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搶人大戰」: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2021-01-20 騰訊網

文:任澤平 熊柴 閆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人口和人才是區域經濟興衰的基礎。深圳不斷吸引外來年輕人,成為中國創新之都;東北人口不斷外流,人口老齡化加重,經濟衰敗。美國矽谷不斷吸引外來移民,成為世界創新中心;中部地區人口外流,成為鐵鏽州。

2017年初以來,一二三四線的約60城先後掀起 「搶人大戰」,城市的人才競爭剛剛開始。「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1 城市「搶人」大戰:搶人才,搶年輕人口

2017年初以來,武漢、西安、長沙、成都、鄭州、濟南等先後掀起「搶人」大戰。總的來看,本輪城市「搶人」大戰主要有如下特點:

1)搶人區域:一二三四線城市均有涉及,海南等省也參與其中。本輪城市「搶人」大戰已蔓延至東西南北,既有成都、西安、重慶、武漢等二線城市,也有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還有不少三四線城市。2018年海南、四川、江西、山東、吉林、雲南等若干省份也先後加入,使得「搶人」競爭更加激烈。

2)「搶人」對象:以青年大學生為主體,包括中專生,是搶人才也是搶年輕人口。武漢、成都、天津等多數城市以引進高校畢業生為主體,同時高規格引進國際頂尖專家及各行業傑出人才;鄭州、瀋陽、西安、呼和浩特等不少城市把引進學歷型人才的門檻降至中專,並放寬對高級工等專業技能人才的引進。與此前多數城市的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相比,本次「搶人」大戰範圍廣、規模大、門檻較低,是搶人才,也是搶年輕人口。

京滬戶籍政策放寬僅針對頂尖人才。北京為優秀人才引進開闢「綠色通道」,對科技創新、金融等7類人才加大引進力度,落戶標準高(例如,科技創新人才年收入超過平均工資15到20倍),配偶、子女可隨遷。上海提出打造「人才高峰」,向13個領域的全球人才給予「量身定製」、「一人一策」的優惠條件,高峰人才及其家屬、核心團隊成員及其家屬可直接辦理上海戶籍。

3)「搶人」政策:「零門檻落戶」及家屬隨遷、人才公寓、租房購房補貼、創業補貼和優惠貸款等。多數二線和三四線城市都對學歷型人才完全敞開懷抱,實行「零門檻」落戶、「先落戶後就業」,家屬隨遷等。其中,多數城市對學歷型人才進行大額補貼或買房打折、提供人才公寓等。針對普通學歷型人才力度大的購房補貼一般在1-10萬之間,力度大的租房補貼一般在1500-5000元/月之間。比如,武漢承諾大學生八折買房,臨空港經開區首批392套大學生安居房以6800元/平方米出售。鄭州給予青年人才首次購房一次性補貼,其中博士10萬元、碩士5萬元、雙一流本科生2萬元。從對就業創業支持力度來看,部分城市除了對高層次人才有高達百萬元至上億元的支持外,對大學生創業也給予10-100萬元之間的免息或貼息貸款。而且,西安、成都等部分城市在短時間不斷加碼優化引才政策,比如西安從2017年3月至今已八度升級。

4)「搶人」目標:武漢、長沙、西安等多地提出引進百萬青年人才計劃。比如,2017年2月,武漢提出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工程。2017年6月,長沙提出未來五年吸引儲備100萬名青年人才到長沙就業創業。2018年1月,西安在前期人才新政基礎上,正式實施「百萬大學生留西安就業創業5年行動計劃」。2018年4月,南京提出實施青年大學生「寧聚計劃」,每年吸納20萬以上大學生在寧就業創業。2018年5月,海南省出臺《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吸引各類人才20萬人左右,到2025年實現百萬人才進海南目標。

