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上海市委市政府關於建設示範基地的總體部署,為打造對標國際一流、服務國家雙創的科技服務品牌,建設有特色、有內涵的示範基地,徐匯區制定了年度指標、主要任務、政策舉措、重點工程「四張清單」,梳理岀19個指標、33項具體任務、39條政策舉措、55個重點項目,強化示範基地建設目標管理。徐匯區制定實施《徐匯區著力打造卓越全球城市最優營商環境改革行動方案》,以國家「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示範工程建設為抓手,加速構建家門口、指尖上、一體化的政務服務體系。同時主動融入上海「四大品牌」建設,強化科技服務核心樞紐功能,啟動實施六大「光啟計劃」,著力構建「兩極兩帶」空間布局,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雙創示範基地建設邁上新臺階、取得新成績,營造聚人氣、促發展的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一、以建設國家「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示範工程為抓手,營造優良營商環境
徐匯區大力推廣「一號」申請機制,簡化優化群眾辦事流程。推行群眾辦事相關證件、證照、證明等電子化,循序推動證照信息互認共享,讓企業辦事避免重複提交材料和循環證明。在全市率先建立電子證照的分類等級。按照證照的可信程度建立A、B、C、D四個由高到低的等級,便於證照的復用和推廣。在全市率先形成互認共享的電子證照目錄。已初步形成可互認共享的電子證照目錄,涵蓋107類證照。在全市率先試運行電子證照庫系統。建設市區一體化電子證照庫,推進18個部門107類證照證明採集、制證、審核和入庫,率先試點推進互認共享標準,建立電子證照庫和統一身份認證體系,推行辦事證件、證照、證明電子化。實現基礎證照信息的多元採集、互通共享、多方利用,以電子證照庫支撐各部門辦事過程中相關信息「一次生成、多方復用,一庫管理、互認共享」。強化「一窗」受理模式,建設「受審一體化」信息平臺。完成標準化受理系統升級改造,實現「受審分離、即時互動、無縫銜接」,將6個「綜合窗口」受理事項擴大到16個部門的130個事項,企業註冊與服務大廳所有事項實現全科醫生式的「一窗通辦」,加快構建「1+13+X」政務服務體系。與銀行籤訂「政銀聯動」登記註冊合作框架協議,全區共有5家銀行的105個營業網點成為企業註冊登記代辦點,325家新設企業享受到功能區公司、城市綜合體執照代辦服務,佔新設企業的38.05%。積極構建「一網」通辦渠道,暢通政務服務方式渠道。大力推進本區網上政務大廳建設,全面打通網上與網下資源,促進線上辦理與線下窗口服務有機融合,加快網上網下一體化,建立覆蓋全區4.3萬多家註冊企業的「一戶一檔」企業信息庫,203個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實現全程網上辦理,涉企審批事項實現100%網上預審,辦理期限縮短30%以上。完善政府綜合監管平臺,實現事中事後一體化,已形成涉及事中事後審批、處罰、監管事項的「職能三清單」5045條。全面深化「一口諮詢」知識庫建設。開展「一口諮詢」知識庫建設,完成應用和資料庫的建設,實現商事登記領域基本政策的問答,提供更加便捷的政務服務。全面拓展多渠道延伸服務。開設徐匯「一站通」網站、微信公眾號、APP和自助服務機等多種延伸服務渠道,引入百事通、中智、領英等行業內標杆性服務機構,為企業群眾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服務。
二、聚焦科技服務核心定位,推進高端產業集聚發展
徐匯區以科技服務業為核心樞紐,推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建設了智慧財產權服務高地,在全市率先探索專利、商標、版權「三合一」政策集成與服務融合,聚集各類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160餘家,極大地提升了區域智慧財產權服務能級。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建立智慧財產權人民糾紛調解委員會、智慧財產權投訴站、智慧財產權保護協會、檢察官工作室,加強智慧財產權維權投訴管理,完善中小微型企業智慧財產權法律援助服務。積極對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等國際優質服務機構和組織的落地合作,舉辦智慧財產權宣傳周活動、智慧財產權高峰論壇等活動,提升智慧財產權服務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打造智慧財產權服務品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閉環運轉。制訂《徐匯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操作指導規程》,通過流程再造和政策集成,聚焦科研成果轉化中的價值評估、工商登記、股權變更、遞延納稅等重點環節,打通轉化痛點、堵點,構建起科技成果轉化的運轉閉環,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成果。在全市率先開展簡化創業創新企業股權激勵註冊登記流程試點,制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登記註冊操作辦法》,通過科技成果作價投資入股的形式,使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不再是「一錘子買賣」,通過科研人員的全程參與,有利於人才、技術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建立從科學發現、專利申請到項目孵化、企業註冊、股權融資的科技成果轉化全生命周期服務的新機制。例如,在上海交大分子與納米醫學創新轉化中心建設過程中,徐匯區相關部門做到了在科技成果轉化「一件事」上的保姆化、專業化、市場化全流程服務。同步加強科技金融服務支撐。積極發揮政府資金對創新創業的引導作用,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累計岀資7億元,撬動社會資本60.5億元投向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等區域導向性產業。支持漕河涇開發區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擴大科技企業雙無信貸規模,開創了「園區+政府+銀行」聯合服務中小企業的模式,平臺運行10年來,共向417家(次)企業發放貸款,融資額度達17.5億元,沒有一筆壞帳發生,有力助推雙創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