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簡稱「越」,古稱越州,是浙江省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遊城市 。紹興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人居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紹興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著名的文化古蹟有蘭亭、禹陵、魯迅故裡、沈園、柯巖、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
越王勾踐(約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姒姓,本名鳩淺,古時越國與中原各國語言不同,音譯為勾踐。勾踐又名菼執,夏禹後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荀子·王霸》認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同年,在蒲李大敗吳師。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吳軍敗於夫椒,被迫向吳求和。三年後被釋放回越國,返國後重用範蠡、文種, 臥薪嘗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越王勾踐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興兵參加黃池之會,以彰顯武力率精銳而出。越王勾踐抓住機會率兵而起,大敗吳師。夫差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與勾踐連戰慘敗,不得已與越議和。越王勾踐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踐再度率軍攻打吳國,在笠澤之戰三戰三捷大敗吳軍主力。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破吳都,迫使夫差自盡,滅吳稱霸,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等諸侯於徐州(今山東滕州南),遷都琅琊,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西施,子姓施氏(7月19日出生,具體生卒年不詳,一說卒於公元前473年),本名施夷光,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國句無畲蘿村(今浙江省紹興市諸暨畲蘿村),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傾國傾城,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之美譽。其中的「沉魚」一詞,講述的就是「西施浣紗」的故事。
王充(公元27年—約公元97年),字仲任,會稽上虞(今屬浙江紹興)人。東漢思想家、文學批評家。出身「細族孤門」,自小聰慧好學,博覽群書,擅長辯論。不慕高官,不貪富貴。晚年漢章帝下詔派遣公車徵召不就。永元(漢和帝年號)年間,病死家中。
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南渡後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詔、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謝靈運(385年-433年),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陳郡陽夏縣(今河南太康)人,生於會稽郡始寧縣(今浙江上虞),出身陳郡謝氏。南北朝時期詩人、佛學家、旅行家。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極廣泛的悼念。由於他一貫勤奮工作,嚴於律己,關心群眾,被稱為「人民的好總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來選集》。
陸遊(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男,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曾字豫山,後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臺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所畫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勁健有力,對後世影響較大。存世畫跡有《南枝春早圖》《墨梅圖》《三君子圖》等。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明史》有傳。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漢族,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祖籍浙江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33年,蔡元培倡議創建國立中央博物院,並親自兼任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抗戰爆發初期,蔡元培與厲麟似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聯合組織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積極組織發動文化界人士及民眾投入抗日救亡運動。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巔華人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