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做電商,沃爾瑪這個老司機給了啥前車之鑑?

2020-12-21 虎嗅APP

文 / 貓耳Tech作者 青樨,本文頭圖由視覺中國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11月22日,家樂福的O2O業務——「家樂福網上商城」再下兩城。蘇州、無錫,江蘇經濟規模排名分居一二的兩大經濟重鎮,成了繼北京、上海、成都、昆明之後,家樂福選中的發展電商業務的新戰場。

 

把視線拉遠,可以看到這家公司在另一個戰場上正奮力掙扎。就在一周前,其中國子公司的股份正遭遇合作夥伴打包拋售,家樂福的中方股東遼寧成大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擬以4.2億元出售全部其持有的家樂福在中國六個城市的合資公司股權,據報導,這6個家樂福合資公司中,有5家已經陷入虧損。

 

線下實體業務的下滑趨勢從其財報中也可窺見一二。其三季報數據表明,家樂福在法國零售銷量穩定,南美市場銷量上漲,但亞洲市場銷售額卻同比下跌5%。其中,中國市場銷售額跌幅超過了7.8%。

 

中國,全球電子商務最龐大的市場,傳統商超零售業態在這裡正遭遇猛烈的衝擊。家樂福此次的電商轉型,能否助其突圍?

大賣場的「自我革命」

大賣場的日子愈發不好過了。

 

尼爾森最新出爐的《2016年度中國賣場超市購物者趨勢報告》研究顯示,過去一個月去過便利店或網購的滲透率分別從去年的32%和19%上升至38%和35%,賣場的市場份額持續被搶佔。

 

賣場的收入增長也在持續放緩。《2016年中國超市行業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由於國內消費持續疲弱,超市行業整體景氣度較低。據統計,2015年國內超市零售額達3.4萬億元,同比增長5.6%,但近年來的增速呈下滑的態勢。《報告》預測,國內超市行業未來幾年增速將進一步放緩,預計2016~ 2018年收入增速在2%~3%左右。

 

「總的來說,線下市場的購物籃金額表現為降低,原因在於購物者購物目的的變化。以往購物者會出於『大量囤貨』目的在大賣場/超市購物,但今年的數據顯示這一比例有所減少。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的消費者更偏好在便利店和網購渠道採購所需商品。同時,線下購物者更加注重愉快的購物體驗以及促銷。相較於實體店,網購渠道相對低廉的價格,便捷的比價方式以及可以提供送貨上門服務,是驅使消費者選擇網上購物的主要動因。」尼爾森中國區副總裁丁霞這麼總結原因

 

另一組數據或許更能說明問題。據統計,2014年超市業態關店約為146家,2015年上半年,聯商網統計超市業態關店95家。來自電商的衝擊、日益高昂的租金和人力等成本,以及越來越大的競爭和同質化壓力正使得這個行業日漸蕭條。

 

家樂福也是這股潮流中的一員。公開資料顯示,家樂福中國公司也在不斷收縮門店,陸續關閉了崑山、合肥、紹興、杭州等城市的部分店鋪,據相關數據統計,2015年家樂福在華關店數量超過15家,而今年上半年,家樂福在中國再關3店。

 

這與家樂福在中國差強人意的業績有關。

 

根據家樂福公布的2016財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其銷售總額為217.8億歐元,可比銷售額增長3.2%。其中,家樂福歐洲區域佔了家樂福總收入的73%,法國本土市場佔比近47%,而家樂福亞洲地區的銷售成績同比下跌5%,中國市場銷售額跌幅更達到7.8%。

 

與此同時,家樂福在中國六個城市的合資公司股權正遭受中方股東清倉式的拋售。11月16日,遼寧成大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擬以4.2億元出售其持有的家樂福全部股權。其中包括瀋陽家樂福35%、大連家樂福35%、長春家樂福25%、哈爾濱家樂福17%、杭州家樂福20%以及寧波家樂福20%的股權。

 

據報導,今年上半年,這6個家樂福合資公司中,有5家已經陷入虧損,合計虧損額接近一億元,去年全年合計虧損金額高達3.56億元,不少城市家樂福的業績仍在下滑。

 

