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
上周日(6月21日),城市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正式登陸廣東衛視首播,騰訊視頻、新浪微博聯合獨播。第一集《得天獨厚》以四季變化為軸,從春到冬訴說美味流轉,為吃貨們奉上了一場饕餮盛宴。
東莞人因循時節,用淳樸的民風把天時的賜予凝聚在餐桌之上、美味之中。一道道莞式風味,刻畫出這個城市特有的菜譜和味覺記憶,片中的黃油蟹、桂味荔枝等美食儼然又成為端午節的人氣之選。
《得天獨厚》記錄四季更迭 觀眾從鏡頭中看到「時間」
《尋味東莞》開篇的《得天獨厚》,首先就讓觀眾在紀錄片鏡頭中看到了「時間」兩個字。時節——是淬鍊美味的秘訣。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人們遵循地利、順勢而為的表現。而因循時節、順天應時則是在人與自然的微妙連結中,找到美味發酵的秘訣。春嘗艾草,夏吃蟹,秋有陰菜,冬腊味。
艾草,是江南人們鍾愛的春季嘗鮮的野菜,東莞人將它與雞蛋、鯽魚搭配,做成清香鮮美的艾草煎蛋、艾草鯽魚湯,可謂獨有心得。「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東莞夏季豐沛的雨水,則孕育出的桂味荔枝,更讓人垂涎。荔枝片皮雞、荔枝琥珀核桃蘆筍丁,桂味為其他食材增添了一分清甜的口感。除了桂味荔枝,糯米餈荔枝的清甜也同樣讓人心曠神怡。
僅僅青蟹這種美食,肉質和風味在不同季節也是各有千秋。冬春有奄仔蟹、夏秋有膏蟹,美味獨特讓人印象深刻,但它們也都比不過在盛夏時出現的「蟹中頂流」黃油蟹,充溢著金黃色汁液,鮮美至極、餘味悠長。到了深秋時節,東莞人利用難得的大好晴天晾曬食物,陰菜、冬瓜乾等美味也一一輪番登場。
腊味則是冬季餐桌上最不可或缺的煙火味。家常美味莞式臘腸、口感柔韌的清蒸臘豬頭皮,還有外層富有韌勁,內裡油潤微甜的金銀潤等,都是東莞人對冬季的禮遇。「冬四寶」冬團、蘿蔔粄、紅薯糖水、鹹丸更是為忙碌一年的人們帶來慰藉,為這一年畫上豐收的句點。
《尋味東莞》平淡質樸為底色 還原「世界工廠」的煙火氣息
每次起筷,吃的不僅是口腹之慾,也是一種對人生百味的思考。《尋味東莞》的鏡頭帶觀眾領略了東莞這座城市隱藏的美味,更折射出質樸生活中的點滴溫暖和獨到的人文氣蘊。
第一集《得天獨厚》展現的大多都是家常風味,這些最能體現東莞人的飲食特色與日常生活。這些美食就像藏在這個高效現代化城市背後的一個古老的秘密,賦予這個城市真實的煙火氣息,也為這座城市的發展和前行保駕護航。
東莞越來越現代化,但美食背後的東莞人,從飲食到生活,其實都一直保留著最傳統的模樣。無論是荔枝林裡忙碌的羅衛國,還是守護自己一方田地的盧國華,都堅持傳統生活的方式。
正如《尋味東莞》導演介紹說:「每種食物的背後,都是四時流轉、人生況味。找到了這些,呈現出來的食物就不是簡單的食物了。比如荔枝的段落,除了可以看到荔枝這種嶺南佳果的開花、生長、成熟、收穫,還有兩位老人相濡以沫,兒孫合家歡、鄰裡親情等等與之相關的東莞當代農村生活。」 從口腹之慾到生活共情,《尋味東莞》帶給觀眾的不僅是饞,更是溫暖和感動。
觀眾直呼:用眼睛吃到東莞美食 鎖定黃油蟹、桂味荔枝、林旁粽
《尋味東莞》開播,馬上又掀起了新一輪深夜放毒大賽。網友紛紛大呼「這是什麼神仙美食增肥紀錄片,專治食欲不振」、「莞式風味招架不住,三集不夠看!」「這部美食紀錄片完全打破了我對東莞的印象」。
甜鹹粽子之爭每年端午節都會上演,第一期節目展示的東莞本地林旁粽不僅形態萬千,味道多樣。林旁葉被編織成菜籃、魚簍等不同造型,寓意著吉祥美好。林旁粽除了外觀獨特外,更重要的還是食物本身的風味秘密。天然林旁葉富含與大米相同的芳香成分,林旁粽的風味有更加濃鬱的稻穀香氣。
蕉葉粽
螃蟹
臘腸
蘿蔔粄
臘貨
來源:北青網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