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婚禮:對文化的傳承

2020-12-07 西安網

  畲族是個古老的民族,散居於閩、浙、粵、贛、皖的山區中,其中,福建約佔半數。他們的婚姻習俗與漢族極不同,奇特而富於情趣。

  婚禮場面十分熱鬧,這樣的婚禮很新鮮,看的很開心,感覺很有畲族味道。

  畲族文化傳承人表示,畲族婚禮是對畲族文化一次很好的傳承,通過舉辦傳統畲族婚俗,向世人展示一個古老民族獨特的文化印記,讓人們感受到對傳統文化的一份傳承和守護。

  通過非遺展演表現畲民的居住、飲食、服飾、民歌、舞蹈、婚嫁等風情習俗

相關焦點

  • 畲族婚禮:對文化的傳承
    畲族是個古老的民族  婚禮場面十分熱鬧,這樣的婚禮很新鮮,看的很開心,感覺很有畲族味道。  畲族文化傳承人表示,畲族婚禮是對畲族文化一次很好的傳承,通過舉辦傳統畲族婚俗,向世人展示一個古老民族獨特的文化印記,讓人們感受到對傳統文化的一份傳承和守護。
  • 畲族烏飯:是美食,更是文化傳承
    烏米飯起源可追溯到唐朝(公元669年),相傳畲族的兩位先祖因反抗當朝政權壓迫,在斷糧絕草之際,偶得烏稔樹所結之果實而得以果腹,進而制出了「烏飯」。從此,每年農曆「三月三」,畲民都會做烏米飯過節,相沿成俗已有1300多年,是畲族三寶之一。  2011年12月,閩東畲族烏飯製作技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也是福建唯一入選中國民族餐飲委員會推薦的民族特色餐飲美食。
  • 學畲語唱畲歌,傳承潮州畲族文化
    畲語、畲歌作為載體,對畲族文化的傳承發揚起著重要作用。日前,潮安區委統戰部、潮安區文廣旅體局和潮州畲族文化促進會聯合在潮安區畲族聚居地——文祠鎮李工坑村舉辦畲語畲歌培訓班。培訓中,授課老師從最簡單常用的畲族用語入手,就畲語的基本特點、基本發音、拼寫拼讀規則、會話及畲歌的基本知識、歌詞短句、演唱技巧、對歌要領等內容進行講解。畲族村民:培養孩子說畲語、畲歌,一些鄉村不會說的,要通過培訓的形式,以家長帶動,來促進大家都會說,而且要會唱畲歌。
  • 「用舞蹈的藝術形式傳承畲族文化,很棒!」
    寧德師範學院舞蹈教師徐豔的微信朋友圈這兩天人氣很旺,她發的關於學生藝術團作品《畲帶情》在福建舞蹈「百合花獎」專業舞蹈大賽決賽中的照片和小視頻,引來不少朋友點讚,有人評論說「用舞蹈的藝術形式傳承畲族文化,很棒!」  福建省寧德市現有畲族人口近19萬人,佔中國畲族人口的四分之一、福建省畲族人口的二分之一,是中國最大的畲族聚居區。
  • 我們的二十年 | 傳承畲族歌舞藝術 打造閩東畲族文化品牌「撤地設市20周年」
    傳承畲族歌舞藝術 打造閩東畲族文化品牌>——寧德撤地設市20年畲族歌舞團發展綜述 傳承畲族歌舞藝術 打造閩東畲族文化品牌年,是全國最早以畲族命名的專業文藝表演團體,現有演職人員60多人,擁有一批優秀藝術人才,具有很強的藝術項目策劃和藝術創作、表演能力,已成為寧德市的文化名片。
  • 景寧融媒丨奏名學法 || 行畲族傳統儀式,傳承畲族傳統文化
    行 畲 族 傳 統 儀 式 傳 承 畲 族 傳 統 文 化奏名學法鄭坑鄉鄭坑鄉被稱為「活著的畲族博物館」,是現存畲族傳統文化最多的地方之一。近日,鄭坑鄉柳山半嶺畲族村,舉行了一場畲族傳統儀式「奏名學法」,傳承畲族傳統文化。
  • 七夕情人節旅遊攻略,去九龍江體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畲族婚禮
    >七夕,活動當天凡入園遊客參與到背媳婦大賽活動的情侶,有機會獲得畲族婚禮體驗名額畲族婚俗延續千年的婚約它帶有畲族人千年的傳承2014年「畲族婚俗「便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山哈文化薪火代代傳——福鼎畲族文化保護與傳承側記
    這些文化的傳承離不開福鼎長期以來加強對畲族民間傳統文化的挖掘與保護。特別是《寧德市畲族文化保護條例》實施生效一年以來,福鼎不斷推進開展畲族文化遺產普查、畲族文藝作品創作和展演、畲族傳統體育、畲族文化教育等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 福安東山:回歸還原傳統畲族婚禮
    迎著冬日的暖陽,所有人換上畲族傳統服飾,按照傳統習俗,舉辦了一場原汁原味的畲族傳統婚禮。 撬蛙、哭嫁、梳妝、攔旗、拜堂、家儀酒等都是畲族婚禮獨具特色的環節,婚禮當天全都一一還原展現,成功刷屏了福安人的朋友圈,濃鬱的民族風情也吸引了不少人駐足圍觀,成為新人喜結良緣的見證人。
  • 福鼎佳陽:讓畲族文化薪火相傳
    日前,福鼎市佳陽畲族鄉舉辦第一批福鼎市非遺畲族文化(佳陽畲族民歌)傳習所傳承培訓活動,分享畲族文化傳承保護經驗,教唱、展示畲歌民俗,推動畲族文化傳承發展。據了解,佳陽鄉於2001年從原前岐鎮析出設鄉,2009年改設為畲族鄉,毗鄰浙江省馬站鎮、岱嶺畲族鄉。近年來,該鄉充分利用區位優勢,重點做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雙華「二月二」會親節的保護傳承,打造民族特色旅遊產品,實施多種文化特色項目。
  • 「心連心」走進霞浦,景甜、俞灝明在這裡體驗了一回畲族文化
