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 深度和自由的雙重誘惑

2020-12-12 青島晚報電子報
潛水 深度和自由的雙重誘惑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08.26 星期二

    穿好潛服,帶上面鏡,背上氣瓶,進到水下……喜歡潛水的市民越來越多,近年來島城的潛水俱樂部也是翻倍增長,從三家到七家,再到十四家。不過在外人眼裡,背著幾十斤的裝備下水,實在難以理解有何樂趣。其實,真正愛好潛水的人不會理會這些,對他們來說,只要潛過一次,水下的樂趣就不言自明……
潛水帶來更多朋友甚至有「託付生命」的意味
    今年56歲的程宏已經是島城老資格的潛水教練,島城潛水圈不少人都曾經是他的學員。程宏和潛水結緣是在小時候,在浮山灣邊長大的他,自小就對潛水有著濃厚的興趣。程宏告訴記者,最早浮山灣周邊還是一片礁石,那時候他就會潛到水裡抓螃蟹,摸海螺。其實,按照潛水的分類來說,那時程宏玩的是自由潛水。程宏自認為,真正玩潛水也就是「水肺潛水」是在上世紀70年代。「那時候哥哥帶回一套很稀奇的裝備,背上氣瓶就能在海裡待很久,不必時不時就到水面上換氣。」很快程宏就對這套潛水裝備著迷,並且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水肺潛水。程宏認為,潛水最大的樂趣就是擺脫重力的束縛。「作為陸生生物,人類一直會感受到重力,潛水則完全不同,可以擺脫這種束縛,是一種真正的自由。」
    對於潛水的人來說,水下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在程宏看來,每一次潛水都有不一樣的感受,潛水看到的景色和水族館完全不同。「魚不像鳥,魚一點不怕人,有的甚至會遊到你身邊不到5釐米的距離。」程宏說,你就感覺可以觸摸,沒有厚厚的玻璃阻礙。在很多人心目中,青島的海底仿佛缺少看頭,的確,青島海水水溫低,也沒有珊瑚,不過海藻類比較多,除了貝類、海螺,青島也有自己的觀賞魚,像黃魚、黑頭魚、偏口魚等。「浮山灣周邊的海域,有礁石,還有螃蟹和海螺可看。」程宏介紹說,如今他除了在浮山灣設潛點,還在田橫島、潮連島、竹岔島等地下潛。「在青島,每年5月到10月底是潛水的好時節,此外我們會組織潛水旅遊。」程宏表示,泰國、馬爾地夫、菲律賓、卡達有很多不錯的潛點,他在馬爾地夫沉船潛水時,曾與一條體形龐大的魚不期而遇,像一艘小船一樣的巨魚從身邊划過,讓人感覺有些恐懼,但回頭想想又是有趣的經歷。
    「我以前從事房地產行業。」潛水雖只是程宏的一項業餘愛好,但是他一直十分用心,上世紀90年代初他擁有了一套潛水裝備後,先後考取世界潛水聯合會潛水員證和CMAS、PADI、EFR三個教練證。當時,他就是和喜歡潛水的朋友一起下水探索未知的世界,後來一起玩的朋友越來越多,因此1999年他註冊了青島第一家潛水俱樂部,專門教潛水愛好者潛水,並作為考官在學員考試後為學員申請潛水員證。程宏告訴記者,休閒潛水只需要經歷12個課時的初級課程,就可以潛水18米深,如果再加8個課時,就能進階潛到30米,可以到世界各地潛水。
