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人對玉石都有著一種特殊的尊愛之情,在國人心中,玉代表著吉祥和財富,古人都喜歡佩戴一個玉護身,以保平安,慢慢的這種喜好延伸開來發展成了一種優秀而古老的玉石文化。
宋代是玉器製作和生產的高峰期,但是玉石少而貴,一般老百姓根本用不起,於是有些聰明的人開始開發新的領域,在瓷器上做文章。通過各種技巧把瓷器做的精細無比,燒制出一種玉的質感,猶如青白玉一般,這就是影青瓷。
素瓷甚薄
雕花紋而映出青色者謂之影青
影青瓷又叫映青瓷,是景德鎮獨創瓷品,它的前身是青白瓷,色白花青,溫潤如玉。影青瓷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麗潔,色澤光潤飽滿,因此在歷史上也被稱為「假玉器」。
唐代時瓷器呈現出有南青北白的局面,到了宋代,南北交融影青瓷順勢而生,一時間清新淡雅的風格受到了大眾的喜愛。
這種審美特點與當時社會狀況密切相關,相傳宋太祖趙匡胤的天下後吸取唐末五代時期藩鎮割據擁兵自重、武人粉墨登場稱王威脅皇權的教訓,通過「杯酒釋兵權」削弱武將全力,重文輕武。從而文臣當道的環境下宋朝出現一種溫文爾雅的社會風格,無論是北宋的瓷器還是詩畫,都透露出一絲淡淡的書卷氣和清新悠遠的氣息。
影青瓷以透明青釉為底,高溫燒制而成,最初的影青瓷為淨面,之後燒制的大部分都是表面帶有花紋的,主要以刻花、劃花、印花為主,還有少量的堆塑花紋,這些花紋都是由技術高超的陶瓷藝人使用專業的工具在坯體上雕刻而成。
影青瓷屬於景德鎮獨創,宋代時由半透明的釉發展到半透明的胎,晶瑩剔透、薄若透光,影青瓷的豐富製作經驗為之後青花瓷的出現奠定了基礎,這也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飛躍。
新中國成立後,景德鎮影青瓷繼續發展,燒制出了轟動瓷壇的青花影青瓷。
影青瓷的釉色主要分兩種,一是白中閃淡青色,厚處閃深綠色,瑩潤精細,晶瑩透徹,前人把它稱為「饒玉」,有晶瑩如玉的美稱;二是淡青閃黃,這種成色的影青瓷比較多。
在造型方面,影青瓷也非常豐富,主要有盤、碗、洗、盞、缽、盒、瓶動物、堆塑人物等等,早期類型比較簡單,器物造型多承襲晚唐、五代遺風,器型低矮、圈足寬大、唇口及壁都較厚,當時為防止燒的時候變形,在口沿處都會留下一道厚紋,這種做法至今依然存在,俗稱「撐口泥」。
現代生活中影青瓷不再只局限於茶餘飯後的飲器,逐漸涉及到其他領域。沉悶無奇的書桌上,一抹淺綠,筆走龍蛇間賦予一絲清新淡雅之意。瓷質細膩光滑,色調清新自然,除去過分繁瑣的裝飾,只留下簡單的「青衣」,讓你在簡單中得到最真實的快樂。
景德鎮千年間的爐火世世代代都不曾熄滅,鏗鏘有力的敲擊聲延綿不絕,那一聲聲都來自於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這也是景德鎮瓷器的最大魅力,精美獨特,韻味十足。
感謝您的觀看,更多瓷器有料信息請關注「大御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