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倉區設施蔬菜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2011-2015)規劃

2020-12-16 寶雞市人民政府網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

設施蔬菜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

(2011-2015)

第一章  規劃提要

一、項目名稱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設施蔬菜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

二、建設單位

寶雞市陳倉區農業局

三、建設地點

寶雞市陳倉區慕儀鎮、周原鎮

四、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2011—2015

五、規劃的理念

本規劃以科技創新和循環經濟為理念,發揮資源優勢,建立以設施蔬菜為主,大力發展循環農業模式,搭建種植業-高科技引入-標準化生產-高科技展示-市場營銷的產業鏈示範平臺,促進設施蔬菜標準化管理,增加產業開發的綜合效益,創建寶雞市綠色、無公害品牌,走出一條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新路,推動寶雞乃至陝西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又好又快全面可持續發展。

核心區引進高新農業技術,展示陳倉區現代農業設施蔬菜最新科技成果,建設苗木繁育體系,產品加工貯藏以及科研示範基地,逐步實行校企聯合,為各大院校提供實驗教學基地,發揮園區的教育培訓功能,同時建立健全農民技術培訓等科技支撐體系。

示範區在規劃期內推廣設施蔬菜栽培新技術,建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為全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示範樣板作用。

六、規劃的原則

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經營,高科技支撐。

七、規劃的主題

科技、生態、循環、高效。

八、規劃的功能

科技示範、科教培訓、綠色生產、加工物流等四大功能。

九、規劃目標

示範園建成後,設施園藝核心區達到1000畝,包括苗木繁育中心50畝,綜合管理服務區50畝,農產品加工貯藏交易區50畝,科研示範基地850畝;標準化設施蔬菜生產示範區達到15000畝;標準化設施食用菌生產示範區500畝,共16500畝,使園區成為陝西省乃至全國設施蔬菜產業現代農業生產的樣板區。 

十、規劃主體方案

該規劃圍繞「13442」總體規劃思路進行發展。

一條主線即以生態農業為主線。

三大產業即優質設施蔬菜產業、農產品加工物流產業、科教培訓產業。

四大功能即科技示範、綠色生產、科教培訓、加工物流。

四大技術體系即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體系、基於e—平臺的農產品物流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

二大功能區即設施園藝核心示範區、標準化設施生產示範區(蔬菜、食用菌)。

十一、投資估算

規劃總估算投資29633.35萬元,其中:設施園藝核心區6560.15萬元,包括育苗中心1145.60萬元,綜合管理服務中心711.63萬元,農產品加工貯藏交易中心1784.12萬元,科研示範基地2688.00萬元,輔助配套基礎設施建設230.80萬元;標準化設施蔬菜生產示範區22418.40萬元;標準化設施食用菌生產示範區654.80萬元。

資金來源:項目總估算投資29633.35萬元,其中:申請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專項資金1000萬元;企業和農戶自籌18633.35萬元,銀行貸款10000萬元。

十二、效益分析

示範園區建成後,年生產無公害蔬菜8.25萬噸;食用菌0.5萬噸,年交易農產品4萬噸,加工淨菜1萬噸,冷藏0.3萬噸;示範園區建成後,年實現生產總值4.23億元,年上繳稅收2600萬元,總利潤2.15億元,其中企業淨利潤1.16億元,農戶利潤9900萬元,同時項目帶動4500戶農戶發展設施蔬菜產業,戶均年收益2.2萬元,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第二章  產業現狀及項目可行性分析

一、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陳倉區委、區政府積極響應災後重建產業發展政策,按照渭北塬區沿西寶北線兩側發展日光溫室和大棚,渭河川道、城市近郊發展大棚和中小棚的布局構思,著力打造區域明確、特色突出的優勢產業帶,做大做強設施蔬菜,在擴大基地規模、提高科技含量、健全服務體系、推進深度開發上努力實現新的突破,做強做大陳倉區設施蔬菜品牌,促進寶雞市菜籃子基地的發展。

近年來,陳倉區依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以太公廟大棚菜、西枸大棚食用菌和周原、慕儀日光溫室蔬菜三大板塊為核心,科學調整和優化蔬菜結構,適時引進新、稀良種,對傳統品種進行更新換代,廣泛開展示範種植,擴大種植面積,靈活調整播種期,在鞏固提升大棚蔬菜,著力擴張塬區日光溫室蔬菜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菜,加快了全區蔬菜生產向設施化、精細化、無公害化和高效化發展。特別是進入冬季以來,該區及時引導農民增加越冬菜、速生菜的生產,推進農超對接,引導農民把基地產品直接配送到超市、社區、學校等銷售終端,降低流通成本,讓農民的菜賣出好價錢,讓市民買菜少掏錢,跟蹤天氣變化,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為設施蔬菜做好防雪、防寒、保溫等措施。

