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11月28日消息: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安排部署,自2013 年起,赤峰市針對全市生態建設中公路、城鎮、廠礦園區、村莊等人口聚集區綠化相對薄弱的短板地區,實施重點區域綠化。推進區域綠化對於鞏固擴大全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成果,整體改善全市生態和環境面貌,樹立全市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新形象,全面實現京津冀遼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成效顯著
自全市啟動實施重點區域綠化工作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地區精心組織,有關部門通力協作,社會各方力量廣泛參與,重點區域綠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13-2016 年,全市投入資金72.6 億元,完成重點區域綠化105.66 萬畝,其中:村莊綠化6962 個,投入資金31.13 億,綠化面積56.49 萬畝;公路綠化2741.1 公裡,投入資金18.23 億,綠化面積18.58 萬畝;廠礦園區綠化342 個,投入資金4.63 億,綠化面積5.83 萬畝;城鎮綠化238 個,投入資金18.61 億,綠化面積24.76 萬畝。特別是2016 年,僅上半年已完成重點區域綠化41.31 萬畝,投入39.98 億元,推進力度之強、覆蓋範圍之廣、建設規模之大、投資額度之巨,史無前例。
二、主要措施
(一)高位推動,聚力攻堅。市、旗縣區兩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重點區域綠化工作,市及各旗縣區政府成立以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重點區域綠化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重點區域綠化工作。市政府每年制定印發年度實施方案,指導年度工作,市委、市政府將重點區域綠化工作列入日常督查的重要內容,定期督查,及時通報情況。市政府與各旗縣區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籤訂了重點區域綠化工作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工作任務、重點和責任。2013 至2015 年市委、市政府先後制定印發《赤峰市重點區域造林綠化工作實施方案》(赤黨辦發〔2013〕8 號)、《赤峰市關於深入推進重點區域綠化工作的意見》(赤政發〔2014〕2 號)和《赤峰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赤峰市重點區域綠化總體規劃(2013-2020 年)〉的通知》(赤政字〔2015〕52 號)等政策性文件。進入2016 年,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加大力度,連續下發9 個文件,並先後兩次派出聯合督查組對村莊綠化工作和互通區綠化工作進行專項督查,進一步推進了重點區域綠化深入開展。
(二)科學規劃,強化引領。高質量的規劃是保證工程建設的前提和基礎。為高起點、高標準規劃設計,科學規劃引導,市政府成立以常務副市長任組長、有關部門參加的重點區域綠化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重點區域綠化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委託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編制《赤峰市重點區域綠化總體規劃(2013-2020 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基於市域和中心城區兩個尺度,提出「一城一圈兩廊五帶多點」的總體布局(「一城」指中心城區重點區域綠化;「一圈」指以中心城區為中心,半徑為50 公裡的綠化圈;「兩廊」指西拉沐淪河與老哈河兩岸綠色長廊;「五帶」指市域內主要道路景觀防護林帶,五帶相互交織,呈「兩橫三縱」的分布格局;「多點」指城鎮、村莊和廠礦園區綠化)和「一環兩線三山五河」的景觀空間格局(「一環」指環城高速公路綠化,構建環赤峰城區的特色森林景觀走廊;「兩線」指貫穿中心城區公路、鐵路沿線進行綠化;「三山」指位於赤峰市城區周邊的紅山森林公園、南山生態公園和西山生態公園;「五河」指沿英金河、陰河、半支箭河、昭蘇河、錫伯河建設濱河景觀帶)。
