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是如何統治外蒙古的?

2020-12-14 歷史研習社

文|佳文

清朝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大帝國,它早在入關之前便已經取得了察哈爾、科爾沁等蒙古的支持,將內蒙古大部歸入自己主導的滿蒙聯盟之下。但外蒙古的歸附卻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在明末清初的時期,在廣袤的戈壁大漠的三面:南面、北面和西面,蒙古草原主要分為三個大部分:第一是漠南蒙古,又稱察哈爾蒙古;其二是漠北蒙古,又稱喀爾喀蒙古;第三就是漠西蒙古,又稱厄魯特蒙古。前文所說的漠南蒙古在1644年前已經為滿清解決掉,林丹汗病死青海,他的子嗣們臣屬皇太極並獻上了元代的傳國玉璽。

北邊的今天的外蒙古主要就是喀爾喀蒙古諸部,即土謝圖汗部、扎薩克汗部、三音諾顏部。這三部基本上都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名義上在康熙時期就已經臣服大清,但實際上擁有著很強的自主權,內部爭鬥不休。

土謝圖汗與札薩克圖汗,他們的祖先原本是兄弟,相互之間都是非常的友善,可是後來卻發生了兩部關於大汗的血案。後來準噶爾蒙古部的噶爾丹插手,利用兩部的矛盾,試圖拉攏札薩克圖汗,想要吞併土謝圖汗部的目的,最後還發動了東侵喀爾喀的戰爭。

康熙帝為了解決這一事件,他抓住有利時機,利用喀爾喀蒙古內部的紛爭,並同時採取會盟的計策,來解決喀爾喀蒙古的難題。接下來就是著名的多倫會盟,也是清廷解決蒙古問題的關鍵戰略決策。

多倫會盟的所在地位於十三裡灘草原,在這裡,它東西長大約有十公裡左右,南北的寬長約為6公裡左右,這裡地勢平坦,是一片非常遼闊的草灘,其中多京公路橫貫東西,交通十分便利。

清廷為了鞏固北部安全,選擇了內外蒙古適中地點多倫諾爾(今內蒙古多倫具)。康熙三十年(1691)4月,康熙帝親率文武百官及上三旗官兵,由張家口出邊「撫綏」蒙古屆時外蒙古汗濟農臺吉等三十萬人列於右,以土謝圖汗察渾多爾濟為坐次之首,與眾百官朝見康熙帝。

通過這次會盟在喀爾喀蒙古實行內扎薩克蒙古的設旗編佐制,在保留喀爾喀三部汗號的基礎上,去其原有的濟農、諾額之名,與內蒙古四十九旗一例編設,並對三部各濟農諾顏等封以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爵。從此喀爾喀蒙古正式列入清朝版圖,這對於加強清朝北部邊防,鞏固統治,有力抵禦沙俄入侵,以及恢復喀爾喀民眾因戰亂受到破壞的生產、生活,是有積極意義的。

從多倫會盟之後,清廷也是以分封眾建蒙古王公以分散他們的勢力為主要原則,輔助以藏傳佛教的宗教影響力,使得外蒙古喀爾喀部長期歸順。

康熙帝通過賞賜,宴請,冊封,化解了各個部族之間的矛盾,使他們盡釋前嫌。另外還在會盟宴會上,對內蒙各旗給予了一定的獎勵。還共同商討北部邊疆的相關事宜,還按照內蒙古設旗的辦法,對喀爾喀各部編設了盟旗,從而最終確立了對外蒙古的統治和管轄。從此,改善了喀爾喀蒙古各部與清之間的關係,並使清王朝對漠北地區的管轄得到加強。

參考資料:

