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來思、李萬萬: 全球視野下國際博物館日的文化意義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國際博物館協會於1977年發起了國際博物館日,迄今已逾四十年。世界上大多數博物館,尤其是國際博協的會員博物館,都會慶祝這個節日。2018年在超過150個國家,約有超過37000家博物館參與這個節日。

  博物館日的由來

  國際博物館日的傳統由來已久。自20世紀50年代起,國際博協的主要目標之一即是讓博物館儘可能地受歡迎,面向廣大公眾,而非僅僅面向專家或愛好者。196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一項建議,要讓所有人都能親近博物館。該建議闡明了博物館向所有社會階層敞開大門,儘可能免費,組織導覽參觀和媒介活動以受到所有年齡段歡迎的重要性。國際博物館日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其意圖是創立一項全球性的活動,向大家提供包含各種活動的免費社交時段,讓博物館在這一天時間內儘可能地具有親和力。很快,許多博物館把它當成了自己的重要節日,而國際博協每年會提出一個明確主題,以便眾多博物館圍繞共同話題來協調自己的活動。

1977年5月18日—29日,國際博協第十一屆全體大會 ©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從1977年創立這個節日以來,這個世界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當年,博物館遠沒有現在這麼受歡迎。從那個年代起,我們得以在國際上觀察到兩種現象,而正是這兩種現象令博物館為大眾所喜愛。第一個現象在20世紀70年代出現,且與我們所說的「新博物館學」相關:部分博物館從業人員建議轉變博物館的價值觀,依據傳統,器物和收藏是博物館活動的核心。新博物館學則建議,社會和參觀者才是核心,二者應該通過參與項目(展覽、活動等)的籌備來扮演更主動的角色(而非僅僅作為參觀者),這一點在所謂「生態博物館」或「鄉鄰博物館」中尤其突出。第二個現象更為重要:20世紀80和90年代,市場經濟在全球得到發展,營銷思維也與此同時被引入博物館。在此背景之下,新的博物館從業人員,即營銷和廣告從業者,逐步開始為博物館開發新產品,不僅有更具吸引力的臨時展覽、更明確的傳媒政策、新的公眾接待服務,還發展了博物館主題餐廳和商店——此類轉變才讓博物館在公眾視野裡變得更具魅力。

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庭院咖啡廳©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博物館近年發展狀況

  全球各地博物館如今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營銷邏輯支配,在博物館數量最多的歐美國家尤其如此。各類臨時展覽起到重要作用,此外人們還能在博物館看到越來越多層出不窮的其他活動,如:博物館之夜、影星或歌星到場、辯論、時裝秀等。由於臨時展覽越來越昂貴,某些博物館學家認為:長遠來看,更短時間的、臨時性的活動數量可能會超過固定展出。

  如今,我們顯然應當結合著上述背景去看待國際博物館日。這是一場年度全球活動,對於不少博物館是頗具重要性的活動,而對於某些能夠吸引數百萬參觀者、每年組織幾十場各類活動的大型博物館而言又只是諸多重要活動之一。無論如何,它是有著重要象徵意義的活動——因為在全球開展,並且一定程度上把全球所有博物館聯繫在一起,表明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同屬一個整體。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博物館之夜」(Friday Late)活動現場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國際博物館日在中國

  中國於1983年加入國際博物館協會,隨後每年均組織紀念國際博物館日的相關活動。中國博物館界高度重視國際博物館日,視之為向公眾宣傳博物館事業的重要契機,希望藉此增進公眾對博物館的理解與認同。中國博物館協會通過網站等手段介紹國際博物館日的來歷,並發布其主題、海報。國家文物局則自1998年開始部署各地開展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活動,內容涵蓋博物館事業的方方面面,並藉此契機開展各類相關活動,其中包括懸掛和發放宣傳材料,免費、優惠、夜間開放,面向特殊群體的開放活動,展覽、講座、宣傳教育、比賽、演出,以及「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進軍營」等活動。隨著信息技術在中國的普及,近年來的國際博物館日活動越來越藉助新媒體技術擴大宣傳面,如2014年國際博物館日當天,中國博協微信公眾號開通。除了官方舉辦的活動外,私營博物館也以各種形式進行不同程度的參與。從2009年起,國家文物局還開啟了「主場城市活動」的方式,為搭建公眾與博物館溝通與交流的平臺,擴大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發揮了積極作用。基於綜合各方面標準的遴選機制,截至2018年,已有10座中國城市:重慶、廣州、瀋陽、南寧、濟南、南京、石家莊、呼和浩特、北京、上海相繼脫穎而出,舉辦過10屆各有特色的中國國際博物館日主場城市活動。

2014年國際博物館日期間「芳菲流年——中國百年旗袍展」展覽現場(圖片來源:南京博物院)

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期間蘇州博物館「舞動博物館:蘇博奇妙夜」活動現場(圖片來源:蘇州博物館)

