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2021-02-08 中建科工

「國際博物館日」的目標是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博物館是文化交流、豐富文化和促進各國人民相互理解、合作與和平的重要手段。


自1977年以來,每年的5月18日

國際博物館協會

會在世界各地

舉辦國際博物館日推廣活動


不同於過去靜止不變的機構

當今的博物館正在

重新定義自身

變得更具交互性

以觀眾為中心,以社區為導向

更具靈活性、適應性和可移動性

它們成為了文化中樞

是創意與知識相結合的平臺

觀眾可以共同創造、分享和互動


因此

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

「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

博物館是生活中極具教育意義的地方

它們不僅是對過去的保護

也是跨越文化的橋梁

是定義未來的基石


深圳中國鋼結構博物館

作為一個社區推廣項目

幫助公眾了解世界建築的歷史和發展

這是中國第一個以鋼結構為主題的博物館

講述鋼結構

如何影響歷史進程、塑造未來的故事

 

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

國際博物館日曆年主題


1992年:「博物館與環境」(Museums and Environment)

1993年:「博物館與土著人」(Museums and Indigenous Peoples)

1994年:「走進博物館幕後」(Behind the Scenes in Museums)

1995年:「反應與責任」(Response and responsibility)

1996年:「收集今天 為了明天」(Collecting today for tomorrow)

1997年:「與文物的非法販運和交易行為進行鬥爭」(The fight against illicit traffic of cultural property)

1998年:「與文物的非法販運和交易行為作鬥爭」

1999年:「發現的快樂」(Pleasures of discovery)

2000年:「致力於社會和平與和睦的博物館」(Museums for Peace and Harmony in Society)

2001年:「博物館與建設社區」(Museums: building community)

2002年:「博物館與全球化」(Museums and Globalisation)

2003年:「博物館與朋友」(Museums and Friend)

2004年:「博物館與無形遺產」

2005年:「博物館――溝通文化的橋梁 」

2006年:「博物館與青少年」(Museums and Young)

2007年:「博物館和共同遺產」 (Museums and Universal Heritage)

2008年:「博物館:促進社會變化的力量」(Museums as agents of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2009年:「博物館與旅遊」(Museum and tourism)

2010年:「博物館致力於社會和諧」(Museums For Social Harmony)

2011年:「博物館與記憶」(Museums and Memory)

2012年:「處於變革世界中的博物館:新挑戰、新啟示」

2013年:「博物館(記憶+創造力)=社會變革」

2014年:「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梁」(Museum Collections make connections)

2015年:「博物館致力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Museums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

2016年:「博物館與文化景觀」(Museum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2017年:「博物館講述難以言說的歷史」(Museums and contested histories: Saying the unspeakable in museums)

