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周原,喚醒歷史的記憶

2020-09-15 龍視旅居

5.18日,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

博物館一詞最早來源於希臘文「museum」,由Muse(繆斯)+um(詞根,地點之意)共同構成。在希臘神話中,繆斯是掌管藝術之神,出於對繆斯女神的敬仰,藝匠們常常把自己精心雕琢的藝術品敬獻,由於被祭獻的藝術品越來越多,進而使它看上去更像是一個藝術品收藏與展示的場所,因此便有了博物館最早的雛形。


文明的寶庫

在中國文化中,「博」字,廣泛而數量眾多之意;「物」字,事物、器物、有形有質之意;「館」字,獨立場所之意。」簡單來說博物館就是歷史文明的合集,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寶藏庫。

人若是沒有了記憶,生活的意義感就會喪失;歷史是整個民族的記憶,假使不能得到傳承,文明就會面臨危機。博物館便是儲藏歷史記憶的文化基因寶庫,靜默無聲的古物是遊客直觀認識歷史的重要指引者。

西拉姆曾說:「人類如果想要看到自己的渺小,無須仰望繁星閃爍的蒼穹,只要看一看我們之前就存在過、繁榮過,而且已經滅亡了的古代文化就夠了。」而在博物館中封存的人類文明發展記憶、歷史發展印記,便是連接了過去與未來,讓我們認識人與時代,人與社會的聯繫。


文明的源頭

博物館是文明的寶庫,而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中,周原宛若一顆璀璨的歷史明珠,鑲嵌在浩浩華夏大西北,以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古文化,成為千年文明史的見證和驕傲!

周原,華夏在這裡生根,周朝在這裡肇基,周文化在這裡啟源。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華夏文明的源頭,對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與民族精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其在全國乃至世界文化坐標上的至高地位。

在歷史上,周原是塊風水寶地,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這也成為了周人的早期都邑,而在周王朝滅亡以後,眾多的寶藏被埋藏於地下,成為後代的寶貴財富,在這裡出土的青銅器數量多,器型大,造型美,銘文珍貴,世所罕見,也成就了現在「青銅器之鄉的美譽」。

而現在在這片土地上的中國·周原(周公廟)景區,以「天、地、人」為軸線分區,生動還原了三千年前周代都城建築風格和禮制建築的恢弘氣象,融合了周文化體驗,尋根祭祖,創意景觀、特種遊樂、旅遊演藝和民俗體驗等多種功能,用現代的方式來講述三千年前的歷史。


文明的承載

在中國·周原(周公廟)景區有這樣一個博物館,它用別樣的形式來訴說千年前文明,它就是周文化博物館,整個建築面積818m²,是國內首家數位化周文化博物館,集中展示周代政治、經濟、文化、禮樂制度、社會生活等內容,可以瞬間「穿越大周」,身臨其境體驗周文化精髓。


在這裡不僅有充滿歷史感和藝術感的氛圍,有展陳各類青銅器文物,還有藉助各類科技手段呈現的歷史文明,如3D-Mapping互動牆,全息櫃,可以更直接、更有趣的方式來認識歷史,認識文物,來喚醒歷史的記憶。


和周文化博物館比鄰的是中國第一家青銅器博物館主題餐廳,其建築面積達2700平方米, 將周朝禮樂文化、青銅文化和飲食文化內涵有機融合,是以最真實的體驗去感受周文明和青銅文化。在如此別致的「博物館」中,仿佛漫步歷史長河裡,唇齒間是食物的美味,但思緒已飄到千年之前。



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在講解國家寶藏時說:我在這裡等待您探索歷史的熱忱之心。如果博物館的文物有生命,也許他們也正熱切期盼著人們的到訪,來訴說他們藏著的秘密和見證的歷史變遷。

這個博物館日,不妨到中國·周原(周公廟)景區去走一走吧,你腳下的土地上收藏著一個時代;也到周文化博物館裡品一品那些冷冰冰的文物,它們的背後是令人熱血沸騰的三千年文明。

現在到中國·周原(周公廟)景區遊玩,還有超值福利:景區一站式通票特惠價99元,內含三大園區(周公廟鳳凰山、封神樂園、百鳥樂園)+周原索道往返+《鬼方之戰》演出。之後也會不定時推出優惠活動。

景區營業時間:周城景區: 9: 00-17:30,周公廟景區: 8:30-17:30

地址:陝西省寶雞市鳳鳴鎮,中國·周原(周公廟)景區

景區路線:

自駕遊:西安方向:環城南路—豐慶路—昆明路—連霍高速—蔡家坡立交—孔明大道—周五路—中國·周原景區;寶雞方向:濱河北路—連霍高速—蔡家坡立交—周五路—中國·周原景區;天水方向:秦北高速—連霍高速—蔡家坡立交—周五路—中國·周原景區

相關焦點

  • 在隱於市井的歷史裡,喚醒城市記憶
    今天,讓我們一起讀歷史文化,品城市記憶,探尋那些大隱隱於市的老建築、老廠房,體會在這時間長河裡曾發生過的故事......推薦景點|青島山一戰遺址博物館第一次世界大戰遠東唯一戰場遺址、中國唯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博物館、中國軍事文化旅遊新地標、青島全景觀海平臺——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這裡儲存著烽火連天的歲月,沉重的記憶和渴望和平的美好願景。
  • 「國際博物館日」去德勒斯登看看時間的記憶
    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國際博物館日。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並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
  • 寶雞籍考古學家首次斬獲國際考古獎項,周原遺址考古登上世界舞臺~
    1982年周原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規劃佔地18畝、總投資3300萬元的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建設工程,在陝西省扶風縣法門鎮召陳村開工建設,建成後成為全國文博單位建立的第一個研究基地和國內外周文化研究中心。
  • 周原遺址的豐富文化內涵
    雪後的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莊李鑄銅作坊獸面紋陶模。「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人以「蕞爾小邦」而滅「大邑商」,深感「天命靡常」,「殷鑑不遠」。武王、周公兄弟居安思危,夙夜不寐,探求治國之良策。這一年,陝西省文化局、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陝西省博物館和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考古專業、西北大學歷史學系考古專業等多家單位聯合組成了周原考古隊,在周原遺址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工作,揭露出岐山鳳雛和扶風召陳兩處大型建築基址,並對岐山賀家墓地以及扶風雲塘制骨作坊進行了發掘,取得了巨大的收穫。
  • 建成個人博物館 孫建偉:喚醒城市記憶
    這樣,一個較為零碎的個人經歷或家族故事,就成為了一段口述的歷史,並以音像資料的形式,被保存進黑龍江省浩源地方文獻博物館。眼下,孫建偉的團隊忙的就是這件事。   20年前淘舊書 根據收藏著書龍江電影史  孫建偉今年40歲,在省文聯工作。20年前還是個小青年的他因愛看書,經常逛舊書攤,並開始收藏連環畫。
  • 青銅器之鄉的周原遺址,考古發掘70年,曾出土晚清四大國寶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周原遺址,這四個字幾十年來經常見於考古發掘方面的新聞中,時不時會發現「一堆」文物,以青銅器最多。為什麼用「一堆」?因為在周原遺址的發掘歷史中,只要出土器物,都是「批量」的,截止目前,周原遺址的發掘工作已經進行了七十年,還在繼續發掘,累計出土了萬餘件珍貴文物。周原遺址最著名的「莊白窖藏」、「董家窖藏」、「齊家窖藏」分別出土青銅器103件、37件、39件,這三處遺址的窖藏文物只是周原遺址的「冰山一角」。
  • 【這裡是陝西】寶雞市岐山縣:周原周文化景區
    周原景區。周公廟歷史久遠,廟宇肅穆,山環水繞,清泉長流,古木蒼翠,濃蔭蔽日,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韓愈、蘇軾、康海等曾來此遊覽抒懷,留下140多首遊覽詩文。元聖周公旦的赫赫聲名,千載文人雅士的濃墨傳頌,岐山周公廟聲名鵲起,已成為中華周文化重要的展示體驗目的地。
  • 國際博物館日,探尋博物館的獨家記憶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現在的觀眾逛博物館,已不僅僅滿足於看,還希望找到心儀的文創產品抱回家。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將參觀博物館作為一項重要的文化休閒活動,各大博物館開發的衍生文創產品,也成了不時賣斷貨的「網紅」。
  • 周原有禮|拱手禮相迎,復興傳統正當時
    自景區售票處的迎接,到景區內遊客間的相遇,又或是踏入青銅器餐廳用餐時、到周文化博物館欣賞時,還是觀看精彩演出前,每一個工作人員、服務人員、演藝人員,都以最誠摯的「拱手禮「相待,傳遞真情,也讓每個遊客在這個夏天,在周原留下一份獨特的記憶。
  • 西安火車站有個火車票「博物館」 2000餘張車票喚醒旅途美好記憶
