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青瓷|景德鎮獨創的「假玉器」

2020-12-15 大御瓷器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玉石都有著一種特殊的尊愛之情,在國人心中,玉代表著吉祥和財富,古人都喜歡佩戴一個玉護身,以保平安,慢慢的這種喜好延伸開來發展成了一種優秀而古老的玉石文化。

宋代是玉器製作和生產的高峰期,但是玉石少而貴,一般老百姓根本用不起,於是有些聰明的人開始開發新的領域,在瓷器上做文章。通過各種技巧把瓷器做的精細無比,燒制出一種玉的質感,猶如青白玉一般,這就是影青瓷。

素瓷甚薄

雕花紋而映出青色者謂之影青

影青瓷又叫映青瓷,是景德鎮獨創瓷品,它的前身是青白瓷,色白花青,溫潤如玉。影青瓷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麗潔,色澤光潤飽滿,因此在歷史上也被稱為「假玉器」。

唐代時瓷器呈現出有南青北白的局面,到了宋代,南北交融影青瓷順勢而生,一時間清新淡雅的風格受到了大眾的喜愛。

這種審美特點與當時社會狀況密切相關,相傳宋太祖趙匡胤的天下後吸取唐末五代時期藩鎮割據擁兵自重、武人粉墨登場稱王威脅皇權的教訓,通過「杯酒釋兵權」削弱武將全力,重文輕武。從而文臣當道的環境下宋朝出現一種溫文爾雅的社會風格,無論是北宋的瓷器還是詩畫,都透露出一絲淡淡的書卷氣和清新悠遠的氣息。

影青瓷以透明青釉為底,高溫燒制而成,最初的影青瓷為淨面,之後燒制的大部分都是表面帶有花紋的,主要以刻花、劃花、印花為主,還有少量的堆塑花紋,這些花紋都是由技術高超的陶瓷藝人使用專業的工具在坯體上雕刻而成。

影青瓷屬於景德鎮獨創,宋代時由半透明的釉發展到半透明的胎,晶瑩剔透、薄若透光,影青瓷的豐富製作經驗為之後青花瓷的出現奠定了基礎,這也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飛躍。

新中國成立後,景德鎮影青瓷繼續發展,燒制出了轟動瓷壇的青花影青瓷。

影青瓷的釉色主要分兩種,一是白中閃淡青色,厚處閃深綠色,瑩潤精細,晶瑩透徹,前人把它稱為「饒玉」,有晶瑩如玉的美稱;二是淡青閃黃,這種成色的影青瓷比較多。

影青釉文房四寶

在造型方面,影青瓷也非常豐富,主要有盤、碗、洗、盞、缽、盒、瓶動物、堆塑人物等等,早期類型比較簡單,器物造型多承襲晚唐、五代遺風,器型低矮、圈足寬大、唇口及壁都較厚,當時為防止燒的時候變形,在口沿處都會留下一道厚紋,這種做法至今依然存在,俗稱「撐口泥」。

現代生活中影青瓷不再只局限於茶餘飯後的飲器,逐漸涉及到其他領域。沉悶無奇的書桌上,一抹淺綠,筆走龍蛇間賦予一絲清新淡雅之意。瓷質細膩光滑,色調清新自然,除去過分繁瑣的裝飾,只留下簡單的「青衣」,讓你在簡單中得到最真實的快樂。

景德鎮千年間的爐火世世代代都不曾熄滅,鏗鏘有力的敲擊聲延綿不絕,那一聲聲都來自於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這也是景德鎮瓷器的最大魅力,精美獨特,韻味十足。

