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原始青瓷精品在宜興博物館展出 陶瓷生產中的「模與範」關係

2020-12-12 宜興城市映像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長河落日 悠悠青瓷」秦偉藏原始青瓷精品展當天上午在宜興市博物館開幕。作為原始青瓷收藏家和《悠悠青瓷》、《長河落日-早期青瓷隨筆》的作者,秦偉對此次到陶都宜興辦展心存感動。在展覽開幕式上,秦偉表示,原始青瓷出現於約3000年前的商代,歷經西周、春秋、戰國、漢代,它是從陶向瓷過渡時期的產物,系從印紋硬陶發展而來。由於前期的工藝不成熟,燒制出來的顏色存在雜質或者不夠豔麗,因此才叫做原始青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宜興市博物館首次舉辦展覽活動。邱玉林、李守才、葛烜、談偉光、王瀟笠、談躍偉、葛韜等當地的陶瓷藝術生產者和收藏者應邀出席展覽開幕式。在林林總總的原始青瓷展品移步欣賞,歷史的縱深感撲面而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邱玉林在展覽現場向晚報記者介紹,原始青瓷上的釉都呈青色,這是由於釉中含有氧化鐵所致。原始青瓷器物上的精美紋飾,都是模型印,中國陶瓷自古以來就存在「模與範」的關係,紫砂壺成型過程中,也存在「模與範」的影子,只是有些人忌諱這個說法而已。

宜興是陶的故鄉,瓷的故裡,有著七多年的制陶歷史,素有「陶都」之美稱,但大多數人都只知道宜興的紫砂壺有名。而不知宜興青瓷曾經的榮耀。據《宜興青瓷》一書作者、宜興陶瓷博物館館長周小東在其書中披露,宜興的青瓷曾經創造了歷史的輝煌,在中國青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常之地。早在商周,宜興地區就開始生產原始青瓷,兩晉南北朝時期,青瓷燒制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隋唐五代是宜興青瓷的鼎盛時期,品種景多、產量較大、工藝精湛。南宋以後,宜興青瓷因受到多個方面的原因逐漸式微。如今,宜興青瓷仍然呈現出奪目光彩,因為宜興是綜合性的陶瓷產區,各種姊妹陶藝可以借鑑,所以宜興青瓷也具備獨特的釉、裝飾手法豐富、成型工藝能工巧匠多等特點。

宜興市博物館位於宜興東氿大道文化中心,全館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據宜興市博物館館長邢娟介紹,宜興市博物館包括通史館、現代名人館、風土館、尹瘦石收藏館、茗茶名壺館等七個獨立展廳及兩個臨展廳,藏品序列完整,器類豐富,尤其以陶瓷、銅鏡、法藏寺出土佛教窖藏文物為館藏精品,全面表現宜興歷史厚重、人傑地靈、崇文厚德的地方特色。(江南晚報記者 何小兵)

