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總統內賈德現在去哪了?目的被揭開,真相不敢相信

2020-12-15 騰訊網

內賈德在伊朗非常有聲望,他代表的是伊朗平民階層的理想。他希望建立一個民主、富裕、平等、世俗力量領導國家的新伊朗。2005年6月,伊朗名士內賈德當選伊朗總統(49歲)。上臺後他把經濟建設的重心放在改善民生上,「把石油利益搬到了普通伊朗老百姓的餐桌」,他公開批評伊朗革命衛隊在經濟上的特權,他敢懲治貪官汙吏、他敢與神權高層理論,主張國退民進,改革有名無實的伊朗石油工業國有制(實際上是特權利益集團把控)。他關心並扶持窮人、劃撥大量資金給伊朗貧困青年人補貼他們買房租房,鼓勵他們結婚生子。當時伊朗的平均月工資才二百美元左右,他上臺後實現了工資翻倍。

內賈德執政前四年,伊朗總體是經濟發展得很快,發展質量也很好,甚至建立了初級的工業體系。這一時期伊朗在外交上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由於立場溫和,歐美國家也放鬆了對伊朗的制裁,各國與伊朗的關係也非常好。這一時期伊朗總體上政通人和、國家欣欣向榮、經濟穩步向前,民眾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呈現出了國泰民安的景象。儘管這一時期保守派們對他頗有微詞、但他卻得到伊朗絕大部分民眾的支持和愛戴。這是內賈德第一個總統任期取得的成績,連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都佩服不已,儘管內賈德很多時候並不採取他的「建議」。

內賈德是一名強烈的反美領導人,內賈德當總統的時候一直都敵視美國,甚至兩國也很少交流,在當時美國並沒有對伊朗進行行動,主要在應付敘利亞局勢,有人認為內賈德可能會震懾住美國,在內賈德執政時期,伊朗民眾的福利也很多,他十分同情貧困的民眾,也受到了民眾的支持,同時不會存在油價上漲的事情。因此可以看出內賈德還是一個比較聰明的領導人,現在的局勢看來內賈德是非常明智的,在美國獲得了喘息之機以後開始對伊朗進行報復,這一任總統魯哈尼可以說比較軟弱,在很大程度上還不如前總統內賈德。

2013年,內賈德任滿兩屆後,卸任開始教書。

內賈德教書後,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奮鬥的工作。不是每個博士都願意進學校當教授,內賈德就不願意。

四年之後,開始了新一屆總統選舉。內賈德按捺不住了,想重新開始競選。

其實,內賈德總統八年時間,民眾支持率還是比較高的,因為他做的兩件事,很得人心,一是關心民眾住房的問題,關心青年人結婚問題;二是內賈德堅持和美國對抗,在世界面前展現他的自信,這是民眾非常喜歡的。執政晚期,內賈德還是出了些問題,被伊朗議會問詢。

一句話,最高領袖和議會並不滿意。

當2017年,61歲的內賈德前來競選時,因為內賈德在對布希爾當地居民演講時,批評了現任總統哈桑·魯哈尼及其政府,指責他們不顧民生問題,稱其「治理不善」和「壟斷公共財富」。

於是,政府以「煽動騷亂」為由把內賈德抓了起來,到現在還沒有放出來。

在伊朗內部人們對教士這個階層非常的不滿,各種宗教基金會在伊朗很多,伊朗普通民眾只能得到12美元的生活補助,而且只有30%的人能領到,但是宗教基金會掌握的資金加在一起,佔了伊朗GDP的一半以上,可以說教士群體是伊朗的一個特權群體,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為他們提供了物質保障。現在的伊朗平民很懷念內賈德時代,這位平民總統廉潔而又高效,不知疲倦的工作感動了廣大的群眾,但是現在內賈德已經無緣和民眾不知疲倦地。

