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鋮剛複製的宋朝湖田影青瓷被中國陶瓷博物館收藏

2020-12-12 瀟湘晨報

2015年7月,陶瓷博物館新館建設計劃布置一個宋代品茗文化空間,中國陶瓷博物館徵集館藏展品,需要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瓷複製品作為開放陳列展覽。

宋代 青白釉刻花蓮紋溫酒壺(借與中國陶瓷博物館展出)

「我們也是四處找合適的展品,碰巧在業內打聽到段鋮剛複製過一批宋朝湖田影青瓷。」陶瓷博物館館長說道。早年間,段鋮剛複製過一批宋朝湖田影青瓷,其中有一件瓜稜執壺和一對葵口盞複製的最為經典。

影青瓷也叫映青瓷,其前身是青白瓷,為北宋中期景德鎮所獨創。影青釉瓜稜執壺,釉色青白淡雅,色澤溫潤如玉,器型沉穩大方,紋飾明快簡潔。屬國家一級文物。

宋代 青白瓷茶具(被中國陶瓷博物館永久收藏)

宋代 青白瓷茶具(被中國陶瓷博物館永久收藏)

段鋮剛說,「這件瓜稜執壺複製起來有一定難度,包括它的釉色都是經過多次實驗、嚴格調配的。北宋時期的藝術特徵我們也還原的很好。」

宋代 青白瓷茶具(被中國陶瓷博物館永久收藏)

「這樣看來,可能中國陶瓷博物館才是它的歸宿吧。能被中國陶瓷博物館收藏,也是我的榮幸。」段鋮剛笑說。中國陶瓷博物館表明來意後,段鋮剛無償捐獻了出去。

宋代 影青釉瓷雕佛像(借與中國陶瓷博物館展出)

中國陶瓷博物館收藏了漢唐以來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陶瓷珍品重器3萬餘件,涵括了景德鎮千年制瓷歷史長河中的代表品種。段鋮剛捐贈的宋影青釉瓜稜執壺與宋青釉葵口盞及盞託如今便陳列在中國陶瓷博物館的宋代品茗文化空間內,並且成為了全館唯一一個明確標明出處的複製品。

對於無償捐贈的想法,段鋮剛表示,自己複製古瓷的初衷便是傳承,古瓷文化藝術留存至今,便不該被束之高閣。一次次使經典再生,讓更多人看到、感受到古瓷的美,這是讓他非常高興的事。(段鋮剛 供圖)