重重壓力下,家樂福的轉型似乎勢在必行。一位不願具名的外資商超背景的某電商平臺業務高管道出了其中的無奈,「這是必經之路吧,到了這個階段,必須要選擇的路徑」。

 

為了自救,家樂福的舉措不少,網上商城就是其中之一。

理想與現實

在家樂福的設想中,其O2O業務將整合豐富的線下產品線和門店資源,將線下門店作為依託,為消費者提供門店配送、行動支付、app應用、門店退還等服務。

 

2015年6月,家樂福在上海正式啟動O2O業務——家樂福網上商城,去年12月,家樂福網上商城App上線。今年4月,該業務拓展至北京,家樂福電商總監應凱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北京站的商品SKU已經達到1.5萬個,其中生鮮商品超過4000個。隨後,家樂福在成都、昆明相繼開通網上商場,並於近日延伸至無錫、蘇州。

 

家樂福的高層對於新的業務形態看起來姿態開放。家樂福中國區總裁唐嘉年先生表示,「每一種業態都會存在發展的空間,以前討論哪一種業態更好,而現在更加注重品牌及其價值。在一個強有力品牌之下,我們可以擁有不同的業態,資源共享並且優勢互補」。

 

據報導,為配合電商業務的發展,去年3月家樂福進行入華以來最大刀闊斧的架構改革,將24個商品採購中心集權到6個大區採購中心,同時將採購權和門店運營權分離,並新建6家配送中心輔助。據唐嘉年介紹,電商擴張的邏輯是「未來有實體店的城市都會有電商」。

 

理想背後是現實。 「這是一定要交學費的」,關於家樂福發展電商業務一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前傳統商超現電商平臺高管斬釘截鐵地告訴電商在線記者。雖然在線下盤踞多年,然而想要在線上實現從零到一,對於沒有電商基因的家樂福來說,或許並不容易。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來看,以阿里、京東為首的零售電商平臺已經各自佔領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並在商超領域一路高歌猛進。商超領域的壁壘是供應鏈,電商巨頭一旦打通供應鏈,他們的流量優勢將對垂直電商平臺產生強大的衝擊。

 

問題非常現實。一位電商平臺的運營人員曾經這樣論述過後來者的困境,「線上平臺開發的再漂亮、功能再完善,沒有流量就等於把一個實體門店開在深山老林。很多企業往往是從實體門店向自建平臺導流,註冊用戶增長很快,但實際運營不起來,問題就是不掌控流量入口。而電商巨頭們牢牢掌控了這一點,不會給後來者機會。你付出不菲代價讓用戶裝了你的APP往往被用戶輕易刪除,或者即使用戶未刪除,卻也丟至腦後。」

 

單從運營層面來看,家樂福與久經沙場的電商老將也相距甚遠。該人士同時指出,實體零售企業的運營人員往往都是從線下轉過來的,不熟悉線上的打法,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轉變,並且電商部門和零售部門往往缺乏相互融合。

 

另一方面,物流作為O2O業務最為關鍵的要素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用戶的粘性和復購率。據報導,在北京,家樂福選擇了一家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公司——萬象物流。現階段下單後北京地區用戶最快能次日送達,下午5點後下單的常溫商品則只能隔日送達。這個配送時長在極速達、一小時達等全面開花的各個到家業務中並不具備優勢。

 

公開信息顯示,即使在落地一年、已經有30家門店納入配送範圍的上海市場,目前最快也只能做到上午下單,下午送達,少數區域能享受3小時極速達的服務。並且,用戶需要購物滿129元才能享受包郵,這與88元包郵的天貓超市和99元包郵的京東超市相比,同樣不具優勢。

 

一位外企傳統大賣場的高管在經歷轉型陣痛後表示,「電商不是任何非電商基因公司能夠『發展』的,線下零售要做電商首先要自我革命,分清楚什麼是本質區別,還要對市場狀態有充分了解,知道有什麼機會,挑戰在哪裡,否則就會像老頭老太太買了最先進的手機卻不會使用一樣。」

轉型的另一種方式

在中國遭遇衝擊的不止家樂福一個,它從前的競爭對手們選擇了另一條路。

 

以沃爾瑪為例,其電商道路頗有些坎坷。在培育自有電商業務時,沃爾瑪收購了彼時正如日中天的1號店,不難理解,在非本土國家,沃爾瑪想要快速佔領自己並不擅長的領域,收購一個有競爭力的電商公司似乎可以助其快速步入正軌。