1、蕭一山《清代通史》,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2、中國歷代戰爭史,中信出版社

相關焦點

  • 康熙大帝看到了蒙古地區對中華帝國的戰略意義卻忽視了貝加爾湖
    通常評價康熙皇帝的豐功偉績時用這句話,那就是擒鰲拜,平三蕃,收臺灣,親徵葛爾丹。其中親徵葛爾丹說明,康熙一直視葛爾丹為滿清中華帝國的心腹大患,他心中十分清楚新疆蒙古地區對國家的戰略意義。所以康熙大帝親率大軍兩次親徵,終於剿滅了葛爾丹分裂勢力,維護了中華帝國江山的穩固根基。
  • 陝西唯一的異域寺院,由康熙大帝特赦建造,卻為清朝的統治工具
    西安作為中國歷史跨度最長的城市之一,境內遍地是瑰寶文物,尤其是西安城的地下,堆積著數千年的文化元素,但無論如何,西安為漢文化腹地,幾乎所有的文明史均為漢文化主體。不過,凡事都會有例外。而且位於該城牆西北角的廣仁寺不僅是中國唯一的綠度母主道場,也是陝西唯一的藏傳格魯派寺院,即陝西唯一的異域寺院, 廣仁寺的由來也不簡單, 為清朝康熙大帝巡視陝西時,發出了特別的詔書建造, 由此,廣仁寺也成為了泛皇家寺院。
  • 外蒙古是如何一步步演變成為蒙古國的?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的蒙古國,曾經的外蒙古,是如何從中國分裂並獨立的? 蒙古強盛時期,曾經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和體系。除了統治中國的元朝以外,還同時存在著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伊爾汗國。由於元朝統治的落後和腐朽,終於遭至了漢人大規模的起義,其中最強的一支屬於朱元璋。
  • 外蒙古教科書說統治中國100年 被女真奴役300年:被真相狠狠打臉
    有報導說,在外蒙古的歷史書上說,其曾經統治中國100年,並且建立起橫跨亞歐的大蒙古帝國。後來,女真徵服蒙古,進行了長達300年的所謂奴役,並且感謝沙俄讓其獲得了獨立…..其實稍微知道一點歷史的,就會知道這有多扯。
  • 蒙古是如何丟失的?為什麼北洋政府最終沒能保住外蒙古?
    清朝在皇太極時代通過徵服北元留下來的達延汗,繼承了北元法統,漠南蒙古進行會盟被封為蒙古大汗,這是清朝對蒙古的統治法統根據,清朝滅亡以後,外蒙古乘機叛亂搞獨立,理由之一就是外蒙古貴族稱清朝皇帝為大汗,外蒙古認同清朝皇帝為其大汗是其法統根據,而與民國並無此約定,民國總統並不是其蒙古大汗,沒有繼承其蒙古大汗的法統,也就不需要再作為民國一份子存在,後來民國初期通過武力手段並且通過與沙俄進行外交談判
  • 閻崇年:康熙大帝是中國皇朝史上的千年一帝
    論文集有《滿學論集》、《燕史集》、《燕步集》、《袁崇煥研究論集》等四部;專著有《努爾哈赤傳》、《正說清朝十二帝》、《康熙大帝》等十六部。  從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起兵點燃戰火,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南明最後象徵--延平郡王臺灣鄭克塽歸清,時間跨度,整整百年。
  • 內蒙古和外蒙古是如何區分的?依據是什麼?
    其中漠北蒙古就是我們所說的外蒙古,漠南蒙古是歸屬於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而漠西蒙古則位於現今的新疆一帶。可以看出,地理位置是將內蒙古與蒙古國劃分開來的重要依據。在內蒙古與外蒙古之間,有一塊名為「戈壁沙漠」的沙漠。這塊浩茫的大戈壁從蒙古部落中穿過,漠南與漠北蒙古交流不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兩個部分。
  • 蒙古統治俄羅斯200多年,俄羅斯最後是如何推翻蒙古統治的?
    這個國家統治著俄羅斯200多年,那麼俄羅斯人是如何推翻蒙古的統治的呢?金帳汗國的建立1225年,成吉思汗劃分了四個兒子的封地。蒙古人是如何統治俄羅斯的?蒙古人對俄羅斯人的進攻始於1223年,蒙古西徵軍的一支由速不臺率領攻入南俄羅斯地區。基輔大公穆斯提斯拉夫·羅曼諾維奇組織南俄聯軍迎戰,在卡爾卡河畔遭蒙古人突襲,幾乎全軍覆沒。
  • 清廷有沒有把外蒙古拆分治理?這是外蒙分離中國的原因嗎?
    清朝時期,蒙古地區大致分為三塊,分別為:最早納入清朝統治區域內的漠南蒙古,與如今外蒙古大致類似的漠北喀爾喀蒙古,和衛拉特四部所在的漠西蒙古。 漠南蒙古就是如今內蒙古大部分地區,自然,漠南蒙古也是蒙古各地中人數最多、水草最豐美、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同時,漠南蒙古也是清朝最早徵服的蒙古地區。
  • 明朝永樂大帝朱棣和清朝康熙,誰更加優秀?
    今天咱們再來對比一下了不起的大明王朝的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和啥也不是的清朝所謂的清聖祖康熙誰更優秀。猥瑣的康熙永樂大帝朱棣在位期間完成了編纂《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遷都北京等轟轟烈烈的大事。鄭和下西洋而啥也不是的康熙在位期間,為了維護他的統治,為了禁錮中國老百姓的思想,大搞文字獄,康熙年間一共搞了12起的文字獄,殘忍地殺害了我們中國非常多的學者大儒,給中華文化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