責編:張靖雯

【來源:消費日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陶瓷知識:世界著名的古瓷窯遺址——湖田古窯址
    湖田古窯址,被列入國家級重點保護的古瓷窯遺址,也是景德鎮被列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而特殊的標誌之一。考古發掘證明,湖田窯在五代主要燒造青瓷和白瓷,宋代創燒青白瓷和和醬釉瓷,元代主要燒造卵白釉瓷、青花瓷、釉裡紅瓷、青白瓷等,明代以燒造青花瓷為主。特別是其在宋代所首創的青白瓷,代表了當時青白瓷燒造的最高水平,若用「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來形容,恰如其分。
  • 段鋮剛在中國陶瓷工藝上的繼承——古法柴窯的堅守
    年9月,段鋮剛被全國職業技能考評委員會評為中國高級傳統工藝師(陶瓷)。景德鎮段氏於明末「官搭民燒」時期立足,在清嘉慶時期達到鼎盛,被譽為「民間御窯」。段鋮剛即延續了祖輩數百年的青花工藝,以祖法柴窯為根,在歷史的基礎、家學的傳承下創新,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是景德鎮陶瓷館,成立於1954年1月。21世紀初,重新選址的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新館),於2015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館內佔地5.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是一家功能齊全的現代化陶瓷專題博物館。
  • 一批原始青瓷精品在宜興博物館展出 陶瓷生產中的「模與範」關係
    邱玉林、李守才、葛烜、談偉光、王瀟笠、談躍偉、葛韜等當地的陶瓷藝術生產者和收藏者應邀出席展覽開幕式。在林林總總的原始青瓷展品移步欣賞,歷史的縱深感撲面而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邱玉林在展覽現場向晚報記者介紹,原始青瓷上的釉都呈青色,這是由於釉中含有氧化鐵所致。
  • 影青瓷|景德鎮獨創的「假玉器」
    通過各種技巧把瓷器做的精細無比,燒制出一種玉的質感,猶如青白玉一般,這就是影青瓷。素瓷甚薄雕花紋而映出青色者謂之影青影青瓷又叫映青瓷,是景德鎮獨創瓷品,它的前身是青白瓷,色白花青,溫潤如玉。影青瓷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麗潔,色澤光潤飽滿,因此在歷史上也被稱為「假玉器」。
  • 鎮館之寶 | 黃巖博物館:東漢青瓷五聯罐,中國陶瓷界的「老祖宗」!
    博物館   是一個城市的靈魂   記錄城市的發展   見證歷史的變遷   每個博物館都有鎮館之寶   兼具文物價值、藝術價值   收藏價值  台州市黃巖區政協委員   楊松濤   走進黃巖博物館   一睹「鎮館之寶」   東漢青瓷五聯罐
  • 宜興博物館展出原始青瓷精品
    本報訊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長河落日 悠悠青瓷」秦偉藏原始青瓷精品展當天上午在宜興市博物館開幕。作為原始青瓷收藏家和《悠悠青瓷》《長河落日——早期青瓷隨筆》的作者,秦偉對此次到陶都宜興辦展心存感動。
  •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鄧禾穎館長談南宋官窯青瓷簋式爐
    杭州大學歷史系畢業,研究生學歷,文博研究館員,中國古陶瓷學會理事,南宋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入職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二十八年,一直從事古陶瓷研究教育工作,現任南宋官窯博物館副館長。器形模仿青銅簋,斂口略呈橢圓形,碩腹,平底,圈足略高。口足磨損而加鑲銅邊,口下飾弦紋兩道,腹兩側各按飾一螭形耳,耳下削平,露出黑灰色的胎體。
  • 陶瓷大師陳石玄根:一家三代見證龍泉青瓷變遷史
    歷經六個寒暑的努力,歷史上曾經作為宮廷御用瓷的冰裂紋釉青瓷終於仿製成功。  2010年,陳石玄根被授予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過去,由於文獻資料和考古實物資料的匱乏,長期以來人們對龍泉青瓷是「官窯」還是「民窯」爭論不休,特別是對明代龍泉青瓷的認識一直存在誤區。  2006年9月起,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龍泉市博物館聯合對大窯龍泉窯遺址中的岙底片楓洞巖窯址進行了主動性發掘。
  • 七百年窯火延續,「村村陶埏」是湖田
    也是在這一年,湖田古瓷遺址陳列館正式成立。2003年,湖田古瓷遺址陳列館更名為景德鎮民窯博物館。明 青花纏枝蓮紋小罐 景德鎮民窯博物館藏澎湃新聞記者八年前曾到訪過景德鎮民窯博物館,當時走馬觀花之際留下的唯一印象是一座仿明清古建築的園林式博物館,粉牆黛瓦、松柏掩映,比常見的博物館多了一份人間煙火的味道,十分契合此地民窯的氣質。
  • 周莊建成首家民間陶瓷博物館
    周莊建成首家民間陶瓷博物館 2006-06-21 來源:陶瓷信息 責任編輯:梁園
  • 北宋瓷器:中國陶瓷的巔峰之作
