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鹽都 巫溪縣旅遊局供圖
本報訊 (記者 肖瑤)在古代,鹽是怎麼製作出來的?老製鹽人當年是如何生活的?鹽泉有什麼價值?今年年底,市民到巫溪寧廠古鎮就能找到答案。
聽老人講當年鹽場的故事
「解放前這裡叫大寧鹽場,解放後叫巫溪鹽廠,上世紀50年代最為繁華。」鎮上87歲老人陳世義如數家珍,「原來鎮上有100多家灶房,大部分是煤灶,少部分是柴灶,我10多歲就開始製鹽。周圍湖北、陝西幾個地方的商人都來這裡販鹽,當年好熱鬧哦。」
「熬鹽的工序蠻久蠻多,首先要引泉,用楠竹做管道,將鹽泉的水引到鹽廠,然後蒸餾部分水分、沉澱雜質、熬製、過濾,最後烘乾。柴灶熬的鹽可以洗眼睛、去沙眼、下火,還可以洗牙。」他還清晰地記得,1942年,他13歲時,日軍轟炸機來轟炸鹽廠。「當時派來5架飛機,投下了30多顆炸彈。他們認為沒有鹽吃,軍隊就沒有戰鬥力。」當時,大家正在熬鹽,一顆炸彈就掉在他附近的大芝麻缸裡,沒能爆開。
3.5億元改造寧廠古鎮
要說讓寧廠人得以靠鹽致富的,還是鹽泉。鹽泉發源於鎮內寶源山,昨天,我們在寶源山下看到,一條小型鹽瀑不斷從山上衝刷下來,並積水成潭,嘗嘗鹽泉的味道,鹹中有甘甜。
如今,寧廠致富仍然靠鹽。巫溪縣副縣長傅長波說,將投入3.5億元改造寧廠古鎮,發揚鹽文化。寧廠古鎮將建起鹽泉賓館、鹽衙署、鹽泉博物館,把鹽的功能開發出來,如美容、泡菜、養生等等。計劃5月動工,年底將建成開放。
我們從寧廠古鎮規劃中看到,未來的寧廠古鎮有展現居民日常生活的民俗老街,有藝術家創作基地和藝術文化體驗中心,包括藝術酒吧街。有中低檔消費但乾淨衛生有特色的家庭休閒式客棧,也有較為高檔的鹽浴SPA。
在鹽廠廢墟上體驗鹽浴
未來的寧廠古鎮,洗鹽浴、泡鹽溫泉將是與別的古鎮最為不同的玩法。據介紹,古鎮上的高檔別墅型SPA,為懸空無邊界浴池,讓體驗的遊客在享受鹽浴的同時有更好的觀景視線。
巖洞SPA,利用鎮上的室內建築空間改造為室內鹽浴SPA,室內牆壁為全白色,頂部開取異行曲線的洞口,將外面的山和自然因素引入室內,就像在巖洞中水療。
還有遺址鹽浴場,屬於露天浴場,是給大多數隻想體驗鹽浴的遊客提供一個場所,浴場內層次不一的浴池都是原鹽池整理後,在原址上形成的浴池。完全保留了鹽廠的灶、建築殘牆等,讓遊客體驗在廢墟中鹽浴的感受。
●目前從主城到巫溪還比較遠,10月,奉節到巫溪的高速路將建成通車,屆時奉節到巫溪只要半個小時。而主城到巫溪全程則只要4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