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者網
《投資者網》郭曉
11月12日港股盤後,騰訊控股(下稱:騰訊,00700.HK)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其中營收1254.5億元,同比增長9%,高於市場預估的1238.3億元人民幣,屬股東淨利潤為385.4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增89%,遠高於市場預估的302.6億元人民幣。
三季報的發布及時止住了公司因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下稱:《反壟斷指南》)引起的股價下跌趨勢,截止上周五收盤,騰訊股價已重回600元的位置,幾乎將股價下跌的「損失」補了回來。
本次騰訊三季報的看點,不僅包括網路遊戲重回高增長,增值服務造血能力強,還有投資業務回報亮眼,助力騰訊本季度歸股東淨利潤同比大漲近九成。此外,《反壟斷指南》究竟會對騰訊造成怎樣的影響,也是投資者關心的重磅話題。
網路遊戲日賺4.5億,創造遞延收入近700億元
三季度,增值服務業務依然是騰訊的基本盤,貢獻了公司的過半營收,以及超六成的毛利潤,其中網路遊戲貢獻了增值服務業務營收的近六成。
具體數據看,增值服務實現營收698.02億元,佔比公司總營收的56%,較2019年全年的53%提升3個百分點。其中,網路遊戲貢獻了414.22億元的收入,折合每天為騰訊賺取4.5億元,吸金能力非同一般。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網路遊戲的同比增速達45%,創造了疫情後的新高,同時也追上了2018年遊戲版號限制前的增長水平。
騰訊遊戲業務之所以表現突出,一方面繼續受益於疫情造成的全球「宅家經濟」紅利,另一方面得益於騰訊網路遊戲過硬的基本盤——三季度《王者榮耀》以及《和平精英》兩款頭部手遊繼續實現大量創收、加上二季度網路遊戲的高遞延收入、以及芬蘭移動遊戲工作室Supercell(《部落衝突》)並表的三重利好。
根據第三方平臺Sensor Tower商店的情報數據顯示:2020年三季度,騰訊手遊《王者榮耀》累計全球吸金6.36美元,中國玩家貢獻了超95%的收入;另一大王炸遊戲《和平精英》(國際版為《PUBG Mobile》)三季度全球累計吸金6.27億美元,並連續兩次(7、8月)蟬聯全球手遊收入榜冠軍,中國玩家貢獻了近六成收入。
展望四季度,騰訊的網路遊戲業務除了旗艦遊戲的持續穩定輸出外,還有多款新遊戲蓄勢待發。其中,《英雄聯盟手遊版》已於十月底在各海外市場陸續公測,這款備受關注的手遊,被認為有望在海外市場複製《王者榮耀》在國內市場創造的奇蹟。而另一款被寄予厚望的《天涯明月刀》已於10月份上線,根據Sensor Tower數據,該遊戲首周在國內App Store預估收入近5000萬美元,打破了2019年《完美世界》手遊創下的上市首周收入記錄。
從遞延收入上看,三季度騰訊遞延收入為927億元,較2019年末的682.8億元多出244.5億元。若按照2019年增值服務業務佔遞延收入的82%計算,扣除非網路遊戲遞延收入部分,網路遊戲貢獻的遞延收入接近700億元,進而保證了四季度網路遊戲的收入。
另外,受虎牙並表的影響,公司增值服務業務中的網絡社交收入為283.8億元,同比增長29%,較2019年同期同比增速高出8個百分點。據悉,騰訊計劃將剛完成合併的鬥魚(DUYU.NASDAQ)在今年四季度並表,屆時將進一步推動社交網絡部分的收入增長。
投資收益超115億元,歸屬股東淨利暴漲近九成
本次騰訊三季報,最亮眼的數據當屬公司歸屬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速達89%,二季度這一數據為37%,去年同期僅為-13%,足以可見今年三季度騰訊盈利能力提升幅度之大。
深究其中原因,這89%的歸屬股東淨利增速主要受損益表中「其他收益淨額」的影響。第三季度,騰訊錄得115.51億元的「其他收益淨額」,主要包含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調整項目,其中包括因電動汽車、網路遊戲及本地服務等垂直領域的投資公司估值增加而產生的公允價值收益淨額,以及視同處置若干投資公司的所得收益淨額。
通常這些項目在會計核算中被計為非經常性損益,若按扣除此項後的「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算,三季度,騰訊歸屬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速就降到了32%。
騰訊三季報財務表現摘要
來源:騰訊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
不過,儘管騰訊財報中產生的巨額「其他收益淨額」名義上為非經常性損益,但實際上每年都會發生。自「3Q大戰」後,騰訊就將「投資」確定為一項長期戰略,截止2020年9月30日,騰訊投資性資產超2600億元,佔公司總資產超20%。
騰訊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司包括京東、美團、拼多多、B站、特斯拉、蔚來、閱文集團、虎牙(現並表)、鬥魚、搜狗等,這些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大部分在資本市場獲得了不錯的增長,部分公司實現盈利大漲,同時也增厚了騰訊的股東權益與淨利潤。
從長期看,投資收益或將成為騰訊的一項基本淨利潤來源,而今年三季度助力公司歸屬股東淨利潤增長89%或許只是一個開始。從騰訊的投資矩陣看,多數被投公司為行業獨角獸,有著良好的增長前景及變現能力,隨著相關被投公司陸續登陸資本市場,以及一些被投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改善,投資收益對騰訊淨利潤的增厚效應將進一步凸顯。
《反壟斷指南》側重監管交易行為,對騰訊影響或有限
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推出《反壟斷指南》,儘管該指南還在起草階段,但對包括騰訊在內的網際網路大廠造成了較大影響。騰訊高管在三季報電話會議上稱,會花一些時間與監管交流,以理解他們希望達成什麼。
就《反壟斷指南》拋出的六大重點打擊領域的特徵來看,包括不公平價格行為、低於成本銷售、拒絕交易(在平臺規則、算法、技術、流量分配等方面設置障礙,使交易相對人難以開展交易)、限定交易(「二選一」等)、搭售/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 (捆綁銷售、搜索降權和流量限制等懲罰性措施等)、差別待遇(差異性交易價格和條件,如「大數據殺熟」等),監管重點更側重於具有壟斷性質的不合理交易行為。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反壟斷指南》對騰訊的主要影響將會聚焦在是否存在拒絕交易的現象。例如,微信此前分別封禁淘寶和抖音等競爭平臺分享連結的行為可能被監管部門認定為拒絕交易。
中信證券也表示,《反壟斷指南》對騰訊的微信業務或有影響,而對遊戲、廣告、金融等業務影響料有限,給出的理由具體如下:
騰訊的網路遊戲作為產品單體而非平臺,並不適用於《反壟斷指南》;廣告業務2020Q2年營收達185.5億元,根據艾瑞諮詢數據2020Q2國內網絡廣告市場規模達1678.9億元,騰訊廣告業務並未達到市場支配地位,網際網路廣告領域依然保持市場化定價體系;金融與企業服務業務中,目前騰訊在支付、信貸和雲業務也均未實現壟斷或支配市場。
至於遊戲是否構成反壟斷指南中超額利潤中的嫌疑?《中信證券》則認為騰訊遊戲的優勢並不是口碑最好,而是貨幣化能力最強,但通過遊戲獲得的收益究竟算不算不合理的「超額利潤」呢?也很難界定。
到底《反壟斷指南》最終會對騰訊造成何種影響,還需進一步觀察相應條款的細節確定。不過,從現在起草階段的方案來看,對騰訊的影響可能並不如市場預想的那麼大。(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