(三)突出產業,綠色富民。全市將重點區域綠化與經濟林建設相結合、與苗圃建設相結合、與精準扶貧相結合、與生態旅遊相結合,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做到生態和經濟的共贏,實現生態和民生協同發展。一是將重點區域綠化與經濟林建設相結合。全市多數地區通過在公路沿線建設豐產示範園、在鎮村周邊建設觀光採摘園、在庭院內外見縫插針栽植經濟林、建設袖珍果園等多種形式,發展果樹經濟林。如林西縣在省際通道連接線兩側打造1.1 萬畝的經濟林發展帶;寧城縣在赤凌一級路沿線和306 國道沿線新建高標準經濟林示範園4876 畝;元寶山區平莊鎮前進村錦繡山發展經濟林3000 畝(其中設施林果業基地1000 畝)。進入2016 年,結合村莊綠化,寧城縣在村莊周邊、庭院等地栽植各類果樹苗木35 萬株;阿旗在每個農區村莊基本上都建設1 處果園,栽植果樹經濟林45 萬株;松山區在村民庭院內外栽植經濟林57 萬株,發展庭院經濟,為促進群眾增收脫貧奠定了基礎。二是將重點區域綠化與苗圃建設相結合。各地在公路沿線、鎮村周邊空地、村民房前屋後的自留地,通過「以造代育」等形式,大力培育樟子松、雲杉、楊樹等大規格苗木,綠化的同時,提高了群眾的收入。如元寶山區美麗河互通區建設大苗培育基地570 畝,投入660 萬元,培育新疆楊、雲杉、金葉榆等15 萬株;在環城高速北環建設300 畝大苗培育基地,培育雲杉、暴馬丁香、五角楓等名貴樹種苗木7 萬多株。三是將重點區域綠化與精準脫貧相結合。部分旗縣區認真進行調查摸底,在安排果樹經濟林、苗圃建設時, 優先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引導有潛力的貧困戶發展果樹經濟林和苗圃,為脫貧致富提供動力。如2016 年寧城縣確定了適宜發展果樹經濟林脫貧戶546 個、1477 口人,發展經濟林1939 畝,人均果樹1.3 畝。四是將重點區域綠化與鄉村生態旅遊相結合。美麗鄉村、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催生了鄉村生態旅遊產業發展。如:紅山區、松山區和元寶山區將重點區域綠化作為發展近郊生態旅遊的重要舉措,大力推進生態旅遊。紅山區對連接文鍾鎮各村的國道G306、赤新線、文三線和赤凌一級路等通村連接線兩側進行整體綠化,打造特色鄉村生態遊環線;松山區精心打造興北綠色長廊,規劃建設了當鋪地鎮之關家營沿線生態旅遊精品線路;元寶山區規劃建設了小五家鄉、美麗河鎮至平莊鎮古山、錦繡山生態旅遊觀光精品線路。
(四)創新機制,激發活力。為解決綠化資金從哪裡來、綠化工作由誰來幹、林木由誰管護等問題,各地區積極探索和創新造林綠化機制,並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投入機制上,形成以財政資金引導、重點工程補充、 社會資金積極參與、群眾投工投勞相結合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各級財政加大重點區域綠化投入力度,並通過財政資金的引導,部分旗縣區積極採取了PPP 模式、以地換綠、企業贊助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重點區域綠化,有效緩解了財政投入壓力。如:紅山區採取PPP 模式實施了306 國道二十里舖至南大營子段12.7 公裡道路兩側綠化660畝(每側綠化寬度20 米)綠化項目,融資總金額1.34 億元;巴林左旗採取PPP 模式實施了省際通道東連接線、林東鎮北外環、運煤專線、點將臺樟子松基地等綠化項目,融資總金額2.24 億元;翁旗引進億利集團,對翁旗敖包山和境內赤大高速烏丹、橋頭互通進行了綠化,融資總金額0.68 億元(其中企業贊助0.1 億元);阿旗採取以地換綠方式解決蒙古汗廷文化園綠化資金2.1 億元。在組織機制上,形成工程招投標、林場專業隊、綠化公司、林業合組織、群眾參與等多主體造林綠化機制。如阿旗省際通道兩側綠化、敖漢旗赤通高速公路兩側綠化及村莊連接線綠化、環城高速兩側綠化均採取國有林場專業綠化隊實施;左旗省際通道綠化、林西省際通道綠化、喀旗赤凌一級路十家鄉段等綠化工程均採取招投標方式實施;左旗村莊綠化工程採取公司+ 農戶模式實施,大浪溝旅遊度假區綠化採取統一流轉土地由合作社組織實施;翁旗村莊綠化工程採取蘇木鄉鎮競爭性談判或眾籌的形式實施。同時,將重點區域綠化與全面義務植樹相結合,廣泛發動群眾,全面參與綠色家園建設,掀起了全市造林綠化高潮。在管護機制上,旗縣區初步探索建立了專業隊管護、農戶門前三包相結合的管護模式。
(五)造管並重,鞏固成果。為確保重點區域綠化質量和效果,市林業局將2016年確定為「全市造林質量管理年」,印發了《關於切實加強營造了質量管理的通知》、《赤峰市村莊綠化指導意見》,印製了《赤峰市「十個全覆蓋」村莊綠化技術手冊》,用於指導全市村莊綠化工作。針對部分地區在綠化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提高重點區域綠化質量的通知(赤政辦字〔2016〕59 號)》。全市按照「見縫插綠、下沉整地、鄉土樹種、合理密植」的原則,一是堅持高標準整地,加大造林整地力度,做到不平整土地不造林,能採取下沉整地的要堅決採取下沉整地;二是堅持使用大規格苗木,闊葉喬木胸徑要達到4 釐米以上,針葉樹高達到1.5 米以上,經濟林苗木要使用3 年生以上大苗;要優先使用優良鄉土樹種,加大鄉土樹種的造林比重;三是大力推廣了應用坐水覆膜、蘸根保溼等抗旱造林適用技術,要求重點區域所有栽植的苗木必須進行覆膜,切實提高造林成活率,確保綠化質量;四是市、旗縣區、蘇木鄉鎮三級專業技術人員深入造林現場,強化技術指導,嚴格苗木、栽植、澆水、管護等各個環節,提高造林質量。五是及時落實工程後期澆水、撫育、圍封等管護措施,做到造一片、活一片、見效一片。
推薦閱讀:
四川:內江加快創建省級森林城市進程
佛山衝擊國家森林城市 預計2017年全面達標
浙江永康:一年13.8萬株苗木扮靚森林城市
黑龍江雙鴨山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