 

然而,結局卻並沒有想像中美好。1號店自被收購後份額逐年下跌,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6第一季度中國B2C市場中,1號店的市場份額僅為1.3%。

 

這與沃爾瑪的老派運營不無關係。一位曾經在1號店任職的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雙方理念和商品採購管理等諸多方面並不能順利地融合,這導致沃爾瑪與1號店沒有達到預期的合作效果,而是各自為政。」

 

隨著虧損加劇,1號店逐漸變成了沃爾瑪在中國電商業務上的拖累。今年6月20日,沃爾瑪和京東宣布達成深度戰略合作,並以增發5%的股本將1號店核心資產出售給京東。而京東,或將成為沃爾瑪在中國電商業務的下一個可能性。

 

十月初,沃爾瑪在京東的持股增至約10.8%,比之前的5.9%增加近一倍,此舉將讓其獲得京東董事會會議的觀察員身份。緊接著,沃爾瑪宣布戰略投資新達達5千萬美元,沃爾瑪中國的實體門店將獨家接入京東到家,並由達達負責全部訂單的配送。

 

如果一切順利,來自京東到家的流量將能夠增加沃爾瑪線下門店的活躍度,達達的眾包物流能力也可以使其更好的服務於最後3公裡的消費者,從而提升線下業績。

 

但也並非毫無隱憂。新達達自身與京東磨合時間並不算長,眾包物流模式之下配送服務難以標準化,對於沃爾瑪來說,如何利用好已具達達-京東雙重基因的新達達滿足自身需求也是一大難題。

 

轉型之路道阻且長,沃爾瑪選擇了擁抱京東,而浙江最大的連鎖超市之一三江購物則投入了阿里的懷抱。

 

前不久,三江購物近日發布公告稱,阿里巴巴斥資超21億元入股三江購物,公司原控股股東和安投資在公司的持股比例由51.24%降至38.43%,杭州阿里巴巴澤泰在公司的持股比例由9.33%增至32%。

 

電商巨頭可以給傳統商超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一位電商平臺的運營人員稱,首先,平臺擁有更為穩定的流量,可以減少前期企業為了引流而產生的費用;其次,強大的電商基因和長期的實戰經驗使其在運營方面更加專業,可以幫助企業快速適應線上的玩法。另外,通過和平臺合作的方式可以降低企業試水電商的風險,包括投入成本和回報壓力等。

 