5)「搶人」效果:深圳、西安、成都、武漢等城市新落戶人數暴增。深圳市2017年常住戶籍人口增量49.7萬,較2016年增長65.7%。西安放寬高校畢業生落戶政策後,2017年新落戶24萬人,同比增長330%;2018年政策進一步調整為大中專以上畢業生只憑身份證和畢業證辦理落戶,一季度已遷入戶籍人口24.49萬。成都市從2017年7月發布人才新政後,至2018年5月中旬累計落戶已超過18.7萬人。武漢2017年新落戶大學畢業生14.2萬人,是前一年的約6倍;2018年一季度又新增落戶大學畢業生3.9萬人。特別是2018年5月天津啟動「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後,不到24小時就有30萬人登陸並下載「天津公安」APP辦理落戶申請,掀起一波「搶人」高潮。

2 為什麼城市「搶人」:少子化老齡化、人才競爭、高質量發展、土地財政、京滬控人

城市為什麼「搶人」:1)中國少子化問題凸顯,年輕人口斷崖式下跌,00後比80後少約7200萬。人口老齡化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未富先老已成事實。2)由於人口老化、年輕人口斷崖式下跌等原因,近年中國人口流動明顯放緩,部分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面臨人口向發達的大都市圈外流。3)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人才是創新驅動根基,但人才供需「僧多粥少」。2015年中國25歲及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僅為7.6年,遠低於美英德法日韓人均12年以上的水平。4)第三波嬰兒潮尾端人口進入工作窗口和京滬控人,「搶人」機遇期到來。中國第三輪嬰兒潮的峰值在1987年、出生人口超過2500萬,到1997年出生人口仍在2000萬以上,之後則快速下滑至1600萬左右。5)房地產周期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人口流入增加地產需求、支撐土地財政。僅土地出讓金和相關五稅合計就相當於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的6-7成。地方政府是房地產盛宴的最大獲益者,所得佔房價的約6成。

2.1 人口少子化和老齡化嚴峻,年輕人口斷崖式下跌

中國少子化問題凸顯,年輕人口斷崖式下跌,00後比80後少約7200萬。由於生育政策未能及時調整、經濟社會發展導致生育觀念變化等原因,中國總和生育率大幅下滑至超低水平。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0年中國總和生育率為1.18,2015年為1.05,考慮到低齡人口漏登問題,當前總和生育率實際在1.4-1.6左右,不僅遠低於2.1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也低於全球平均水平的2.45和高收入經濟體的1.67。2011、2013年中國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比例、絕對數量先後開始下降,劉易斯拐點已過,表明人口紅利漸行漸遠。而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80後、90後、00後人口分別為2.19億、1.88億、1.47億,90後比80後少了約3100萬,00後再少約4100萬。在未來10-20年左右,我們將看到年輕人口大幅萎縮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難題。

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未富先老已成事實。一般認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7%以上為老齡化社會,14%以上為深度老齡化,20%以上為超級老齡化。從老齡化過渡到深度老齡化,法國用了126年、英國46年、德國40年、日本25年(1970-1994年);從深度老齡化到超級老齡化,德國用了36年(1972-2008年),日本用了21年(1995-2006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歷了三次人口出生高峰(1950-1958年、1962-1973年、1982-1991年),遵從人口發展的慣性規律,六十多年後必然形成三次人口老齡化衝擊波。中國2001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7修訂版)》預計中國將用24年、即於2025年前後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再9年後即2034年前後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2050年達26.3%,到2060年後逐漸穩定在30%左右的水平,老齡化速度前所未有。並且,由於人口基數大,中國老年人口規模也是前所未有。2017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6億,預計到2050達3.6億,屆時每4個人就有1個65歲以上的老人。

在此背景下,多數城市均同樣面臨著年輕人口大幅萎縮、人口快速老化問題,但也有部分城市受益外來年輕人口大量湧入,老齡化程度一定緩解、人口依然較為年輕。2016年上海、北京戶籍人口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分別為20.6%、16.4%,遠超全國的10.8%,但因之前大量外來年輕人口流入,常住人口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分別降至13.2%、10.6%。而在深圳,根據2015年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0-14歲人口佔常住人口比例為13.4%,較2010年上升3.5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65歲及以上佔比分別為83.23%、3.37%,分別較2010年下降5.1、1.6個百分點。深圳市人口結構雖有所老化,但其勞動年齡人口比例高出全國10.3個百分點,老年人口比重非常低。