    中國的陶瓷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北宋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時期,也是傳統制瓷工藝繁榮昌盛的時期。當時,制瓷業空前繁榮,大江南北名窯迭起。從北宋流傳至今,「五大名窯」傳世瓷器極為稀少,主要藏於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集美博物館等博物館。 宋代瓷器在海外的收藏以日本、英國和美國居多,其中不乏相當數量的精品。日本對宋代瓷器的收藏,可以追溯到宋代日本派遣到中國的僧人對於建陽窯天目釉茶碗的迷戀。今天日本博物館裡和私人藏家手中的宋代瓷器數量,在中國之外可能是最多的,並且涵蓋了眾多窯口。
  • 幽幽青韻——世界非遺龍泉青瓷的鑑賞與收藏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龍泉市青瓷行業協會會長陳愛明作為中國嘉德邀請的《嘉德講堂》主講嘉賓,於11月19日,在北京國際飯店報告廳就龍泉青瓷的發展進行了主題為《幽幽青韻—世界非遺龍泉青瓷的鑑賞與收藏》的專題講座,講座中,陳愛明帶青瓷愛好者們重溫了龍泉青瓷的輝煌歷史和文化,通過古今對比的方式,以新時代作品為例
  • 古窯訪瓷記②|七百年窯火延續,「村村陶埏」是湖田
    這座始燒於五代,盛於北宋,衰於元,終於明,延續時間近七百年的窯口被已故知名陶瓷考古專家劉新園先生評價為「是研究景德鎮制瓷技術與藝術在10至14世紀發展和演變歷史的最好的窯場。」「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推出的「古窯訪瓷記」系列報導,近期走訪了以湖田古窯遺址為基礎的景德鎮民窯博物館。
  •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它的前身為景德鎮陶瓷館,大型藝術博物館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前身為景德鎮陶瓷館,是國內第一家大型陶瓷專題藝術博物館。館內展出內容分「歷史之部」、「新中國之部」和專題展覽廳。該館建於1954年,收藏著自新石器時代陶器和漢唐以來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陶瓷名品佳作2萬餘件。
  • 【3.14 直播預告】龍泉青瓷 匠人老師家淘貨 — 金逸瑞
    >金逸瑞 | 龍泉青瓷作品專場時間:2020-3-14 晚上 8:00直播地址:本土久久精品龍泉青瓷手機淘寶店鋪首頁進入或複製下面文字,再打開手機淘寶復ず■淛整句話¥Kw5W10oZUcc>作品《吉祥洗》獲中國五大名窯陶瓷作品獎 金獎2006年作品《米黃釉如意洗》獲第八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銅獎2005年作品《洗》獲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 銀獎2014.2作品《哥窯葵口盤》獲得專利,專利號:201330530548.3
  • 詳解宋朝十大窯口,收藏瓷器必備知識,不要只知宋朝的五大名窯了
    說起中國瓷器,一直值得中國人自豪的,據考證中國瓷器至少有4200年的歷史,如果說在歷史上那個朝代是瓷器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那麼非宋朝莫屬了,現時已發現的古代陶瓷遺址分布於全國170個縣。其中有宋代窯址的就有130個縣,佔總數的75%。
  • 這幾個龍泉青瓷做工精緻,歷史悠久,卻成為了外國博物館的藏品
    中國的瓷器由來已久,根根製作材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青花、青瓷、官窯、定窯等品類,不同的品類在做工、燒制溫度等方面都有差異。這幾個龍泉青瓷做工精緻,歷史悠久,卻成為了外國博物館的藏品!但由於歷史、保管不當等原因,歷史久遠一點的青瓷現在保存完好的相對較少,能保存下來的至今都成了文物,價值連城。而在所有青瓷中,數浙江省龍泉市的最為有名,因為這裡青瓷出現的時間比較早,再加上龍泉的水,在這裡燒制的青瓷會給人一種晶瑩發光的感覺。到宋朝時,龍泉的青瓷發展到鼎盛時期,深受達官貴人、平民百姓的喜歡。
  • 展現陶藝大師之志,成就陶瓷美麗夢想
    作為千年不息的爐火耀州,留給世人最多的是耀州窯陶瓷。那「青瓷雪花漂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的耀州瓷器,至今仍然為收藏愛好者的必選品。耀州窯的燒造工藝和裝飾技法,對全國各地的影響較大,除陝西境內的一大批窯仿燒外,它的技藝還傳到河南省的臨汝、禹縣、寶豐、內鄉等窯,傳到廣東的西村窯、廣西的永福窯,形成了以黃堡鎮窯為首的一個龐大的窯系。今天我們就帶您一起走近中國陶藝大師孫若鵬,走進他的陶瓷世界。
  • 收藏潛力無窮的龍泉青瓷,你的收藏庫中可曾出現過它的身影?
    南宋建都臨安,官窯也從北方遷移到了南方,歷史上的龍泉窯口眾多,距離臨安又近,瓷土和樹木資源豐富,燒制技術十分成熟,逐漸成為中國陶瓷出口的重鎮。龍泉青瓷作為中國傳統瓷器的一種,以瓷質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色澤純潔而斑斕著稱於世,堪稱瓷中之寶,珍奇名貴。它契合了中國文人對美的追求:含蓄、內斂、優雅、深沉。靜默成景,卻又意境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