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感受歷史與文化的震撼

2021-03-02 壯遊人生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

博物館是文物的溫暖家園

想要了解一個城市和國家的文化

就要走進當地的博物館

走進歷史·品味文化

今天是2020年5月18日

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

「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

自2019年底以來的新冠疫情

致使世界各地的公共文化設施關閉

民眾的文化需求在一段時間內停擺

在特殊的今天

我們一起用多元的展示形式走進歷史、認識世界吧

博物館是一扇「任意門」

可以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

帶我們看見最真實的歷史

巴黎,一座用傳奇與浪漫堆砌的城市,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享譽全球的著名藝術宮殿「羅浮宮」就在其中心地帶,八百年以來,用塞納河神聖之水滋養它不滅的文化之魂。

羅浮宮原是法國的王宮,整體呈「u」字形,宮前由玻璃搭建的金字塔入口是其最為華麗的一角,宮內所珍藏的著名文物有《米洛的維納斯》、《勝利女神像》、《蒙娜麗莎》等。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位於紐約中央公園旁,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型藝術博物館,佔地13萬平方米,收藏展品300萬件,記錄了人類的過去,回顧了人類自身的文明史與發展。

館內著名文物有《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德加的《舞蹈教室》、《神奈川衝浪圖》等。

又名不列顛博物館,坐落於倫敦中心的大英博物館始建於1753年,經過幾次擴建與調整後,逐漸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博物館之一,其館內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在大英博物館你可以看到世界各國的文化因素。

館內藏品600多萬件,由於空間的限制,還有大批藏品未能公開展出,著名文物有埃及羅塞塔石碑、女史箴圖和亞尼的死者之書等。

又名「紫禁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木製結構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始建於1925年,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也如同我國的「名片」一般,流露出中華民族的氣節和豪邁。

居萬人之上,在無人之巔,享眾人朝拜,也享受無盡的孤獨。在故宮的舊時光裡穿梭,仿佛看到有人在殿外安靜佇立、有人笑意盈盈。要說故宮是一個藏有珍貴文物的博物館,更不如說它才是一個巨大的文物珍品,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皆為回憶、皆為歷史畫作。

博物館是一個「萬花筒」

可以用不同面展現不同的美

讓我們用「上帝視角」靜觀時間之美

公元前5世紀,希臘的特爾費·奧林帕斯神殿被博物館界視為博物館的開端。在其後相當長的時間裡,博物館只是供皇室或少數富人觀賞奇珍異物的收藏室。到18世紀末,西歐一些國家博物館相繼建立,並向公眾開放,博物館的功能才有了新的發展,人們對博物館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

1977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向世界宣布的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進一步強調博物館必須致力於革新教育,開展積極的活動,使之不僅成為專家學者從事研究的場所,而且要成為教育機構的補充設施,校外教學園地。

從僅供皇室貴族觀賞到為大眾開放

博物館不僅是對文化的保護

更是對歷史和人文的傳承

「傳承」就像一條河流

永不停息、持續前進

就像我國的京杭大運河一樣

在我們的精神血脈裡奔湧不息

大運河是一條承載和見證中華文明發展史的歷史文化長廊

大運河的歷史也是大運河城市發展史

在社會結構、生活習俗、道德信仰以及人的氣質與性格上

無不打上了深深的「運河」烙印

千百年來

運河沿線城市文化的形成都與大運河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大運河成就了沿線城市歷史上的繁榮

也見證了這些運河城市的興衰

大運河造就了城市的一草一木

也浸染了城市的文化血脈


「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支塔影認通州」,詩裡提到是北京通州的燃燈塔。那些離家千裡的商人們,望見塔,似乎就快要望見了家……

通州取自「漕運通濟」之意,南北大運河的貫通,使通州成為京杭大運河段北端一座重要的漕運倉儲大碼頭。位於通州區中心地帶西大街上的通州博物館有不少有關大運河的文物。館內固定陳列為「古代通州」,文物164件。