2.2 人口流動明顯放緩,人口集聚大幅分化

由於人口老化、年輕人口斷崖式下跌等原因,近幾年中國人口流動明顯放緩。2001-2005年、2006-2010年,中國流動人口總量同比年均增長分別為4.0%、8.5%,到2015-2017年則轉為負增長,2017年流動人口總量降至2.44億,較峰值2014年下降900萬。在外出農民工方面,雖然其總量仍在上升,但增速已由2009-2011年的3%以上降至2014年以來的1.5%以下,特別是2015-2016年更是低於0.5%。並且,2009-2017年省外外出農民工佔比從51.2%降至45.3%,基本持續下滑,表明農民工更偏好在省內流動。

在人口流動放緩背景下,中國一二三四線城市人口集聚大幅分化,部分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面臨人口外流。2001-2010年,一線、二線、代表性三四線城市全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速分別3.4%、1.9%、0.6%;到2011-2016年則分別降至1.5%、1.2%、0.4%。代表性三四線城市常住人口增速已低於當前0.5%左右的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這意味著其人口開始外流。並且,在二線城市內部,也有不少城市人口開始淨遷出。比如瀋陽2016年人口僅比2015年多2000人,哈爾濱2017年常住人口較2015年減少5萬,烏魯木齊2016年人口較2015年減少3萬,天津2017年人口較2016年減少5萬。

2.3 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人才是創新驅動根基

中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迫切需要從要素驅動轉換到人才支撐的創新驅動。在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考核不再簡單以GDP論英雄,而是浙江提倡的「以畝均論英雄」等。在之前的人口紅利時代,地方政府具有明顯的親資本偏好,通過土地稅收優惠開展招商引資競爭,做大GDP;在當前及未來人口紅利消逝時代,隨著土地和稅收優惠競爭日趨規範化、同質化,地方政府要想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必須依賴人才,爭取人才紅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全國高學歷人才比例雖快速上升,但人才供需仍是「僧多粥少」。1990-2015年,中國高中及以上學歷人口佔比從9.5%快速升至27.8%,其中大專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重從1.4%升至12.4%。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均受教育年限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根據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2016》,2015年中國25歲及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僅為7.6年,遠低於美英德法日韓人均12年以上的水平。從適齡兒童人均預期受教育年限看,中國為13.5年,仍然明顯低於發達經濟體人均15年以上的水平。

城市之間高學歷人才比例差異明顯。2015年北京市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佔6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40%,西安、南京、廈門等超過30%,杭州、上海、鄭州、廣州、長沙、天津、深圳等等在20%之間,石家莊、寧波則低於20%。對於人才比例較低的城市,要想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才爭奪不可避免。

2.4 第三輪嬰兒潮尾端人口進入工作窗口和京滬控人,「搶人」機遇期到來

除十九大要求推進高質量發展外,第三波嬰兒潮尾端人口進入工作窗口,人才爭奪機遇期到來。中國第三輪嬰兒潮的峰值在1987年、出生人口超過2500萬,到1997年出生人口仍在2000萬以上,之後則快速下滑至2003-2010年的1600萬左右。在2016年初推行全面放開二孩後,2016年出生人口回升至1786萬、較上年增加191萬人,但2017年出生人口較2016年減少63萬人,表明第四輪嬰兒潮很弱。一般而言,人口在19歲高中(中職)畢業、23歲本科畢業,加上工作前幾年多未安家定居,當前至2023年前後將仍處於第三波嬰兒潮尾端人口進入工作的「搶人」時間窗口。