按照寶雞市集中連片,規模發展,板塊推進的設施蔬菜發展原則,市財政設立蔬菜發展專項基金,對新建的山區縣集中連片100畝以上、平原縣區集中連片200畝以上的設施蔬菜基地,按日光溫室每畝2000元、大棚每畝75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對企業、專業合作社新建的大面積集中連片設施蔬菜基地再給予一定的特殊補貼;對外聘的農民技術員每人每年補貼3萬元。對居民社區新建的蔬菜直銷市場免收城市建設配套費,並從城市建設基金中列出專款給予補貼。

2010年全區新增設施蔬菜7800多畝,已發展蔬菜生產企業16家、蔬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9家,蔬菜種植面積達7.02萬畝,總產10.5萬噸,其中設施蔬菜就達2.91萬噸。蔬菜種植種類除茄果類、葉菜類、瓜果類、豆類等常規蔬菜外,還迅速向食用菌、野生蔬菜延伸。目前,全區已經註冊 西枸鮮太公苗親民等蔬菜商標,完成了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啟用了無公害標識和註冊商標。同時,利用陽光工程,加大對菜農的培訓力度,普及先進實用栽培技術,重點抓好合理輪作和間作套種植技術推廣,提高土地的複種指數和產出率。在此基礎上,該區還投資255萬元,建成了虢鎮城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為全區設施蔬菜交易搭建了一個新平臺。又投資12萬元為城區四個大型超市和兩個蔬菜批發市場建起了檢測室,配備了農藥殘留速測儀、電腦、冰箱等檢測設備,真正做到了質檢不合格的農產品不進超市、不上市場。

寶雞市將陳倉區定位為寶雞大城市的菜籃子基地。提出新的發展思路,即以太公廟大棚菜、西枸大棚食用菌和周原、慕儀日光溫室蔬菜三大板塊為核心,鞏固提升大棚蔬菜,著力擴張塬區日光溫室蔬菜,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菜,加快蔬菜生產向設施化、精細化、無公害化和高效化發展,力爭到2015年使全區蔬菜面積達到17萬畝,其中高標準設施蔬菜面積達到8萬畝,全區蔬菜人均純收入在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額中佔比較2010年提高10個百分點。

二、可行性分析

1、政策條件

十二五期間,陝西將集中建設5大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基地,50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通過「5+50」現代農業園區工程建設,全面推進陝西現代農業發展。

根據陝西省《百萬畝設施蔬菜工程規劃(2008—2012年)》,預計到2012年,全省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650萬畝,產量達到1470萬噸,為農民新增收入80億元。五年新增日光溫室和大棚蔬菜100萬畝,其中日光溫室40萬畝、大棚60萬畝。

近年來,寶雞市各級農業部門搶抓全省實施百萬畝設施蔬菜工程的大好機遇,制定了《 2008-2012年優質果菜產業發展規劃》,將設施蔬菜產業的發展作為優化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扶持,並且從今年起每年拿出 100萬元,利用 2-3年時間,幫助陳倉區新建一個現代化的設施蔬菜科技示範園區,建立集農藥殘留監測、採後加工、產銷信息平臺為一體的蔬菜配送服務中心,培育示範典型,帶動全市設施蔬菜發展。

陳倉區根據實際,為了貫徹落實《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和《陝西省實施七大工程促進農民增收規劃綱要》,進一步挖掘區位資源優勢和自然資源優勢,承接川道產業轉移,加快塬區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陳倉區政府決定在渭北塬區周原、慕儀兩鎮建設陳倉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產業,逐步形成一個以生產間科研的農業科技示範園區,進而推廣農業科技產品,走產、供、銷和農、工、商以及技術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之路,促進該區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符合國家政策,符合陳倉區農業發展趨勢。

2、具備無公害設施蔬菜產地環境

陳倉區位於陝西關中平原西端,其地理形態南扼川蜀、土質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區委、區政府駐地虢鎮。項目區海拔高度650米,年降雨量48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17002130小時,特別是十一、十二和次年一、二月份的日光溫室生產季節,日照率高,為日光溫室生產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渭北旱塬的慕儀鎮,土壤類型主要為婁土,土層深厚,耕作層為2030釐米,保水保肥能力強,宜耕性良好,肥力較高。均多年多點測定,土壤耕層有機質含量平均為11.5g/kg,最高12.6g/kg,最低10.2g/kg,鹼解氮平均56.3mg/kg,最高105.4mg/kg,最低33.1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為25.4mg/kg,最高為42.4mg/kg,最低11.4mg/kg,土壤有效鉀含量平均為176mg/kg,最高206mg/kg,最低134mg/kg。土壤屬中性偏鹼,PH值為78,適宜大多數作物生長發育要求。

