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好潛服,帶上面鏡,背上氣瓶,進到水下……喜歡潛水的市民越來越多,近年來島城的潛水俱樂部也是翻倍增長,從三家到七家,再到十四家。不過在外人眼裡,背著幾十斤的裝備下水,實在難以理解有何樂趣。其實,真正愛好潛水的人不會理會這些,對他們來說,只要潛過一次,水下的樂趣就不言自明……
潛水帶來更多朋友甚至有「託付生命」的意味
今年56歲的程宏已經是島城老資格的潛水教練,島城潛水圈不少人都曾經是他的學員。程宏和潛水結緣是在小時候,在浮山灣邊長大的他,自小就對潛水有著濃厚的興趣。程宏告訴記者,最早浮山灣周邊還是一片礁石,那時候他就會潛到水裡抓螃蟹,摸海螺。其實,按照潛水的分類來說,那時程宏玩的是自由潛水。程宏自認為,真正玩潛水也就是「水肺潛水」是在上世紀70年代。「那時候哥哥帶回一套很稀奇的裝備,背上氣瓶就能在海裡待很久,不必時不時就到水面上換氣。」很快程宏就對這套潛水裝備著迷,並且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水肺潛水。程宏認為,潛水最大的樂趣就是擺脫重力的束縛。「作為陸生生物,人類一直會感受到重力,潛水則完全不同,可以擺脫這種束縛,是一種真正的自由。」
對於潛水的人來說,水下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在程宏看來,每一次潛水都有不一樣的感受,潛水看到的景色和水族館完全不同。「魚不像鳥,魚一點不怕人,有的甚至會遊到你身邊不到5釐米的距離。」程宏說,你就感覺可以觸摸,沒有厚厚的玻璃阻礙。在很多人心目中,青島的海底仿佛缺少看頭,的確,青島海水水溫低,也沒有珊瑚,不過海藻類比較多,除了貝類、海螺,青島也有自己的觀賞魚,像黃魚、黑頭魚、偏口魚等。「浮山灣周邊的海域,有礁石,還有螃蟹和海螺可看。」程宏介紹說,如今他除了在浮山灣設潛點,還在田橫島、潮連島、竹岔島等地下潛。「在青島,每年5月到10月底是潛水的好時節,此外我們會組織潛水旅遊。」程宏表示,泰國、馬爾地夫、菲律賓、卡達有很多不錯的潛點,他在馬爾地夫沉船潛水時,曾與一條體形龐大的魚不期而遇,像一艘小船一樣的巨魚從身邊划過,讓人感覺有些恐懼,但回頭想想又是有趣的經歷。
「我以前從事房地產行業。」潛水雖只是程宏的一項業餘愛好,但是他一直十分用心,上世紀90年代初他擁有了一套潛水裝備後,先後考取世界潛水聯合會潛水員證和CMAS、PADI、EFR三個教練證。當時,他就是和喜歡潛水的朋友一起下水探索未知的世界,後來一起玩的朋友越來越多,因此1999年他註冊了青島第一家潛水俱樂部,專門教潛水愛好者潛水,並作為考官在學員考試後為學員申請潛水員證。程宏告訴記者,休閒潛水只需要經歷12個課時的初級課程,就可以潛水18米深,如果再加8個課時,就能進階潛到30米,可以到世界各地潛水。
如今,程宏註冊潛水俱樂部已經10多年了,會員越來越多。2008年,程宏正式告別以前的工作,專心經營俱樂部。他認為潛水可以交更多朋友,因為潛水不像球類,沒有太強的「競技性」,一起潛水下去都是互相幫忙,甚至有種「託付生命」的意味。現在有人還把潛水定義為高危運動,程宏認為這是一種誤區。他舉了個例子:「就說DSD體驗潛水吧,潛導一對一的服務於遊客,下水前有嚴格檢查及詳細的講解,還會要求遊客做一部分基礎練習,可以說把危險性已經降到了最低」。
潛水捕捉水下景色更喜歡用相機來記錄一切
曾經,朱人傑是一名攝影記者,現在他是一名潛水教練。如今他將攝影和潛水完美結合,他的水下攝影在島城也有了相當的知名度。微胖的身材,文質彬彬戴眼鏡,很多人很難將他和潛水運動聯繫到一起,但他正是潛水運動中的佼佼者,他不但是2009年國際職業潛水教練挑戰賽的冠軍,也是中國自由潛水洞穴穿越和最大深度的紀錄保持者。其實,朱人傑對運動有著廣泛的興趣,小時候他玩過各種球類,對他來說挑戰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當初接觸潛水,他也有一種享受挑戰的感覺。
