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廢墟是否可以說是城市垃圾的堆積場_澎湃新聞-ThePaper

2020-12-16 澎湃新聞

然潘 2018-08-30

事實上,這是兩個非常不一樣的概念:
城市廢墟往往人煙稀少,同時比較乾淨,沒有太多的垃圾,一方面是因為去的人少,人少隨手扔的垃圾就少;另一方面是因為國外立法,廢墟禁止入內:No Trespassing,並且禁止扔垃圾:No Dumping ——所以在廢墟前面常常能看到這兩塊牌子,違反任一條都可罰款。
相對的,城市垃圾堆積場,作為一個工作場所,往往比城市廢墟要繁忙得多,除了工人,分類垃圾車也是每周分不同日子到垃圾填埋/堆積/回收場。
但是,作為城市內一個廢棄的場所,我覺得很多城市廢墟可以算是被這個城市淘汰的一部分,如同城市的舊血液——暫時還沒徹底淘汰(拆除),但一時半會兒也無法利用起來(重建或者改作它用)。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小知識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垃圾分類小知識 2020-11-24 17: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0-13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09-02 20:5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都市映像: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10月30日,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舉辦的最近一期「切問近思半月談」上,音樂人陸晨和作家btr在「超越地方:滬語與上海城市文化精神」的主題下做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分享會。原文作者小轉鈴比較認同的「十三點」的起源是英文單詞society(社會,交往),可以說是一種輕鬆、散漫的處世態度,而它的奇妙之處在於不為任何目的。在我的記憶中,這個詞有著「不著調」或「很好玩」的雙重面向,全看說話時的語境和語氣。隨後陸晨分享了準備好的歌單,八首歌中既包含了1930年代的老歌,也包含了2020年的新歌。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09-18 21:0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藝術與社會: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包晨說,「語言是多餘的,文字是多餘的,人類最早期的時候,是肢體表達著每個人的感受。」張偉傑說,「以前可能更多的只是展示自己,而像這個項目會有更大的視野,它不僅是整體,也關乎每個個體。」韋曼說,「很多時候(服裝、性別、職業)都是特別社會性的標籤,這個時候換上另外一套衣服,讓你混淆你自己。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果被標籤久了,你也可能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 《廢墟美國》:廢墟是進入城市的另一個入口
    熱愛探險的人穿梭其中,不僅可以看到關於城市發展的另一條「故事線」,也通過不斷「打怪升級」,收穫自己的成長。「我會想到可能發生過的故事」澎湃新聞:廢墟有很多種類型,哪些類型是你比較喜歡的?從信件裡,你還可以發現,男主人一直在家接受美國政府的醫療幫助,女主人離開後,因行動不便,他就只能把床從二樓的臥室,挪到一樓的廚房裡。探訪的時候看到那麼豐富的生活痕跡,想到可能發生過的故事,感觸很多。像「時間膠囊」一樣被封存的廢棄民宅澎湃新聞:城市探險四年多,你的心態有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 倡議書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倡議書 2020-12-21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廢墟美國》:廢墟是進入城市的另一個入口
    熱愛探險的人穿梭其中,不僅可以看到關於城市發展的另一條「故事線」,也通過不斷「打怪升級」,收穫自己的成長。「我會想到可能發生過的故事」澎湃新聞:廢墟有很多種類型,哪些類型是你比較喜歡的?潘然:我一般不怎麼去挑選,現在就更加沒有太多選擇餘地了。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1-29 17:4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打造市民舒心的「菜籃子」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打造市民舒心的「菜籃子」 2020-09-25 1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藝海拾貝】馬靴·背帶褲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藝海拾貝】馬靴·背帶褲 2020-12-24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普知識問答(六十一)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科普知識問答(六十一) 2020-03-20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23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雕刻時光: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而在本周的主題推薦單元,我們選取了類型多樣的電影展,人們可以從中跳脫出角色、情節及拍攝手法的角度,從電影的語言本身去探索能反映現實的內涵。近期回顧:成為博物館的慰安所舊址本次活動將為期三周,將在武夷路上,通過「靜閱微展覽」、「行觀城市更新」兩種品味方式,串聯起「城市與建築」「文字與藝術」「行走與飲食」三組感受內容,來聚集當地居民、管理者、設計師、藝術家、城市漫遊者等多樣的體驗主體。
  • 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0-10 1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美團致歉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美團致歉 2021-01-03 11: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公安版《你的答案》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公安版《你的答案》 2020-08-11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我想對你說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孩子,我想對你說 2020-06-02 0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昌新聞(2020-6-27)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金昌新聞(2020-6-27) 2020-06-29 2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