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遊戲重回高增長挽救股價《反壟斷指南》有何影響還需觀察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投資者網

《投資者網》郭曉

11月12日港股盤後,騰訊控股(下稱:騰訊,00700.HK)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其中營收1254.5億元,同比增長9%,高於市場預估的1238.3億元人民幣,屬股東淨利潤為385.4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增89%,遠高於市場預估的302.6億元人民幣。

三季報的發布及時止住了公司因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下稱:《反壟斷指南》)引起的股價下跌趨勢,截止上周五收盤,騰訊股價已重回600元的位置,幾乎將股價下跌的「損失」補了回來。

本次騰訊三季報的看點,不僅包括網路遊戲重回高增長,增值服務造血能力強,還有投資業務回報亮眼,助力騰訊本季度歸股東淨利潤同比大漲近九成。此外,《反壟斷指南》究竟會對騰訊造成怎樣的影響,也是投資者關心的重磅話題。

網路遊戲日賺4.5億,創造遞延收入近700億元

三季度,增值服務業務依然是騰訊的基本盤,貢獻了公司的過半營收,以及超六成的毛利潤,其中網路遊戲貢獻了增值服務業務營收的近六成。

具體數據看,增值服務實現營收698.02億元,佔比公司總營收的56%,較2019年全年的53%提升3個百分點。其中,網路遊戲貢獻了414.22億元的收入,折合每天為騰訊賺取4.5億元,吸金能力非同一般。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網路遊戲的同比增速達45%,創造了疫情後的新高,同時也追上了2018年遊戲版號限制前的增長水平。

騰訊遊戲業務之所以表現突出,一方面繼續受益於疫情造成的全球「宅家經濟」紅利,另一方面得益於騰訊網路遊戲過硬的基本盤——三季度《王者榮耀》以及《和平精英》兩款頭部手遊繼續實現大量創收、加上二季度網路遊戲的高遞延收入、以及芬蘭移動遊戲工作室Supercell(《部落衝突》)並表的三重利好。

根據第三方平臺Sensor Tower商店的情報數據顯示:2020年三季度,騰訊手遊《王者榮耀》累計全球吸金6.36美元,中國玩家貢獻了超95%的收入;另一大王炸遊戲《和平精英》(國際版為《PUBG Mobile》)三季度全球累計吸金6.27億美元,並連續兩次(7、8月)蟬聯全球手遊收入榜冠軍,中國玩家貢獻了近六成收入。

展望四季度,騰訊的網路遊戲業務除了旗艦遊戲的持續穩定輸出外,還有多款新遊戲蓄勢待發。其中,《英雄聯盟手遊版》已於十月底在各海外市場陸續公測,這款備受關注的手遊,被認為有望在海外市場複製《王者榮耀》在國內市場創造的奇蹟。而另一款被寄予厚望的《天涯明月刀》已於10月份上線,根據Sensor Tower數據,該遊戲首周在國內App Store預估收入近5000萬美元,打破了2019年《完美世界》手遊創下的上市首周收入記錄。

從遞延收入上看,三季度騰訊遞延收入為927億元,較2019年末的682.8億元多出244.5億元。若按照2019年增值服務業務佔遞延收入的82%計算,扣除非網路遊戲遞延收入部分,網路遊戲貢獻的遞延收入接近700億元,進而保證了四季度網路遊戲的收入。

另外,受虎牙並表的影響,公司增值服務業務中的網絡社交收入為283.8億元,同比增長29%,較2019年同期同比增速高出8個百分點。據悉,騰訊計劃將剛完成合併的鬥魚(DUYU.NASDAQ)在今年四季度並表,屆時將進一步推動社交網絡部分的收入增長。

投資收益超115億元,歸屬股東淨利暴漲近九成

本次騰訊三季報,最亮眼的數據當屬公司歸屬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速達89%,二季度這一數據為37%,去年同期僅為-13%,足以可見今年三季度騰訊盈利能力提升幅度之大。