    如今,程宏註冊潛水俱樂部已經10多年了,會員越來越多。2008年,程宏正式告別以前的工作,專心經營俱樂部。他認為潛水可以交更多朋友,因為潛水不像球類,沒有太強的「競技性」,一起潛水下去都是互相幫忙,甚至有種「託付生命」的意味。現在有人還把潛水定義為高危運動,程宏認為這是一種誤區。他舉了個例子:「就說DSD體驗潛水吧,潛導一對一的服務於遊客,下水前有嚴格檢查及詳細的講解,還會要求遊客做一部分基礎練習,可以說把危險性已經降到了最低」。
潛水捕捉水下景色更喜歡用相機來記錄一切
    曾經,朱人傑是一名攝影記者,現在他是一名潛水教練。如今他將攝影和潛水完美結合,他的水下攝影在島城也有了相當的知名度。微胖的身材,文質彬彬戴眼鏡,很多人很難將他和潛水運動聯繫到一起,但他正是潛水運動中的佼佼者,他不但是2009年國際職業潛水教練挑戰賽的冠軍,也是中國自由潛水洞穴穿越和最大深度的紀錄保持者。其實,朱人傑對運動有著廣泛的興趣,小時候他玩過各種球類,對他來說挑戰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當初接觸潛水,他也有一種享受挑戰的感覺。
    和別人接觸潛水的那種輕鬆不同,朱人傑接觸潛水籠罩著記者生涯中的一次沉重記憶。一次,外地有一艘輪船傾覆,朱人傑被派往現場採訪。作為攝影記者,他十分想搶到獨家的一手照片。雖然當初對潛水一無所知,他還是決定跳進海裡拍攝。當初他沒想太多,帶著潛水裝備,拿上氣瓶,墜上腰鉛,咬著咬嘴就和其他潛水員一起跳進海裡。在大約七米深的位置,他找到了拍攝角度,就拍了五六分鐘。不過草率潛水的副作用很快襲來,他開始感到無力,頭也開始疼,最後只能草草拍了幾張照片就浮回到水面。沒想到,回到水面後他感到耳朵劇痛,而其他潛水員則沒有這個問題。後來,朱人傑了解到,這是因為水面上和水下氣壓變化導致耳壓不平衡。經過此次經歷,朱人傑有了新的挑戰目標,那就是學習潛水,以後有了此類採訪就能更輕鬆應對。
    很快,經過三個月訓練,朱人傑成了一名有執照的潛水員。將潛水從業餘愛好轉為工作則是2008年,那時朱人傑收到了朋友從三亞發來的潛水照片,照片上是一個光怪陸離的海底世界。正是這張照片,使得朱人傑辭掉工作,只身前往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朱人傑經受著來自潛水的多項挑戰,在半年內參加全球各地的潛水比賽獲得積分。2010年3月,國際職業潛水教練挑戰賽總決賽在澳大利亞舉行,憑藉一年的積分和表現,他獲得了年度總冠軍。
    如今,朱人傑每天仍要潛8個小時,在水下他更喜歡用相機來記錄一切。「就像長發女孩在水中的那種飄逸,不是用吹風機能吹出來的。」他認為,雖然青島的海域能見度不如南方,但是根據潮汐規律,每年五六月份是海水渾濁度最小的時候,這時海水的能見度高,下潛拍攝也會更加清晰。除了拍攝海底環境,他還會拍一些水下藝術照片。
讓潛水成為一種樂趣潛在水下釋放身心壓力
    王泳,或許是名字帶有「遊泳」的「泳」,使他十分喜歡和水有關的運動。2008年,當他去三亞旅遊時,發現有潛水這一項目,因此他毫不猶豫地嘗試。第一次潛水他體驗到了失重,也看到了很多魚兒在身邊遊的美好。雖然只是潛到八九米深,但是五顏六色的珊瑚還是激發了他學潛水的想法,當時王泳了解的主要是水肺潛水。回到青島,他就學習了潛水的初級課程,並不斷進階考取證書,最終拿到教練證書。
    其實還有一種自由潛水,就是下水時候穿戴面鏡和腳蹼。在一部電影《碧海藍天》中,王泳見識了自由潛水的魅力。王泳說:「感覺自由潛水更自由,身上沒有幾十斤的裝備,也沒有清洗的煩惱,所以更像魚。」2011年,自由潛水在國內剛剛興起,當時王泳就拿到了初級執照。一開始王泳只能潛到十幾米,如今可以潛到近四十米。
