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八仙過海奮勇爭先

2020-12-25 海外網

臺灣消費者使用手機支付。資料圖片

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2019年預計將突破1萬億美元。在巨大商機面前,各方都摩拳擦掌。具體到臺灣,自從去年蘋果、三星和谷歌3大手機支付系統登臺以來,行動支付議題越來越夯。

事實上,在臺灣行動支付工具尚未問世之前,大陸兩大行動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便先後登島,引發不小反響。如今島內有多達6家行動支付機構,加上來自境外的連我支付(LINE Pay)加入戰局,臺灣市場正掀起一波「支付大戰」!

八仙過海  奮勇爭先

根據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統計,其中,臺灣行動支付專營共有6家,包含國際連、智付寶、歐付寶、橘子支、臺灣 Pay以及街口支付,由銀行兼營的電子支付則有25家。

算上來自境外和大陸的競爭,僧多粥少,「春秋戰國」式的「支付大戰」一觸即發。今年農曆年節期間,臺灣行動支付平臺上異常熱鬧。為了搶奪市佔率,歐付寶、臺灣Pay等支付業者,不約而同以搶紅包來吸引消費者目光。

社交媒體連我則挾社群優勢創建LINE Pay,未來更將與臺灣一卡通合作,推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小額付費、帳單付費,甚至匯款轉帳服務,為支付界投下震撼彈。臺灣大車隊4月起全面提供LINE Pay支付功能。車隊整合營銷處協理王嘉慶表示,7年前至今,全臺已累積3000萬筆非現金付款方式搭臺灣大車隊計程車,從去年7月以來,更從13%提升至20%。

2015年才成立的街口支付,一推出就瘋狂撒錢圈地,一舉打響品牌知名度,至今所累積的APP下載量達100萬次,而每月交易量自1.9萬筆暴增至今年2月的320萬筆。其掌門人胡亦嘉毫不諱言,就是要「劍指臺灣行動支付龍頭」。

形成共識  迎頭追趕

大陸微信支付與支付寶盛行,成為全球「無現金社會」的領頭羊,讓臺灣很眼熱。臺北市長柯文哲先前參訪上海,體驗無現金消費環境後,一再表達很深的焦慮感。

問題是,臺灣能否迎頭趕上?臺灣「行政院長」賴清德宣示,將建立友善的行動支付環境,期望2025年行動支付普及率提高至九成。柯文哲的憂慮以及賴清德的樂觀,凸顯臺灣社會對行動支付的複雜情緒。但無論如何,共識已經形成。

「在臺灣,大家都說用現金交易就很方便,但我覺得趨勢已經顯示,未來一定是往行動支付走。」胡亦嘉2006年前往大陸崑山經商,跟阿里巴巴、京東商城打交道。

在大陸經商的那幾年,胡亦嘉觀察到,支付寶等行動支付發展太快、太方便,他們手機跟銀行帳戶端綁一起,買東西直接扣款,省去跨行手續費的問題。「反觀臺灣,大家太習慣用信用卡,但信用卡不能轉帳、規範也多,這樣金流下不來,自然沒辦法像對岸行動支付發展得那麼順,不過,這就是臺灣有發展性的地方。」

於是胡亦嘉毅然回臺,加入行動支付「戰火」中。按照胡亦嘉的規劃,街口支付將朝支付寶模式走,以APP把叫車、送餐、繳水電及停車費等服務納入其中,緊扣民眾生活需求。

傾力支持  欲速不達

臺當局對行動支付的態度,也有一個比較大的轉變過程。在防弊重於興利思維影響下,臺灣第一部專法「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直到2015年5月才「千呼萬喚始出來」。其後監管部門進一步簡化了流程為產業鬆綁,境外支付機構獲得準入,各類行動支付工具紛紛問世。

由於一開始就落後大陸等島外社會,當局有關部門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相關政策支持一下子就多起來。比如「金管會」宣布自4月中下旬起,開放民眾可以用街口支付等電子支付帳戶,購買島內貨幣型基金,出招打造「臺版餘額寶」。

「金管會」還制定了「電子化支付五年倍增計劃」,而臺8家公股銀行為響應政策,近來積極推廣臺灣Pay。臺灣Pay是當局著力打造的臺灣本土品牌,但成績始終不如預期,甚至被譏「遭Apple等3大Pay打趴」。心急之下,有關部門就為其開小灶。銀行業者透露,去年繳納地價稅時,「財政部」就首度要求公股銀行每家臺灣Pay繳納筆數需達1.25萬筆,但僅4家達標。今年4月繳納牌照稅,目標加倍至2.5萬筆,公股銀行為此給員工訂下績效指標。但有「立委」爆料,彰化銀行的行員為達標,收取客戶的牌照稅款項後,再用自己開通的臺灣Pay私下代繳,比例高達六成。

如此離政策初衷相差甚遠。臺灣拍付國際諮詢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長韓昆舉指出,光是改變用戶消費習慣,形成比較成熟的行動支付環境就至少需要5年。欲速則不達,尊重商業發展規律很重要。