    春運開始,西安火車站的一座火車票「博物館」喚醒了許多旅客關於旅途的美好記憶。  2019年年底,鐵路部門傳來消息,電子票即將全面實施,紙質車票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退出歷史舞臺。為了能在這個春運給旅客帶來一些特別的回憶,西安火車站在候車室布置了一個別具特色的火車票「博物館」。在這個「博物館」裡,密密麻麻的火車票整齊陳列在玻璃櫃中,還有一些古老的車票被集中列印成海報貼在牆上。
  •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國際博物館日:學生走進博物館 近距離「觸摸」歷史 2018年05月18日 16:10  來源:視界網/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 陶陽裡歷史街區:喚醒城市的記憶
    3月3日上午,瓷都春雨綿綿,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陶陽裡歷史街區保護利用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在彭家上弄橫弄,一群工人正身著雨衣、戴著口罩在修繕一棟民房,而在彭家下弄的一處工地上
  • 國際博物館日:走進博物館「觸摸」歷史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市博物館圍繞多元包容發展的主題,將陸續開展一系列陳列展覽和公眾互動活動。
  • 國際博物館日|看英國博物館怎麼面對販賣奴隸的「黑歷史」
    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與有爭議的歷史:博物館講述難以言說的歷史。個體歷史個體歷史是指將這段歷史親歷者的個人記憶,作為歷史材料進行系統化的收集與記錄,既可以來自親歷者的日記,也可以來自採訪親歷者後整理出的口述歷史。這是一種讓普通人的故事可以被聆聽、可以被歷史記錄的特殊方式。
  • 國際博物館日|感受歷史與文化的震撼
    >想要了解一個城市和國家的文化就要走進當地的博物館走進歷史·品味文化今天是2020年5月18日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要說故宮是一個藏有珍貴文物的博物館,更不如說它才是一個巨大的文物珍品,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皆為回憶、皆為歷史畫作。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市民捐贈展 滿是城市的記憶
    11月18日至12月20日,《市民記憶——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市民捐贈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舉辦。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自2018年正式開館以來,得到廣大市民的踴躍捐贈,至今已收到各類物品1600餘件/組,上歷博(上革博)從中選出50餘件/組物品,舉辦了《市民記憶》展。展覽分為「烽火·新生」「市政·經濟」「文化·民生」三個部分,展品的時間跨度從抗日戰爭到改革開放。
  • 扶風縣周原遺址發現東去交通要道
    周原遺址內的道路遺蹟及其下壓灰坑(資料圖片)昨日記者獲悉,為配套新建開放的寶雞市周原博物館,扶風縣在召陳建築基址區的東側修建一條周原大道。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寶雞市周原博物館,對周原大道範圍內的上康、任家和下樊等3個發掘區遺存進行發掘。發掘總面積1950平方米,清理了西周時期灰坑179座、墓葬6座、房址4座、陶窯1座、水渠1條、道路1條,另有清代墓葬17座。其中,下樊發掘區內發現的道路,可能是周原遺址向東去的交通要道。
  • 中國周原景區即將開園:打造中華周文化聖地!
    7月18日,位於寶雞岐山的中國·周原景區就要開園了!匠心獨具的文旅巨製,帶您夢回大周。據了解,中國·周原景區是陝西省委、省政府確立的全省三十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之一,位於寶雞市岐山縣鳳鳴鎮,由周城、周公湖、周公廟、鳳凰山四大核心板塊有機組成,項目範圍約4平方公裡。
  • 國際博物館日:我偶遇一個科創園
    原創 繆迅 上海老底子國際博物館日:我偶遇一個科創園文/繆迅5月18日是一年365天裡口彩最好的日子,518,我要發嘛。今年的518,有幾個亮點,一是企退人員2020年1至5月的新增養老金補發了;二是這一天是國際博物館日,上海126家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不過,這兩個亮點似乎都與我無甚關係。
  • 國際博物館日│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國際博物館日」的目標是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博物館是文化交流、豐富文化和促進各國人民相互理解、合作與和平的重要手段。自1977年以來,每年的5月18日國際博物館協會會在世界各地舉辦國際博物館日推廣活動不同於過去靜止不變的機構當今的博物館正在重新定義自身變得更具交互性以觀眾為中心,以社區為導向更具靈活性、適應性和可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