    因為需要閉氣下潛,自由潛水更有挑戰性。「自由潛水需要練習提高自己的閉氣時間,主要是通過調整呼吸和在水下節省體力。」王泳說,經過訓練,只要通過一節課的訓練,閉氣時間就能從不到30秒提升到90秒。其實除了挑戰,自由潛水也有其實用意義。比如,車被淹等極端情況下,學過自由潛水,掌握97秒黃金逃生時間,就能應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
    在青島,潛水有很強的季節性,現在就是潛水的黃金季節。王泳說:「青島的海水到秋天很暖和,潛水沒有問題,主要是秋風比較涼,上岸後需要立即保暖。」不過進入秋冬季節,潛水就不適宜了,因此王泳在極地海洋世界設立了一個潛水體驗區,使得秋冬季也可以潛水。「主要是有些人的潛水裝備一放半年,很容易忘記一些要領。」王泳說,「我們這裡有三條偽虎鯨,它們很溫順,會在你周邊遊來遊去。」潛水體驗區也受到了很多遊客的歡迎。「我們這裡70%是9至11歲的孩子,有一個四川小男孩一天一共潛了5次,還是覺得不過癮。」
    雖然很多潛水愛好者的樂趣在於「狩獵」,在水底捕捉螃蟹、貝類等,但王泳認為,潛水的樂趣在於對身體的一種磨練。他認為,潛水對身體有諸多好處,像潛水失重就不會對身體的關節造成損傷,並且在水中人體的散熱是陸地的25倍,心肺功能也會得到強化鍛鍊。氣瓶中的空氣是淨化的高壓空氣,潛水一次就會覺得非常舒服,就像「洗肺」一樣。「最重要的是潛水能帶來各種樂趣。」王泳說,潛在水下,也是釋放壓力和放鬆的過程。
記者 王曉磊 攝影 王建亮 (署名除外)

-----------------------------------------------------------------------

相關焦點

  • 水肺潛水和自由潛水能否二者兼備?
    在自由潛和水肺潛水圈裡,有一個爭論一直沒有統一的答案。。。「不要把水肺潛水和自由潛混為一談--這是件很危險的事情」。編者小記:僅供此文討論,我們視水肺潛水為能潛至任何深度的帶壓縮空氣潛水,視自由潛水為任何形式的憋氣潛至任何深度的自由潛,潛水捕魚也包括在內。截至目前,最激烈的討論圍繞著2011年潛水員警示網站發表的一篇關於「水肺潛水後閉氣潛水是否會引發減壓症」的文章。
  • 水肺潛水和自由潛水有什麼不同
    你或許覺得水肺在這方面更有優勢,水肺的裝備在深度和時間上為你提供了更大範圍的探索可能性,讓你可以走得更遠、更深、更久。 但相對地,自由潛水員在水下會比水肺潛水員更靈活。在水肺潛水員需要小心翼翼控制中性浮力不磕碰的時候,自由潛水員可以更容易地進出洞穴,更靈活地在礁石中間上下移動。
  • 中國自由潛水運動員徐童彤再度刷新女子深度紀錄
    6月9日至6月11日,2019年度亞洲杯自由潛水深度賽在菲律賓邦勞組辦,作為一年一度在全亞洲範圍內舉辦的最大型賽事,總共有來自20個國家的60名運動員參加。
  • 自由潛水天才之死|一場湛藍與自由、意外和危險的交織
    作為被眾多人認為天賦異稟的他,投入自由潛水不到兩年,就成為美國第一個潛到100米深度的運動員。但尼古拉斯·梅沃利(後文簡稱「尼克」)在「巴哈馬藍洞深度挑戰賽」中挑戰「重力無蹼」項目72米時發生了意外,浮出水面後昏厥,就再也沒能醒來。
  • 【乾貨 | 自由潛水快問快答】學習自由潛水,你準備好了嗎?