  中國博物館日主場城市活動整合全國資源,內容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多元而富有層次,並充分體現出全國性和示範性。同時,主場城市活動還要結合當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和本地特點而有所側重,以凸顯鮮明個性。例如2014年主場城市為南京,主會場南京博物院舉辦的「芳菲流年——中國百年旗袍展」充分展現了南京在中國近代史中的重要地位,而其舉辦的另兩場展覽「博物館藏品搭建溝通的橋梁」和「雙城記——南京與愛丁堡古城保護成果展」則契合了當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梁」。國際博物館日主場城市活動的開幕式也很重要。國家文物局領導、主辦省市自治區領導、國際博協代表、國外博物館領導等往往出席開幕式。開幕式還時常用於宣布重大國際合作和重要博物館事業獎項獲獎名單、啟動文博界與企業界的新技術合作項目、發布與文博事業相關的影視作品等。例如「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聯盟」即借2017年主場城市活動開幕式之機在北京首都博物館籤約。主場城市活動還可能成為創新的契機,例如2018年在上海舉辦的「博物致知」首屆長三角博物館教育博覽會,即為中國首次針對博物館教育的博覽會。

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海報(圖片來源:中國博物館協會)

  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中國主場城市是湖南長沙,活動總體上呼應國際博物館協會已確定的年度主題「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長沙方面認同博物館作為「文化中樞」應致力於搭建不同文明交流對話的平臺,維護文化多樣性,推動不同文化互聯互通、包容互鑑。新時代的中國博物館,要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充分發揮博物館在文化傳承中的「中樞」作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實現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博物館界普遍讚賞2019年度主題聚焦博物館作為社區、社群、社會活躍參與者的角色定位,倡導博物館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進公眾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中國博物館發展歷史相對較短,但如今這項事業已經獲得了政府的高度重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深入推進,公共服務效能顯著提升,社會關注度不斷提高。包括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在內的努力也確實取得了巨大成效——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博物館數量從1978年的349家增長到現在的5000多家,年參觀量近10億人次,年舉辦展覽2萬餘個,教育活動20萬次。博物館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持續顯現,已經成為人民嚮往的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作為全球博物館共同體的節日,國際博物館日必能進一步促進中國人民對博物館的認同和理解,推動中國未來形成獨特的博物館傳統。

  弗朗索瓦·梅來思(國際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國際委員會主席)

  李萬萬(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院專家)