老一輩人常說,「北京城是漂來的」,這是因為明代永樂皇帝營造北京城時,很多磚石、木料都是順著大運河自南方一路「漂來」,再到通州張家灣碼頭上岸儲存,而後轉運至北京。其中一些積壓、剩餘的城磚,便用在張家灣城的建造中。

河北省境內的大運河始於東漢末年。大運河滄州段自開鑿、疏通以來,河道沒有經過大的改動,也未遭受破壞,基本保持了大運河的原貌。滄州博物館位於滄州市上海路,常設展覽「大運河北——河北省大運河文化展」通過展示運河沿線的出土文物、圖片、復原場景等,呈現大運河溝通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作用。

在滄州博物館內藏有:磁州窯白釉黑彩花卉草葉紋圓腹小口瓶(金代)、磁州窯綠釉蓮鶴紋腰圓形大陶枕、磁州窯白釉荷花紋碗等文物。

在山東臨清市老城區的會通河畔,有一座不大起眼兒的建築,那就是臨清運河鈔關。鈔關,即明代內地徵稅的關卡,因規定以鈔納稅,故名。宣德四年(1429年)始創設。看似默默無聞的一個小院,卻是大運河上開設最早、關閉最晚、徵稅數額最大、國內現存的唯一的運河鈔關,見證了一座城市的興衰。

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座落於東昌西路上,反映和展示運河的古老歷史、自然風貌和民俗風情。

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又名淮北市博物館。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安徽淮北市新城區中心,系地方綜合性博物館。1999年,淮北市柳孜鎮因公路拓寬,發現隋唐大運河遺址,足以說明大運河在溝通南北商貿往來中的重要作用。

館內藏有:北宋景德鎮窯影青釉抱鞠童、金磁州窯白釉黑花罐、北宋紅陶雙魚紋壁燈

揚州城北,黃金壩橋下,一條不寬的河流靜靜地流淌,匯入東側的古運河。河的南岸有一座碑亭,中立一塊大石碑,上寫「古邗溝」三個大字。古邗溝是我國早期運河中第一條有確切開鑿年代的運河。曾有學者把古邗溝稱為「中國大運河生長的原點」,是一座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

大運河的開鑿,使揚州處於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位置,帶動了各行各業迅速發展,在揚州博物館中藏有許多罕見的文物:唐青釉褐綠點彩雲紋雙耳罐、唐伎樂飛天金櫛、清人物乘船竹根雕等。

京杭大運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漫長的歲月裡,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最後一次的興修完成才稱作「京杭大運河」。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作為杭州紅色博物館聯盟成員單位之一,用展覽生動地再現了古運河曾經繁榮的景象,是各大學校運河研學的必到之處,也是反映和展現大運河自然風貌與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頗具社會影響力。位於杭州拱墅區運河文化廣場南側,毗鄰大運河南端終點標誌——拱宸橋。

運河水不僅承載著南來北往的船隻,同時其特有的溝通功能將全國的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連接在一起,將不同江河流域的生產區域聯繫在一起。封建王朝當權者以它為基礎建立了將各地物資輸往都城的歷時千年的漕運體系,維持著王朝的生命,也孕育、滋潤著沿岸的運河兒女、運河城市。

大運河充當中國漕運的重要通道歷時1200多年

運河的通航

促進了沿岸城鎮在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迅速發展

大運河沿線的博物館還有很多

相關的文物也數不勝數

行走在大運河上

就像走進了一條時光隧道

它能夠讓我們更好地親近歷史、鑑古知今

博物館是歷史的「見證者」

一座城市、一個國家、一段歷史、一種文明、一場變遷

也許我們無法生活在千百年前

但足以見證每一段歷史的輝煌與過往

往期回顧:

飛行營地體驗課【小小飛行員】——飛躍八達嶺

[避暑秘籍]——水上大作戰

【夏至】化身「小戰士」——服務父母·盡享DIY美食

繽紛初夏——探秘植物王國

相關焦點

  • 走進博物館 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5月18日,遊人在江蘇蘇州園林博物館參觀造園模型。 當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人們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新華社發(杭興微 攝)  5月18日,遊人在江蘇蘇州園林博物館參觀拙政園模型。 當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人們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新華社發(杭興微 攝)  5月18日,一名小朋友在石家莊河北博物院參觀。
  •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2018年05月18日 16:10  來源:視界網/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 齊魯行記者走進德州博物館 感受德州歷史文化
    原標題:齊魯行記者走進德州博物館 感受德州歷史文化   膠東在線網德州11月20日訊(特派記者張玉雷)20日,「品味山東--全國名博齊魯行」採訪團來到德州市博物館。博物館將德州五千年文明歷史濃縮在一起,通過場景模擬再現的手法展示了歷史上繁盛一時的古德州城,讓觀眾生動形象地欣賞德州歷史和自然風情,讓觀眾「穿越」回古代。  據了解,德州市博物館於2012年正式對外開放,總佔地72畝,主體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布展面積7785平方米。功能區由序廳、3個基本陳列廳、2個臨時展廳、學術報告廳、3D影視廳、公共休息區、藏品庫房、技術室及辦公用房組成。
  • 長春博物館於「 5.18國際博物館日」開館 再添歷史文化新名片
    5月18日,由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吉林省「5·18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暨長春博物館開館儀式在長春舉辦。與會主要領導共同啟動吉林省「5·18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暨長春博物館開館儀式。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 香港國際博物館日推出網上活動 鼓勵市民「宅家」感受文化氛圍
    新華社香港5月16日電(記者丁梓懿)為響應即將到來的國際博物館日,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16日及17日舉行「2020香港國際博物館日」活動。約40間博物館、文化場地和文博單位舉辦網上活動,鼓勵市民在家感受博物館氛圍。
  • 漫步巫山博物館感受巫山文化與歷史的碰撞
    水母網11月28日訊(記者 劉金鳳)每年初冬,巫山的國際紅葉節總能吸引各國的遊客來到巫山,乘著船,愜意地穿梭在小三峽流動畫廊之中。俯看巫峽,品味雲雨之餘,建議大家走進巫山博物館,感受時光荏苒,了解巫山文物,感受巫山文化與歷史的碰撞。
  • 時光穿梭 在金陽絲路文化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
    中國張掖網訊 (本網記者 楊興) 近日,記者探訪位於張掖市甘州區金陽國際飯店的金陽絲路文化博物館  進入館內,一樽盛唐時期的粉彩胡人騎駝俑立於館中央,十分震撼,該胡人騎駝俑高99釐米,長80釐米,駝背上胡人深目高鼻,著翻領過膝胡服,腳蹬高靴,為唐代絲綢之路上典型的西域胡人(粟特人)騎駝形象,再現了盛唐時期的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交流,商業貿易繁榮的景象,也是金陽絲路文化博物館的主題象徵。
  • 黃河博物館:感受五千年歷史文化魅力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張巧珍)11月17日,「丈量五千年·蝶變黃河岸」主流融媒體沿黃探訪河南活動採訪團來到位於鄭州的黃河博物館,感受黃河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與魅力。
  • 國際博物館日:走進博物館「觸摸」歷史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市博物館圍繞多元包容發展的主題,將陸續開展一系列陳列展覽和公眾互動活動。
  • 國際博物館日 | 博物館,約起來!
    國際博物館日前後全國各文旅單位和博物館推出了各色主題活動疫情期間有些博物館還有展覽延期的舉措小夥伴們可以約起來哦!南京博物院是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中國主會場「平等」「多元」「包容」如何理解?活動有多精彩?
  • 華山西嶽廟博物館舉辦「5·18國際博物館日」歷史文化知識競答活動
    5月15日,華陰市西嶽廟歷史文化知識有獎竟答活動在西嶽廟五鳳樓舉行,華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馬耀峰出席活動,西嶽廟各崗位幹部職工共50餘人參加了這次活動。這次歷史文化知識競答活動作為西嶽廟迎接「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宣傳活動之一,活動主題契合今年「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與包容」的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精選的200多道試題涵蓋了華山、西嶽廟、五嶽的歷史文化常識以及文物法規知識。通過競答活動,旨在激發廣大幹部職工的學習熱情,提升幹部職工的文化素質。
