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產教綜合 打通光電子晶片產業化「最後一公裡」
以信息技術和製造業融合創新為主要特徵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將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網絡視頻、雲計算、虛擬實境等新的應用層出不窮,對通信容量和計算能力的需求呈現指數級快速增長,這意味著光通信市場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呈現強勢發展態勢。光電子器件、晶片和模塊是光通信的核心器件,倍受西方發達國家重視,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進行研發。我國的光通信產業規模巨大,光通信設備研發方面已躍居世界前列,但是器件和晶片卻遠遠落後,「空芯化」嚴重。尤其是處於國際前沿領域的光電子集成,它是一項顛覆傳統光電行業的技術,有望在光通信、光互連、光傳感、光計算、光信號處理等領域獲得重要應用。然而,高端光電子集成晶片幾乎全部由美日歐廠商主導,這種現狀使得我國光通信行業發展易受到發達國家的掣肘。近年來國家有針對性地對核心光電子晶片進行了扶持,在部分高性能光子集成晶片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儲備了一定的技術。但總體來說,與發達國家還存在明顯差距,特別是在測試和封裝方面,成為制約光電子晶片產業化的「最後一公裡」。
上海交大-平湖智能光電研究院封裝測試平臺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深入踐行產教融合,上海交通大學和平湖市人民政府合作,於2019年3月共建成立了上海交大-平湖智能光電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研究院以包括973首席、長江學者、優青等在內的上海交大教授團隊為核心,坐落於「長三角都市群」的核心區域——具有「魚米之鄉,瓜燈之城,文化之邦」之稱的平湖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充分依靠平湖的地域、產業、經濟優勢,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科、人才、平臺優勢,重點開展光電子產業的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努力打造成為一個國際光電子領域重要機構,匯聚形成技術創新、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基地,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研究院建立光電子封裝測試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區域光電子產業創新能力和整體競爭力;建設成果轉化和新興產業培育基地,面向國內外研究機構和產業機構整合技術、人才、項目資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構築工程師協同創新和培養基地, 發揮校地雙方的優勢,拓展國內外合作研究開發領域,為引進和培養人才提供智力支撐。建院短短一年多時間從無到有蓬勃發展,榮獲嘉興市十大科技創新載體,正在建設浙江省光電和智能製造產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
研究院的封裝測試公共服務平臺引進了國際領先的光電子封測設備,具備光電封裝、形貌檢測、微波測試、系統測試、失效分析等功能,聚焦高端光電子器件、晶片、模塊的研發及其產業化孵化、產品認證、技術諮詢等服務。目前,在光電子封測工藝方面已取得突破,開發了具有自主產權的光電子晶片自動封裝和檢測技術。針對集成光電子晶片功能多樣、開發周期長、成本高等問題,平臺著手建立集成光電子晶片標準化封裝流程和測試標準,降低晶片封裝周期和成本,已形成小批量光電子晶片封測服務能力。至今,已承擔了一批光電行業和研究機構委託的項目,有效推動了光電子技術從實驗室樣品走向實際應用。
研究院將秉承「質量和服務並重」的理念,努力將研究院打造成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光電子技術樞紐、產業樞紐和創新樞紐,以過硬的質量為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助力打通國光電子晶片從研究到產業的「最後一公裡」,推動我國光電子產業發展。
(責編:趙超、呂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