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記者徐華、葛西勸 河北日報通訊員 韓瀚、趙大鵬)2月26日,筆者來到保定市滿城區萬畝草莓區,剛剛走進瀚隆果蔬培育基地,就看到一座座巨型日光溫室大棚。「這就是滿城草莓文化苑,從2月18日開始接待遊客。」大棚管理員田娜說。
據了解,這些大棚採用全鋼架結構,總投資300多萬元,採用立體栽植、數位化管理。當天,這裡接待了500多名來自北京、天津等地的遊客。從2月18日到26日,9天時間該基地就接待採摘、觀光遊客5000多人,收入10多萬元。
「我們不僅僅是展示現有的草莓優良品種,還想展示自1953年滿城草莓種植以來的所有品種,乃至世界各地的優良品種,讓遊客能在這裡了解滿城草莓種植品種的發展演變及歷史,品嘗世界各地不同風味的草莓,打造一個可看、可聞、可吃的草莓博物館。」滿城草莓文化苑經理郭紅軍說。如今,在保定市滿城區,居民節假日走進現代農業設施大棚,欣賞、品嘗、採摘草莓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
筆者走進滿城草莓文化苑的智能溫室大棚,迎面看到的是一道綠葉紅果相間的「草莓牆」。這道「牆」2米多高、15米寬,牆體兩側傾斜固定著近1000盆草莓。繞過這道牆往裡走,甜查理、紅顏、幸香等不同品種的草莓,散發出陣陣誘人的香氣。在這裡,草莓不是一畦畦地長在地上,而是高架栽培。細心觀察,這裡的高架栽培又分為花瓣式立柱栽培、搖臂式可調節架栽培、改良式「A」字架栽培和雙「H」架栽培等。通過用「箭式滴灌」的方式給營養土澆水,草莓生長在半平方米大小的長方形白色泡沫盒子裡,株高、大小和結果的時間幾乎完全一致。在這些排列有序的栽培區中,遊客可沿著「草莓大道」在觀光活動區自由穿梭,近距離採摘、拍照。
「我們採用不同方式的高架栽培,不光是為了營造美感,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利用空間,保證草莓能獲得足夠的陽光,同時方便工人們對草莓進行管理。」郭紅軍一邊說一邊演示。他麻利地拔掉了搖臂式可調節架兩側的固定杆,然後輕鬆轉動控制杆,高架上三排同樣高度的30多盤草莓,就被調節到三個不同的高度,可以均勻分享上午10時左右的陽光。「通過這個控制杆,不僅把這三排草莓調節成左高右低,也能做到左低右高,分享下午的陽光。」郭紅軍解釋。
筆者注意到,在草莓架的下方圍繞著碗口粗的金屬管道,俯身一摸,管道是溫熱的。「這是供熱設備,可以保證大棚內的溫度。它的熱源是與基地一路之隔的企業餘熱。」大棚管理員田娜說,與一般的日光溫室相比,這個大棚通風用風機,降溫用溼簾,遮光保溫用的是「內外遮陽」。
在雙「H」架栽培區,筆者發現了兩排「白果紅籽」的草莓。「這叫『白雪公主』,是我們從北京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引進的新品種,耐低溫、耐弱光,價格是普通草莓的3倍。」郭紅軍說,他們建這個大棚的初衷,不是為了靠採摘觀光掙錢,更多的是考慮到對新品種的示範、推廣作用。據介紹,目前,以滿城草莓文化苑為核心的瀚隆果蔬培育基地,第一期已經建成500畝,除智能溫室外,還擁有日光溫室220棟,年生產草莓40萬公斤。到2018年,該基地將擴展至3000畝。
近年來,滿城區不斷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步伐。2015年該區爭取了省級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項目,項目資金總額為2735萬元,在萬畝草莓現代農業園區重點實施節水灌溉300畝,鋪設防滲管道12公裡,配套電力設施21臺(套),建設高標準連棟溫室2棟、高標準日光溫室300畝。今年,該區將引進草莓新品種8個,農業園區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滿城區萬畝草莓示範園區主打錯季草莓品牌,計劃利用3到5年時間,建成集設施種植、農業觀光、種苗繁育、科研示範、農產品加工貯藏交易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目前,已建成「瀚隆、富賽、合發、沃土、桂峰、慶欣6個核心園區。這些園區的草莓價格為35至80元/公斤,平均每個大棚每年能給農民帶來5萬元左右的收入,同時採摘遊還帶動了周邊第三產業的發展,大大增加了農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