到底哪一條道路更加適合傳統商超,沒人可以給出絕對正確的答案。改變是一場關於未知的冒險,但無論怎麼走,固步自封顯然是最壞的答案。

相關焦點

  • 曾以一敵二,打敗家樂福和沃爾瑪,如今卻巨虧20億,黯然離場!
    在最新一屆的電商峰會上,馬雲說了這樣一句話:2019年經商的人不容易。是啊,2019年的卻是很多商人最難熬的一年,這一年多少曾經輝煌的企業倒下。不要說國企,就連外資企業也都支撐不住,在這一年紛紛撤離。而在這一年裡,最為艱難的,還是做實體零售行業的人!
  • 沃爾瑪、家樂福、大潤發、步步高等7家超市2018規劃藍圖!
    昨日,沃爾瑪中國公司事務高級副總裁石家齊透露,2017年沃爾瑪的業績是近4年來最好的,2018年沃爾瑪還將繼續在中國開出30-40家門店,同時將斥資3億元升級現有門店。   沃爾瑪中國2017年第3季度財報顯示,其總銷售額增長4%,可比銷售額增長2.5%,創下近4年來最好業績。   沃爾瑪董事會主席格雷格·彭納去年底在廣州出席《財富》論壇時表示,沃爾瑪百貨公司 (Wal-Mart Stores, Inc.)已變更為沃爾瑪公司(Walmart Inc.)
  • 沒有電商基因 大賣場家樂福做O2O並不容易
    (原標題:沒有電商基因,大賣場家樂福做O2O並不容易)
  • 大賣場改頭換面,沃爾瑪、家樂福越開越小
    而這樣的變化首先開始於兩大傳統大賣場巨頭沃爾瑪和家樂福。今年年初,家樂福迎來年內第一家門店上海成山路店的開業,與以往不同的是,相比「品類齊全、一站式購齊」的傳統大賣場,該店「更小、更方便、更注重服務」,家樂福稱其為「新概念生活超市」。無獨有偶。就在8月初,沃爾瑪也迎來兩家「緊湊型」門店的開業。
  • 家樂福中國區擬擴張電商業務版圖 家樂福APP上線
    繼沃爾瑪擬發力電商後,又一家國際零售業巨頭也要加碼電商業務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月28日從家樂福獲悉,家樂福APP上線,未來其O2O業務將拓展至全國更多城市。細心的消費者發現,最近登錄家樂福網上商城,有了一個新的入口。在APP Store中鍵入「家樂福」,即可下載「家樂福中國」。
  • 沃爾瑪分權 家樂福集權
    家樂福和沃爾瑪這對「冤家」在中國區的改革策略簡直是背道而馳,但它們都遇到了相同的問題:管理層的陸續離職。日前,服務沃爾瑪13年、任職採購副總裁的林靜華已正式辭職。而在此之前,沃爾瑪營運長於劍弈、公司事務部副總裁李成傑已離職。值得注意的是,家樂福此前也爆出了多名店長及區域經理離職的消息。
  • 家樂福的告別式
    有趣的是,今年4月,國美與家樂福中國達成合作,國美將在今年7月底前以「店中店」形式入駐家樂福門店。當時國美零售總裁王俊洲表示,國美和家樂福在新的消費形勢下,都面臨著巨大調整空間,希望藉此在下一輪競爭中,回歸零售本質。但短短兩個月後,國美的合作方可能已從家樂福中國變成了老冤家蘇寧易購,不知這個合作還能否作數。
  • 沃爾瑪的「離去」,被收購的家樂福,傳統零售還行不行了?
    在電商市場的發展之中,傳統門店的劣勢也逐步的浮出了水面;人口流量降低、成本運營等居高這些都制約著傳統門店的競爭能力。不僅是一些實體店鋪,連一些遠洋到中國的海外零售巨頭們,也都「迷失」在這之中。沃爾瑪的關閉就在「618」,電商們都在狂歡的時候,沃爾瑪卻迎來了自己今年上半年第十四次關閉。要知道,在新興零售和電商的間接衝擊之下,這些大賣場形式的零售品牌已經面臨著非常大的業務壓力了。
  • 沃爾瑪、家樂福越開越「小」 這難道是大賣場趨勢?
    相比全國400多家沃爾瑪大賣場,這兩家店不僅在體量上更緊湊,在促進線上線下融合、更加迎合現代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著不少細節變化。沃爾瑪、家樂福「小」門店的雙雙亮相,也標誌著大賣場正式開啟新一輪的轉型升級。
  • 又一老牌超市「倒了」曾打敗家樂福、沃爾瑪 卻沒想到敗給了電商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生活中也湧現出了很多「新事物」,像網際網路、電商、新零售等。慢慢的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被這些「新事物」給影響著,尤其是電商行業讓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重大的變化。在電商行業沒有推廣之前,我國居民想要購物或者是買東西,基本上只能在超市和商場中購買。在沒有電商的年代,超市和商場的生意是非常的火爆。但隨著電商行業的普及,國內很多超市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生存環境也越發的艱難,在最近一段時間我國超市行業還出現了「關店潮」。