感謝您的觀看,更多瓷器有料信息請關注「大御瓷器」。

相關焦點

  • 永樂影青瓷有「假玉」之稱 鼎盛宋元
    素有「假玉」之譽的影青瓷,創燒於北宋的景德鎮,鼎盛於南宋至元,是漢民族南方窯口中的名貴瓷品。但終將影青瓷淘煉極致如玉的是明代永樂的御窯之作。永樂御窯的影青瓷,精於胎、釉的淘煉和器型的創新。「極致影青數永樂,永樂影青似美玉」,製作工藝之精湛,廣為世人稱頌! 永樂中後期的御窯,著重於青花、甜白釉的燒制,以至於我們後世,在永樂經典型制的雞心杯 、雞心碗,壓手杯中,多見青花、甜白和少量的釉裡紅,唯獨罕有影青釉實物傳世。
  • 景德鎮名字由來史
    景德鎮制瓷可以遠溯到東漢時期,那時景德鎮的陶器「質甚粗,體深厚,釉色淡而糙」,根本不是現在的「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它們根本不是一回事。因此那個時候的景德鎮的陶器只是平時做家用,並不遠銷,更談不上影響力。
  • 段鋮剛複製的宋朝湖田影青瓷被中國陶瓷博物館收藏
    宋代 青白釉刻花蓮紋溫酒壺(借與中國陶瓷博物館展出)「我們也是四處找合適的展品,碰巧在業內打聽到段鋮剛複製過一批宋朝湖田影青瓷。」陶瓷博物館館長說道。早年間,段鋮剛複製過一批宋朝湖田影青瓷,其中有一件瓜稜執壺和一對葵口盞複製的最為經典。
  • 龍泉青瓷和景德鎮青瓷的區別 龍泉青瓷特點
    對於一些比較喜歡收藏古董的人來說,他們家裡有各種各樣的古董,那麼,如果你們想要在這方面有更好的了解的話,一定要在網上查閱一些相關的資料,看一下龍泉青瓷和景德鎮青瓷的區別是什麼,因為這兩種之間有一定的區別的,所以一定要先看一下,此外,龍泉青瓷的特點有哪些。
  • 景德鎮陶瓷的成長與變遷
    4月13日-21日,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將舉辦「京都博雅 瓷韻芳華」景德鎮陶瓷文化周系列活動,屆時將有近百家景德鎮陶瓷企業攜「景德鎮」製造來到潘家園。作為中國的瓷都,早在五代時期,景德鎮就以其燒制白瓷的較高成就奠定了自己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壟斷局,面並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明清時期更是作為御窯產地而聞名遐邇。
  • 怎樣選擇景德鎮陶瓷?景德鎮陶瓷購買攻略
    摘要:景德鎮陶瓷品類繁多,從功能上分類可以分為日用陶瓷、陳設陶瓷、陶瓷玩具、陶瓷禮品、建築陶瓷等。 景德鎮陶瓷一直以來都被看作是質量的保證,然而景德鎮陶瓷市場魚龍混雜,山寨產品層出不窮。就普通的景德鎮日用陶瓷來說,最簡單的鑑別方法有四字訣:「看」「聽」「比」「試」。
  • 展覽|到蘇博看三國玉器與青瓷:爭霸恩仇裡的文化融合
    2019年6月18日,「大邦之夢——吳越楚玉器·青瓷特展」在蘇州博物館開幕,展覽展出了來自13家文博機構收藏的玉器、原始青瓷近300件(套),是繼2017年度「大邦之夢——吳越楚青銅器」展覽後的又一系列學術展。如果說兩年前的青銅展銘刻的是三國爭霸間的恩仇錄。
  •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它的前身為景德鎮陶瓷館,大型藝術博物館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前身為景德鎮陶瓷館,是國內第一家大型陶瓷專題藝術博物館。館內展出內容分「歷史之部」、「新中國之部」和專題展覽廳。該館建於1954年,收藏著自新石器時代陶器和漢唐以來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陶瓷名品佳作2萬餘件。
  • 方益進和他的古婺窯火玉青瓷
    去年10月,省文物局副局長陳官忠及省博物館領導專程到他的生產基地考察;上月21日,來我市參加「婺州窯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及浙江省青瓷精品展活動的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及青瓷研究專家和教授呂品田、陳凇賢、郭琳山等,專程到他的基地參觀。  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生於1981年的方益進,是金東區塘雅鎮下吳村人。
  • 青瓷比景德鎮還古老,花海比雲南還驚豔,三月的麗水龍泉簡直太美
