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武漢爆發一場新型肺炎,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每個武漢人都用自己方式去貢獻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他一如既往地以實幹訴說忠誠、以擔當踐行初心。他就是 「抗疫鐵人」桂清華。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絕境看胸襟。越是吃勁、要緊的事情,他越勇往直前、敢於擔當。
48歲的桂清華是武漢市新洲區汪集街道辦事處黨政辦主任。先後6次獲評汪集街優秀公務員,並先後榮獲街優秀共產黨員、98抗洪先進個人、2018年新洲區優秀公務員等榮譽稱號。
自1993年參加工作以來,他便一直戰鬥在一線、奉獻在基層。2016年 7月的特大洪澇災害中,他的家中進了一米多深的水,因為與愛人都在街鎮防汛,只能託人將孩子接出來。救險中,他多次開私家車帶領突擊隊趕到現場搶險,搶險中腳被玻璃劃開,鮮血直流;車進水,他毫不聲張,自費8千元維修車輛,沒有給單位添一點麻煩。
2019年1月,他膝蓋不慎摔傷,醫生建議住院手術,但為了不影響年終各項工作,他拒絕手術,打著石膏堅守崗位,有效地保證了年終各項資金結算,維護了街道正常運行,被群眾稱為「重傷不下火線」的「鐵人」。
在這次疫情中,他更是把「疫」線作為錘鍊黨性修養的戰場,謀劃在前、衝鋒在前,保護著群眾生命健康,詮釋了「抗疫鐵人」的無畏精神!
第一時間協助畫出「路線圖」
他響應快速反應制度,1月23日凌晨1點,接到封城通知後,他連夜通知到關鍵崗位、關鍵人員,預先釐清職責,讓各部門同志戰線清晰、職責清楚,他協助街道黨工委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構建「1+53+448」街道、村(社區)、小組(樓棟)的三級防控體系。將252名村(社區)幹部、373名志願者、160名區街機關幹部統籌分配到村灣小組,配套成立53支群眾工作隊,為基層充分賦能釋能。
他提出條塊為戰制度,率先封灣封路,並用兩個晚上通宵在全街搭建了379個卡口,有效阻止了傳染源的傳播.
他構建物資快速登記分配製度,人手不夠,他就自己挑燈夜戰確保物物登記在冊,需求太多,他就自己上扛下提精準分配確保物物救急,確保各類物資當天到街、當天發放。
他協助構建全面覆蓋的下沉制度,接到通知後,按村(社區)不同需要、不同情況,按機關幹部強點優點,有針對性的部署到位,有效及時的增強了基層工作力量。
甘當解決疑難雜症的「及時雨」
面對百端待舉的工作,桂清華總能撲得下身子、想的出法子。為了救急應急,他多次用私家車託運物資、接送醫護人員和密切接觸過病例的群眾。為了應收盡收,他帶領工作人員通宵聯繫、確定隔離點並搬運物資、設備,消毒消殺,一夜之間確保隔離點可以投入使用。
為了宣傳到位,他在處理日常事務外,用兩個通宵主動到街頭巷腳協助張掛橫幅;為了充實力量,他不但第一時間給關卡單位協調了帳篷、棉衣等物資,還配合工作人員一起到高速口、到村灣裡逐人逐車、逐家逐戶地檢查、測溫、消毒、詢問、登記,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堅決消除、擋住每一處隱患。
「桂主任總是不計小我,想著大家、想著大局,寧可自己吃虧,也要把工作幹好,他幹的很多工作不僅讓老百姓踏實,也幫我們村黨支部解決了很多問題」 山村村黨支部書記王華橋發自肺腑的感慨說。
山村村作為養殖大村,疫情期間漁產滯銷,嚴重影響村民收入及新年養殖計劃,桂清華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幫助山村村漁民肖正宏、王思選立即組織安排多方聯繫銷路事宜,在做好消毒消殺基礎上,幫助兩位漁民按市場價格銷售近3萬斤成魚。
武漢的冬天陰冷潮溼,在外面稍長時間站立,手腳便凍得僵硬,但他依然會捨棄回家的時間,來為其他工作人員分憂解難。個別群眾雖然身體健康但依然每日憂心忡忡,甚至捕風捉影散播不實信息,負面情緒很大。桂清華得知後,上門入戶將心比心、耐心勸導。