從畢業生情況看,2004-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數從239萬快速增至795萬,預計2018年將達820萬,之後將在800萬以上的高位持續一段時間。研究生畢業人數從2004年的15萬快速增至2017年的57.8萬,後續將逐漸突破60萬、甚至接近70萬。此外,2017年還有48.1萬各類留學回國人員,以及500多萬高中未升學畢業生和中職畢業生。多數城市均不願錯失從這難得的人才盛宴中分一杯羹的歷史機遇。

並且,京滬近幾年大力控制人口、廣深大力承接人口外溢,引起其他城市效仿,這使得城市人才爭奪戰在近兩年爆發。北京、上海自2013年左右開始大力控制人口,常住人口增量在2014開始明顯下滑,2017年雙雙出現負增長,常住人口分別為2171、2418萬人。北京市要求到2020年及之後將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上海市要求到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人左右,人口增量空間較小,特別是上海僅餘82萬人。

廣州、深圳在2011-2013年常住人口年增量不到10萬,2014年雙雙躍至15萬左右的規模,2015-2017年,廣州、深圳常住人口增量更是高達40-60萬人。2017年廣州、深圳常住人口分別達1450萬、1253萬。《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要求將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000萬左右,人口增量空間巨大。當然,近期廣深常住人口大幅增長的原因不只是京滬控人,但很可能是其中重要原因。

2.5 房地產周期長期看人口,人口流入增加地產需求支撐土地財政

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依賴很深,是房地產發展的最大獲益者。根據我們在《房地產周期》(任澤平、夏磊、熊柴,人民出版社,2017)的研究,地方政府從房地產行業獲益巨大,除高額土地出讓金外,還有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耕地佔用稅、契稅等多個稅種,以及利用土地融資等。根據測算,僅土地出讓金和上述五稅合計就相當於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的6-7成。地方政府是房地產盛宴的最大獲益者,所得佔房價的約6成。中央正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在中短期地方政府仍將繼續對土地財政的巨大依賴。

我們在《房地產周期》一書中提出了業內廣為流傳的分析框架:房地產周期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人口流入可增加房地產需求。在去庫存政策刺激下,2016年以來部分人口外流的二線和三四線城市房價也開始暴漲。根據WIND統計,百城房價中的二、三線城市住宅均價分別從2015底的9984元/平方米、6740元/平方米上漲到2017年底的12684元/平方米、8335元/平方米,年均漲幅分別為12.7%、11.2%。從人口和收入看,部分城市的房價可能存在上漲過快、缺乏支撐的風險,亟需人口流入支撐。

3 人才競爭的戰略意義:確立大都市圈戰略、城市改善公共服務、土地財政

城市「搶人」大戰是存量博弈,但非零和博弈。人才競爭的戰略意義:確立大都市圈戰略、城市改善公共服務、土地財政。1)城市「搶人」大戰符合長期人口向大都市圈和區域中心城市流入的一般規律,提升效率助力創新、推進服務業發展。大都市圈戰略,中國人口體量將產生至少10個以上千萬級城市,杭州、成都等新一線城市正在崛起。2)居民用腳投票,城市面臨發展產業和改善公共服務留住人才的長遠任務。雖然城市「搶人」是針對存量,但在「搶人」過程中面臨提升就業機會和公共服務的長遠任務,這也有利於提升整個社會福祉。3)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取消計生機構,全面放開生育或已不遠。在立竿見影的存量「搶人」大戰之後,未來或將出現城市競相鼓勵「造人」,著眼於增量。此外,「搶人」一定程度削弱房地產調控效果。部分城市對新入戶人員無繳納社保的要求,導致部分投機需求通過入戶方式達到購房目的,短期加劇房地產市場供需矛盾,推高房價。

3.1 確立大都市圈戰略,新千萬級城市正在崛起

從國際經驗看,人口向大城市和大都市圈集聚是人口遷移的一般規律,特別是在城市化中後期。根據聯合國世界城市化報告,1980-2015年全球1000萬人以上城市個數從5個增至29個,人口佔全球人口比重從1.9%升至6.4%,上升4.5個百分點,在各類規模城市中提高幅度更大。並且,到2030年,1000萬人以上城市的個數有望增至41個,人口佔比將進一步上升8.7%,上升2.2個點,上升幅度也將繼續位居各類規模城市之首。

