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區:奮力實現濟南北部新區建設新突破

2020-12-21 和訊

1月16日,濟陽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召開

區長孫戰宇作《政府工作報告》

「堅持項目向民生傾斜,資金向民生投入,全年民生支出達到43.04億元。」2020年1月16日,濟南市濟陽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區長孫戰宇作政府工作報告。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報告,既是去年的成績單:「建區元年開局良好,預計全年生產總值可比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6.95億元,其中為企業減稅降費6.17億元,為近年來最好水平、最優質量。」又是今年的「動員令」「施工圖」:「2020年濟陽區對標對表全市『1+495』工作體系,確立『1138』工作體系,奮力實現濟南北部新區建設新突破。」本版文/圖 記者 於蓓蕾 通訊員 孟強 門波 張超

2019年成績單

關鍵詞:逆勢上揚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9家

孫戰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道,2019年濟陽區積極培育新動能,引進落地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科技等「四新」產業項目15個,工業投資增長125%,表現了強勁上揚態勢。

食品產業方面集中資源培優扶強,旺旺、統一、康師傅、上好佳等企業增資擴產,增資總額超過10億元。扶持發展「專精特新」企業,新增「瞪羚」企業4家,拓展輸送「國內首臺套」認定實現零的突破。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9家,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31.8億元。

紮實推進都市農業發展,培育百畝特色產業精品園6個,新增家庭農場23家、專業合作社10家、市級龍頭企業3家,帶動流轉土地1.6萬餘畝。加強農業品牌創建,新增綠色無公害農產品(000061,股吧)9個,完成「好味知濟」品牌註冊。

關鍵詞:城市更新

棚改舊改完成拆遷2611戶

孫戰宇介紹道,2019年濟陽區堅持「城鄉一體、建管並重」,空間布局日趨優化。強化規劃引領,編制完成全區鄉村建設規劃、7個重點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消防、環衛等專項規劃。

加快推進新城開發,濟北智造小鎮、少海匯家居產業園開工建設,世茂、融創等城市綜合體有序推進,回河片區城市形象初步顯現。穩步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新市王家社區、回河星河社區開工建設,曲堤柳家社區完成安置區拆遷。

加大徵收拆遷力度,棚改舊改三期工程完成拆遷2611戶、31萬餘平方米,依法處置各類企業16家,老城形象逐步改觀。全力抓好棚改安置房建設,濱河社區30棟安置樓封頂,產權調換區16棟安置樓和菅家社區11棟安置樓基本達到入住條件。

關鍵詞:雙招雙引

新增項目投資額達1231.6億元

著力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5個項目列入省PPP項目庫,國資控股集團融引資金突破60億元。

雙招雙引方面,濟陽區加大精準招商力度,推進「1517」重點招引體系,設立5個境外招商代理處,舉辦「雙招雙引」推介會、「回家鄉謀發展」、高端智庫論壇等大型招引活動4次,全年新籤約項目65個,合同投資額1231.6億元,連續三年過千億元。大力開展招才引智,新增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3家,柔性引進院士1人、博士2人。

加快推進開發區集約發展,盤活閒置低效用地343畝,建成標準廠房50餘萬平方米。大力推進「區中園」建設,山東數字傳媒產業園破土動工,濟北生命科技產業園、達沃智慧產業園加速推進。

13個市級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完成投資102億元,150個區級重點項目基本達到節點要求。籤約項目有29個當年開工建設,立德釩鈦、勤邦生物、藍貝思特等項目實現當年籤約、當年建成投產,旺旺擴建項目實現「建成當日即啟用」,創造了項目建設新速度。

2020年「藍圖」

關鍵詞:產業提升

力爭引進過億元項目20個以上

2020年,濟陽區將加快產業提升,在做強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動山東廣電數字傳媒產業園、達沃智慧產業園建設招商,集聚發展數字經濟、通訊電子等新一代信息產業;推進漢方製藥擴產和生命科技產業園配套發展,促進生物製藥、醫療器械、健康產品等生命科技產業發展;積極推進眾創空間、科技產業孵化園等創新平臺建設,力爭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家以上。

在「雙招雙引」方面,完善「1517」重點招引體系,創新招引方式,依託新聯會異地分會成立招商聯絡站,力爭年內引進過億元項目20個以上,新籤約合同額1000億元以上。

堅持以「產業」為導向,圍繞「321」主導產業組建產業鏈招商專班,定向招引企業、重點人才、投資團隊;堅持以「人才」為導向,突出「高精尖缺」和產業需求,瞄準「千人計劃」「泰山學者」和各類院士,吸引凝聚各類人才帶項目、帶技術來濟陽投資興業。

關鍵詞:內生動力

打造多個百億級產業集群

報告中說,2020年濟陽區將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內生動力。

要立足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和省城北跨承接,認真梳理國家、省市關於北跨和先行先試的政策措施,創新先行先試工作。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努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樹立「濟陽以外都是外」的理念,加強協同協作。謀劃加快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具體措施,爭做先行先試實驗區。對接京津冀經濟圈,努力做好對接非首都功能的產業招商、承接,借力做優「321」現代產業體系,打造食品飲料、裝備製造、信息技術、生命科技等百億級產業集群。

