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這句「一衰煙雨任平生」出自他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定風波」是一種詞牌名。整首詞描寫了蘇軾出行途中忽降大雨,雖沒有雨具,卻泰然自若的心情,隱喻他用一種出世的態度來面對一生坎坷的從容氣度,尤其是這句「一衰煙雨任平生」可謂是全首詞的「詞眼」,道出了蘇軾的人生態度。
我們先來看看整首詞的內容: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詞的第一段點出了寫這首詞的當時背景,或者說算是一個「說明」:
某年的3月7日,正在在沙湖道(今湖北黃岡)上行走,天忽降大雨,本來攜帶好的雨具卻讓人先拿走了。同行的其他人被雨淋得很狼狽,只有「我」不以為然。不一會兒,雨過天晴,我就有感而發,做了這首詞。
接下來的這段算作是詞的「正文部分」:
不要留意穿過樹林時,雨打在樹葉上喧囂的聲音,不妨一邊吟唱一邊慢慢前行。
手裡的拐杖和腳下的草鞋比快馬用著愜意。還有什麼可害怕的?
「我」這一生任憑這風吹雨打,依然閒庭信步。
料峭的春風突然把我的酒醉吹醒,似乎感覺有些涼意。抬眼望遠處的山巒,這時,只見夕陽西斜,回首看看風雨交加的來路,「我」走了,未來不管怎樣,對「我」來講依然會是波瀾不驚的生活。
蘇軾已經遠去,至於這首詞當時他確切的含義,已經無從知曉,我只能根據字面的意思和蘇軾一生的境遇來揣度本詞所要表現的意思。
大家想必了解,蘇軾一生坎坷,數次被貶,最後,連以前在朝廷做官的時候朋友和文友都不與他聯繫。
當他被貶到廣東惠州西湖邊的時候,只有一個知心的小妾名為」朝雲」陪著他,還算有些溫暖和慰藉。無奈,朝雲盛年時香消玉損,蘇軾只有一人孤獨面對惠州西湖。或許是思念心切,夜裡蘇軾夢見朝雲涉水而來,醒來已淚溼枕巾。
就是這樣,無論實在官場還是情感生活中都不太順利的詞人蘇軾,寫下了「一蓑煙雨任平生」,我覺得這背後的含義顯而易見。
這裡的突來暴雨,這裡的樹林喧囂,這裡的泥濘,都是蘇軾在借景抒情,都是有所指,那麼,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他人生經歷的風風雨雨,指那些誤解,詆毀,拋棄和分離等等的境遇。
蘇軾在詞中表現出的自己「閒庭信步」,恰恰表現出了他從容堅強的內心,以及看破紅塵的醒世淡然。
結尾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更是對他無謂淡然人生態度的強調。蘇軾也在隱喻自己,經歷了這麼多,不會再有什麼事情能夠左右自己的心情,一切必將泰坦處之。細品之下,也似又一絲淡淡的無可奈何。
生而為人,誰又沒有在最初陷入紅塵的名利權情的漩渦,遍體鱗傷,多少人驀然回首時,才幡然悔悟,原來有些東西原本不用太在意。但等到你一切明了之時,已然是「山頭斜照卻相映」人生已到暮年,已到歸去的時候。
蘇軾,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蘇軾生性放大,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喜歡交友,喜歡美食,和四處遊歷。他的作品被人們所熟知,像《念奴嬌赤壁懷古》《春宵》《花影》等等。
陸遊曾經這樣評價蘇軾詞的氣勢:「取東坡諸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天風海雨」的氣勢必定有波瀾壯闊的豪邁,這就是蘇軾詞之氣勢。
我是春城花草香,聽風賞雨,採菊南山,希望送你一段輕鬆有趣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