此外,在美國,1950-2010年,500萬人以上的都會區人口佔全國人口比重從12.2%增至24.6%,特別是在1970-2010年,500萬人以上都會區人口比重增加9.4個百分點。在日本,人口長期向東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集聚。1884-1973年,東京圈人口佔比從10.8%增至23.9%,大阪圈人口佔比從10.5%增至15.0%,名古屋圈人口佔比從8.3%增至8.4%;之後,日本人口遷移從向「三極」集中轉為向「一極」集中,2014年東京圈人口佔比達28.3%。在韓國,首爾圈人口佔比從1955年的18.3%增至2015年的49.1%。

城市「搶人」將促進中國人口向大城市及大都市區集聚進程,在實踐中確立大都市圈戰略,提升效率、推進服務業發展。當前「搶人」結果符合長期人口向大都市圈和區域中心城市流入的基本趨勢。人口集聚通過規模效應、學習效應、溢出效應等,可以節省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助力創新驅動。特別是當前中國經濟結構已從工業主導轉為服務業主導,更加依賴於人口集聚。2012年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第二產業,2015年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超過50%。與發達國家一般70%左右的服務業增加值佔比相比,中國服務業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

與國際相比,中國大城市不是多了而是少了,1000萬人以上城市的數量明顯偏少。大都市圈戰略,中國人口體量將產生至少10個以上千萬級城市,新千萬級城市正在加速形成,杭州、成都等新一線城市正在崛起。根據2014年《國務院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以城區常住人口論,2016年中國1000萬人以上城市有北上廣深4個,500-1000萬城市9個,300-500萬城市14個,100-300萬城市61個。而在國際上,聯合國統計,1000萬人以上的城市有24個(不含中國),對應人口約60億人,比例為0.40∶1。而中國1000萬人以上的城市為4個,對應人口約13.9億人,比例僅為0.29∶1。考慮到中國總人口規模巨大,而國外人口因國家眾多而分割,中國1000萬人以上的城市數量應在10個以上。當前,中央政府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有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天津、武漢、成都、鄭州、西安等9個。近幾年來,杭州、成都等新一線城市表現活躍、正在崛起,城市「搶人」大戰將促進新千萬級城市的加速形成。

3.2 居民用腳投票,城市面臨發展產業和改善公共服務留住人才的長遠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有利於實現人口自由流動。2014年7月,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城區500萬以上特大城市人口規模。2016年1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全面放開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留學歸國人員等落戶限制。

城市「搶人」是針對存量、存在此消彼長關係,但在「搶人」過程中競相提升就業機會和公共服務水平等之時,提升整個社會福祉,已經超越零和博弈。特別是在人口落戶之後,城市更面臨發展產業和改善公共服務留住人才的長遠任務,否則花費大量成本「搶到人」卻留不住人。人口流動往往體現出「用腳投票」的特徵,擁有更好就業機會和公共服務的行政區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各式各樣落戶和補貼政策頻出的「搶人」大戰背後,真正能「留人」的因素依舊是城市的就業機會和公共服務水平。因此,不同城市也在教育、就業服務、醫療衛生、住房保障、創業等領域提出了與「搶人」配套的「留人」政策,如合肥的「養人新政」,長沙的高層次人才「綠卡」,瀋陽的「人才新政9條」,南京的「安居政策」等,都不同程度的在落戶和補貼政策以外,加強了針對人才的基礎公共服務的「制度供給」。從現實來看,外來人口規模大、比例高的城市往往公共服務水平、城市管理能力等也較高。

