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車卡、健身卡、餐飲卡、美容美髮卡、教育培訓卡……如今市民的錢包裡總能找出幾張預付卡,在消費領域,似乎已然卡行天下。
然而,預付卡在帶來優惠與便利的同時,也滋生了種種亂象。近日,全國連鎖兒童室內遊樂設施品牌「悠遊堂」旗下部分親子兒童樂園門店因關店、暫停營業等原因,導致會員卡無處可用或者無法退款等問題相繼出現,再次引發公眾對預付卡風險的關注。在讀者中也引起了各類預付卡應不應該辦、該如何防範其中的風險等話題。
連鎖店突現「關店潮」
時下,在各大型商場內開設的兒童遊樂場所,備受家長、孩子們的青睞,兒童遊樂連鎖品牌「悠遊堂」就是其中一家。然而,近日北京、哈爾濱等多地「悠遊堂」突然閉店。一夜之間人去樓空,歇業關閉,商場無法聯繫到店方,消費者手中的會員卡、年度卡無法消費、退卡。
在哈爾濱顧鄉凱德廣場3樓,吳培明指著大門緊閉的「悠遊堂」告訴記者,今年初剛在「悠遊堂」辦理了一張千元消費卡,可近日卻發現這裡關門了。他馬上聯繫商場管理人員,才知道「悠遊堂」跑路了,向商場尋求說法時,商場表示目前尚不能解決。
家住附近的王先生也有同樣的困擾。他告訴記者,自己在凱德廣場辦理的「悠遊堂」消費卡,在金安店也可以用。在趕到金安店想了解情況時,發現金安店內的「悠遊堂」也跑路了。
據了解,「悠遊堂」在哈爾濱共有4家店,出現問題的凱德店、金安店屬公司直營店,另外兩家哈西店和會展店屬加盟店,目前仍在正常營業,但金安店、凱德店的計次卡和悠幣卡無法在這兩家店使用。
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可以查到,上海悠遊堂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5月份,註冊法人為陳某,曾在今年1月份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繫」被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3月份移出;上海悠遊堂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分公司也因同樣原因,於今年3月份被哈爾濱市道裏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該公司在全國100多個城市經營的「悠遊堂」,均陸續出現突然撤店的情況。
「預付卡消費在公眾消費中很常見。預付卡的形式便捷、實惠,本來是個好事。」中國人民大學休閒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表示,現在出現類似「悠遊堂」這種問題,實質上是商家的誠信問題。現在很多商家的誠信度和品牌意識在逐年提高,但是仍有不少失信的現象。
預付消費「坑」何其多
去年10月份,家住北京朝陽區的盧薇在「毛家灣飯店(大望路店)」給孩子辦滿月宴後,因為對餐廳整體環境、菜品和服務都很滿意,隨後辦了一張儲值卡,打算將這裡作為家人和朋友聚會吃飯的定點飯店。
然而,時隔半個月後,盧薇一家和朋友再次前往該飯店聚餐時,卻意外看到飯店大門緊閉,門口一片狼藉。樓下的保安告知「關門啦,光是來要帳的供貨商都不知道來了多少。」
盧薇馬上撥打電話12315,被告知需提供儲值單據等手續。可當初辦卡時,商家並未提供任何書面手續,只給了一張卡片,投訴都沒有證據。
家住北京西五環的李欣蕊,有一次沒有抵抗住理髮師的推薦,辦了一張3000元的美容美髮儲值卡。也是沒用幾次,就遇到店面轉讓的情況。
慶幸的是,新商家承認原卡有效,但卻說卡片已過期,必須再續存3000元才可激活卡內餘額,否則原卡失效。店家拿出當時籤訂的合同,李欣蕊才發現,當初只讓自己籤了個名字的空白合同裡,居然填上了有效日期,只有短短三個月,卡片已然過期。不甘心原有的儲值打水漂,李欣蕊只得又續存了3000元。
近年來,預付卡商家捲款跑路,就像一顆顆定時炸彈,在全國漸次引爆。公眾無法獲得商品或者服務兌付而引發的集中投訴,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發卡商家隨意撤併網點,不按約定和承諾提供服務,超償付能力發卡成癮,無理由拒不接受退卡,肆無忌憚吞噬卡內殘值,甚至關門跑路,群訪事件頻發……
據上海市政府總客服「12345」市民服務熱線顯示,自2018年1月1日至4月9日,共收到單用途預付卡消費投訴電話10940件,與2017年同期4958件相比增幅達120.65%。上海市信訪辦共收到此類信訪件50件,比去年同期增長108%,其中初次信訪34件,比去年同期增長108%,頻繁出現的情形是,投訴未能解決,消費者不停地投訴。從投訴內容看,美容美髮、洗浴、餐飲、寵物、生鮮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對此,王琪延表示,預付卡的模式很好,但的確存在很多隱患問題。政府部門和相關部門應加強規範和管理,對商家提出要求,要有相應的檢查監督、違法處罰的措施。
小心防範預付風險
從商家角度講,發行預付卡,可迅速回籠資金,還能實現「錢生錢」;從消費者角度說,消費者可通過預存較大金額的資金,來獲得較大幅度的折扣優惠。
然而,預付卡的風險在於,一旦發卡商家「跑路」或發卡商家出現不講誠信降低服務品質、違反承諾等情況,預付卡就成為一張「坑人卡」。消費者要想討回資金非常困難,不少消費者只能選擇忍受損失、放棄維權。
從實踐層面看,立法的必要性非常緊迫。針對預付卡各種「大坑、小坑」,商務部已於2012年出臺《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對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的單用途預付卡發卡商家實行登記備案。此後,許多大型超市、百貨商場等依照辦法規範辦理了登記。然而,為數更多的街邊小店卻甚少備案,也恰恰成為「跑路」和「耍賴」的重災區。
2017年底,《上海市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管理規定(草案)》提交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審議,標誌著上海單用途預付卡地方立法在全國先行一步。眼下,《上海市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管理規定》正式出臺在即。
上海市有關方面提醒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卡時,務必慎重決定、合理充值。同時,期待相關規定出臺後能強化對發卡企業的誠信度管理,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王琪延建議,作為普通的消費者,辦卡前先看店面的規模和質量,品牌連鎖店更值得信任,小店規模不大,質量不穩定,有些甚至是惡意集資,在這種店面儘量不要辦卡。消費者自己要有所判斷,對於優惠力度極大的充值返現方式要多問多想,切不可有佔便宜的心理。
「謹慎辦卡,合法維權。」北京市尚衡律師事務所律師耿德濤建議消費者,辦卡前詳細了解商家的信息,保存好相關的證據材料,如果是大額消費更要小心,可以要求商家提供相應擔保。出現問題可採取向消協投訴、法院訴訟,涉及詐騙或非法集資需立即報警。(經濟日報記者劉 瑾)
(責任編輯:王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