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赤峰市:推進重點區域綠化改善城鄉生態環境

2020-12-16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11月28日消息: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安排部署,自2013 年起,赤峰市針對全市生態建設中公路、城鎮、廠礦園區、村莊等人口聚集區綠化相對薄弱的短板地區,實施重點區域綠化。推進區域綠化對於鞏固擴大全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成果,整體改善全市生態和環境面貌,樹立全市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新形象,全面實現京津冀遼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成效顯著

自全市啟動實施重點區域綠化工作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地區精心組織,有關部門通力協作,社會各方力量廣泛參與,重點區域綠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13-2016 年,全市投入資金72.6 億元,完成重點區域綠化105.66 萬畝,其中:村莊綠化6962 個,投入資金31.13 億,綠化面積56.49 萬畝;公路綠化2741.1 公裡,投入資金18.23 億,綠化面積18.58 萬畝;廠礦園區綠化342 個,投入資金4.63 億,綠化面積5.83 萬畝;城鎮綠化238 個,投入資金18.61 億,綠化面積24.76 萬畝。特別是2016 年,僅上半年已完成重點區域綠化41.31 萬畝,投入39.98 億元,推進力度之強、覆蓋範圍之廣、建設規模之大、投資額度之巨,史無前例。 

二、主要措施

(一)高位推動,聚力攻堅。市、旗縣區兩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重點區域綠化工作,市及各旗縣區政府成立以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重點區域綠化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重點區域綠化工作。市政府每年制定印發年度實施方案,指導年度工作,市委、市政府將重點區域綠化工作列入日常督查的重要內容,定期督查,及時通報情況。市政府與各旗縣區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籤訂了重點區域綠化工作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工作任務、重點和責任。2013 至2015 年市委、市政府先後制定印發《赤峰市重點區域造林綠化工作實施方案》(赤黨辦發〔2013〕8 號)、《赤峰市關於深入推進重點區域綠化工作的意見》(赤政發〔2014〕2 號)和《赤峰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赤峰市重點區域綠化總體規劃(2013-2020 年)〉的通知》(赤政字〔2015〕52 號)等政策性文件。進入2016 年,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加大力度,連續下發9 個文件,並先後兩次派出聯合督查組對村莊綠化工作和互通區綠化工作進行專項督查,進一步推進了重點區域綠化深入開展。 

(二)科學規劃,強化引領。高質量的規劃是保證工程建設的前提和基礎。為高起點、高標準規劃設計,科學規劃引導,市政府成立以常務副市長任組長、有關部門參加的重點區域綠化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重點區域綠化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委託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編制《赤峰市重點區域綠化總體規劃(2013-2020 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基於市域和中心城區兩個尺度,提出「一城一圈兩廊五帶多點」的總體布局(「一城」指中心城區重點區域綠化;「一圈」指以中心城區為中心,半徑為50 公裡的綠化圈;「兩廊」指西拉沐淪河與老哈河兩岸綠色長廊;「五帶」指市域內主要道路景觀防護林帶,五帶相互交織,呈「兩橫三縱」的分布格局;「多點」指城鎮、村莊和廠礦園區綠化)和「一環兩線三山五河」的景觀空間格局(「一環」指環城高速公路綠化,構建環赤峰城區的特色森林景觀走廊;「兩線」指貫穿中心城區公路、鐵路沿線進行綠化;「三山」指位於赤峰市城區周邊的紅山森林公園、南山生態公園和西山生態公園;「五河」指沿英金河、陰河、半支箭河、昭蘇河、錫伯河建設濱河景觀帶)。 