3.3 生育政策有望全面放開,「搶人」之後或將是鼓勵「造人」

計生機構取消,未來或將全面放開生育。2018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不再保留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這是自1981年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組建以來,國務院組成部門中第一次沒有「計劃生育」名稱。我們在3月18日《計生機構取消,或將全面放開生育,你生麼?》一文中判斷,在人口少子化和老齡化日趨嚴峻背景下,計劃生育機構名稱取消或意味著中國生育政策將發生重大調整,生育權有望從政府控制回歸到家庭自主。

在立竿見影的存量「搶人」大戰之後,未來或將出現城市競相鼓勵「造人」,著眼於未來增量。人口是人才的基礎,人口從出生到成為勞動力需要至少16年、成為人才更是需要磨練。相比「搶人」效果立竿見影,「造人」工作培養周期長、花費成本高,並可能面臨「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遷出風險。但是,「搶人」的對象只是存量,如果中國長期維持超低生育率未來可能會出現「無人可搶」。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國家全面放開生育、甚至出臺鼓勵生育政策,地方政府也有較大可能競相出臺力度更大的鼓勵生育政策。

3.4 「搶人」在一定程度削弱房地產調控效果

落戶獲得購房指標、購房打折補貼等「搶人」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變相鬆綁房地產限購政策。由於庫存不足、新房限價且與周邊二手房價格倒掛,一些城市相繼出現了數千人乃至萬人搶房、買房隊伍綿延數裡的奇景。

4-5月住建部負責人就房地產市場調控問題先後約談了12個城市。5月15日,成都市出臺《關於進一步完善我市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通知》,將限購對象由自然人調整為家庭,並規定戶籍遷入成都市未滿24個月的購房人,應在成都市穩定就業且連續繳納社保12個月以上,才可在成都市新購買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成都市房產管局相關負責人解釋稱,此前執行的限購措施對新入戶人員沒有繳納社保的要求,導致部分投機需求通過入戶方式達到購房目的,進一步加劇了供需矛盾。