願景明確  考量更深

最近幾年,臺當局對行動支付越來越重視,年年以「行動支付元年」炒熱議題。臺「行政院長」賴清德最新又喊出「2018行動支付元年」的口號,要力拼2020年行動支付普及率達六成、2025年達九成,實現「無現金社會」。

臺當局之所以著急短期內改變臺灣消費者的支付習慣,積極扶持本土品牌,還有更深的考量。如果本地的支付服務品牌勝出,可以確保臺灣在行動支付金融體系的自主權。在手機新經濟的全球浪潮下,如果臺灣不能自己發展出這一「新興產業」,由島外支付品牌主導島內市場,未來臺灣人日常生活的小額支付行為,還有牽連甚廣的跨境電商規模,可能會被「整碗捧去」。

再說,行動支付背後是更大的數字金融產業市場。從ICO、區塊鏈到P2P都成了最夯趨勢,對臺灣的誘惑不小。臺灣KNOWING新聞總編輯楊方儒認為,如果臺灣以數字金融產業市場的「搶頭香」開放來吸引人才資金,再跨境去賺別地的錢,就能進一步拉抬臺灣就業率與GDP。這一波新興金融體系的崛起,對臺灣是挑戰更是機會。抓到的話,臺灣就能為過去失敗的「亞太金融中心」政策雪恥。

臺灣上上下下以島外包括大陸業界為榜樣,奮起直追的心態一覽無遺。問題是如今大陸金融創新已經走在臺灣前面,要奮起直追已經很不容易,再彎道超車似乎更是難上加難。但願提出明確願景的主政者勿食言而肥,除了口頭上的別樣「務實」,在發展金融產業方面也是務實且有方的。

(本報臺北5月3日電)

原標題:臺灣「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文/任成琦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5月04日   第 04 版)