(三)突出產業,綠色富民。全市將重點區域綠化與經濟林建設相結合、與苗圃建設相結合、與精準扶貧相結合、與生態旅遊相結合,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做到生態和經濟的共贏,實現生態和民生協同發展。一是將重點區域綠化與經濟林建設相結合。全市多數地區通過在公路沿線建設豐產示範園、在鎮村周邊建設觀光採摘園、在庭院內外見縫插針栽植經濟林、建設袖珍果園等多種形式,發展果樹經濟林。如林西縣在省際通道連接線兩側打造1.1 萬畝的經濟林發展帶;寧城縣在赤凌一級路沿線和306 國道沿線新建高標準經濟林示範園4876 畝;元寶山區平莊鎮前進村錦繡山發展經濟林3000 畝(其中設施林果業基地1000 畝)。進入2016 年,結合村莊綠化,寧城縣在村莊周邊、庭院等地栽植各類果樹苗木35 萬株;阿旗在每個農區村莊基本上都建設1 處果園,栽植果樹經濟林45 萬株;松山區在村民庭院內外栽植經濟林57 萬株,發展庭院經濟,為促進群眾增收脫貧奠定了基礎。二是將重點區域綠化與苗圃建設相結合。各地在公路沿線、鎮村周邊空地、村民房前屋後的自留地,通過「以造代育」等形式,大力培育樟子松、雲杉、楊樹等大規格苗木,綠化的同時,提高了群眾的收入。如元寶山區美麗河互通區建設大苗培育基地570 畝,投入660 萬元,培育新疆楊、雲杉、金葉榆等15 萬株;在環城高速北環建設300 畝大苗培育基地,培育雲杉、暴馬丁香、五角楓等名貴樹種苗木7 萬多株。三是將重點區域綠化與精準脫貧相結合。部分旗縣區認真進行調查摸底,在安排果樹經濟林、苗圃建設時, 優先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引導有潛力的貧困戶發展果樹經濟林和苗圃,為脫貧致富提供動力。如2016 年寧城縣確定了適宜發展果樹經濟林脫貧戶546 個、1477 口人,發展經濟林1939 畝,人均果樹1.3 畝。四是將重點區域綠化與鄉村生態旅遊相結合。美麗鄉村、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催生了鄉村生態旅遊產業發展。如:紅山區、松山區和元寶山區將重點區域綠化作為發展近郊生態旅遊的重要舉措,大力推進生態旅遊。紅山區對連接文鍾鎮各村的國道G306、赤新線、文三線和赤凌一級路等通村連接線兩側進行整體綠化,打造特色鄉村生態遊環線;松山區精心打造興北綠色長廊,規劃建設了當鋪地鎮之關家營沿線生態旅遊精品線路;元寶山區規劃建設了小五家鄉、美麗河鎮至平莊鎮古山、錦繡山生態旅遊觀光精品線路。 

(四)創新機制,激發活力。為解決綠化資金從哪裡來、綠化工作由誰來幹、林木由誰管護等問題,各地區積極探索和創新造林綠化機制,並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投入機制上,形成以財政資金引導、重點工程補充、 社會資金積極參與、群眾投工投勞相結合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各級財政加大重點區域綠化投入力度,並通過財政資金的引導,部分旗縣區積極採取了PPP 模式、以地換綠、企業贊助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重點區域綠化,有效緩解了財政投入壓力。如:紅山區採取PPP 模式實施了306 國道二十里舖至南大營子段12.7 公裡道路兩側綠化660畝(每側綠化寬度20 米)綠化項目,融資總金額1.34 億元;巴林左旗採取PPP 模式實施了省際通道東連接線、林東鎮北外環、運煤專線、點將臺樟子松基地等綠化項目,融資總金額2.24 億元;翁旗引進億利集團,對翁旗敖包山和境內赤大高速烏丹、橋頭互通進行了綠化,融資總金額0.68 億元(其中企業贊助0.1 億元);阿旗採取以地換綠方式解決蒙古汗廷文化園綠化資金2.1 億元。在組織機制上,形成工程招投標、林場專業隊、綠化公司、林業合組織、群眾參與等多主體造林綠化機制。如阿旗省際通道兩側綠化、敖漢旗赤通高速公路兩側綠化及村莊連接線綠化、環城高速兩側綠化均採取國有林場專業綠化隊實施;左旗省際通道綠化、林西省際通道綠化、喀旗赤凌一級路十家鄉段等綠化工程均採取招投標方式實施;左旗村莊綠化工程採取公司+ 農戶模式實施,大浪溝旅遊度假區綠化採取統一流轉土地由合作社組織實施;翁旗村莊綠化工程採取蘇木鄉鎮競爭性談判或眾籌的形式實施。同時,將重點區域綠化與全面義務植樹相結合,廣泛發動群眾,全面參與綠色家園建設,掀起了全市造林綠化高潮。在管護機制上,旗縣區初步探索建立了專業隊管護、農戶門前三包相結合的管護模式。 