  • 家樂福賣身、沃爾瑪慘澹,誰在圍剿大超市?
    開了60年的家樂福,這次算是「涼透了」。6月23日,深陷關店和負增長泥沼的家樂福,將中國業務80%的股權作價48億元人民幣,賣給蘇寧易購後正式退出中國。作為大超市業態的首創者,家樂福也曾想過改變命運。圖片來源:網絡)大賣場的撤退Win or Die, 家樂福並非生存遊戲的唯一選手,老對手沃爾瑪也深陷其中。2013年,坐擁中國市場零售商龍頭地位的沃爾瑪,開始密集關店。當時,沃爾瑪一下子關掉了全國14家門店。這可以被記作大超市的第一次落敗。
  • 家樂福賣身、沃爾瑪慘澹,誰在圍剿大超市
    開了60年的家樂福,這次算是「涼透了」。6月23日,深陷關店和負增長泥沼的家樂福,將中國業務80%的股權作價48億元人民幣,賣給蘇寧易購後正式退出中國。 作為大超市業態的首創者,家樂福也曾想過改變命運。
  • 美國超市叫沃爾瑪,法國超市叫家樂福,那中國的超市叫什麼?
    首先要說的就是美國超市代表沃爾瑪,也就是美國的百貨有限公司。沃爾瑪在全世界有許多分公司,超市是他們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業務,現在有8000多家門店,遍布全球10多個國家。超市裡面的物品種類很齊全,基本上日常生活都可以得到滿足。現在中國進駐的沃爾瑪超市達到四百多家,在中國的很多城市都看得到沃爾瑪的身影。
  • 沃爾瑪家樂福新年換帥 欲做大中國內需蛋糕
    欲重整旗鼓做大中國內需蛋糕農曆新年剛過,外資零售巨頭們便集體迎「新」。昨天,國際零售巨頭沃爾瑪宣布,沃爾瑪國際業務高級副總裁高福瀾將於今年3月1日出任沃爾瑪中國總裁兼執行長,其將負責沃爾瑪公司在中國的零售業務運營。日前有消息稱,原沃爾瑪中國區掌門人陳耀昌將轉會卜蜂蓮花,成為該公司在華新一任CEO,任期4年。
  • 線上家樂福逐鹿京城 電商配送覆蓋北京全市
    在上海運營了將近一年後,家樂福網上商城和App開始向外擴張,第一站是北京。家樂福中國區新業態全國電商總負責人應凱近日對外表示,今年起家樂福電商布局將延伸至各地主要城市。對於傳統零售來說,電商只是打通全渠道的入口,而全渠道則是在努力迎合多種形態的消費趨勢,包括沃爾瑪、麥德龍、物美等在內的零售商都在努力抓住多樣化的消費群體。
  • 彩虹集團:公司的產品在沃爾瑪、家樂福、大潤發等超市都有銷售
    原標題:[路演]彩虹集團:公司的產品在沃爾瑪、家樂福、大潤發等超市都有銷售    彩虹集團
  • 民營超市巨頭倒下,曾大戰沃爾瑪家樂福,5年虧損17億被「賣身」
    隨著網際網路電商興起,人們的消費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每次想到購物,就會優先打開手機在各大電商平臺下單。受此影響,很多實體店陷入經營困局,陸陸續續迎來「關店潮」,比如華潤萬家、新華都這些老牌超市巨頭,也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
  • 4年關閉74家門店,家樂福已離開,沃爾瑪還在堅持
    可以說我國零售行業,最大的競爭對手並不是「同行」,而是電商。在受到電商的衝擊下,我國零售行業的業績,開始逐漸下滑。2010年左右時,我國不少零售「巨頭」都開始受到電商,所帶來的影響。那段時間中,我國電商行業大火,零售行業卻遭遇了寒冬。不少在中國的國際零售巨頭,也在「節衣縮食」的過日子。
  • 長沙:沃爾瑪通宵營業 家樂福滿300送50
    高溫炙烤下的長沙市民,已經被熱辣辣的太陽嚇得有些不敢出門消費,然而,這個周末一場瘋狂的超市「特價對攻戰」將會使燥熱的市民在「淘實惠」的購物過程中感到一絲涼意。    除了享受到特惠價外,8月7日零點後購物滿168元的前300名顧客,還將獲15元的士費,而滿188元的前2000位,還可獲贈精美禮品一份(10粒裝捲紙一提),沃爾瑪方面也已對安保、人員疏散等各種緊急事件做了詳細預案,為方便消費者夜間購物,並增開了4臺免費購物巴士。
  • 中國超市38年簡史:如何在沃爾瑪、家樂福的壓迫下成長?
    不過,在這一階段,臺資、本土企業並不是其中的主角,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等歐美老牌超市企業在一線城市勢如破竹,他們都是大陸和臺企商超學習的對象,家樂福是其中光環耀眼的明星。02 外資巨頭攪局1995年-1997年是外資連鎖超市進入中國市場的高峰期,家樂福、麥德龍、沃爾瑪、卜蜂蓮花爭相進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