相關焦點

  • 美刊盤點伊朗四大總統候選人 內賈德獨樹一幟
    艾哈邁迪-內賈德     身份:伊朗現任總統     能力基礎:內賈德的支持者主要包括保守派牧師、保守派學生及農村和城市邊緣地區的「叛逆派中產階級及工人階級」。在內賈德擔任總統期間,他幾乎在伊朗每個角落「留下了自己的腳印」,內賈德一直告訴貧困的伊朗人,他本人就是他們中的一份子。
  • 伊朗總統內賈德稱世界自由主義思想已步入絕境
    中新網6月4日電據伊通社報導,伊朗總統3日稱,世界的自由主義思想已步入絕境,因為它站在了正義的對立面。     伊朗總統當天稱,世界的自由主義思想已步入絕境,因為它站在了正義的對立面。    伊朗總統內賈德在會見參加伊瑪目霍梅尼逝世二十周年紀念活動的外國客人時說,伊瑪目的經歷無疑就是通往神道的歷程,其目的是將人類社會帶往信心與榮耀之巔。     伊朗總統接著說,伊斯蘭革命的影響已不局限於伊朗,它正喚醒人類,帶領他們回歸人性價值。     內賈德認為,解決世界紛爭的唯一途徑就是在正義和尊重的基礎上行事。
  • 伊朗內賈德,著名的硬漢反美鬥士,為何美國一直不敢動他?
    一般來說,美國這個國家是不太顧忌國際輿論的,這一切都是以美國強悍的實力作為支撐,所以,美國對待很多反美人士,往往喜歡動用暗殺手段去清除異己。比如美國對前古巴總統卡斯楚進行過多達600多次的暗殺,也曾經針對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進行過暗殺,可以說,美國在上個世紀很喜歡在拉美地區搞暗殺。
  • 伊朗「反美強人」內賈德,決定2021年再次競選總統
    伊朗現在處於下風狀態,國內經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但是國內依舊是反美情緒高漲,伊斯蘭革命衛隊在附近的海峽舉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和美國處於高強度碰撞中。內賈德,強硬反制美國的角色內賈德曾經任職為德黑蘭市長,他主要宣揚維護伊斯蘭價值觀念,他作風低調親民,節儉執政,受到了很多底層民眾的愛戴。
  • 蘇西洛講故事:印尼辣椒和伊朗總統內賈德
    8月12日晚,印尼前總統蘇西洛參加電視節目時,講述了一段有關剁辣椒的故事。羅盤報消息:印尼前總統蘇西洛有一個關於剁辣椒的有趣故事。無論蘇西洛去哪兒訪問,他都會帶著印尼的剁辣椒。當他對其他國家進行國事訪問時,通常對方都會以國宴招待蘇西洛。這時候,蘇西洛總會帶上自己的剁辣椒。
  • 拉夫桑賈尼:伊朗政壇常青樹,家族富可敵國,終被內賈德無情剷除
    前幾天伊朗一位科學家被暗殺引起了大家的熱議,伊朗和周邊國家關係一直很緊張,其實伊朗國內的動亂也給他的國際關係帶來了影響。 此後,拉夫桑賈尼成為當時伊朗權力最大的幾個人之一。 拉夫桑賈尼政治策略吻合,社交手腕也比較靈活,因此很多人和他成為了好友,他的政治影響力不斷擴大。 之後拉夫桑賈尼的地位不斷上升,從議長到代總司令最後到連任總統,他的政治地位不斷向上。
  • 探析:內賈德是否參與40年前德黑蘭人質事件?時間年齡都吻合
    其實伊朗與美國並非深仇大恨,只是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伊朗仇恨美國,兩國關係迅速惡化,期間還發生一件事,更加劇了美伊之間的仇恨,此事就是「德黑蘭人質事件」,也叫「伊朗人質事件」。此事件已經過去40年,美國始終念念不忘。但近年來,美國有人認為伊朗前總統內賈德曾經參與40年前的「德黑蘭人質事件」。那麼內賈德到底是否參與1979年「德黑蘭人質事件」?
  • 《伊朗十記》:去妖魔化,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伊朗(被譯為多種文字的深度手記)
    一出事,我們的第一反應就從消極、負面、骯髒的方向去思考。就像兩天來王立軍案發生後,出現了兩種版本,一種是「叛逃」,一種是「抑鬱症」,但絕大多數人都會下意識地選擇相信前者,儘管沒有人真正知道真相是什麼。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那些爭議國家,我們在骨子裡就認為那是一個動蕩的地方,一出事肯定是壞事,但我們有沒有想過他們可能有優秀的文化、平靜的生活、高度的自由、典雅的文明呢?
  • 伊朗因翻譯錯誤封殺CNN 伊總統接受其道歉解禁令
    資料圖片: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    中廣網1月17日消息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17日宣布取消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在伊朗境內從事新聞活動的禁令    內賈德表示:「鑑於CNN已經道歉,我們已經要求有關部門準許CNN恢復新聞報導活動。」 此後,伊朗文化部官員表示,禁令已經解除。    伊朗政府16日宣布,禁止CNN記者在伊朗境內繼續從事新聞活動,原因是該電視臺在報導內賈德總統的講話時,出現了違反職業道德的錯誤翻譯。
  • 大腕的預言 伊朗總統自誇:世界「快速地內賈德化」 俄前首富預測...
    伊朗媒體援引伊朗總統內賈德的話稱,世界正在「快速地內賈德化」,多國領導人已開始追隨他的腳步。  改革派報紙《Aftab-Yazd》援引內賈德的話稱:「我已出訪了四大洲,我知道那裡在發生著什麼。所有的人都很想聽到伊朗人民的信息。世界正在快速地內賈德化。」內賈德稱,伊朗的兩個重大任務是建設伊朗和為人類提供一個樣本。
