聯繫和交流,促進跨市業界的溝通和合作,共同推動旅遊產品研發。
  • 各大旅企布局粵港澳大灣區旅遊一體化商機
    「一鐵一橋」拉動粵港澳旅遊《綱要》提及,應推進大灣區旅遊發展,豐富粵港澳旅遊精品路線,開發高鐵「一程多站」旅遊產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廣東沿海地區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出入境遊的重要門戶,通過廣東省各口岸入境遊的旅客人數逐年增長,而港澳地區則是出入境遊、跨境中轉的重要客源地、目的地和中轉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對促進我國旅遊業增長,尤其是出入境遊增長上,將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在促進旅遊業便利化方面,《綱要》提出優化珠三角地區「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便利外國遊客在粵港澳大灣區旅遊觀光。
  • 中國肇慶古端州新活力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港項目今日正式啟動
    今日(22日)下午,由北京歸僑華商發展中心主辦,肇慶市五葉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肇慶古端州新活力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港項目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該項目正式啟動並舉行項目籤約儀式。據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港項目負責人
  • 環灣區黃金旅遊路線可期
    在今年初出臺的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構築休閒灣區一節中,澳門的定位是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香港是成為國際城市旅遊樞紐及「一程多站」示範核心區。而橫琴建設國際休閒旅遊島則主要配合支持港澳的旅遊發展,共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 保繼剛教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廣州旅遊發展的優勢與機遇
    編者按:11月9日-11日,由中國旅遊研究院、廣州市旅遊局主辦的廣州國際旅遊目的地建設大會暨廣州旅遊推介活動在廣州東方賓館舉行,會聚旅遊屆頂尖學者專家、旅遊業界精英從整體發展規劃、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區域深度合作及共贏發展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11月10日,我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保繼剛在大會上發表了題為《粵港澳大灣區——廣州旅遊發展的優勢與機遇》的主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