緊緊抓住「一帶一路」重大機遇,支持有實力企業拓展新興市場,新增外貿企業3家以上,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23.9億元。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對民營經濟的各項政策,做到內資、外資同等對待,外來、本土一視同仁。

關鍵詞:惠民答卷

每年為企業培訓3000名技能人才

2020年,濟陽區將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包括制定實施職業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每年為企業培訓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破解企業「招工難」問題;新建第三實驗幼兒園,開工建設永康街中學、北外同文國際教育實驗學校; 完善文化體育設施,完成融媒體中心主體工程,建設文化藝術中心體育場館,新建一處11人制標準足球場。

抓好居民小區整治提升,推進省級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建設,融合應急指揮、智慧城市運營等功能,打造濟陽數據大廳;實施「千影百戲」文化惠民工程; 為130名殘疾兒童實施康復救助,為殘疾人適配輔助器具1000件以上;為困難群眾和農民工辦理法律援助案件400件以上。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

相關焦點

  • 繼萊蕪區後,濟南有望建立「新區」,有望超越濟陽區
    這樣的一個額城市濟南,作為山東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在今年的時候,成功被在世界上非常有權威性的機構,評委了世界二線城市。而在萊蕪區建設之後,這裡又有可能設立「新區」。而這個地方就是平陰縣,擁有巨大的潛力,這一個城區就地理位置而言,在山東的西邊,與濟南相距60千米。
  • 濟南市濟陽區行政審批服務局2020年工作紀實
    「樣板間」,助力濟南北部新區建設實現新突破。黨建統領,強堡壘鍛造「排頭兵」濟陽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堅持「圍繞服務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服務」的工作思路,以黨建為統領、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創新打造「濟水凝心·陽光服務」黨建特色品牌,探索出一條符合基層實際的「黨建 政務服務」新路子。
  • 金塘:奮力建設新區發展戰略橋頭堡
    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管委會上下進一步明確了今年工作思路:強化三個意識,提升六個理念,擼起袖子加油幹,奮力建設新區發展戰略橋頭堡。  適應經濟新常態,堅持新發展理念,2018年金塘經濟穩中有進  2018年,金塘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財政總收入、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增長12.6%和11.9%;規上工業產值增長1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和10%……  一組組數據是對去年一年工作的最好肯定
  • 泉城北望 善美濟陽 濟南北部新區高質量發展勢頭正勁
    &nbsp&nbsp&nbsp&nbsp一年來,踏著大河時代的節拍,蒸蒸日上的發展圖景正在濟南北部新區鋪展開來:在這裡,一項項改革措施雷霆萬鈞,一個個大項目加速落地,一次次城市提升可觸可感,一張張幸福笑臉溫暖綻放……&nbsp&nbsp&nbsp&nbsp打造一座善美之城,成為濟陽在新的發展徵程上,為踐行新發展理念
  • 濟南首條有軌電車招標!從濟南東站至濟陽區,全長33.5公裡
    每公裡造價近2億元相當於地鐵的兩到四成6月15日發布的《新建至濟陽區(先行區)有軌電車工程勘察測繪公告》顯示,有軌電車項目總投資66.53億元,工程規模為35.5公裡。途徑濟陽區、先行區、歷城區,資金來源為國有(非財政)投資出資比例為100%,建設單位為濟南交通發展投資有限公司。
  • 2018年濟南「四個中心」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
    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作政府工作報告。記者獲悉,2018年濟南「四個中心」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經濟綜合實力整體躍升,金融支撐作用明顯增強,物流輻射效應日益凸顯,科技創新活力加速釋放。全市生產總值達到7856.56億元、增長7.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
  • 濟陽區:加快集群化發展助推產業「換擋升級」
    前三季度,濟陽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1.3億元,超過節點進度2個百分點,稅收比重88.2%,比去年同期提高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幅超過20%。  為做好第四季度經濟工作,努力完成全年預期目標,濟陽區委書記呂燦華表示,濟陽將把聚焦經濟增長,聚焦卡點堵點,一次辦成,全力以赴為今年收好官、明年開好局打下堅實基礎。
  • 海澱北部新區不再建設商品房
    海澱區政府進一步明確,海澱北部新區今後將不會再開發商品房,除針對園區職工的住宅項目和配套農民安置房兩類住宅以及政策性保障房外,其他住宅項目將「一律不會再建」。 今年年初召開的海澱區兩會上做出規劃,海澱北部地區將建設成為生態環境一流的城市發展新區。
  • 濟陽區澄波湖學校初三年級順利開學
    濟陽區交警大隊、派出所同志現場指揮,保障道路通暢及入校安全。提前建設濟青中線,可以儘早緩解濟南、淄博、濰坊這三個城市市區的南北向縱向交通擁堵問題。[詳細]
  • 濟陽區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反走私活動