深究其中原因,這89%的歸屬股東淨利增速主要受損益表中「其他收益淨額」的影響。第三季度,騰訊錄得115.51億元的「其他收益淨額」,主要包含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調整項目,其中包括因電動汽車、網路遊戲及本地服務等垂直領域的投資公司估值增加而產生的公允價值收益淨額,以及視同處置若干投資公司的所得收益淨額。

通常這些項目在會計核算中被計為非經常性損益,若按扣除此項後的「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算,三季度,騰訊歸屬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速就降到了32%。

騰訊三季報財務表現摘要

來源:騰訊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

不過,儘管騰訊財報中產生的巨額「其他收益淨額」名義上為非經常性損益,但實際上每年都會發生。自「3Q大戰」後,騰訊就將「投資」確定為一項長期戰略,截止2020年9月30日,騰訊投資性資產超2600億元,佔公司總資產超20%。

騰訊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司包括京東、美團、拼多多、B站、特斯拉、蔚來、閱文集團、虎牙(現並表)、鬥魚、搜狗等,這些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大部分在資本市場獲得了不錯的增長,部分公司實現盈利大漲,同時也增厚了騰訊的股東權益與淨利潤。

從長期看,投資收益或將成為騰訊的一項基本淨利潤來源,而今年三季度助力公司歸屬股東淨利潤增長89%或許只是一個開始。從騰訊的投資矩陣看,多數被投公司為行業獨角獸,有著良好的增長前景及變現能力,隨著相關被投公司陸續登陸資本市場,以及一些被投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改善,投資收益對騰訊淨利潤的增厚效應將進一步凸顯。

《反壟斷指南》側重監管交易行為,對騰訊影響或有限

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推出《反壟斷指南》,儘管該指南還在起草階段,但對包括騰訊在內的網際網路大廠造成了較大影響。騰訊高管在三季報電話會議上稱,會花一些時間與監管交流,以理解他們希望達成什麼。

就《反壟斷指南》拋出的六大重點打擊領域的特徵來看,包括不公平價格行為、低於成本銷售、拒絕交易(在平臺規則、算法、技術、流量分配等方面設置障礙,使交易相對人難以開展交易)、限定交易(「二選一」等)、搭售/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 (捆綁銷售、搜索降權和流量限制等懲罰性措施等)、差別待遇(差異性交易價格和條件,如「大數據殺熟」等),監管重點更側重於具有壟斷性質的不合理交易行為。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反壟斷指南》對騰訊的主要影響將會聚焦在是否存在拒絕交易的現象。例如,微信此前分別封禁淘寶和抖音等競爭平臺分享連結的行為可能被監管部門認定為拒絕交易。

中信證券也表示,《反壟斷指南》對騰訊的微信業務或有影響,而對遊戲、廣告、金融等業務影響料有限,給出的理由具體如下:

騰訊的網路遊戲作為產品單體而非平臺,並不適用於《反壟斷指南》;廣告業務2020Q2年營收達185.5億元,根據艾瑞諮詢數據2020Q2國內網絡廣告市場規模達1678.9億元,騰訊廣告業務並未達到市場支配地位,網際網路廣告領域依然保持市場化定價體系;金融與企業服務業務中,目前騰訊在支付、信貸和雲業務也均未實現壟斷或支配市場。

至於遊戲是否構成反壟斷指南中超額利潤中的嫌疑?《中信證券》則認為騰訊遊戲的優勢並不是口碑最好,而是貨幣化能力最強,但通過遊戲獲得的收益究竟算不算不合理的「超額利潤」呢?也很難界定。

到底《反壟斷指南》最終會對騰訊造成何種影響,還需進一步觀察相應條款的細節確定。不過,從現在起草階段的方案來看,對騰訊的影響可能並不如市場預想的那麼大。(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焦點