    什麼是自由潛水自由潛水(Freediving)是指不攜帶呼吸裝置,以閉氣形式進行下潛的一項運動。簡單來說,自由潛水又分為競技自由潛水和休閒自由潛水。我們通常以休閒娛樂為目的,且在約30米以內的非大深度自由潛水都是屬於休閒自由潛水的範疇。教授自由潛水有哪些組織?
  • 自由潛水到底是不是極限運動
    休閒自由潛水是在很放鬆的狀態下感受在水中暢遊的感覺,而極限自由潛水是不斷的突破人類的極限去試圖創造世界紀錄,比如下潛深度的記錄,閉氣的記錄。目前自由潛水記錄最深下潛是達到了170米,閉氣時間最長22分22秒。作為一般的休閒玩家是不可能去挑戰這樣的極限的。
  • 潛水知識小課堂丨何為自由潛?
    美國海軍潛水教練鮑勃·克羅夫特(Bob Croft)在18個月的時間裡創造了三個自由潛水的深度記錄,1967年他成為第一個潛水超過64米的人(科學家認為這是潛水的生理深度極限)。他在1968年達到73米的深度,隨後退出了競技自由潛水。
  • 【潛水知識】自由潛的7種類型你知多少?
    要想了解自由潛水的深度和時間成果,就要先知道自由潛不同的類型和規則。泳池動態潛水(腳蹼/赤腳):距離型自由潛  Dynamic Freediving-DYN/DNF動態潛水時,潛水員在水平方向遊動,單次呼吸內儘可能遊出最遠距離。動態潛水包括赤腳潛水和腳蹼潛水兩種,最常見的是在泳池訓練。這是結合了遊泳、屏氣技術和心理控制的自由潛水類型。
  • 自由潛水,是閉氣潛水的另外一種說法,也被稱為傳統潛水
    潛水的種類因使用的潛水器的不同可將潛水分為:硬式潛水、軟式潛水、半閉鎖迴路送氣式、應需送氣式、自給氣式。工因潛水方式的不同可將潛水分為:非飽和潛水、飽和潛水。因呼吸氣體種類的不同,可將潛水分為:空氣潛水、氮氣和棗氧氣混合氣體、氦氣棗氧氣混合氣體、其他混合氣體等。
  • 「教練在嗎,請問自由潛水到底學什麼?」
    百年前的詩歌告訴我們,人類對於自由的嚮往,一直是超越生命和繁衍的最高級的精神追求,所以自由潛水就一定是潛水中最高級的追求?,而在這系統中,更早被人們所認識和嘗試的是器械潛水,是利用各種設備在水下呼吸的潛水,較晚的才是自由潛水中文的自由潛水這個概念來源於英文翻譯對英文有所了解或者經常出國購物的應該知道 免稅店叫duty free,而不是隨意自由收稅的店;常去國外的菸民也應該知道禁菸區叫smoke free而不是免費抽菸的區域
  • C羅潛入14米深海,阿湯哥無裝備360秒潛水,自由潛水的危險與浪漫!
    C羅視頻曬度假自駕豪華遊艇潛水視頻中,C羅僅帶了一副面鏡就沿著一根盡頭懸吊了健身啞鈴的繩子,攀繩下潛到了14米深的海底,儘管從自由潛水的角度而言,他的姿勢並不標準和規範,但是沒帶配重能夠下到這個深度,是有很大難度的。對於自由潛水,除了現實中的C羅,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於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阿湯哥(湯姆克魯斯),在《碟中諜5》中的無裝備360秒潛水。
  • C羅潛入14米深海,阿湯哥無裝備360秒潛水,自由潛水的危險與浪漫
    視頻中,C羅僅帶了一副面鏡就沿著一根盡頭懸吊了健身啞鈴的繩子,攀繩下潛到了14米深的海底,儘管從自由潛水的角度而言,他的姿勢並不標準和規範,但是沒帶配重能夠下到這個深度,是有很大難度的。對於自由潛水,除了現實中的C羅,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於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阿湯哥(湯姆克魯斯),在《碟中諜5》中的無裝備360秒潛水。
  • 除了鮑魚一無所有,美味獵手讓自由潛火了!你想了解自由潛水嗎?