    本報12月23日訊(記者劉彪)歐亞班列開行500列,增長300%;國際貨運航線13條,增長550%;「一港二區三場」口岸體系初步形成……今年以來,濟南「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快速推進,外貿進出口以3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濟陽區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反走私活動,助力護航濟南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 潮平岸闊風正勁 會當擊水啟新程 | 哈爾濱新區奮力打造龍江版「新...
    改革創新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突破,97%的行政許可事項劃轉至審批局,在全省率先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審批」;在全國率先試行「以照為主、承諾代證」,四類小型公共場所實現「拿照即經營、承諾即準入」。
  • 翁祖亮:奮力創造新時代新奇蹟
    作者為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出席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浦東開發開放取得的顯著成就,明確了浦東未來發展的新方位、新定位、新路徑,賦予浦東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 南充:奮力打造「雙城經濟圈次極核」
    緊接著,南充於26日—27日召開南充市委六屆十二次全會,就南充「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和「加快建設臨江新區」進行全面部署,並專門出臺《中共南充市委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省委重大決策部署 奮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的決定》《關於深入貫徹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加快建設臨江新區的決定》。
  • 濟南北部新城創商業地產神話 地價增長近30倍
    1 北部城區地價增長近30倍這裡成了多家房企「主場」  商業地產的發展所需要的人流正在這裡匯集。據濟南濱河集團相關部門透露,濱河新區現狀人口總數約為55萬人。根據濟南市總體規劃,濱河新區未來是濟南市老城區重要的人口疏散地,隨著城市向外拓展及新區開發建設,濱河新區集聚人口將進一步增加,規劃本地區未來可承載人口約125萬人。
  • 奮力譜寫新時代貴陽貴安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寫在貴安新區成立七...
    融合發展過程中,兩地加快推進路網、水網、電網、網際網路等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在新基建方面,對兩地5G建設應用和產業發展進一步優化、統籌推進。目前,貴安新區花溪大學城已實現5G網絡全覆蓋。融出了對外開放新活力。兩地充分整合對外開放資源,強化貴安新區和貴陽市以航空港經濟區為核心的東部產業新區兩翼聯動,推動貴陽改貌口岸與貴安湖潮鐵路國際貨運口岸聯動發展。
  • 濟南市濟陽區:大潤發華北最大物流中心已投入使用
    立德釩鈦全瓷太陽能板項目當年投產濟陽區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引進的立德全瓷太陽能板項目,是山東省科學院曹樹梁教授數十年的研究成果直接轉化。企業產品擁有基礎材料、生產工藝、新材料研發、實用性系統設計等40項國內外專利,是採用革命性的環保、低耗、瓷化等新工藝製造的太陽能新材料產品。
  • 揭陽普寧 奮力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這是普寧搶抓發展新機遇,開創發展新局面作為與擔當的寫照。美麗鄉村建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齊頭並進,無不彰顯著普寧這座城市的活力與競爭力。「對普寧而言,我們要牢牢把握『雙區』建設、『雙城』聯動帶來的新機遇,全力以赴做好當前各項重點工作,緊盯重點難點問題開展攻堅,千方百計加快項目建設。」
  • 北部新區:開山通海興渝州
    配套設施:以市場換資金  北部新區未開發前的居住人口大約10萬人,根據規劃,未來北部新區的居住人口將突破65萬人。  必須依靠大建設,打造大環境。  這是一筆巨大的投入,錢從哪裡來?只能按照國際慣例,採取市場換資金的辦法,引入競爭機制,以多種方式,擴大投融資渠道。
  • 2020濟南市濟陽區教育和體育局所屬高中學校招聘優秀畢業生51人
    濟南市濟陽區是濟南市北部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重要承載地,是濟南北跨發展的主要承接地,是濟南從明湖時代向黃河時代創拓發展最具活力的區域濟陽區距濟南市中心30公裡,到濟南國際機場只需10分鐘,到濟南新東站只有20分鐘車程,新開多條跨黃通道已建或在建,直通濟陽的高鐵、輕軌將於2020年開建。濟陽區社會安定,經濟活躍、民風淳樸,環境優美,宜居宜業。
  • 濟南天橋區:跨越崛起,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
    為實現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的目標,天橋區將按照「三年行動」計劃分步實施。一年成勢,在2020年形成城市規劃先行引領之勢、發展框架全面拉開之勢、動能轉換加速推進之勢、基礎設施全面升級之勢、城鄉產城加快融合之勢、基層治理創新優化之勢的「六大勢頭」;兩年突破,到2021年,取得經濟實力大跨越、產業結構大升級、城市能級大提升、空間布局大優化、人民生活大改善、黨的建設大加強「六大突破」;三年崛起,到2022年,實現黨的建設堅強有力、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產業結構全面升級、城市品質高端精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