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又見河豚上餐桌 莫為"口福"拼死吃"巴魚"

2021-01-20 中國經濟網

  河豚有毒,請別用生命開玩笑。日前,山東爆出食河豚中毒事件。長沙市衛生監督所昨日發出今年第2號消費預警,提醒市民在吃魚時一定要留意,切勿冒險貪圖「口福」誤食河豚。

  近日,長沙市衛生監督所在日常監督檢查時發現,市內有個別餐館不顧消費者生命安全,以「河魚」或「巴魚」名稱矇騙消費者,製作銷售河豚給顧客食用。該餐館當即被衛生監督部門勒令停止這一違規行為。

  河豚又稱「雞泡魚」,其體內含有毒性極強的「河豚毒素」,人食入豚毒0.5毫克~3毫克就能致死。毒素耐熱,100℃高溫持續8小時都不被破壞,鹽醃、日曬亦均不能破壞毒素。目前,針對河豚中毒無特效治療藥物,以對症治療為主。河豚中毒的病死率為40%~50%,中毒死亡通常發生在發病後4~6小時,最快的可在發病後10分鐘死亡,如超過8~9小時不發生死亡,則預後較好。

  市衛生監督所相關負責人提醒消費者,國家早已明確「嚴禁食用河豚」,人工繁殖的河豚雖然毒素含量要比野生的河豚低,但其毒性是一樣強的。 (記者 匡春林)

(責任編輯:韓肖)