相關焦點

  • 宜興博物館展出原始青瓷精品
    本報訊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長河落日 悠悠青瓷」秦偉藏原始青瓷精品展當天上午在宜興市博物館開幕。作為原始青瓷收藏家和《悠悠青瓷》《長河落日——早期青瓷隨筆》的作者,秦偉對此次到陶都宜興辦展心存感動。
  • ——龍騰設計經典項目案例之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
    宜興是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具有發展陶瓷生產的良好條件。至漢代時已成為江南的制陶中心;兩晉時期青瓷生產頗具規模,成為青瓷主要產地之一;宋代宜興陶瓷的生產區域集中在以丁山、蜀山、湯渡(今丁蜀鎮)為中心的太湖西岸;至明清生產規模擴大,形成「家家捶泥聲,戶戶制陶忙」的景象。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陳列的各個歷史時期的古陶瓷均為境內發現和出土,反映了宜興富有人文特徵的陶文化衍生軌跡。
  • 讓「東方的藍寶石」在宜興閃光 青瓷大師談志堅從藝50周年回顧展...
    12月18日,由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主辦的「青韻天成——談志堅從藝50周年回顧展」在宜興市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是對談志堅先生50周年從藝歷程的回顧總結,主要展出談志堅先生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創作的部分陶瓷藝術作品,其中大多數為青瓷作品。
  • 談青窯藝《紀念顧景舟誕辰100周年》入藏宜興陶瓷博物館
    10月21日,顧景舟藝術館開館儀式在宜興陶瓷博物館隆重舉行。同時舉行的還有顧景舟誕辰100周年紀念章首發儀式,以及中日陶藝交流展開幕式。人物檔案談志堅,男,1954年生,江蘇宜興人,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傳統工藝大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江蘇省陶瓷協會副會長,「談青窯藝」創始人,宜興青瓷藝術研究院院長,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
    宜興是中國著名陶都,制陶歷史已有5000多年。宜興陶瓷素以精湛的技藝、濃鬱的傳統、豐富的造型、優雅的裝飾而獨步千秋,享譽海內外。被譽為陶瓷藝術殿堂的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館藏陶瓷精品8000多件,是中國藏品最多、規模最大的陶瓷博物館。
  • 江蘇宜興辦國際陶瓷藝術節弘揚當地千年制陶文化
    國內陶藝界眾多大師、高工的精品佳作近500件(套)5日亮相中國陶都陶瓷藝術展,這些作品門類廣泛、品種多樣、內涵豐富,為近年來鮮見。 孫權 攝中新網宜興5月5日電 (記者 洪曉紅 孫權)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5日在江蘇宜興啟幕,該活動旨在打響中國陶都·陶醉中國城市品牌、弘揚宜興當地7000多年制陶傳統文化。活動當天,中國各大陶瓷產區陶藝大師、國際友城代表和國際友人等1600餘人鹹集宜興丁蜀鎮陶瓷城博覽中心,一品當地濃鬱深厚的陶文化。
  • 段鋮剛複製的宋朝湖田影青瓷被中國陶瓷博物館收藏
    2015年7月,陶瓷博物館新館建設計劃布置一個宋代品茗文化空間,中國陶瓷博物館徵集館藏展品,需要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瓷複製品作為開放陳列展覽。宋代 青白釉刻花蓮紋溫酒壺(借與中國陶瓷博物館展出)「我們也是四處找合適的展品,碰巧在業內打聽到段鋮剛複製過一批宋朝湖田影青瓷。」陶瓷博物館館長說道。早年間,段鋮剛複製過一批宋朝湖田影青瓷,其中有一件瓜稜執壺和一對葵口盞複製的最為經典。
  •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館區依山而築,氣勢宏偉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專業性陶瓷博物館,前身是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陳列室和宜興陶瓷陳列館,由首任館長時順華創辦。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館區20000多平方米,展館3000多平方米,是目前中國規模和影響較大的陶瓷博物館。
  • 現場|「馬蝗絆」等全球青瓷精品今起集結浙博「天下龍泉」
    浙江省博物館建館90周年之際,由故宮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麗水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特展今天在浙博武林館區開幕。此次展覽展品涵蓋亞非歐各洲,是史上展出龍泉窯精品數量最多,覆蓋地域最廣,規模空前的一次大展。
  • 自駕陶都宜興,看佛光祖庭大覺寺、雲湖、龍池山,玩丁山陶瓷城
    陶瓷博物館如果說這龍池山景區是宜興美景的代表,那宜興陶瓷博物館就是宜興陶瓷文化的代表了,它是我們國內規模最大的陶瓷博物館,裡面有各種古陶瓷、青瓷和紫砂壺等等,非常值得一看。這丁山陶瓷城是江蘇省最大的陶瓷城,所以也叫中國陶都陶瓷城。陶瓷城裡面不僅僅有宜興本地生產的陶瓷產品,還有浙江龍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鎮等等13個全國主要陶瓷產區的精品。
