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與食物搭配
熟悉餐廳服務與菜色在決定自帶葡萄酒上餐廳前,一定要先跟餐廳確認他們是否接受自帶葡萄酒上門,以免發生尷尬。同時,有些餐廳儘管同意帶酒,但他們會另收「開瓶費」。這個費用可能包含冰塊、冰桶、酒刀、酒杯、清潔以及心不甘情不願的補償等。如果餐廳不歡迎自帶葡萄酒,那麼就該先了解餐廳是否有不錯的酒單供選擇。多餐廳禁止自帶酒水而葡萄酒酒單又乏善可陳,沒有一個是顧客想選的,在這種情況下叮能不會有一個完美的餐酒饗宴。也有可能餐廳擁有還可接受的酒單,這時要確定對方是否提供開瓶前先給顧客過目的服務,有時候酒單寫的年份與實際提供的不同,顧客是有權拒絕的。對方還需要提供試酒過程,如果酒壞掉(如果不是主觀不喜歡這款酒)的話,有權要求更換一瓶同樣的酒款。
要注意餐廳倒酒前是否會確認已達到適合的飲用溫度。對於不同的葡萄酒,對方可以提供不同的酒杯。這些都是適合喝葡萄酒的餐廳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此外,最好能先熟悉餐廳菜色,既然是餐酒一同享用,就不能忽略菜色與葡萄酒是否搭配。不管它屬於哪種菜系,每家餐廳的做法與口味都有自己的特色,這會影響對於酒的選擇。如果當天的餐宴很重要,請事先與餐廳溝通,並說好上菜時機與順序,這樣可以控制好整個場面,甚至可以提前將葡萄酒送到餐廳,好讓葡萄酒保持在最佳狀態。很多對餐酒挑剔的客人都是這樣做的,別害羞對餐廳提出這些簡單的要求。
2.「白配白紅配紅」,不全對您或許曾聽過:「葡萄酒配餐很簡單白葡萄酒就配海鮮或白肉,紅葡萄酒就配紅肉。」不能說這不對,只能說這樣的原則是可以把失敗機率降低,但並不能經常成功甚至出彩。葡萄酒種類有幹白、幹紅、玫瑰紅、起泡酒、甜酒與加烈酒六類。每個類別都可分清淡、中度與濃鬱酒體,並且由於葡萄品種繁多,每一種展現出來的風格都不同。因此,只要選擇得對,紅的也可配海鮮(比如Gamay葡萄釀造的 beaujolais、 Alsace或德國釀造的 Pinot noir,簡單普通等級的、有一些酸度的義大利紅酒這些都很不錯);白的也可配一些紅肉(比如濃鬱型Pinotgrigio、成熟並偏濃鬱的 Chardonnay蠻適合搭配煙燻火腿、幹炸排骨、鐵板牛肉等);起泡酒則可以提供另一種享受(比如任何起泡酒都很容易配許多菜色,而且含有氣泡會有不同感受);甜的甚至可以與鵝肝擦出美好火花(比如甜度高、酸度低、酒精度高於10%的甜酒都比較合適)。
此外,葡萄酒的適飲溫度與時機相當重要,如果溫度不對,單純喝葡萄酒已是大打折扣更別提搭配美食。一般而言,任何種類的葡萄酒溫度如果過高,都容易出現明顯的酒精感、燥熱的口感、鬆散且失衡的架構與香氣;溫度如果過低,香氣會明顯緊閉(當然香氣緊閉有時候是因為時間不對,而不是因為溫度過低造成)、口感會比較緊澀與水感(水感就是像喝水一樣比較感覺不到酒的分量)、餘味也會較緊澀。若記住這些建議,相信您會漸漸了解如何去掌握正確的飲用溫度。很多書籍都會說紅酒適飲溫度16℃~18℃,這種說法沒什麼問題,但嘴巴或手不是溫度計,無法去判斷溫度是否達到這一區間,所以,記住溫度過高或偏低的表現情況更易於掌握。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葡萄酒相關知識、禮儀以及生活小常識,歡迎大家關注我,我會每天持續分享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