    那麼,什麼是自由潛水呢?我們大家平常所說的潛水實際上從類別可以分為「水肺潛水」和「自由潛水」。顧名思義,最大的區別是是否背負氧氣瓶。--撒丁島的自由潛水大師,獲得了兩次國際自由潛水競賽的世界冠軍)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喜歡潛水,為什麼著迷自由潛水呢?在地球上,有 71% 的面積都是海洋,我們見慣了陸地上的山川、河流,但是充滿神秘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而這些,只有潛水,才能讓我們觸摸和感受到。
  • 「科普」什麼是自由潛水?
    自由潛水(Free Diving)是指不攜帶空氣瓶,只通過自身肺活量調節呼吸屏氣儘量往深潛的運動。自由潛水包括以娛樂、體驗、攝影、狩獵為目的的自由潛水活動,和競賽性質的極限屏息深潛。首先我們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自由潛水需要什麼裝備大致需要的裝備包括面鏡,呼吸管,腳蹼,溼衣,電腦表a面鏡水肺潛水和自由潛水的面鏡是不一樣的。建議買自由潛水專用面鏡。
  • AIDA:什麼是自由潛水,薄荷島PB自由潛水中心
    自由潛水的第一課是關於如何省略不必要的生理和心理活動,以達 到放鬆的目的 。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但是最終一定會達成 。「 放 松 」可能是自由潛水中最重要的關鍵詞 。休閒自由潛水和極限自由潛水AIDA課程所教授的是休閒自由潛水 。競技和記錄挑戰屬於極限自由 潛水 。
  • 中國選手首破自由潛水世界紀錄 潛水女神竟是生物博士
    自由潛水亞洲杯中國選手包攬男女總分冠軍!多人破紀錄據悉,自由潛水亞洲杯比賽級別是世界紀錄級比賽,所有成績計入 AIDA 官方排名。AIDA 是國際自由潛水單一比賽的最大組織者,擁有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次日,攀繩下潛陸文婕同樣發揮穩定,下潛深度 75 米,居女子組第一位。恆定配重無蹼項目,最終陸文婕的下潛深度為 48 米,用時 2 分 2 秒,三天比賽成績疊加,以總分第一拔得頭籌。
  • SummerJun看世界之自由潛水危險嗎?
    人類比你想像中更能潛水科普時刻:自由潛水是不帶任何呼吸裝備,只憑一口氣往深潛的運動。到底能潛多深?20米 30米 40 米 或者100米?現在的自由潛水世界紀錄為Herbert Nitsch保持的214米,無限制下潛。wow 是不是感覺超出了你的想像.那自由潛水危險嗎?SUMMER JUN 就告訴你個秘密吧,自由潛水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也就是說人類是天生潛水員,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 世界第一女性自由潛水冠軍於地中海不幸失蹤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國《費加羅報》8月4日報導,53歲的俄羅斯自由潛水冠軍、41項世界紀錄保持者娜塔莉亞•莫查諾娃(Natalia Molchanova),於8月2日在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島附近海域潛水時不幸失蹤,搜救兩天無任何發現,其親屬表示已不抱太大希望。
  • AIDA一星自由潛水介紹
    AIDA自由潛水體系AIDA是國際自由潛水發展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pnea)的英文簡稱。1992年成立於法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且最具影響力的自由潛水協會。其會員遍布世界各地,很多著名的國際自由潛水運動員都是AIDA體系的。
  • 港真,自由潛水也能得減壓病!
    由自由潛水所發生的減壓病狀有一個學名:TARAVANA,因為島上的居民慣用的是徒手潛水,這種潛水方式原本以為不會引發減壓症的,經過研究後發現事實不然,自由潛水人也和水肺潛水一樣需要面對這個問題。,這種比例會往深處靠近,換句話說,如果你總是用比較快的速度上升,你的等效水肺潛水深度會加深,原本等效深度是15米可能增加至20米,因此快速的上升又增加了減壓症發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