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茶席:獨處之美,與寂寞無關
我們都說,「從前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出自木心《從前慢》)。而今天,每天忙著趕地鐵、趕火車、趕飛機、趕進度,一切都在趕時間。而茶能讓你慢下來。鑑賞茶葉、挑選好茶需要時間,煮水需要時間,溫杯需要時間,出湯需要時間,品茶需要時間……一杯一杯慢慢喝、慢慢品。
一個人的時候,一壺、一杯,也是一款茶席。一人茶席,不拘時間、地點,一把紫砂壺,泡一壺陳年普洱茶,一隻使用多年的柴燒杯,就是一個世界。讓時間慢下來,茶的精美樣子,你喝了,就懂了。
兩人茶席:有一種喜歡叫約茶
兩人茶席,不一定要選擇多麼高檔的場所,在城市中闢一席靜地,方寸間有竹影、有花蕊,亦能成為一個清靜的飲茶聖地。一個低矮的茶桌,一套水藍色鈞瓷茶具,一捧滇紅,二人席地而坐,什麼都可以說,什麼都可以不說,坐在茶席中與紅塵相隔甚遠。這樣的方寸茶境雖無遼遠的意境,卻可擁有曠達遼闊的心胸,管他室外喧譁,我自安然擁有這一席茶。以自然環境為背景營造的茶席,裝飾元素不宜過多,在一定程度上顯露出竹子的背景,恰當地體現此處的自然氣息,營造出一種曠遠的雲水氣息。
兒童茶席:以茶潤心,事茶養禮
茶,作為中華國飲,自古便有兒童喝茶之說。北宋末南宋初的畫家蘇漢臣精於兒童畫,其有一幅《百子圖》,畫中描繪了孩童賞花、調琴、遊玩嬉戲、品茶之景。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孩童的無憂無慮,也側面表現出茶文化在古代中國的風靡,連孩童都會品茶、學習茶藝。飲茶講究的是茶禮、茶德,將茶文化滲透到生活中,兒童習茶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從茶文化的層面接觸國學寶藏,接觸帶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茶道,培養靈動聰慧的孩子。
茶,可以讓孩子學會安靜與專注
習茶、事米,關鍵在於「靜」,孩子們進人到這種環境,遠高應8器,在識茶、鑑茶、泡茶、敬茶、品茶過程中,能修減少對電子產品和網絡世界的依賴,心也變得更加純粹和天真。在泡禁的過程中,需要遞循規範的操作流程,講究細節,為了泡好每一道茶,溫度、時間、茶的投放量、茶具的搭配得當,均需要細心準備,孩子會在泡茶中學會做事所需的專注。泡茶需要孩子手上動作協調穩當、輕柔緩慢,這需要專心、細緻、耐心,無疑可以鍛鍊孩子的心性,提高孩子學習和做事的專注度。
茶,可以提升孩子的審美眼光
茶道是一種審美。茶葉本身來源於大自然,茶山茶鄉茶樹茶葉,無處不美。茶道中包含的茶具之美、茶花之美、書法繪畫作品之美,讓孩子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審美得以加強,從而提升孩子的精神層面。通過徹茶、賞茶、聞茶、敬茶、飲茶、恭敬禮法,美心修德,在細隨溫潤、內涵豐富的和美儀式中靜心神,品茶道,共和諧。兒童持席可以使用兒童專用茶具,材質以白瓷為宜,不宜使用過於厚重的發燒杯、緊砂違等,色彩上宜素雅、清淡,席布顏色可以與禁具無成反差,也可以是同色系的相格,所用物品不宜繁雜,茶品可以是花茶、綠茶,插花宜清新、活潑。
多人茶席:繁華不驚,銀瓢添茶
碗泡法,其前身是點茶法,始自唐,興盛於來代。此法更適宜多人飲茶,更具觀賞性,也更有儀式感。許多茶人對於這種泡法頗為欣賞。茶葉在碗中的肆意舒展、輕鬆自在,最富趣味。碗泡法操作相對簡單,不易悶嫂,還可以很直觀地欣賞茶葉舒展以及觀察茶湯,而且由於碗的空間開闊,茶葉在碗中比蓋碗或者紫砂壺中能更好展開,在自由空間中形成的茶湯會顯得更加柔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