    今日12時許,霞浦縣溪南鎮半月裡村格外熱鬧,演員景甜、俞灝明和主持人肖東坡作為霞浦縣半月裡小分隊成員,體驗了一場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畲族民俗婚禮活動。「下轎啦!」隨著一聲吆喝,一頂花轎落地,景甜坐著大花轎,在俞灝明和肖東坡的歡迎下,從花轎裡走出,現場鑼鼓聲、嗩吶聲響成一片,一派歡樂喜慶的場面。
  • 建甌市畲族文化促進會成立
    東南網訊 9月22日,建甌市畲族文化促進會成立正式大會。促進會的成立對建甌市不斷開創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局面,大力實施少數民族鄉村振興,加強對畲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創新利用,積極打造畲族文化特色亮點具有重要的意義。
  • 寧德舉辦2018年「三月三」畲族歌會 打造閩東文化閃光點
    4月18日上午,寧德市2018年「三月三」畲族歌會在市藝術館隆重舉行,來自福安、福鼎、霞浦等地的畲族同胞們盛裝出席,以歌會友,共同歡度佳節。市委書記、市長郭錫文、市政協主席蘭斯琦等市四套班子在家領導出席活動,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林鴻在開幕式上致辭。 畲族傳統絕技「起洪樓」,畲族人認為,洪樓越高,離天越近,祈福就越有效果。
  • 雷其松:矢志守護畲族文化
    不久前,由寧德市畲族歌舞藝術傳承中心和福建省歌舞劇院共同創排演出的音樂劇《畲嫂》在福建大劇院首演,為觀眾獻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霞浦縣溪南鎮半月裡畲族村文化協管員雷其松作為畲族表演者參與其中。多年來,雷其松以各種方式守護畲族文化,最為人稱道的是坐落於半月裡的畲族民間博物館。
  • 2020首屆中國(浙江)畲族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展演挖掘畲族文化元素...
    據悉,由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辦,麗水市委統戰部(民宗局)、遂昌縣委統戰部(民宗局)、浙江省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承辦,浙江隱墅文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策劃執行,以「挖掘畲族文化元素,助力民族鄉村振興」為主線,挖掘畲族特有的文化元素、傳統技藝、特色農產品,探索畲族文化創意產品和原有產品附加值的開發,為畲族產品創意開發、推廣、銷售搭建平臺,擴大畲族產品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促進民族區域群眾增收
  • 聚焦|畲族:「三千來去客,四萬打銀人」,一鏨一刻傳承畲銀之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畲族人自稱為「山哈」,意思是住在山上的客。他們依山而築,沿坡而居,耕耘於河谷,縱橫於阡陌。現在人們來到畲族村,依然可以體驗到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畲族人好客,當客人來到家中,畲族人民一定會敬上一杯寶塔茶,茶杯和茶勺則是精美的畲族銀器。畲族銀飾也常見於畲族女子身上,在節日、慶典、婚禮時,畲族女子都會帶上華麗的鳳冠,來搭配絢麗斑斕的「鳳凰裝」。在日常生活中,她們的耳環、手鐲、腳鐲和吊墜等等也是充滿美好祝福與寓意的畲族銀飾。
  • 畲族文化:細數畲族風情
    隨著社會生活水準的提高,畲族男女青年平時服裝的款式選用布質和漢族無大差別,但在婚禮和節日喜慶活動場合,仍穿用傳統服裝。  畲族男子傳統服飾民國及其以前畲族男子傳統服裝為青黑或藍色的大襟布衫。  鳳冠 又稱公主頂,是畲族婦女婚禮和逝世時使用冠戴。尖頂圓口,戴於髮髻上,以紅綢帶或料珠串扣於下頜。
  • 雷其松:矢志守護畲族文化
    不久前,由寧德市畲族歌舞藝術傳承中心和福建省歌舞劇院共同創排演出的音樂劇《畲嫂》在福建大劇院首演,為觀眾獻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霞浦縣溪南鎮半月裡畲族村文化協管員雷其松作為畲族表演者參與其中。多年來,雷其松以各種方式守護畲族文化,最為人稱道的是坐落於半月裡的畲族民間博物館。
  • 念好「三字經」,羅源助力畲族文化體制改革與創新
    >推動傳統文化「立」起來 一是加強總體設計 確立以弘揚和打造縣域特色文化品牌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強縣」發展戰略,積極開展優秀文化傳承調研、討論,全面把握羅源文化縣情,在傳承對象與重點、目標與規律、模式與標準上凝聚共識,形成合力。
  • 蘭月林:把畲族山歌唱到全國的民族文化傳承人
    「盤古開天到如今,時尚人何幾樣心……」逐漸響起的畲族歌聲,讓聽慣了流行歌曲人們,久久不願離去。「畲族山歌是畲族文化的明珠,畲族人應該把畲族文化學起來,傳承下去。」蘭月林對畲族山歌的情感溢於言表。 山歌是個寶庫,山歌是種文化,山歌是種精神,山歌作為傳承幾百年的傳統文化,是前輩留下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