  • 騰訊、阿里遇到反壟斷:基本面向左還是向右?其實"山還是那座山"
    其實「山還是那座山」  在騰訊系和阿里系公司「雙十一」頻頻刷屏之際,騰訊、阿里、美團的股價卻大跌。11月11日,騰訊控股、阿里(H股)和美團的股價分別大跌5.71%、8.42%和7.67%。  市場有觀點認為,導致這些網際網路巨頭股價大跌的原因是,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其中根據《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要對網際網路平臺進行反壟斷約束,包括「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等。
  • 騰訊、阿里遇到反壟斷:基本面向左還是向右?其實「山還是那座山」
    市場有觀點認為,導致這些網際網路巨頭股價大跌的原因是,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其中根據《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要對網際網路平臺進行反壟斷約束,包括「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等。
  • 騰訊、阿里、美團……為什麼那麼害怕反壟斷
    反壟斷,被放在如此高規格的會議中討論,是極其罕見的。要知道,每年年底的政治局會議是非常重要的,是給第二年的經濟工作定調,特別是在2020年如此特殊的年份。因此,年底的政治局會議,是觀察第二年中國經濟政策的重要窗口。
  • 復盤美國科技巨頭,思考中國反壟斷影響
    FAAG 自 2017 年以來遭受反壟斷訴訟頻率極高,已 經付出了多筆高額的罰款。反壟斷對美國科技巨頭短期的股價會造成衝擊,但是長期影響有限。IBM、 微軟、FAAG 在遭受反壟斷訴訟後,股價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但是從 長期看,影響企業的經營和股價的最核心因素不是反壟斷。
  • 反壟斷正式開始!阿里、騰訊、順豐旗下公司遭頂格處罰 國外反壟斷...
    來源:市場監管總局 消息一出,阿里、騰訊股價跳水。阿里巴巴、騰訊控股和閱文集團等三家公司股票午後出現跳水,三家公司股價一度均都跌超3%,截至收盤阿里巴巴跌2.55%,騰訊控股跌2.64%,閱文集團跌4.12%。三家公司有哪些違規?
  • 月薪7.6萬 騰訊又漲工資了!更有遊戲業務狂增45%
    原標題:月薪7.6萬 騰訊又漲工資了!更有遊戲業務狂增45% 摘要 【月薪7.6萬 騰訊又漲工資了!
  • 阿里時隔七年重回港交所 將與騰訊爭「港股之王」?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阿里時隔七年重回港交所 將與騰訊爭「港股之王」?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5日電(張旭)時隔7年,阿里巴巴重回港交所。其13日晚提交招股書,計劃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這意味著,阿里巴巴將成為首個同時在港交所和紐交所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
  • 阿里、騰訊、順豐被頂格處罰,反壟斷「第一槍」釋放什麼信號?
    國家監管層關注寡頭經濟,「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圖片來源於網絡)近年來,伴隨推動《反壟斷法》修訂,制定《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出臺多部反壟斷規章和指南,讓網際網路領域的反壟斷法律制度更趨完善,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預期性。
  • 騰訊2020年Q3財報:一天淨賺3.6億元 微信月活12.13億甩遠QQ
    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這則反壟斷指南猶如一顆炸彈,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股價大挫。而11月12日,騰訊股價止跌上漲,早盤高開3.45%,收盤上漲4.72%。盤後,騰訊發布了靚麗的Q3財報。
  • 媒體談「網際網路反壟斷」:讓規則回到公平公正公開的環境中
    《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公布後,阿里、美團、拼多多、騰訊等巨頭股價大跌,引發網民圍觀。一些人抱著吃瓜心態看待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監管,甚至有人把監管措施密集出臺,與某些企業高層的言論直接聯繫起來。這種看熱鬧的心態,並沒有理解在平臺經濟領域開展反壟斷監管的意義。