相關焦點

  • 21世紀最貴的是人才,還是人才背後的房子?
    近期,人口爭奪成了各個城市的焦點,天津入市「搶」人,把這場「遊戲」推入了高潮,天津來的最遲,搶人卻最為「兇猛」,5月16日天津也宣布「參戰」以後,不到24小時,30萬人申辦落戶天津。這不禁使人感慨到,21世紀果然最貴的就是人才。
  • 21世紀最貴的是人才,你被這句話「騙」了多少年?
    21世紀什麼最貴?100個或許還要包括20個外包員工相比之下,第三產業容納的高等教育人口要比第二產業多出許多  所謂人才最貴的道理  只有在第三產業發展起來的時候  才能成立人才最貴這句臺詞出自2004年馮小剛的《天下無賊》馮老師是地道京城人這句話也非常京城
  • 中國「最有錢」城市開始「搶人」,未來三四線城市危險了!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最貴!這在最近各個城市的「搶人大戰」中展現的淋漓盡致。最有錢的城市開始「搶人」最近,新一輪「搶人大戰」開始了。我們看到,在深圳、杭州向大專以上學歷放開落戶之後,上海、廣州先後鬆綁落戶門檻,以福州為代表的二三線城市更是祭出了「零門檻落戶」的大招。
  • 21世紀最貴的是什麼,人才,但這則招聘信息卻很辣眼睛
    「21世紀最貴的是什麼?人才!」這是電影《天下無賊》中,葛優扮演的「黎叔」的一句經典的臺詞,電影上映的時間是2004年,21世紀初。十多年過去了,這句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上海不是唯一給優秀大學生補貼的城市,杭州給本科以上所有應屆大學生一次性發放生活補助+租房補貼,對全球本科以上所有應屆大學生,在發放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5萬元一次性生活補助的基礎上,再給予每年1萬元租房補貼,最多可享受6年;A類頂尖人才「一人一議」最高800萬元購房補貼。
  •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走進名片俠的人脈商機生態圈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馮導的這句臺詞傳讀十餘年,此話確有一定道理,然而私以為,21世紀最貴的應該是——人脈。至於人脈是何等重要,相信在職場拼搏的各位都深有感觸,而如何拓展自身乃至企業的客戶人脈,則是大多從業者必須攻克的重點。關於如何拓展人脈 ,這話題可以有無數種解讀,而其中離不開的工具自然就有名片。
  • 上海放下身段參加搶人大戰
    有時候,你會覺得各大城市之間上演的「搶人大戰」像場兒戲。 最近參加個小聚。其中一個90後女生,乃某省省會郊縣的土著。該省會一向熱衷於參加搶人大戰,但該省會規定,郊縣大學畢業生不能落戶到主城區。
  • 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人才
    電影《天下無賊》中葛優手下說要解決劉德華,不讓他礙手礙腳時,葛優演的大賊,說了一句很經典的對白:「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人才!」是的,人才。在當今這個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人才被譽為是全球最稀缺的資源。培養什麼樣的人才,為誰培養人才,這是一個值得教育者和企業共同思考的一個重大問題。
  • 最牛地級市也放寬落戶!城市「搶人大戰」再掀高潮
    來源:鳳凰網財經綜合自第一財經、中國房地產報、財聯社 時至歲末,城市「搶人大戰」又掀高潮。自2017年以來,加入「搶人大戰」的城市越來越多,背後的原因是許多城市及區域舊的經濟增長方式日漸乏力,而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尚在成長之中。如何捱過這個艱難的過渡時期,新增外來人口帶來的消費就成為關鍵。 畢竟,人口流動的背後是資本的流動,隨人而來的是源源不斷的創新力、消費力和生命力,所以人口不僅自身帶來資本,同時也在吸引資本的流動,是城市長遠發展之道。
  • 今年高校畢業生達795萬人 多城市開啟搶人大戰
    不難發現,與以往對院士、國家千人、國家萬人、長江學者、國家傑青等高端人才的爭奪不同,這輪「搶人大戰」的顯著特點是大家都想搶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畢業生。這輪「搶人大戰」,也暢快改寫了以往常年上演的「用工荒」與「就業難」並存的尷尬局面。仿佛一夜之間,大學生就從「就業難」變成了「香餑餑」。這場新型人才爭奪戰的背後,折射了哪些社會變化?
  • 侃財丨21世紀最貴的是什麼?
    這趙岑犯了什麼事呢?在10月份,趙岑先是在國盛金控發布的前三季度業績預告中表示,不能保證該公告內容的真實性。隨後又對董事會通過的通過《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全文和正文》投反對票,並在董監高書面確認文件中,明確說明不能保證議案真實、準確、完整。這事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國盛金控旗下主要資產國盛證券和國盛期貨被接管,公司帳本亂糟糟。
  • 又「搶人」了!中國「最有錢」城市出手,這次是「史上最寬鬆」?
    近幾年來,似乎隔段時間就能聽到有城市實施「人才戰略」,而且很多城市為了吸引人才甚至都會「下血本」,又是住房優惠,又是現金補貼,目的其實很明顯,那就是要「搶人」。在老齡化不斷加重的背景下,勞動人口資源成為了每個城市的迫切需求,尤其是技術型人才,更是成為了各大城市哄搶的一類主要人才。尤其是在國家發布新規之後,各個城市之間「搶人」的力度變得越來越大。
