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紙調令官宣,神龍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龍汽車」)也正式揮別了「安鐵成時代」。
9月18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召開幹部大會,國資委企業領導人員管理二局局長姜維亮代表國資委黨委宣布了關於中汽中心主要領導調整的決定:安鐵成任中汽中心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擔任法定代表人。
安鐵成此前的職務是東風汽車集團副總經理兼神龍汽車董事長。2017年6月2日,東風汽車集團召開黨委常委會,經商議後決定安鐵成出任神龍汽車董事長一職。神龍汽車也正式結束了為期16年的「劉衛東時代」,以安鐵成為核心的新管理層擔負起了喚醒神龍、力挽狂瀾的重任。
在為期兩年多的「安鐵成時代」,神龍汽車銷量、業績並未迎來改觀,相反接連跳水,虧損持續擴大。對於困境成因,神龍汽車方面9月20日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書面採訪時並未迴避:「宏觀上講,是因為神龍汽車在創新發展上慢了,在轉型升級中慢了,在消費升級中慢了。具體來講,沒有跟上客戶和市場的快速變化,產品沒有很好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自身體系力不足,全價值鏈生態比較脆弱。」
而隨著管理層再度換防,神龍汽車復興計劃也由此前安鐵成在任期間提出的「站穩腳跟、重回賽道、卓越發展」三步走戰略變換成了「培元、固元、拓元」為核心的「元」計劃。「未來,神龍汽車將把所有對未來的期盼、對重生的渴望,全部凝聚為對市場的敬畏、對客戶的敬畏、對合作夥伴的敬畏。」神龍汽車方面告訴記者。
亂世用重典
重疾需下猛藥,亂世當用重典。對於「重病纏身」的神龍汽車來說,高層換防、戰略變陣只是開始。
對於安鐵成而言,在短短兩年半的時間裡,也完成了南下武漢、北上天津的輪迴。根據中汽中心官網資料,公司成立於1985年,總部位於天津,是隸屬於國務院國資委的中央企業。目前,中汽中心共有職能部門9個、部門及全資子公司22家、控股公司7家,總資產100億元,淨資產74.8億元,佔地總面積8085畝,員工總數4692人。
據了解,2017年4月,安鐵成從一汽轎車總經理任上南下武漢,出任東風汽車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同年6月正式擔任神龍汽車董事長。
而事實上,在安鐵成履新之前,神龍汽車就已步入了銷量持續下滑的軌道。根據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神龍汽車銷量為60.02萬輛,同比下降14.77%,跌出了乘用車銷量全國前十。2017年前4個月,神龍公司累計銷量為10.25萬輛,同比下滑48.06%,其中4月份,神龍汽車單月在華共計售出新車2.22萬輛,同比下滑55.1%。
在此背景下,安鐵成也肩負起了喚醒神龍、力挽狂瀾的重任。不過事與願違,在安鐵成執掌神龍汽車帥印的兩年多時間裡,公司銷量和盈利水平未見較大起色,相反滑入了「斷崖式下滑」的深淵。
相關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18年,神龍汽車銷量已連續3年大幅下滑,從銷量巔峰的70.48萬輛降至25.34萬輛,2018年銷量僅約為巔峰時的36%;今年上半年,神龍汽車旗下東風標緻和東風雪鐵龍兩大品牌累計銷量僅為6.3萬輛,同比下滑60.05%。
銷量大幅下滑也直接衝破了盈虧平衡防線。7月24日,東風公司發布公告稱,根據PSA發布的財報,神龍汽車及神龍汽車銷售公司上半年盈利由正轉負,虧損高達25億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神龍汽車及銷售公司的虧損額已接近去年全年虧損額的70%。
有外界猜測,此次安鐵成遠調天津出任中汽中心一把手,或與神龍汽車發展不及預期有關。但神龍汽車方面並未對此置評。
據了解,為了「活下去」,神龍汽車拋出了一系列開源節流的計劃。神龍汽車公關行政部此前向本報記者提供的信息顯示,公司計劃將位於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製造一廠、三廠合併,優化產能布局,一廠在建土地性質調整為商業用地後由政府收儲按一定比例分享增值收益。在人員安置方面,隨著產能的優化調整人員富餘情況是存在的,公司將通過東風集團內部安置、「歇工」待崗等方式按相關政策要求進行妥善安置。