  • 凝固歷史記憶 見證文化交融——感受澳門獨特的博物館文化
    新華社澳門12月12日電(記者章利新 王攀 王晨曦)在澳門,無論是流連於廣場還是漫步在小巷,400多年中西文化交匯的痕跡俯拾皆是:西式教堂挨著中式廟宇,不同宗教的墓地共存……多元文化的融合是澳門歷史文化面貌的顯著特色。
  • 國際博物館日|周原,喚醒歷史的記憶
    5.18日,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一詞最早來源於希臘文「museum」,由Muse(繆斯)+um(詞根,地點之意)共同構成。在希臘神話中,繆斯是掌管藝術之神,出於對繆斯女神的敬仰,藝匠們常常把自己精心雕琢的藝術品敬獻,由於被祭獻的藝術品越來越多,進而使它看上去更像是一個藝術品收藏與展示的場所,因此便有了博物館最早的雛形。
  • 國際博物館日│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國際博物館日」的目標是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博物館是文化交流、豐富文化和促進各國人民相互理解、合作與和平的重要手段。自1977年以來,每年的5月18日國際博物館協會會在世界各地舉辦國際博物館日推廣活動不同於過去靜止不變的機構當今的博物館正在重新定義自身變得更具交互性以觀眾為中心,以社區為導向更具靈活性、適應性和可移動性
  • 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揭牌
    館內設兩大展區泉州網12月19日訊 (記者吳志明 通訊員莊曉麗 林穎)近日,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揭牌儀式暨「傳承與紐帶——僑牽南安」主題展在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舉行。據介紹,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是全國少有的專題紀念華僑參與中國革命的博物館,也是繼詩山鳳山祖廟之後,南安市第2家被確認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的文化場所。該館布館面積2180平方米,館內設置葉飛將軍專題陳列和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專題陳列兩大展區,以豐富翔實的文物史料全面展示葉飛將軍光輝、廉潔的一生,系統再現213位泉籍華僑參與、支持祖國革命的血淚徵程。
  • ...走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感受文明交往與民族交融的歷史印記
    博物館藏品《騎馬女俑》(攝影:成康)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黎越喬):「看!這件文物上的圖案與我們希臘神話中人首馬身的形象是多麼相似!」
  • 5·18國際博物館日 安博邀你共享文化盛宴
    圍繞今年的主題「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安徽博物院精心籌劃,將在國際博物館日前後舉辦精彩紛呈的線上線下主題活動,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有力增強線上活動力度,發揮博物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作用,讓博物館走進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致力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多元化需求。5·18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安徽博物院共展出13項特色鮮明、內容豐富的主題展覽。
  • 西安市鐘鼓樓博物館舉辦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及「文化和自然...
    2019年5月25日,西安市鐘鼓樓博物館在鼓樓舉辦了「國際博物館日」及「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惠民演出活動。特邀華陰市迷胡劇團於當日下午14:00至14:30分進行了《李亞仙·蓮花落》、《血淚仇·王桂花紡線》、《屠夫狀元·定親》、《民俗迷胡·打懶婆娘》四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迷糊戲曲目的演出。
  • 【518國際博物館日】518國際博物館日全攻略:從北京→房山,共赴文化盛宴
    2020年5月18日,為做好疫情防控中的「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北京市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與北京市房山區良鄉拱辰三街二社區月華新村小區聯合組織了「追溯北京歷史——促進社會和諧」主題宣教活動,為了減少人員聚集,活動選在小區卡點處進行,社區工作人員與博物館工作人員組成聯合小組,完成體溫監測、
  • 這次,我們在「網紅」博物館裡感受文化
    於是,喜歡拍照的人慢慢集中在了「網紅」博物館,喜歡歷史的人慢慢集中在了省博……似乎省博不再能夠拍照打卡,「網紅」博物館也不再能夠感受歷史。再來到古代建築展廳,看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再看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結構高層塔式建築,處處感受的都是中國震撼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