  • 21世紀什麼最重要,不是人才,而是人才的兩大核心競爭力(上)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自從電影《天下無賊》中這句經典的臺詞出現開始,人才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的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然而,人人都知道人才最重要,卻少有人能講清楚——人才與人才之間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從實際來看,之所以認定為人才,體現與常人不同的,至少有兩大關鍵能力,也是人才之間能區分的核心競爭力,即:學習力和執行力。
  • 10天5大城市搶人 蘇州租房落戶 什麼信號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蘇州科技大學城市發展智庫研究員徐天舒分析,蘇州戶籍制度的改革,是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最直接做法,也可以讓更大範圍內的人才更好享受到長三角一體化的紅利。根據《葉檀財經》分析,租房落戶並不是什麼罕見的選項,從去年開始,全國各地的搶人行動就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能叫得上名字的城市基本上都有相應的放鬆,甚至上海,都在人才落戶上,鬆開了口。這些城市裡有比較極端的,比如比如濟南、石家莊,以及前幾天的福州,省會城市完全開放,非常簡單粗暴;也有相對保守的,比如鄭州、海口、昆明、吉林省、常州,甚至是無錫,選擇了局部放開。
  • 10天5大城市搶人!蘇州租房落戶 什麼信號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蘇州科技大學城市發展智庫研究員徐天舒分析,蘇州戶籍制度的改革,是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最直接做法,也可以讓更大範圍內的人才更好享受到長三角一體化的紅利。根據《葉檀財經》分析,租房落戶並不是什麼罕見的選項,從去年開始,全國各地的搶人行動就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能叫得上名字的城市基本上都有相應的放鬆,甚至上海,都在人才落戶上,鬆開了口。這些城市裡有比較極端的,比如比如濟南、石家莊,以及前幾天的福州,省會城市完全開放,非常簡單粗暴;也有相對保守的,比如鄭州、海口、昆明、吉林省、常州,甚至是無錫,選擇了局部放開。
  • 10天5大城市搶人,蘇州租房落戶,什麼信號?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蘇州科技大學城市發展智庫研究員徐天舒分析,蘇州戶籍制度的改革,是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最直接做法,也可以讓更大範圍內的人才更好享受到長三角一體化的紅利。根據《葉檀財經》分析,租房落戶並不是什麼罕見的選項,從去年開始,全國各地的搶人行動就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能叫得上名字的城市基本上都有相應的放鬆,甚至上海,都在人才落戶上,鬆開了口。
  • 2020全國「搶人大戰」升級!青島推出10萬套人才公寓,「8折購房」看...
    與此同時,各地的「搶人大戰」也陸續拉開帷幕。就在這幾天,青島也出臺了一波"硬核政策"——在2月中旬青島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發布的 《關於加強人才住房建設和管理的實施意見(試行)》 的徵求意見稿顯示, 2020年,全市要建設和籌集人才住房不少於10萬套。 10萬套是個什麼概念?
  • 浙江人才引進政策2020 浙江開啟新一輪「搶人大戰」
    浙江開啟新一輪「搶人大戰」,戶口新政取消父母投靠落戶年齡限制,人才公寓、酒店式公寓可設集體戶。  人才公寓或酒店式公寓的管理單位,可以申報設立集體戶,分別用於掛靠實際居住人才或產權人的戶口。一個單位在本市內只能設立一個集體戶。設立單位集體戶,掛靠戶口的人數一般應不少於10人。  五是省內戶口遷移不再使用遷移證件(大中專院校學生戶口遷入、遷出學校等除外)。
  • 李開復給學生第七封信:21世紀最需要7種人才
    以下是李開復給中國學生的第七封信:21世紀最需要的7種人才我們都知道21世紀最有價值的是人才,是什麼人才呢,就是我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我想我這個演講有一個很大的假設就是21世紀需要的人才與20世紀、19世紀有著很大的差別,因為21世紀有幾個很重大的革命發生。
  • 中國「最有錢」城市下場搶人了
    繼深圳、杭州向大專以上學歷放開落戶之後,上海、廣州先後鬆綁落戶門檻,以福州為代表的二三線城市則祭出了「零門檻落戶」的大招。一時之間,中國「最有錢」的城市都開始下場搶人了。01廣州,史上最寬鬆落戶政策來了。
  • 杭州、蘇州、義烏這些城市都在搶人,你會選哪兒?
    分歧在當下這個節點出現了,如果概括下的話,當前中國城市站成了兩隊,一隊依舊在嚴防死守,而另一對在已經在迫不及待搶人了。 當其他城市還在全力抗疫的時候,22日杭州餘杭區出臺了《關於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人才招引的若干意見》,即全區疫情防控期間人才招引十項舉措,精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