並三天兩頭與其通話做心理輔導,通過擺數據、講形勢,有效緩解了情緒、消除了焦躁。該村民逐漸變得開朗起來,也不再散播不實信息,該村的輿論環境逐漸清朗,民心也穩固了起來。
當好心繫群眾的「勤務員」
「做群眾工作不僅需要一往無前的勇氣,更需要持之以恆、將心比心的耐心。」長期在基層的工作經歷讓桂清華對百姓有著天然的親近感與使命感。在摸排走訪過程中,他發現了幾戶由於疫情生活陷入更加窘迫境地的特殊群眾,他自費1900餘元為他們購置了生活必需品以及口罩等物資,挨家挨戶的送上去,並且倍加叮囑注意在疫情期間的保護措施,不要在村灣、街上隨意走動,配合好村「兩委」工作。
桂清華不僅有一顆赤子之心,更是群眾工作的行家裡手,有著圓滿化解群眾訴求的高超本領。黨政辦經常接到群眾的各種訴求,他都能急群眾所急、憂群眾所憂。疫情期間,桂清華格外重視對城市留言板、市長熱線等民意反映渠道信息的收集,他妥善解決、盡力服務,同時舉一反三,不斷細化工作流程,消除工作死角,提升了抗疫的速度、溫度、滿意度。
一位深圳回來的群眾由於藥品儲備不足,在家發病疼痛難忍,桂清華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發現他的病情與自己類似,便冒著自己一旦病情發作後無藥可用、無處可買的風險把自己家中僅有的三支送了兩支給該群眾,他雖沒有醫學本領,卻仍以自己黨員仁心「懸壺濟世」。
一位群眾由於疫情期間沒有收入、不能離漢而情緒異常激動,先後22次通過各渠道反映問題。在群眾反映前期,桂清華便協調街道民政部門、衛生部門及社區「兩委」為該群眾強化生活保障。
同時,為了進一步穩定群眾情緒,從根源化解問題,在街道志願者已滿員的情況下,桂清華又與其聯繫,詢問其是否願意有償在社區做志願者(按每天150元標準發放補貼),並在該群眾長期體溫無異常情況下,為了穩定群眾情緒,避免影響社會穩定,仍協調汪集衛生院為其安排了核酸檢測。
桂清華深知群眾工作不能頭痛醫痛、腳痛醫腳,除了針對性滿足群眾需求,他以政策勸導群眾、以「土話」開導群眾,做群眾的放心人、知心人,從根源上扭轉群眾情緒,做到充分化解、根本化解。集中力量是治標,建章立制是治本。
疫情初期,一位群眾反應說家中奶粉缺乏,由於此類奶粉街上一直沒有商店供應,為此他找到街上的商家多次溝通,答應為這位群眾私人訂製,最終確保了居民在疫情期間也能保證生活方式和質量。
桂清華以此為契機,舉一反三,幫助建立推廣了「居民+村支部+商鋪+工廠」的「直購」模式,在快遞不暢的情況下,有效縮短了群眾的購物時間,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的特殊購物渠道。
在接到一些負面投訴之後,他能直撲現場,了解群眾訴求真相,以最負責的態度為百姓「站臺」,以最較真的態度維護群眾利益,幫助群眾解決一些急心事、煩心事。
願做舉家忙碌的「比翼鳥」
「陪伴我的只有70多歲的外婆和80多歲的奶奶。當大家都在煩惱如何勸阻父母親戚不要出門時,我卻心疼我的父母親一天都沒離開過他們的工作崗位。」這是桂清華女兒朋友圈裡的一段話。
桂清華的妻子也是在戰疫一線奮鬥的基層幹部。疫情發生以來,夫妻倆將全部精力、全部時間、全部心血毫無保留地投入到了疫情防控之中。女兒剛剛畢業參加工作,很少有機會與父母見面,但為了更多人的團圓,為了更多家庭的團圓,夫妻倆義無反顧的堅持選擇了大公無私、公而忘私。
桂清華開導女兒:「我們只想用實際行動給你做個好榜樣!繼續奮鬥,戰勝疫情,確保家家戶戶的健康。」女兒逐漸理解並全力支持父母的工作,告訴父母:「您們全心去一線抗擊疫情,外婆和奶奶還有家裡的事情就放心交給我,我一定做得好好的。」
桂清華以毅力克服疲憊,以決心克服恐懼。他沒有三頭六臂,卻圓滿完成了多項繁雜紛復的事務,他沒有「分身術」,卻出現在了每一個急難險重的困難面前,他沒有金剛不壞之身,卻依然不懼病毒,長期戰鬥在一線。
他以每一次的衝鋒和擔當踐行著共產黨員崇高信仰,他用真心與無私、用堅守與行動,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家園。
在此非常時刻,用真實的記錄,筆者要為那些平凡和不凡發聲!處於這樣的定會被歷史銘記的特殊時刻,疫情讓我們選擇宅家為社會做貢獻。我們相信,真實人物故事,更具說服力,更感動人心。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