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1日10時40分訊(記者 餘春蘭) 「為表彰遺烈發,不朽者後死曷」 「大寧所奠基址,募修抗戰紀念碑……」今(11)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巫溪縣委黨史研究室工作人員在寧廠古鎮一殘垣斷壁中,發現了一塊抗戰英烈紀念碑。
5月9日下午,巫溪縣委黨史研究室、縣民間文藝協會、寧廠鎮政府相關人員前往古鎮沙壩子,尋找著分散在不同地點的5塊碑文,其中,4塊嵌入一棟老房子的牆壁中,最大的一塊長約1.2米,厚約20釐米,另一塊又在其它地方發現。
巫溪縣黨史研究室主任邵碧清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碑上刻著的「表彰」、「必勝」、「抗戰」等文字很醒目。通過對碑文認真的分析、辨認後,初步確定,這是遺失多年的抗戰英烈紀念碑的一部分。
因工作關係,邵碧清對巫溪歷史文化頗有研究。他說,巫溪寧廠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大寧鹽場有最早的自流鹽泉,曾「一泉流白玉,萬裡走黃金」,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抗戰時期,巫溪黨組織在這裡積極開展活動,組織增產食鹽,滿足抗戰需要,日本飛機曾轟炸大寧廠,激起了大山深處的大寧古鎮人民的強烈憤慨,以滿腔的愛國熱情,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湧現出了大批的抗日英豪。
《巫溪縣誌》記載,1939年,巫溪縣募捐100元在大寧鹽場建起一座「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邵碧清說,巫溪寧廠鎮既是歷史巫鹽文化發源地,也是一片紅色的熱土。巫溪縣委縣府此前就提出了要在大寧古鎮復建抗日英烈紀念碑,以緬懷英烈,追思先賢。但原址在哪、碑上的信息有哪些?都還在進一步考證中,而此次碑文的發現,為復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基礎,也為巫溪紅色文化添上了厚重的一筆。
據了解,針對這塊抗戰英烈紀念碑,巫溪縣相關部門還將尋找其它遺落的紀念碑小塊,並做好相關的文物保護和英烈找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