(五)造管並重,鞏固成果。為確保重點區域綠化質量和效果,市林業局將2016年確定為「全市造林質量管理年」,印發了《關於切實加強營造了質量管理的通知》、《赤峰市村莊綠化指導意見》,印製了《赤峰市「十個全覆蓋」村莊綠化技術手冊》,用於指導全市村莊綠化工作。針對部分地區在綠化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提高重點區域綠化質量的通知(赤政辦字〔2016〕59 號)》。全市按照「見縫插綠、下沉整地、鄉土樹種、合理密植」的原則,一是堅持高標準整地,加大造林整地力度,做到不平整土地不造林,能採取下沉整地的要堅決採取下沉整地;二是堅持使用大規格苗木,闊葉喬木胸徑要達到4 釐米以上,針葉樹高達到1.5 米以上,經濟林苗木要使用3 年生以上大苗;要優先使用優良鄉土樹種,加大鄉土樹種的造林比重;三是大力推廣了應用坐水覆膜、蘸根保溼等抗旱造林適用技術,要求重點區域所有栽植的苗木必須進行覆膜,切實提高造林成活率,確保綠化質量;四是市、旗縣區、蘇木鄉鎮三級專業技術人員深入造林現場,強化技術指導,嚴格苗木、栽植、澆水、管護等各個環節,提高造林質量。五是及時落實工程後期澆水、撫育、圍封等管護措施,做到造一片、活一片、見效一片。 

推薦閱讀:

四川:內江加快創建省級森林城市進程

佛山衝擊國家森林城市 預計2017年全面達標

浙江永康:一年13.8萬株苗木扮靚森林城市

黑龍江雙鴨山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

相關焦點

  • 內蒙古赤峰市全面改善農牧區中小學辦學條件
    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貫徹實施「全面改薄」工程、2016年實施「農村牧區中小學辦學條件提升」工程,改善了農村牧區師生的生活學習條件,助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教育公平,當地中小學哪些方面有了改善?現狀如何?請看記者調查。
  • 赤峰市中心城區城建重點項目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
    一、中心城區上半年重點項目建設情況今年,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為根本,堅持惠民生、保民需和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理念適度超前的總體思路,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切實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最大限度讓百姓共享城鄉建設成果。
  • 《赤峰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15-2030)》通過評審
    近日,《赤峰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15-2030)》(以下簡稱《規劃》)順利通過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廳組織的專家評審。該《規劃》的通過將促進赤峰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加快赤峰市園林綠化事業的社會化、專業化和規範化步伐,為城市綠化建設高水平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 環保立體聲丨內蒙古自治區召開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新聞發布會
    督察內容主要包括:地方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情況;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整改落實情況;國家和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政策制度、標準規範、規劃計劃貫徹落實情況;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推進落實情況;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及其處理情況等方面
  • 內蒙古赤峰市召開第二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
    9月23日至25日,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舉辦第二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與會人員深入敖漢旗、松山區、翁牛特旗和巴林左旗,實地觀摩旅遊重點項目建設成果,學習交流相關地區打造旅遊特色、精準對接市場、旅遊產品推廣等方面經驗做法,並召開總結大會,就下一階段相關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 赤峰市:風雨兼程70載 玉龍騰飛譜華章
    回首新中國成立初期,赤峰市生態環境十分惡劣,森林覆被率僅有5.2%。7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生態立市」戰略不動搖,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不懈地開展植樹種草、封山育林、小流域綜合治理等工作,千方百計改善生態環境,取得了顯著成效。
  • 統籌發展生態綠化和民生產業
    目前,我省通過實施林業重大建設工程,初步形成了以黃河、長江上遊和河西內陸河流域為主體的生態安全屏障,以及石羊河下遊生態保護治理、敦煌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保護、隴東及中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流失防治、肅北北部荒漠生態保護為重點區域的「三屏四區」生態建設布局。
  • 守護藍天碧水淨土 內蒙古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張林虎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10日電 (記者 張林虎)優良天數比例提高、地表水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標、土壤環境質量整體良好……10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內蒙古加大汙染防治力度,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 改善生態環境 建設美麗河北
    綠色是美麗中國的基本色調和核心元素,只有綠化才能美化。各級黨委、政府和林業部門應不斷創新平臺和載體,繼續加快城鄉綠化美化步伐,強化身邊增綠,讓人們享受到優美的生活空間和更多更好的生態產品。 切實承擔起維護生態安全的重大職責。林業是治理全球生態危機的主要力量。充分發揮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特殊作用,不斷增加森林碳匯,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更大貢獻,意義重大而深遠。
  • 昆明: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10月5日,雲南日報頭版刊發了《昆明:改善人居環境》一文,報導了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昆明市堅持將專項行動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同安排、同部署,點面結合,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10月5日《雲南日報》頭版報導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昆明市堅持將專項行動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同安排、同部署,點面結合,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 綠染城鄉滿眼春 ——仙遊縣加快推進國土綠化營造美麗家園
    近年來,仙遊縣加快推進國土綠化,鞏固國家級園林縣城、省級森林縣城等創建的經驗成果,科學規劃,全面推進城區、道路、水系、園區、景區、校園、鄉村、庭院和屏障綠化;山上抓提升、山下抓延伸,統籌山上山下、城市鄉村整體推進,全面消滅荒山,調整優化樹種結構,推進綠化美化花化彩化香化,努力營造綠樹成蔭、生態優美、自然和諧的美麗家園,讓群眾享受山青水秀、碧海藍天、清新空氣綠色福利。
  • 內蒙古:關於印發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責任...
    牽頭部門: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配合部門:自治區市場監管局、交通運輸廳完成時限:持續推進(2)完善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和編碼登記工作,擴大摸底調查和編碼登記區域。依法劃定並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區域和國三以下柴油貨車限行區域。全面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第四階段排放標準。
  • 內蒙古赤峰市2021年1月最新擬在建重點工程項目匯總
    據找甲方項目網統計內蒙古赤峰市2021年1月,累計約有44個擬在建項目陸續發布了最新動態,項目動態清單如下表:1. 內蒙古久日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9250噸系列光引發劑及中間體(二期)項目2. 赤峰宏基西誠建築工程有限公司鋁紙加工生產車間建設項目3. 內蒙古久日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9250噸系列光引發劑及中間體項目4.
  • 烏蘭哈達上的耀眼明珠——內蒙古赤峰市城市防洪及環城水系建設側記
    2016年,赤峰市下決心啟動實施了中心城區防洪及環城水系治理項目,旨在保證百萬人口城市防洪安全的基礎上,著力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打造水景觀、發展水產業,而且切實改善了兩岸整體環境,成為了城市發展的一張名片,讓老百姓真正有了獲得感和幸福感。」
  • 青海省互助縣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初見成效 城鄉環境持續改善
    2020年以來,青海省互助縣認真踐行「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紮實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初見成效,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持續增多,地表水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逐年提高,土壤環境質量整體良好,群眾環境獲得感持續增強。
  • 赤峰環保投資有限公司、內蒙古環港公司與赤峰市住建局系統進行...
    3月11日下午,赤峰環保投資有限公司、內蒙古環港公司、內蒙古環境治理工程公司參加赤峰市住建系統重點工作對接部署會,與赤峰市住建局系統及各旗縣區政府就汙水處理及垃圾處理項目進行工作對接
  • 河北幹部群眾熱議:久久為功改善生態環境
    久久為功改善生態環境  ——河北省幹部群眾熱議塞罕壩機械林場生態文明建設範例意義  塞罕壩的滄桑巨變,印證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可貴,對探索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具有引領性、示範性意義。
  • 赤峰市松山區聚焦重點項目建設
    松山區以承辦赤峰市第二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為契機,以區位優勢和百萬人口城市為依託,堅持以會促開發、以會促建設、以會提形象的工作思路,積極推動重點旅遊項目建設,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推進綜合服務環境,闊步奔向了「近郊鄉村旅遊目的地」和「區域旅遊集散中心」的目標。通過文旅融匯,激活全域旅遊一盤棋,打造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松山區堅持項目為王,夯實發展基礎。
  • 鄱陽饒州街道辦:改善城鄉環境 提升市民滿意度和幸福感
    今年以來,鄱陽縣饒州街道辦堅持「一個整治目標」,圍繞「拆得乾淨、整得徹底、清得整潔、擺得有序、看得養眼」的標準要求,真抓實幹、動真碰硬,全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形成了「點上美麗、線上出彩、片上示範、面上整潔」的良好效果。
  • 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遼寧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十三五」水環境、大氣環境等主要指標較「十二五」末期均有較大幅度改善,取得階段性成效。藍天保衛戰:遼寧突出重汙染天氣應對,緊盯21個重汙染區域,統籌實施壓煤、治企、控車、降塵、防秸稈,實施燃煤鍋爐大氣特別排放限值,協同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等大氣汙染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