    @圖蟲-Zyq5983/攝龍泉以青瓷著稱,工藝與歷史堪比景德鎮,而且還有秀麗的山水和淳樸的生活氣息加持,也是吸引了不少建築界大咖紛紛前來落地生根。到了三月底,龍泉更是迎來她最美的時刻——車盤坑村的梨花肆意盛開,微風拂過,吹散了枝頭上的花瓣,就像是沐浴了一場春雪,恍若仙境。
  • 怎樣選擇景德鎮陶瓷?一般的和優質的有啥區別?
    怎樣選擇景德鎮陶瓷景德鎮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陶瓷古都,陶瓷製作史源遠流長。景德鎮制陶業「始於漢世」,初時的陶器「質甚粗,體甚厚,釉色淡而糙」而只能「邇俗粗用」;到了唐代,景德鎮燒制出潔白如玉,有「假玉器」之稱的白瓷,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壟斷局面並開始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從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宋代時期,宋真宗將年號「景德」賜給景德鎮,自此景德陶瓷馳名天下。景德鎮陶瓷品類繁多,從功能上分類可以分為日用陶瓷、陳設陶瓷、陶瓷玩具、陶瓷禮品、建築陶瓷等。
  • 「每日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陶瓷、玉器
    中國古代陶瓷館位於上海博物館的二樓,中國古代玉器館位於上海博物館的四樓。中國古代陶瓷館展廳面積1300平方米,共陳列了展品500餘件。其中有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和灰陶、商周及春秋戰國時代的原始青瓷、東漢時代的的青瓷,還有唐朝的唐三彩。宋、金、遼時代,各地窯場林立。元、明、清三代,景德鎮成為中國瓷業的中心,所燒制的釉下彩、釉上彩和顏色釉瓷器皆有展出。中國素有「玉石之國」的美譽,製作玉器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古代社會,玉不僅被用於裝飾,而且是財富、權力的標誌,又是統治者祭天祀地、溝通神靈的法物。
  • 景德鎮蘊藏特異功能人的歷史現象
    這天晚上,盛家夫妻在夢裡,只見老公公又來到跟前,說:「松山頂上的石頭,可以拿來做瓷器,做成的瓷器能跟玉器一樣的值錢!」第二天清早,盛家夫妻就和全村的窮人們來到了松山頂,只見滿山全都是銀光閃閃的土石,盛家夫妻按照那老公公囑咐的話,將挖起的土石做成一個個碗和杯的坯子來,放進窯裡一燒,果然個個晶瑩潔白,真象玉器一樣。
  • 景德鎮陶瓷的歷史地位與發展戰略
    唐代時,景德鎮的瓷器已在國內有較大的影響。據志書記載「唐武德中,鎮名陶玉者載瓷入關中,稱為假玉器,且貢於朝,於是昌南鎮瓷名天下。」 五代時的景德鎮已具有相當的規模。主要產品有青瓷和白瓷,它們是我們目前所能見到的早期較為成熟的瓷器。
  • 徐瑞鴻 像青瓷一樣生活|一種關注
    景德鎮也是這樣。」「怎麼理解呢?」「在景德鎮,在陶瓷上畫樹的畫樹、畫草的畫草、畫鳥的畫鳥,你不能跨界,跨界就是拿了別人的工作。在清代的時候,有一個外國的傳教士就描述過這樣的現象。他覺得是好事。對於工業發展來說,這是好事,每個人做他那部分事情,然後得一天工資。陶瓷在景德鎮可以分成一百多道工序,這樣做出來的東西,不是藝術品。
  • 中國瓷器的發展歷經「青瓷」和「彩瓷」兩大時代
    綿延千年的「青瓷時代」「青瓷時代」主要是從戰國到元代。這個期間主要的瓷器都是青綠色的,分布的地區也很廣,不同區域生產的「青瓷」各有其地方特徵,但大致可分「南方青瓷」和「北方青瓷」兩個系統。這兩個系統的區別大約產生在漢末魏晉時代,其中,三國時代出現的「南方青瓷」呈現青白色,已經脫離了「原始青瓷」的階段,到了唐代,「南方青瓷」進一步發展。當時,紹興一帶的「越窯」能夠燒制一種「秘色瓷」,胎質輕薄,光澤純粹,被世人形容為「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 日本瀨戶窯仿製龍泉窯青瓷,深受當時的武士和僧侶們的喜愛
    其中,中國青瓷一直是日本陶瓷生產模仿的對象,尤其是龍泉窯青瓷,甚至可以稱為日本人最喜愛的中國陶瓷。明仿龍泉釉暗刻花紋碟故宮博物院藏此碟應為景德鎮仿龍泉窯產品另闢蹊徑的模仿十二世紀末,繼承了猿投窯灰釉技術的瀨戶窯在愛知縣瀨戶地區開窯,之後歷經鎌倉時代(一一九二年左右一三三三年)、室町時代(一三三六年一五七三年)和安土桃山時代(一五七三年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