和別人接觸潛水的那種輕鬆不同,朱人傑接觸潛水籠罩著記者生涯中的一次沉重記憶。一次,外地有一艘輪船傾覆,朱人傑被派往現場採訪。作為攝影記者,他十分想搶到獨家的一手照片。雖然當初對潛水一無所知,他還是決定跳進海裡拍攝。當初他沒想太多,帶著潛水裝備,拿上氣瓶,墜上腰鉛,咬著咬嘴就和其他潛水員一起跳進海裡。在大約七米深的位置,他找到了拍攝角度,就拍了五六分鐘。不過草率潛水的副作用很快襲來,他開始感到無力,頭也開始疼,最後只能草草拍了幾張照片就浮回到水面。沒想到,回到水面後他感到耳朵劇痛,而其他潛水員則沒有這個問題。後來,朱人傑了解到,這是因為水面上和水下氣壓變化導致耳壓不平衡。經過此次經歷,朱人傑有了新的挑戰目標,那就是學習潛水,以後有了此類採訪就能更輕鬆應對。
很快,經過三個月訓練,朱人傑成了一名有執照的潛水員。將潛水從業餘愛好轉為工作則是2008年,那時朱人傑收到了朋友從三亞發來的潛水照片,照片上是一個光怪陸離的海底世界。正是這張照片,使得朱人傑辭掉工作,只身前往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朱人傑經受著來自潛水的多項挑戰,在半年內參加全球各地的潛水比賽獲得積分。2010年3月,國際職業潛水教練挑戰賽總決賽在澳大利亞舉行,憑藉一年的積分和表現,他獲得了年度總冠軍。
如今,朱人傑每天仍要潛8個小時,在水下他更喜歡用相機來記錄一切。「就像長發女孩在水中的那種飄逸,不是用吹風機能吹出來的。」他認為,雖然青島的海域能見度不如南方,但是根據潮汐規律,每年五六月份是海水渾濁度最小的時候,這時海水的能見度高,下潛拍攝也會更加清晰。除了拍攝海底環境,他還會拍一些水下藝術照片。
讓潛水成為一種樂趣潛在水下釋放身心壓力
王泳,或許是名字帶有「遊泳」的「泳」,使他十分喜歡和水有關的運動。2008年,當他去三亞旅遊時,發現有潛水這一項目,因此他毫不猶豫地嘗試。第一次潛水他體驗到了失重,也看到了很多魚兒在身邊遊的美好。雖然只是潛到八九米深,但是五顏六色的珊瑚還是激發了他學潛水的想法,當時王泳了解的主要是水肺潛水。回到青島,他就學習了潛水的初級課程,並不斷進階考取證書,最終拿到教練證書。
其實還有一種自由潛水,就是下水時候穿戴面鏡和腳蹼。在一部電影《碧海藍天》中,王泳見識了自由潛水的魅力。王泳說:「感覺自由潛水更自由,身上沒有幾十斤的裝備,也沒有清洗的煩惱,所以更像魚。」2011年,自由潛水在國內剛剛興起,當時王泳就拿到了初級執照。一開始王泳只能潛到十幾米,如今可以潛到近四十米。
因為需要閉氣下潛,自由潛水更有挑戰性。「自由潛水需要練習提高自己的閉氣時間,主要是通過調整呼吸和在水下節省體力。」王泳說,經過訓練,只要通過一節課的訓練,閉氣時間就能從不到30秒提升到90秒。其實除了挑戰,自由潛水也有其實用意義。比如,車被淹等極端情況下,學過自由潛水,掌握97秒黃金逃生時間,就能應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
在青島,潛水有很強的季節性,現在就是潛水的黃金季節。王泳說:「青島的海水到秋天很暖和,潛水沒有問題,主要是秋風比較涼,上岸後需要立即保暖。」不過進入秋冬季節,潛水就不適宜了,因此王泳在極地海洋世界設立了一個潛水體驗區,使得秋冬季也可以潛水。「主要是有些人的潛水裝備一放半年,很容易忘記一些要領。」王泳說,「我們這裡有三條偽虎鯨,它們很溫順,會在你周邊遊來遊去。」潛水體驗區也受到了很多遊客的歡迎。「我們這裡70%是9至11歲的孩子,有一個四川小男孩一天一共潛了5次,還是覺得不過癮。」
雖然很多潛水愛好者的樂趣在於「狩獵」,在水底捕捉螃蟹、貝類等,但王泳認為,潛水的樂趣在於對身體的一種磨練。他認為,潛水對身體有諸多好處,像潛水失重就不會對身體的關節造成損傷,並且在水中人體的散熱是陸地的25倍,心肺功能也會得到強化鍛鍊。氣瓶中的空氣是淨化的高壓空氣,潛水一次就會覺得非常舒服,就像「洗肺」一樣。「最重要的是潛水能帶來各種樂趣。」王泳說,潛在水下,也是釋放壓力和放鬆的過程。
記者 王曉磊 攝影 王建亮 (署名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