  • 網際網路反壟斷第一槍:阿里騰訊系被罰 正審查虎牙和鬥魚合併
    11月10日發布的《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的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涉及協議控制(VIE)架構的經營者集中,屬於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範圍。」這是官方文件首次肯定受理VIE架構企業的反壟斷申報和審查,而大量的網際網路頭部企業正好是採用VIE架構的主要企業類型。
  • 雪球用戶看騰訊,還得接著往下跌
    早在之前,筆者針對騰訊股價虛高就作出過判斷,主要理由有三方面:①入股優土、大眾點評、京東證明微信不是無所不能,而這恰恰一直是騰訊股價上漲的最大動力。②遊戲上的大規模投資證明騰訊的重心仍然是遊戲,而這撐不起這麼高的市值。③騰訊把不良資源打包出售給行業內的領先者,這是徹底放棄這些領域,等於把自己的未來給斷送了。
  • 海外市場掘金:反壟斷無傷大雅 社區團購趨勢依舊
    最近,反壟斷大棒來襲,阿里、騰訊、美團股價應聲下挫。  那麼,反壟斷對這些網際網路巨頭真的有影響嗎?短期受影響,長期來看均是持續上升趨勢。改善,而壟斷是市場法則在起作用,只要不對這些網際網路巨頭進行人為分拆,大概率壟斷還將繼續,那些在市場激烈競爭中拼殺出來的科技巨頭們還將繼續掘取超額收益。
  • 股價連續2天重挫!阿里騰訊真的在壟斷嗎?
    受此影響,阿里巴巴的股價連續2天被重創,目前阿里的市值在5.32萬億港元,與上半年接近9000億美金的阿里相比,阿里下半年股價走得十分慘澹!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騰訊股價走得還算穩健,目前騰訊公司的市值為5.39萬億港元,超越阿里巴巴,成為中國第一大網際網路公司!
  • 阿里、騰訊系、順豐系違反反壟斷規定遭罰款,律師:罰款50萬元影響...
    處罰的上限即罰款50萬元已經進行頂格處罰北京雲嘉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認為,集中處罰三起網際網路領域未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的案例,加上雙11前一天頒布平臺經濟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確實可以看出市場監管總局已經將網際網路領域作為下一步進行反壟斷執法的重點領域
  • 反壟斷監管重拳出擊,「首戰」鎖定社區團購混戰
    受此消息影響,23日開盤,阿里巴巴(09988.HK)、騰訊控股(00700.HK)、美團(00390.HK)股價均現1%以內跌幅,京東集團(09618.HK)股價上漲1.65%。截至收盤,阿里跌幅擴大至1.77%,騰訊下跌0.26%,美團回升轉漲。美國當地時間22日收盤,拼多多(PDD.Nasdaq)股價大跌5.34%。
  • 知料|全球監管掀起反壟斷狂潮,陷入焦慮的不止是阿里美團騰訊
    引發輿論關注的原因很簡單,今年以來,網際網路反壟斷屢被提及。監管趨嚴下,市場情緒風聲鶴唳。1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反壟斷意見稿發出當天,港股網際網路巨頭股價集體大跌,當天美團跌超10%,京東跌超8%,阿里跌超5%,騰訊跌超6%。反壟斷,成為一眾網際網路巨頭繞不開的話題。
  • 中國吹響網際網路反壟斷執法號角,平臺巨頭如何應對下半場較量?
    中國吹響網際網路反壟斷執法號角,平臺巨頭如何應對下半場較量?作者 馬蓉/黃斌中國對阿里巴巴涉嫌壟斷展開立案調查,劍指「二選一」反壟斷執法從嚴,騰訊美團等平臺或「在劫難逃」中國需加強反壟斷執行和落實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劉旭指出,「目前還看不清監管會(對阿里)做出什麼樣的處罰,有可能一分錢都不罰,只需要整改;也可能按照上年度銷售額1%-10%處罰。」新華社周四稍早報導,中國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受此影響,阿里開盤後深跌至逾五個月低位,其他網際網路平臺股價亦受拖累。
  • 國家定調,反壟斷啟動,騰訊阿里市值暴跌的背後,網際網路巨變將至
    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 網易股價重回300,曇花一現還是漸入佳境?|海豚談估值
    然而,放眼整年:年初網易曾因為裁員風波股價超跌嚴重,被嚴重低估後開展走高態勢;直至今年Q2公布財報,一向強勢的遊戲顯示開始疲軟,電商及創新業務也在拖後腿,股價一度跌至211美元;10月份,網易有道上市,開高走低;隨後阿里和當時的網易考拉官宣,還領投買不起版權的網易雲音樂,市場出現疲態;而在Q3財報公布後,遊戲回穩,電商收縮,市場重拾回信心,股價逐漸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