  • 清朝和蒙古的關係微妙,康熙一個巧妙舉動,讓蒙古甘心俯首稱臣
    蒙古大多數部落都與滿清交好,這個部落卻屢次打擊大清,這是為何 滿清和蒙古的關係十分微妙,歷史上沒有哪兩個民族如此親密:不少蒙古貴族和滿清皇室存在姻親關係;但是兩個民族的「婚姻」並不是牢不可破,一不小心,龐大的蒙古就會成為清朝最大的威脅;為了把握好和蒙古之間的關係,清朝皇帝可沒有少下功夫,比如康熙皇帝作出一個巧妙的舉動
  • 烏蘭布統,康熙大戰噶爾丹的古戰場,離京城最近的蒙古草原
    》這部電視劇,這裡是康熙皇帝親徵擊潰漠西噶爾丹叛軍的地方。噶爾丹是漠西蒙古準噶爾部的統治首領,小時候就被五世達賴喇嘛欽點為活佛轉世。他不斷對外擴張,在沙俄的縱容支持下,多次發動戰爭,威脅到了邊疆的穩定和清政府的統治。康熙曾經前後三次親自率領軍隊徵戰噶爾丹,分別是1690年、1696年和1697年。噶爾丹在最後一戰時,死於科布多,有的說是自殺,有的說是病死。
  • 蒙古國為何又被稱為外蒙古?
    外蒙古是中國對於蒙古國的稱呼,而對於蒙古共和國自己而言,他們是不承認外蒙古這一說法的。從蒙古國林立的成吉思汗雕像也可以看得出來,蒙古國一直自認為蒙古的正統繼承者,自視是為成吉思汗子孫的後代,根本不可能承認外蒙古這一說法。 那麼為什麼中國稱蒙古國為外蒙古呢?這個稱呼從何而來?
  • 多倫會盟:康熙拿下漠北蒙古的手段,確實比朱棣高明
    然而清朝時期,康熙卻用多倫會盟,徹底徵服了漠北的外蒙古。他在其中又做了什麼呢?皇太極時代,清朝已經統治漠南蒙古明末清初,蒙古族分為三部分:漠北蒙古(喀爾喀蒙古,北至俄羅斯)、漠西蒙古(喀爾喀蒙古,也就是準格爾,綽羅斯·噶爾丹)和漠南蒙古(東接盛京、黑龍江,西接伊犁東路,南至長城)。
  • 北亞長期受中國統治,康熙皇帝憑啥拱手相讓?背後其實有三大原因
    ▲冬季的西伯利亞其次則是統治成本過大。唐朝時,北亞屬於都護府轄境,進行羈縻統治,各個部落年年都會來長安納貢。這種統治模式雖然比較鬆散,但耗費的成本也比較低,正因如此,中原政權皇帝才願意將北亞納入勢力範圍。可是,並非所有的北亞部落都願意主動臣服中國,一旦中原政權出現叛亂、王朝更迭或是實力衰弱,北亞基本就會趁火打劫,對中原王朝來說,這都會導致大量支出。因此當沙俄搶佔北亞之時,康熙皇帝毫不猶豫選擇了放棄。
  • 1945,外蒙古的歷史往事
    明朝末年,蒙古分為漠南蒙古、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三部。 漠南蒙古即今天的內蒙古。1636年,與大明爭奪天下的皇太極遠徵漠南蒙古,一舉將其臣服。 漠西蒙古即今天的新疆準格爾一帶。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數次親徵葛爾丹,收服的就是漠西蒙古。
  • 蒙古為何分內蒙古和外蒙古?成吉思汗屬於哪個地方?
    蒙古最終成為「內蒙古」和「蒙古國」兩部分,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正如一句俗語「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的黃河、長江養育了華夏民族,而蒙古人也依賴著他們的自然環境生活。「內蒙古」和「外蒙古」的說法是人為的稱呼,而導致人們會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在「內蒙古」和「外蒙古」中間有一道天然「隔離帶」——一片荒漠。
  • 穿越時空 再現康熙大帝
    在這裡不僅可以享受自然帶來涼爽,而且還能感受到康熙帝王的成長之路——《鼎盛王朝·康熙大典》。       《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是我國首部以皇家文化為主題,以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元寶山最具特點的9000平方米山地區域為舞臺,藉助近5000多個聲光設備,1000餘名演員和200匹戰馬,演繹清朝康熙大帝傳奇一生,重現歷史
  • 當年外蒙古是如何獨立出去的?誰才是丟掉外蒙古的千古罪人?
    清朝蒙古,內外區分13世紀初至清末之前蒙古高原是蒙古人繁衍生息的地方,而在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了這個地區,並建立起了蒙古帝國。之後,他的後代忽必烈建立元朝,其國土包括現在的中國大陸,蒙古高原,外東北等。
  • 俄羅斯歷史第一位大帝,花了40年滅掉蒙古汗國,自封「第三羅馬」
    自封第三羅馬的那位俄羅斯君主是伊凡三世,他也是俄羅斯歷史第一位被後世尊稱大帝的君主。既然伊凡三世被後世尊稱大帝,可想而知他必定對俄羅斯有顯赫的歷史貢獻,最重要的就是他滅掉了統治俄羅斯人長達兩百多年的蒙古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