「未來三年(2020~2022年),公司將投放14款全新車型,每個品牌每年都有新車型。」神龍汽車方面表示,東風標緻以「趣享未來」作為品牌承諾,在強調設計、追求技術升級的同時,重視駕駛的樂趣;東風雪鐵龍堅持「因你不同」的品牌主張,強調設計與舒適帶給消費者心靈上的愉悅享受。
在品牌和服務空白城市,神龍汽車將開展雙品牌協同,改善經銷商的盈利性和盈利能力,提高品牌的可見度和覆蓋率,提升網絡渠道的健康度和活力;同時繼續實施清晰、簡單、公平、穩定的商務政策,從資金支持、專業培訓和運營管理三個方面為經銷商及時、主動提供解決方案。
培元求復興
神龍汽車成立於1992年5月,是東風汽車集團與法國PSA(標緻雪鐵龍集團)合資興建的乘用車生產經營企業,雙方各佔50%的股比,旗下擁有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兩大法系車品牌。
今年正值法國雪鐵龍品牌創立第100年,卻無奈在中國市場迎來了「水土不服」的至暗時刻。記者深入神龍汽車位於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風大道、神龍大道沿線的神龍一廠、二廠、三廠和營銷總部等地實地探訪了解到,目前工廠尚在正常生產,不時有員工身著工作服進出。在三廠門口,一位員工告訴記者,目前一天產量不足200輛,和高峰期的近千輛相比產能利用率並不高。
公開資料顯示,神龍汽車在國內共建有四座工廠。其中,四廠位於成都,於2016年9月正式投產竣工,其他三座位於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廠產能為30萬輛、二廠產能為15萬輛、三廠兩期總產能為30萬輛、四廠一期產能為24萬輛。
也就是說,神龍汽車四大工廠總計產能為99萬輛,是今年23.5萬輛銷量目標的4倍有餘,僅三廠30萬輛總產能就基本可以滿足銷量所需。
神龍汽車方面表示,通過反覆研討,公司認清了現實的狀況,客觀分析了面臨的問題,同時希望努力去做一些改變以更加適應中國市場,爭取在未來能有個好的發展。為了生存,有些工作是現在必須要去做的,包括產能的優化調整、人員的合理安置等工作。
在戰略方面,神龍汽車也由此前安鐵成時代的「站穩腳跟、重回賽道、卓越發展」三步走戰略變成了以「培元、固元、拓元」為核心的復興計劃。
9月4日,神龍汽車正式對外公布了以「元」為名稱的復興計劃。目標是通過「培元、固元、拓元」三個階段的努力,使整體銷量達到40萬輛,全價值鏈回到健康發展軌道,實現神龍復興。
神龍汽車方面告訴記者,出臺「元」計劃主要是基於對內外環境的把握,基於對神龍復興這場持久戰的判斷,著眼徹底改變當前的困境、回到健康發展軌道。
其中,培元階段(2019年)從開源節流兩方面多措並舉,包括構建20萬~30萬輛規模的新的組織機構和運營模式,集約化整合工業資源,扭轉銷量下滑勢頭,使公司的盈虧平衡點下降至18萬輛以下,並積極改善現金流,力爭自由現金流為正,把神龍拉回健康發展的軌道。
固元階段(2020~2021年)將通過處置部分閒置資產,提升組織和人員效率,進一步將盈虧平衡點降低至15萬輛以下。輕裝上陣,打好基礎,逐漸恢復體系能力,將銷量逐步提升到25萬輛的水平,實現穩定的盈利。
在拓元階段(2022~2025年),通過密集地投放更具備競爭力、更加符合中國市場的新產品,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支持營銷實現突破,努力使銷量達到40萬輛的水平,並帶動全價值鏈回到健康發展軌道,實現神龍事業的復興。
「公司將俯下身子,傾聽客戶聲音,快速響應和解決客戶問題,提升客戶對品牌的信賴;重視經銷商、供應商利益,構建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與合作夥伴一起可持續健康發展。在營銷方面,我們堅持在品牌清晰定位的基礎上,用更加符合中國市場的定價,向消費者更好地傳遞雙品牌的獨特價值。」神龍汽車方面在書面回覆中表示。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責任編輯:DF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