責編:朱劍宇

相關焦點

  • 臺灣「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臺灣消費者使用手機支付。資料圖片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2019年預計將突破1萬億美元。在巨大商機面前,各方都摩拳擦掌。具體到臺灣,自從去年蘋果、三星和谷歌3大手機支付系統登臺以來,行動支付議題越來越夯。
  • 「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臺當局傾力支持欲速不達
    臺灣「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本報記者 任成琦  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2019年預計將突破1萬億美元。在巨大商機面前,各方都摩拳擦掌。具體到臺灣,自從去年蘋果、三星和谷歌3大手機支付系統登臺以來,行動支付議題越來越夯。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仙過海都用的是什麼方法?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話,但是大家知道這八仙都是用什麼方法過得海嗎?今天呢,大家就給大家講講八仙過海都用的什麼方法。八仙都有誰?首先要說明的一個問題是八仙到底是哪八仙?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句話,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八仙到底是哪八仙,也有的人知道其中的一些,但是很難完整準確的將八仙說出來。八仙分別是指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藍採和、曹國舅、韓湘子、何仙姑這八位。八仙都是如何過海的?
  • 杜拜舉行世界龍舟挑戰賽 選手奮勇爭先
    本文轉自【IC photo】;杜拜舉行世界龍舟挑戰賽 選手奮勇爭先本文轉自【IC photo】;杜拜舉行世界龍舟挑戰賽 選手奮勇爭先本文轉自【IC photo】;杜拜舉行世界龍舟挑戰賽 選手奮勇爭先本文轉自【IC photo】;杜拜舉行世界龍舟挑戰賽 選手奮勇爭先本文轉自【IC photo】;杜拜舉行世界龍舟挑戰賽 選手奮勇爭先
  • 傳說|八仙過海的故事
    八仙過海是精彩的八仙故事之一。其生動的記述見於明吳元泰之《東遊記》。該書寫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懲惡揚善。一天,八位仙人要到東海去遊蓬萊島。本來,諸仙騰雲駕霧,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呂洞賓偏偏別出心裁,提出要乘船過海,觀賞海景。大家一聽也覺得很有意思,於是便答應了。
  • 「貓狗大戰」到臺島 臺灣電商趕搭大陸「順風車」
    「貓狗大戰」臺企得利早在2013年,大陸的另一家電商龍頭淘寶就已在天貓商城上設立臺灣館。天貓的商標是「貓」,而京東商標是「狗」,所以此次京東赴臺招商,被島內媒體形容為「貓狗大戰」打到了臺灣。其實,京東和淘寶所爭的並非臺灣市場,而只是要用臺灣品牌充實貨架。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仙」到底為什麼要過海?
    眾所周知,八仙是神話人物,八仙過海是神話故事,既然是神話,肯定包含著人們美好的遐想。蓬萊仙島,很古老的一個地方,遠在秦朝之時,便是秦始皇嚮往之地,傳說那裡有仙人、長生不老藥,漢朝漢武帝之時也是如此,欲登蓬萊求取長生藥。古往今來,蓬萊一直是人們想像中的仙境。
  • 臺北市「立委」選區 國民黨高喊八仙過海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2016「立委」選舉昨天開放登記參選,據傳本周一、五是「好日子」,國民黨8個選區的參選人昨在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參選人王如玄、副主席郝龍斌率領下一起前往登記,並喊出「八仙過海」口號,盼8席全上。
  • 微信支付進臺灣
    陳儀庭對微信支付這一年來在臺灣的推廣成績頗為驕傲,「從南到北,我們已經接入了大約3.5萬個支付點。」目前,能夠使用微信支付的商戶包括新光三越百貨、莎莎、7-ELeven便利店、全家便利店、升恆昌免稅店等,覆蓋了餐飲、百貨、退稅等消費場景。
  • 永豐、中信、玉山銀 臺灣第三方支付各搶一片天
    第三方支付大戰進入白熱化階段,目前較積極的包括永豐、玉山、中信銀和第一銀行,其中永豐是以自行開發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豐掌柜」搶攻第三方支付商機;中信銀則與雅虎奇摩合作「輕鬆付」、玉山銀則是搶攻跨境第三方支付市場,各自在不同市場插旗。
  • 支付寶開通臺灣VISA支付 網友可以刷卡網購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支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支付寶開通臺灣VISA支付 網友可以刷卡網購
  • 【特寫】微信支付進臺灣
    陳儀庭對微信支付這一年來在臺灣的推廣成績頗為驕傲,「從南到北,我們已經接入了超過3萬個支付點。」目前,能夠使用微信支付的商戶包括新光三越百貨、莎莎、7-ELeven便利店、全家便利店、升恆昌免稅店等,覆蓋了餐飲、百貨、退稅等消費場景。
  • 新版《八仙過海》即將開播,網友:中老年版八仙過海?
    以前火熱的電視劇,很多都進行了翻拍,當年超火熱的八仙過海《東遊記》,自然也在翻拍之列。但是,近日有網友爆料出,新版《八仙過海》的劇照,眾多網友看完之後,紛紛評論到「這不是中晚年版的八仙過海?」「又一部經典被毀了」說實話,小編看完之後,都滿滿的尷尬風,真是大臉盤子。
  • 【案例】紅包大戰那都不是事,美國線下支付大戰才是真正的歷史顛覆
    中國的線上支付白熱化有微信和支付寶的紅包大戰,那美國的行動支付大戰未來會發生哪些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春節裡,支付寶跟微信的大戰可謂風雲變幻,潮起潮落,甚是好看。據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數據,2014年美國智慧型手機POS行動支付的總額達到35億美元,而2016年預計將增至275億。研究機構BI Intelligence也作出預測稱,受益於蘋果支付的強勢來襲,未來五年,美國行動支付交易額年複合增長率將達172%,到2019年,美國行動支付交易總額將升至8180億美元。
  • 特寫:微信支付在臺灣地區的現狀
    儘管微信在2012年前後就已經進入臺灣,但它在當地的影響力遠遜於LINE或者Whatsapp等。但在不少當地民眾的眼中,它還只是一款社交聊天應用而已。  然而,隨著詢問與微信支付相關信息的大陸旅客越來越多,臺灣的商戶們開始主動地擁抱這一變化。目前,微信支付已經在西門町內的不少商鋪落地。
  • 4成臺灣用戶用過行動支付 QR Code接受度高於NFC
    Visa臺灣區總經理麻少華  隨著國際行動支付 Appl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 登臺,臺灣也掀起另一波行動支付大戰,根據 Visa 國際組織 3 日公布調查結果顯示,逾 4 成臺灣民眾已有行動支付使用經驗,不過,相對國際行動支付採用 NFC 感應支付,臺灣對 QR Code
  • 泉州八仙過海首屆浪音節,等你來解鎖
    熱辣的夏天湧動的人潮HIGH翻天的音浪八仙過海歡樂水世界首屆浪音節強勢酷跑追愛愛的加速度,情侶闖關乘風破浪電音鬧海八仙大戰水族夢幻泡泡秀八仙寶器耀樂園水上星光煙花秀最浪漫的泉州之夜就在八仙過海歡樂水世界
  • 兵家必爭臺灣行動支付大戰開打 O2O是一大角力場
    手機取代錢包的生活,正悄悄到來,從無人商店、便利超商、電子禮券等細瑣的生活場景開始,行動支付一步步入侵你我的生活。  上周舉行的首屆亞太電商展上,智付寶的「Pay2go」和網路家庭(PChome)旗下的「Pi移動錢包」,不約而同地把臺北街頭常見的販賣機搬到展區,供民眾體驗行動支付。
  • 方便麵大戰誰主沉浮 臺灣統一或後來居上?
    在這場中國超市中的「方便麵大戰」之中,各大廠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推出色彩鮮豔的包裝,有的打上北京奧運的標誌,有的推出新鮮口味,或低脂面等新產品。  歐睿信息諮詢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麵市場,消費者平均每年在方便麵上的花費為5美元。  方便麵的價格從每包1元到5元不等。價格高的都是一些高端產品。這些品牌現在越來越受歡迎,利潤空間也較大。
  • 臺灣行動支付平臺下月接入銀聯卡支付
    臺媒稱,財金公司表示,「臺灣Pay QR Code共通支付」於12月起受理銀聯卡交易,陸客來臺消費,也可使用臺灣P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