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口爭奪成了各個城市的焦點,天津入市「搶」人,把這場「遊戲」推入了高潮,天津來的最遲,搶人卻最為「兇猛」,5月16日天津也宣布「參戰」以後,不到24小時,30萬人申辦落戶天津。這不禁使人感慨到,21世紀果然最貴的就是人才。
在這場「搶人」大戰的背後,不管人才有多麼重要,我們始終繞不開的是關於房價的問題。據統計,近一年多以來,全國有超過50個城市出臺了人口吸引政策,根據近期被約談的12城市統計來看,以西安為例,西安房價1-4月同比漲幅均超過了11%。而且在房價每平也破萬的同時也開始了搖號買房,這在以往的西安是不可想像的。這不禁讓我們深思,到底真的為了爭奪人才還是想變相的為樓市鬆綁?
人才的標準是什麼?
到底什麼是人才?
百科給的定義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並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
政府有關部門的定義是:取得中等專業學歷的人就可以落戶(難怪天津搶人的時候,規定40歲以下具有本科學歷的就可以落戶),這基本上是0門檻了 。
人才遷入之後各地其實煩惱並不少,西安2018年前三月遷入人口為30萬,而去年整年遷入的人口為27萬。這就導致了人來了,房子遠遠不夠,於是選擇了搖號買房。有人對此就提出了質疑,認為各地新政給了購房者相應炒房的條件,也是變相的給樓市鬆綁。
對此,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地方的人才政策不應該和房地產掛鈎,對於真正的人才可以直接給予購房券、或者直接建設一些人才公寓進行直接分配,而不是把人才推向市場,這樣加劇房地產波動之後,本地人加入購房大軍之後,反而會進一步提高城市的準入門檻。
搶人大戰最終的趨勢是什麼?
有人說中國目前地產過熱的情況很像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雖然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的房產遠遠沒到日本當時那麼嚴重的地步,但是從搶人的邏輯來看,東京可謂給了很好的借鑑意義。
2014年日本在內閣中設立了一個特殊的職位名為「地方創生相」。這個職位在內閣中發言權極大,可以插手幹預經濟、教育、文化等幾乎所有內政事務,同時他還有一個特殊任務就是幫助日本的「二線」城市搶人口。但是尷尬的是目前日本一線城市的人口趕不走,二線城市的人口又吸引不來。其結果最終就會導致人口繼續往一線城市流入,二線城市流出。
對於目前各個各大城市之間的搶人大戰,日本東京給出的結果是,東京人口繼續流入,使得周邊城市,比如秋田縣這種年輕人口流失最嚴重的地區,因缺乏年輕人而導致的經濟蕭條、企業倒閉、工作機會減少、房價下跌等問題已經十分突出了,但是相悖論的是這些問題又反過來促使年輕人口向首都圈遷移,尋找機會,從而繼續加重這種現象的演變。
其實對於此類問題,我們的「鬼城」鄂爾多斯可能也有更多的借鑑意義,儘管此時可能兩者的先置條件不一樣。當年鄂爾多斯憑藉著煤炭經濟繁榮一時。隨著煤炭熱潮的消退,鄂爾多斯卻仿佛成了一座鬼城,四處可見被閒置的、未完工的建築…當年的海南炒房熱也是一樣,餘熱過後到處都是爛尾,此種情況一直到近幾年才有所好轉。所以我認為這波搶人熱之後,人口還是會按照原有的軌跡,繼續向資源比較好的一線城市流入。
所以,更多的希望我們的城市在搶人之餘,多多思考怎麼留住人才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