相關焦點

  • 國際博物館日,再看疫情下博物館的「危中尋機」,智慧博物館的春天...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因為全球範圍發生的疫情,今年的這個國際博物館日也顯得和往年有了很大不同,也更珍貴——就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包括羅浮宮、大都會博物館在內的眾多世界知名博物館紛紛閉館。同時,也隨著疫情的局面好轉,故宮、國博等一批國內知名博物館又漸次恢復開館。值得回味的是,疫情期間,「雲博物館」加速走入大眾視野。
  •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你知道嗎?
    國際博物館日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定於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於1983年,中國博物館學會正式加入國際博物館協會,且成立了國際博物館協會中國國家委員會。
  • 國際博物館日,這座展覽館迎來了一件有特殊意義的藏品
    5月18日是第43個國際博物館日。當天上午,重慶市長壽區檢察院9樓檢察簡史展覽館內,長壽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陳康鄭重地將川渝檢察協作相關圖文資料放入該館展櫃中,這也意味著,這座擁有6年歷史的展覽館迎來了有特殊意義的新藏品。
  • 長沙博物館放大招!新展、文化活動慶祝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
    著名作家、學者馮驥才先生說過:「一個國家或城市怎麼對待博物館,體現它的現代文明程度。」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國際博物館日是全球博物館界最盛大的日子。2020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這一主題不僅反映了博物館對於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新思考和新認識,更體現了當今世界多元一體,相互尊重、彼此借鑑、和諧共存的文明發展大格局的背景下,博物館的社會責任正在不斷拓展、深入到文化、社會、經濟、國際交往等各個領域。新形勢下,中國博物館的社會功能也在不斷拓展和延伸。
  •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成都各大博物館精彩文化盛宴等你來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成都各大博物館準備了豐富、精彩的文化盛宴,相關的活動從上周開始已經拉開了序幕,今天,成都博物館將舉辦感恩醫護人員專場活動,四川博物院將向公眾開放文物庫房和文物修復室,邀請公眾一睹展廳背後的博物館。
  • 江南賞梅勝地,獨一無二的梅文化博物館,賞私家梅園的獨特魅力!
    如果你來到無錫,一定要來梅園看看,這裡的景色絕不會讓你失望,只會讓你心生陶醉!在這裡你不僅能夠看到成片的梅花之景,還有全球各地的名貴花種,還有豐富的園林建築,看藝術和造景的完美融合,感受歲月的沉澱,歷史的餘韻!梅園除了以梅文化為主題的梅花景區,還有洗心泉、天心臺、誦豳堂、讀書處等眾多的"榮氏"人文古蹟,集天下古梅與奇石於一體,結合中式園林建築的古梅奇石圃,這裡有中國唯一的梅文化博物館、歲寒草堂、冷豔亭等建築。
  • 對國際視野下上海浦江文化發展的思考
    關鍵詞:浦江 文化 國際文化大都市在文化強國夢的引領下,建設海洋文化、黃河文化、長江文化以及與此相關的江河文化、湖泊文化、水文化、生態文化成為當前文化發展中的重大關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存在無不與江河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人類的文明創造與文化的發展,總是與江河有著深遠的淵源。
  •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丨成都各大博物館精彩文化盛宴等你來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成都各大博物館準備了豐富、精彩的文化盛宴,相關的活動從上周開始已經拉開了序幕,今天,成都博物館將舉辦感恩醫護人員專場活動,四川博物院將向公眾開放文物庫房和文物修復室,邀請公眾一睹展廳背後的博物館。
  • 國際博物館日│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國際博物館日」的目標是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博物館是文化交流、豐富文化和促進各國人民相互理解、合作與和平的重要手段。自1977年以來,每年的5月18日國際博物館協會會在世界各地舉辦國際博物館日推廣活動不同於過去靜止不變的機構當今的博物館正在重新定義自身變得更具交互性以觀眾為中心,以社區為導向更具靈活性、適應性和可移動性
  •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全球化格局下的亞洲視野
    如今的國際形勢下,亞洲的國際地位,尤其是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亞博也成為了溝通亞洲與美國,以及不同亞洲文化間相互理解的橋梁。Asian For All理念透過亞博的名稱我們可以看出,兩個元素至關重要,一個是「亞洲」,一個是「藝術」。亞博的建設發展都是圍繞這兩個元素。
  • 國際博物館日 | 解鎖全球20個最美博物館
    我想,博物館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是5月18日,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份博物館「觀賞指南」,除了那些「正兒八經」的博物館,還有哪些有趣的博物館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這是一個由國際博物館協會發起並創立的節日。
  • 預告 | 海帆尋蹤:文化遺產視野下的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
    五、會議議程10月17日(星期六)上午  9:30 ~ 10:10 開幕                                               地  點:上海師範大學徐匯校區文科實驗樓1103會議室主持人:武世剛(航專委秘書長、中國航海博物館學術研究部主任)主持人介紹蒞會領導、嘉賓;
  • 國際博物館日到港澳體驗「博物館奇妙夜」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作為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要載體,博物館的重要性不消多說。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為契合這一主題,港澳地區舉辦了豐富多彩的博物館活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國際博物館日杭州最全博物館遊玩攻略來了
    可見,走進博物館品味文化大餐正呈現升溫態勢,越來越多的市民和遊客把參觀博物館當作一種新的生活方式。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將當年的5月18日定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並為每年的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在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館都將舉辦各種宣傳、紀念活動,慶祝自己的節日,讓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功能。
  • 國際博物館日|感受歷史與文化的震撼
    >想要了解一個城市和國家的文化就要走進當地的博物館走進歷史·品味文化今天是2020年5月18日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帶我們看見最真實的歷史巴黎,一座用傳奇與浪漫堆砌的城市,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享譽全球的著名藝術宮殿「羅浮宮」就在其中心地帶,八百年以來,用塞納河神聖之水滋養它不滅的文化之魂。
  • 「5·18博物館日」看疫情之下的博物館如何實現文化傳播
    「5·18博物館日」看疫情之下的博物館如何實現文化傳播時間:2020-05-14 10:18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518博物館日看疫情之下的博物館如何實現文化傳播 再過幾天就是518博物館日了。國際博物館日定於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
  • 歷史見證者——博物館意義
    ——列寧千百年來,無數古聖先賢都一直在告誡世人勿忘歷史、以史為鑑,與此同時,人類探索、記錄和留存歷史痕跡的努力也從未停歇。從最早的「書」【注1】開始,五千年以降,人類撰寫和修編的史書浩如煙海。修史之外,建博物館是記錄過去、啟發未來的另一種有效方式。
  • 深圳城市文化新名片,紅樹林博物館要來啦!
    深圳紅樹林溼地博物館建築與景觀方案設計國際競賽 6 月 25 日發布招標預公告,向全球優秀團隊徵集設計方案,共同打造具有獨特意義的深圳城市文化新名片。深圳紅樹林溼地博物館(中國紅樹林博物館)為大型專題類自然博物館,是國家林草局與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的國家一級博物館,依託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設立。" 紅樹 " 是深圳市的市樹,也是深圳精神的文化象徵。
  • 國際博物館日是什麼意思 臨沂人知道今年的主題含義嗎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很多人對於這個節日的含義並不是很清楚,只知道眾多博物館會舉辦文化活動,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國際博物館日的含義   國際博物館日定於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
  • 國際視野下,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推廣有哪些意義?
    比如,在使用支付寶、微信這類電子現金,實際上還是需要通過傳統商業銀行,以資金轉移的方式來進行結算,如果出現網絡或者其他問題,就會造成不便。而央行數字貨幣的結算,則是通過央行一個大的系統,即使脫離了傳統的銀行帳戶,也能實現價值轉移。可以說既像實體現金一樣易於流通、又像電子現金一樣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