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2月20日電(記者張旭東、郎兵兵)在甘肅省隴南市成縣,進城的跨河大橋名叫「城陽大橋」。這裡的「城陽」,指的是向東1500多公裡的青島市城陽區。以外省地名命名本地地標性建築,背後是一段東西部扶貧協作的佳話。
隴南成縣「城陽大橋」
東部企業成長,西部農民增收
今年27歲的任晶晶是成縣紙坊鎮代塄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10月到青島利和萃取股份有限公司在成縣投資的生物萃取項目上班後,收入大幅改觀。「我每月能掙3500多元,家裡蓋起了5間新房。」她說。
城陽-成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
青島利和萃取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成縣主要經濟作物花椒,研發生產花椒油、花椒香薰、花椒護膚品等10餘種產品。項目投資1.6億元,達產後年產值8億元,每年收購花椒5000噸,不僅解決了成縣花椒種植戶的銷售問題,而且惠及農民5萬餘戶。
成縣山大溝深路遠,農民外出就業不便,如何把產業發展需求和農民就業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城陽區動了一番腦筋。
萬壽菊種植及葉黃素產業園就是城陽區牽線搭橋、無中生有發展起來的項目。城陽區把青島佳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訂單需求嫁接到成縣,在當地發展起萬壽菊種植產業。目前,產業園已移栽萬壽菊種苗2萬畝,帶動成縣7100多農戶農民增收,其中貧困戶3174戶。
產業扶貧是精準脫貧的根本之策和長遠之計,城陽區先後組織50餘家企業赴成縣進行產業合作對接,在成縣建設了城陽產業園區,目前開工建設及投入使用3個項目。
廣開路徑推動消費扶貧
作為我國東部沿海對外開放重要陣地,城陽區將自身對外開放平臺與成縣共享。城陽區主辦的青島世界韓商合作大會、日韓(青島)進口商品博覽會,都開闢了成縣專場,向國內外客商推介成縣。
工人在利和萃取隴南萃取項目車間內工作。
「今年6月城陽區剛建成的中韓『國際客廳』,也為成縣留出專門位置,全方位展示成縣特色產品、發展成果。」城陽區貿促會會長孫雙群說。
為給成縣產品開闢更多消費場景,城陽不僅設立了「隴貨入青」農特產品體驗店、銷售點,而且通過各種展銷推介、網絡直播等活動,推介成縣特色農產品。
成縣的棗夾核桃、手工掛麵等100多款產品,都擺上了青島市民的餐桌。2018年以來,城陽區對成縣的消費扶貧額達到1.2億元。
自建立扶貧協作關係以來,城陽、成縣還積極搭建勞務輸轉平臺,優先為有意願轉移就業的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今年春節過後,疫情影響下成縣貧困勞動力外出就業受阻,而青島企業用工緊缺,城陽區利用包機等形式先後從成縣組織四批、500多名貧困群眾到青島務工。
「城陽大橋」見證「一家親」
除產業、消費、用工等領域協作,兩地還開展雙向掛職、交流、培訓等活動,文化交流更是成為常態。
村民正在採摘萬壽菊。
無論城陽的市民節,還是成縣的核桃節,雙方都會互派代表團參加。2019年的城陽市民節上,成縣專門為城陽群眾奉獻了一臺以「感恩城陽、陽光共享」為主題的文藝晚會。雙方在扶貧協作中結下「一家親」的深厚感情。
今年10月中旬,青島突發疫情,成縣僅用一個小時就組建了50人的採樣醫療隊伍,趕赴城陽支援全員核酸檢測工作。
「家人需要幫助,我們就上!」成縣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孔繁瓊說,過去多名城陽醫生來到成縣帶教,對城陽的深厚感情根植於成縣醫護人員心中。接到支援通知後,大家主動報名,大部分醫療隊隊員都沒有回家,便直接上了飛機。
感情交融還促成兩地在發展理念上形成共識。「城陽的發展理念在不斷感染和影響我們,特別是借鑑『陽光城陽』而來的『陽光成縣』建設,為我們的工作思路提供了啟迪。」隴南市副市長、成縣縣委書記李祥說。
在成縣,新修的一條路被命名為「青島路」,新修的大橋叫「城陽大橋」,帶有城陽元素的地理標識越來越多。這是兩地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真實寫照,也是兩地親如一家的見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