  • 內賈德埃及破冰與穆爾西親吻 遭遜尼派憤怒扔鞋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內賈德在埃及收穫吻和罵。」路透社用這句話概括了34年來首位訪問埃及的伊朗總統的第一天。5日,在開羅機場受到埃及總統穆爾西親切的「親吻、擁抱和握手」之後,內賈德在遜尼派伊斯蘭教聖地艾茲哈爾清真寺被一名憤怒的男子扔鞋。儘管沒有被砸中,慌忙離去的狼狽仍給內賈德的破冰之旅蒙上一絲陰霾。
  • 【深讀】《伊朗十記》: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伊朗
    在價值觀日益分裂、甚至左右兩派之間變得沒有公約數的中國輿論場,這種趨從――如果不是「屈從」的話――歐美軟實力的「符號」弱勢,是我們當下所必須自省的。「符號趨從」導致我們很難確立基本的「自主判斷」,更奢談自信。一出事,我們的第一反應就從消極、負面、骯髒的方向去思考。
  • 中東角落:政教合一的伊朗,任美國制裁會成為下一個伊拉克
    基於種種原因,北約組織和美國最多也只敢制裁伊朗,卻不敢去真正地攻打伊朗,儘管美國有海灣戰爭的成功經驗,但是就是拿伊朗沒有辦法,伊朗不會成為第二個伊拉克,而入侵者也不會那麼容易就徵服伊朗。內賈德倒是很強硬,可是強硬過頭了反而出現了負面效果,正是由於內賈德的強硬態度,使得伊朗被國際進一步孤立,造成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率高居不下,民生問題受到影響,於是伊朗的人民就開始在強硬和溫和之間徘徊,他們希望總統是那種既能夠溫和,也夠強硬的人物。
  • 伊朗騷亂導致多人傷亡 總統大選或重新計票(圖)
    伊伊朗選舉監察機構16日稱,如果發現總統大選計票過程存在不公平現象,該機構將會重新計算選票。  另外,哈梅內伊還建議穆薩維通過法律手段來申訴,冷靜解決這個問題。他對穆薩維說:「前幾次,有人通過護法委員會來跟進問題,因為本委員會是處理這類問題的合法機構,而這一回,這類事情應循法律途徑解決。」
  • 伊朗總統譴責發動制裁的歐洲國家是美國「傀儡」
    據英國媒體報導,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周三(23日)譴責對伊朗加大制裁力度的歐洲國家,稱它們是美國的「傀儡」。他表示,對這些國家孤立伊朗央行的做法感到詫異。  據報導,艾哈邁迪·內賈德在伊朗國家電視臺直播的講話中說:「過去32年,我們沒有與美國建立任何關係,我們過去跟它們沒關係,以後也不會有。」
  • 韓國前總統樸瑾惠現在怎麼樣了?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韓國前總統樸槿惠現在已經是一名平民百姓,且被所在的自由韓國黨開除出籍,已經完全淪落為一個孤寡老人了 。   現在的樸槿惠疾病纏身,被關押在小城義王市的一個監獄中,等待她的還有長達32年的牢獄生涯。作為亞洲第二個女總統,樸槿惠在國際上有比較不錯的影響力。不過,其和亞洲第一個女總統--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夫人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至少阿基諾夫人現在還深受各國敬重,而樸槿惠恐怕是很難得到善終了。
  • 伊朗既然有總統,為何還存在著最高精神領袖?後者的權力有多大?
    那麼,最高精神領袖在伊朗國內政治中扮演著什麼角色?跟總統相比,誰的權力更大一些?在這種特殊的政體下,總統雖然是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承擔著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伊朗建國之初曾設立總理職務,但在1989年被廢除)的角色,但真正的統治者卻是最高精神領袖。根據憲法規定,最高精神領袖只能從伊斯蘭教什葉派教法學家中產生,通常情況下,只有什葉派最高等級的教法學家-大阿亞圖拉才有資格擔任。
  • 內賈德抨擊歐洲國家為美國「傀儡」 斥其熱衷「學舌」
    環球網記者郭文靜報導,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日前開始了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措施,引發伊朗政界不滿。據英國路透社11月23報導,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當天譴責對伊朗加大制裁力度的歐洲國家,稱它們是美國的「傀儡」,並稱他對這些國家孤立伊朗央行的做法感到「詫異」。
  • 奧地利總統有意訪問伊朗 將成西方元首第一人
    據新華社電奧地利總統海因茨·菲舍爾說,如果伊朗核問題談判達成最終協議,他今年下半年很可能訪問伊朗,會帶上一個商業代表團。如果成行,菲舍爾將成為10多年來首名訪問伊朗的西方國家元首,儘管奧地利總統只是虛位元首,掌握實權的是總理。菲舍爾在《維也納日報》16日刊登的採訪中說,如果能夠訪問伊朗,首要的政治目標將是體現伊朗在中東地區的重要性。
  • 外交封見證中國與伊朗友好關係
    我作為中國與伊朗建交後第10位駐伊大使,是於2002年秋赴任德黑蘭的。兩國建交30周年的紀念封已於前一年的8月16日發行,與我無緣。作為補償,我2007年離任時,有幸請伊朗在任和前任共三位總統為我收藏的建交紀念封籤名,他們分別是時任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前總統哈塔米和再前一任總統阿里-阿克巴爾·哈什米·拉夫桑賈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