相關焦點

  • 東江魚跳上長沙餐桌
    長沙人吃魚,從青草鰱鱅的家養魚開始,到追求吃「河水煮河魚」的野生魚;從洞庭湖魚,船載進入長沙;到水質優良的東江深水水庫魚大舉跳躍在省城餐桌上……  湖南人吃魚經歷以下五次美食浪潮:先是南門口的魚籽魚泡魚唇火鍋給省城長沙人丟了一個美食的坨,再是株易路口湘春樓的水煮活魚引燃人們對河魚的純真戀情;接著月上橘子洲頭,人們狂吃黃鴨叫;後來就是二環線菩提樹的醬椒魚頭
  • 多巴魚,從古老海底走向世界餐桌_產業綜合_行業_中金在線
    多巴魚,從古老海底走向世界餐桌 2021-01-06 15:16:01 來源:環球財富網
  • 期待| 天津人有口福啦!這些海鮮將陸續端上餐桌!
    期待 | 天津人有口福啦!這些海鮮將陸續端上餐桌!科學規範地向海洋、河流和湖泊等天然水域人工增殖放流魚、蝦幼苗,增加水域資源量,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和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有效措施。同時,通過增殖放流,也能讓更多海鮮產品端上天津人的餐桌。增殖放流放什麼?放多少?放多大規格?哪裡放?何時放?怎樣放?
  • 振興小鎮山藥蛋口福生態園:「文明餐桌」一種積極向上生活態度
    「文明餐桌」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也是節約、是公益、是習慣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山藥蛋口福生態園是振興小鎮接待八方遊客、舉行大型宴會、小型聚會的首選之地,記者剛走近山藥蛋口福生態園,就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張貼「食品安全」、「節約糧食」的公益海報
  • 美食·美說│巴 陵:長沙瓿豆角
    夏季是萬物生長最迅速的時候,也是地裡蔬菜大收穫的季節,餐桌上常見的辣椒、豆角、茄子、絲瓜、南瓜、冬瓜、黃瓜等蔬菜,已經是吃不完、摘不盡,農家必須變著方法把新鮮蔬菜儲存起來,儲備到其他沒蔬菜的季節去吃。長沙人做美食有自己的天賦,在研製美食的時候,也不放過天氣和陽光的恩賜,利用夏日酷熱的太陽資源,開發他們特色的酸辣食物,這就是聞名的瓿豆角、瓿辣椒。
  • 高檔海鮮遊上長沙尋常百姓餐桌
    疫情之下,包機直飛,從基地到餐桌僅需5~7天,且價格親民高檔海鮮遊上尋常百姓餐桌24日一大早,家住車站北路的鄒女士就來到超市進行採購,今天家裡來客人,鄒女士琢磨著換換口味,多買點海鮮,尤其是從國外進口的高檔海鮮。
  • 長治上黨振興小鎮山藥蛋口福生態園:倡導文明餐桌新風尚
    「文明餐桌」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也是節約、是公益、是習慣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舉行大型宴會、小型聚會的首選之地,走近山藥蛋口福生態園,就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張貼「食品安全」、「節約糧食」的公益海報,讓顧客從進門開始就感受到「禁止浪費」的氛圍。
  • 小雪時節吃點啥 長沙這家店的河鮮養生滋補還飽口福
    北方的居民已經在朋友圈裡曬起了他們的雪人團隊,在有暖氣的房子裡輕鬆過冬,而對於沒有暖氣的長沙居民來說,走在大街上被寒風吹得瑟瑟發抖,回到家中,溫度也不會比外面高多少。此刻吃點啥來培養一身正氣,對抗這寒冷的冬天呢?在長沙有這樣一家店,他們推出「河鮮季」各類美食,既滋補養生,又讓吃貨們大飽口福,這就是長沙的上座海鮮店。
  • 魚中新貴,全球首家多巴魚精緻料理引領健康新方式
    我們吃什麼樣的食物,代表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從選擇自然、優質、潔淨的食物開始,可以讓失落的美味重返餐桌,讓大家找到幸福的起點。近來,許多上海人都被一家新推出的多巴魚精緻料理所深深吸引,這家料理店,正為人們引領著健康飲食新方式,希望讓品嘗過的顧客都成為「多巴魚美食家」。選擇多巴魚,則選擇健康。為什麼這麼說呢?
  • 廣東人最討厭吃的魚,在越南人的眼中成了最愛的下酒菜?
    這可是經常出現在我們餐桌上的美食,不過這些食物,實際上都是入侵物種,只是在中國人的眼中,它就是一盤菜,所以也被很多網友評為最失敗的入侵物種。不過有一樣入侵物種,就連最會吃的廣東人,也不敢下口,反而在國外成為了一道下酒菜,這便是清道夫。
  • 口福| 食有魚兮樂有餘
    本文摘自《口福老北京》,金受申著,北京出版社,2014年10月北京五方雜處,魚類無所不有,無類不被人吃,即便是所謂的「清江鰣魚」,亦可應時出現市上。至於北京特產的魚,只有黑魚、厚魚、草包魚、鯰魚、團魚等幾種次等魚。最好的是北京「金翅鯉魚」,分量不重,味最新鮮,可為魚中一寶。更有一種「昆明金鯉」,產於萬壽山昆明湖,只不多見罷了。
  • 非發行為蒙巴薩-巴加莫約公路提供3.45億歐元資金
    據《每日新聞》12月17日報導,非洲開發銀行已批准為蒙巴薩-隆加隆加-坦噶-巴加莫約公路第一標段提供3.45億歐元資金,佔該項目總金額的78.5%。該項目連接坦尚尼亞和肯亞,是東非運輸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可以輻射剛果金、蒲隆地、盧安達、烏幹達、南蘇丹等內陸國家,減少運輸時間。
  • 長沙開展新文明餐桌行動 讓「公筷公勺」走進千家萬戶
    飯店、賓館、家庭積極響應,「公筷公勺」正逐漸成為長沙人文明用餐的好習慣。如今,長沙大大小小商圈重現昔日的人氣和繁華,很多餐廳也陸續恢復堂食。在全民抗疫的關鍵時期,全市5000餘家餐飲單位紛紛響應「新文明餐桌」倡議,爭做文明用餐新風尚的引導者和推動者。
  • 美食·美說│巴 陵:長沙唆螺
    喜歡長沙的夏天,必然會喜歡長沙喧囂的夜幕和唆螺的味道,像臭豆腐一樣融入長沙人的生活,成為我們休閒生活的一部分。長沙及周邊地方,到了盛夏的夜晚,市民成群結隊到街邊吃夜宵,他們放肆呷唆螺、喝啤酒來打發寂寞的夜晚。
  • 農村吃魚俗話:「花鰱頭,草魚腰,烏魚腦殼你莫挑」,有道理嗎?
    淡水魚是餐桌上常見的美食,味道鮮美,肉質細膩,家來客人了,總要做一條魚撐撐場面,無肉不成宴,我國四大淡水魚青、草、鰱、鱅,是比較受歡迎的幾種魚,除了青魚價格略高,其他的都經濟實惠,農村吃魚有句老俗話:「花鰱頭,草魚腰,
  • 長沙「腳魚」有點名堂
    鱉,一種魚,因背露甲板,又稱「甲魚」;因形狀成團,又稱「團魚」;因四腳爬行,又稱「腳魚」;因生活在水中,又稱「水魚」。三千年前的《周書》在記載各方國獻的方物中就有「長沙鱉」的記載,這就是長沙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的典籍之中,所以有歷史學家說,長沙有文字可靠的歷史是從長沙鱉開始的。《逸周書 王會解》注釋「長沙鱉」:特大而美,故貢也。」大而美味,所以是貢品,是帝王和貴族用來招待貴賓和朋友的食物。
  • 曾慶偉談吃 南遊莫忘武昌魚
    宋代蘇軾詩:「長江繞廓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初到黃州》)。 宋代範成大詩:「卻笑鱸江垂釣手,武昌魚好便淹留」(《鄂州南樓詩》)。 元代馬祖常詩:「攜幼歸來拜丘陵,南遊莫忘武昌魚」(《送宋顯示夫南歸》)。
  • 原來楞巴魚就是「胖頭魚」,釣上來了可別扔,好吃著呢……
    楞巴魚,學名蝦虎魚,有些沿海地區的人也叫它海胖頭、大頭光、海鯰魚等。關於楞巴魚這一名字的傳說很多,我覺得最合理的說法是,早期下海的漁民打漁時發現網裡有楞巴魚,一般情況下都會挑撿出來,自己嘀咕或者相互提醒著說:「扔吧,扔了吧!」
  • 埃及引進的外來魚,曾為餐桌明星,如今身價大跌
    埃及引進的外來魚,曾為餐桌明星,如今身價大跌。大家對這種魚應該不會陌生,釣魚人亦如此,因為野釣很容易釣到那種魚。同時這種魚曾經經常出現在老百姓的餐桌上面,因為肉質細嫩,多肉少刺,價格低廉,所以一時間全民都喜歡上了這個外來物種,成為了餐桌上的明星。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埃及鬍子鯰魚,我國在81年的時候就開始引進了,由於這種魚的生命力十分頑強,所以在我國繁育速度很快。
  • 知微見「箸」看餐桌,從「筷箸」品「大國風範」下的中國餐桌文化
    說到飲食,就以《紅樓夢》為代表,我們會發現古人的飲食禮儀文化永遠會高於飲食本身,這也是古代最重要的社會風氣,當然,餐桌上也是體現禮儀最重要的地方。但是,就連如此描繪細膩的《紅樓夢》中,人們依舊忽視了餐桌上最重要甚至承載起餐桌禮儀活動展開的小物件,然而,知微見著下,卻更能以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呈現不一樣的飲食禮儀發展之路,這枚物件就是筷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