2018年:「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


深圳中國鋼結構博物館

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

周一閉館,

除春節以外的國家法定節假日

照常開館。


請提前一天通過熱線電話

0755-86518555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六 8:30-17:30),

並於入館前登記身份證件。

名額有限,先約先得。

趕緊約起來吧



5月18日起

到館參觀即送小禮品一份

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相關焦點

  • 「博物館·文化中樞」論壇在湖南省博物館召開
    5月18日下午,作為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文化中樞」論壇在湖南省博物館召開。劉玉珠作了題為《作為文化中樞的中國博物館》的演講,分析了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的使命,闡釋了博物館在當下應發揮的作用。劉玉珠指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實則跨越了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作為時間軸上的「文化中樞」,博物館應肩負起連接過去、現代與未來的使命;作為空間軸上的「文化中樞」,博物館應致力於搭建不同地域、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間溝通的橋梁。
  • 博物館,如何做好「文化中樞」
    本報記者 朱凱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5·18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確定的「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
  • 京城四大館長專訪:博物館作為文化中樞的價值凸顯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近日,包含中國體育博物館(中國奧林匹克博物館)副館長黃金、首都博物館副館長黃雪寅、北京汽車博物館館長楊蕊、中國民族博物館副館長鄭茜在內的四位北京地區博物館界代表接受了記者專訪,就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解讀及各館近年來在公眾教育、⽂化傳播、國際交流等⽅面的成果進⾏了簡要介紹。
  • 國際博物館日 快來武侯祠邂逅「傳統」與「未來」
    讀懂一座城,從看博物館開始。每座博物館,都有屬於自己的神秘故事。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成都各大博物館免費參觀,並且活動很多,你去了哪些博物館,看了哪些展覽?紅星新聞了解到,成都幾大熱門博物館今天早已是人山人海。 武侯祠博物館現場 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人氣到底有多高?
  • 國際博物館日: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橋梁
    (來源:中新網)     2019年5月18日是第四十三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這一主題聚焦博物館作為社區、社群、社會活躍參與者的角色定位,倡導博物館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進公眾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2019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時間 博物館日免費日由來介紹
    2019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時間 博物館日免費日由來介紹   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國際博物館日是哪一天  2019年5月18日博物館日2019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什麼?
  • 來湘潭市博物館 探一探「傳統的未來」
    編者按:在當下的資訊時代,市民對博物館的關注程度逐漸上升,「博物館熱」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我們圍繞今年的主題——「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深入探討博物館作為文化中樞如何發揮作用,如何搭建與公眾的溝通、互動平臺,如何運用新技術推進傳統文化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 ...關注今晚「5.18國際博物館日」特別節目「假如博物館會發朋友圈...
    每年夏天,有兩個重要的日子都會與溫暖的好天氣一起到來——「5.18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博物館和遺產地作為歷史的守護者,為我們揭開神秘過去的面紗,引領我們展望燦爛美好的未來。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走過70載,新時代的博物館將擔任怎樣的社會角色呢?博物館又將如何增進公眾的文化認同感、搭建不同文明交流對話的平臺?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年的「5.18 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兩日」之旅吧!
  • 長春博物館於「 5.18國際博物館日」開館 再添歷史文化新名片
    5月18日,由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吉林省「5·18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暨長春博物館開館儀式在長春舉辦。與會主要領導共同啟動吉林省「5·18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暨長春博物館開館儀式。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 518國際博物館日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國際博物館日定於每年的5月18日 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 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向全世界宣告 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 並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1946年11
  • 518現場│武威市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 宣傳活動縮影
    518現場│武威市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 宣傳活動縮影 2020-05-19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將至:主會場活動看點有哪些?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5日電(記者 上官雲)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之際,5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將於5月18日在湖南省博物館舉行。本次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 5.18國際博物館日 北京93家博物館免費開放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中新網北京5月17日電 (記者 於立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將有93家博物館對公眾免費開放。同時,北京市179家博物館將陸續推出108項展覽、講座等活動。這是記者5月17日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的。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 梅來思、李萬萬: 全球視野下國際博物館日的文化意義
    2018年在超過150個國家,約有超過37000家博物館參與這個節日。  博物館日的由來  國際博物館日的傳統由來已久。自20世紀50年代起,國際博協的主要目標之一即是讓博物館儘可能地受歡迎,面向廣大公眾,而非僅僅面向專家或愛好者。196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一項建議,要讓所有人都能親近博物館。
  • 博物館日高峰論壇:如何讓11億人愛上博物館?
    【藝術頭條專題】2019國際博物館日:傳統的未來  隨著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的公布,「文化的中樞」成為博物館行業熱詞。中國博物館如何成為「文化的中樞」,以及如何發揮「中樞」的作用?博物館自身改變和技術支持,一個都不能少。這場在湖南省博物館召開的論壇會給你很多啟發,嘉賓發言均緊扣今年「作為文化中樞的中國博物館:傳統的未來」主題,共同探討博物館如何發揮在文化傳承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 國際博物館日,這裡為小學生特意打造博物館奇妙之旅!
    新銳大眾記者李劍橋 通訊員 賈海寧 王建彬 5月18日,濱州市霑化區第一實驗小學學生在霑化博物館內參觀。當日是「國際博物館日」, 主題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濱州市霑化區第一實驗小學組織學生走進區博物館,參觀豐富多彩的藏品,了解家鄉歷史文化,感受博物館展品的魅力,在參觀展覽中增長知識。圖為 5月18日,霑化區第一實驗小學學生在區博物館參觀。 5月18日,濱州市霑化區第一實驗小學學生在區博物館參觀當地出土的陶壺。
  • ...5.18國際博物館日特別節目「館長說」之 走進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每年夏天,有兩個重要的日子都會與溫暖的好天氣一起到來——「5.18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博物館和遺產地作為歷史的守護者,為我們揭開神秘過去的面紗,引領我們展望燦爛美好的未來。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走過70載,新時代的博物館將擔任怎樣的社會角色呢?博物館又將如何增進公眾的文化認同感、搭建不同文明交流對話的平臺?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年的「5.18 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兩日」之旅吧!
  • 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落戶湖南 6日啟動門票預約
    華聲在線5月5日訊(記者劉思佳 通訊員李葉)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3個國際博物館日。5日下午,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宣布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主會場活動將於5月18日在湖南省博物館舉行。
  • 國際博物館日杭州最全博物館遊玩攻略來了
    可見,走進博物館品味文化大餐正呈現升溫態勢,越來越多的市民和遊客把參觀博物館當作一種新的生活方式。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將當年的5月18日定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並為每年的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在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館都將舉辦各種宣傳、紀念活動,慶祝自己的節日,讓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功能。
  •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你知道嗎?
    國際博物館日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定於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於1983年,中國博物館學會正式加入國際博物館協會,且成立了國際博物館協會中國國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