  • 名編名記名作家聚焦宜興陶瓷博物館 品讀紫砂陶醉天下秘訣
    全國名作家、名記者、名編輯聚焦宜興陶瓷博物館陶瓷工藝大師現場表演  中國江西網宜興訊  記者萬炳全報導:「紫砂只是館藏「五朵金花」中的一種,另外號稱「東方藍寶石」的青瓷、堪稱宜興一絕的均陶、顏色豔麗的美彩陶和宜興獨有的精陶都充分展示了陶都的風採。
  • 南京大學商學院移動課堂|走進宜興陶瓷博物館
    【MBA中國網訊】9月22日,南京大學MBA 2019級G班,開展了一場特別的《市場營銷學》移動課堂,而課堂地點是宜興陶瓷博物館。上午10點整,到達宜興中國陶瓷博物館。首先,中國紫砂博物館、宜興陶瓷博物館館長周小東先生、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瞿華娣女士,親自給來訪的同學開展了詳盡的介紹,從宜興城市的沿革到宜興的制陶史。
  • 相約陶都|第十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即將開幕
    時間:2019年10月17日地點:宜興陶瓷博物館 9、「文創宜興」新品發布暨2019宜興旅遊文創商品創意設計大賽啟動儀式時間:2019年10月17日地點:中國陶都陶瓷城10、高淳陶瓷——中國當代國瓷展時間:2019年10
  • 宜興陶瓷博物館,珍藏的清代至民國紫砂精品!件件難得!
    宜興陶瓷博物館藏。邵陸大,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供春壺造型古樸精工。溫雅天然,質純薄堅實。負有盛名。供春之壺,勝於金玉。周澍《臺陽百詠》:「最重供春小壺,一具用數十年,則值金一笏。」傳世的供春壺極少。1923年,儲南強在蘇州搜集到一把供春壺,壺把的款識「供春」二字,缺蓋,後由裴石民配做。供春壺以銀杏樹癭作壺身花紋,造型別致,紫砂色。楊鳳年《風卷葵壺》,清代。宜興陶瓷博物館藏。
  • 旅遊:宜興陶瓷博物館——傳承閃耀「陶瓷之光」
    宜興陶瓷博物館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專業性陶瓷博物館,由首任館長時順華創辦,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博物館的門票20元,最主要的是附近停車不需要停車費。館區依山而建、氣勢宏偉,集陳列、研究、展覽、旅遊、購物和陶藝學術交流於一體。
  • 永嘉溫商創辦陶瓷博物館
    陶瓷博物館展出的漢·黑陶描金獵狩紋三熊足樽。(金魚 攝)據介紹,這個位於永嘉縣黃田街道千石村的博物館是由溫商陳光武、徐逸晗、徐象民等人共同發起創辦。項目分二期建設,一期展館佔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收錄自新石器時代至民國的各個歷史階段的8000多件陶瓷精品,藏品涵蓋全國各大窯口,以甌、越陶瓷為特色,在全國民辦展館中獨樹一幟。「我們的藏品以甌窯、越窯陶瓷居多,這些陶瓷器承載和見證著溫州乃至浙江數千年的歷史變遷。」
  • 為什麼鍾愛宜興陶藝?他們用了最頂級的讚美之詞
    10月17日下午,在「青動中國——中國青瓷藝術展」期間,龍泉市青瓷行業協會會長徐定昌對宜興陶瓷產業的發展給予嘖嘖稱讚,並表達了要與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攜手推動中國青瓷產業發展的意向。   徐定昌說,上世紀70年代,宜興曾派一批青瓷從業者到龍泉學習交流,這批「學生」回宜後並未墨守成規,在掌握龍泉青瓷的釉水核心技術後,創作出的部分作品甚至超越了老師,比如老青瓷廠出品的天球瓶等經典器形,至今仍很暢銷。他認為,在青瓷器皿上裝飾生動的雕塑元素,應該和宜興有一群紫砂雕塑人才密不可分。事實證明,陶瓷行業內不同門類的技術人員相互交流借鑑,可以更好地促進陶瓷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 中國宜興陶藝家作品展即將舉辦!敬請期待!
    本次活動展出了十位陶藝家創作的200件(套)藝術品,他們分別是:張榮法、孔良法、瞿華娣、王福君、儲彩琴、董亞芳、沈錫芬、王瀟笠、葛昊翔、劉俊。他們沿著宜興陶瓷藝術的根脈,在傳承中創新,汲取現代的文化元素和中國符號,力求陶瓷藝術與時代同步,與人們的需求合拍,運用不同的藝術語境,構成具有個性化的多元藝術風格,使大家在如詩如畫的藝術氛圍中獲得陶冶和共鳴。
  • ...銘記輝煌—新中國陶瓷雕塑精品展」將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展出
    展覽名稱回首經典銘記輝煌—新中國陶瓷雕塑精品展展覽時間2019年7月18日——2020年1月5日展覽地點中國刀剪劍博物館五號樓二樓臨展廳(諮詢臺後電梯上二樓)>舉辦單位香港中華陶瓷雕塑研究會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序「回首經典 銘記輝煌—新中國陶瓷雕塑精品展」將在2019年7月18日——2020年1月5日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5號樓二樓臨展廳展出。
  • 宜興制陶業,歷史悠久,手藝傳承至今
    丁蜀是宜興境內山區和水鄉的臨界地域,也是優質陶土泥料和燃料的豐富產區,遍地產陶,幾乎是家家做坯,處處皆窯,加之水路交通運輸便捷,是從未間斷生產的陶瓷產區。直至1957年,全鎮仍布滿龍窯,松枝燒造,入夜紅光透天,極為壯觀。陶器的發明,是人類走出混沌狀態,從原始社會的採集、漁獵向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生活過渡的劃時代的標誌之一,也是人類發明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燦爛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