陳倉區已被列為全國優質商品糧生產基地,陝西省綠色蘋果生產基地()區,陝西省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

3、質量控制措施嚴格

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規模要求,陳倉區在基地生產中,以基地生產環境不汙染、違禁農藥不使用、化肥施用不超量、農藥殘留不超標為原則,採取六條措施進行質量控制:一是按照《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跟蹤制度》、《無公害農產品安全衛生質量承諾制度》、《無公害農產品安全衛生質量檢驗證明制度》的要求,落實了農戶、基地、質監員三者責任。二是制定了基地生產標準,實行了三卡管理,使基地生產規範有序。三是下發國家明令禁止使用及限制範圍的農藥品種名錄,嚴禁基地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確保了質量安全。四是基地生產從育苗開始,在移栽、用藥、施肥等各個環節都確定專人跟蹤指導,落實了技術責任,降低了藥殘指數。五是基地實行了五戶聯保,建立了農戶之間相互監督、相互約束機制,促使農戶按標(準)生產,杜絕了違規操作。六是購置檢測儀器,啟動了基地檢測,對基地生產實行了全程控制,使基地產品的抽檢合格率達到100%

第三章  園區建設條件

一、園區發展現狀

1、園區基礎情況分析

園區位於陳倉區慕儀鎮、周原鎮,地處西安一小時經濟圈,關中天水國家經濟區腹地。屬暖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光熱資源充足,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優越,是多種蔬菜的優生區。區內交通便捷,寶成、寶中鐵路通往南北,310國道和西寶高速公路、西寶北、中、南線穿境而過。

區內周原、慕儀兩鎮佔地總面積86平方公裡,現有32個村,276個村民小組,20469個農戶,人口7.88萬,勞動力44080個,耕地10.1萬畝。農業生態類型主要分為二塬和大塬兩個區域,其中二塬區涉及周原鎮11個村,耕地面積3.2萬畝,土壤肥沃,屬馮家山水庫自流灌區,渠井雙灌,農業基礎設施較好,群眾發展農業生產積極性高,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有一定基礎,是發展設施蔬菜、畜牧養殖業理想區域;大塬涉及周原、慕儀兩鎮21村,耕地面積6.9萬畝,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屬馮家山水庫抽灌區,地下水資源較為充足,光照充足,發展設施蔬菜、畜牧養殖業條件優厚。2010年糧食種植面積17.06萬畝,總產6.97萬噸;蔬菜種植面積8000畝,產量14501噸,其中設施蔬菜4100畝,產量10500噸;存欄生豬、奶牛、肉牛、家禽達到11.75萬頭、1755頭、5324萬頭和53萬隻。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512元。第一產業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額的34%。

園區建設定位以市場為導向,以現代農業技術為手段,實現六化:生產標準化、產業規模化、科技高新化、機制市場化、城鄉一體化、園區景觀化。達到兩個轉變:使陳倉區由傳統農業大區向現代農業強區轉變,由傳統平原農業區向循環農業區轉變,推動陳倉區產業升級轉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三到五年努力,建成現代化的設施蔬菜產業園、蔬菜加工交易中心,設施蔬菜科研培訓基地。

2、畜牧產業發展

示範園區現有寶雞田奔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年育肥商品牛1000頭;陝西鴻祥畜牧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擁有130畝的現代化千頭奶牛基地;寶雞市永平生豬屠宰有限公司,年出欄生豬5000頭。大量的禽畜養殖為該設施蔬菜示範園可提供優質的有機肥,為園區發展循環經濟產業提供了有機肥保障。

3、龍頭企業發展現狀

區內經過多年建設,現有百畝以上設施蔬菜生產企業(合作社)12戶,其中已建成周原森泰、田奔兩個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註冊 親民牌等無公害蔬菜商標5個,設施蔬菜生產技術成熟,為園區設施蔬菜生產樹立了樣板。項目區現有主要龍頭企業有:

寶雞田奔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位於陳倉區周原鎮杜趙村,公司是集良種秦川牛繁育、商品牛育肥、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及蚯蚓飼養為一體的龍頭企業,主營產品為育肥秦川牛和無公害蔬菜。200511月被認定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以反季節蔬菜為主的種植業也已投產,現建成1000平方米高標準日光溫室35座,冷庫一座,每年向市場提供反季節蔬菜500多噸,質量全部達到有機食品標準。

陝西國人菌業科技產業園有限公司:位於陳倉區慕儀鎮孫家村,主要種植、加工各類珍稀食用菌。一分場佔地面積80餘畝,位於陳倉區釣渭鎮,新建產業園佔地380餘畝,位於陳倉區慕儀鎮孫家村,資產總額1164萬元,年產國人良品牌各類珍稀食用菌鮮品151350多噸,產值1142.6萬元,是寶雞地區本行業生產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雄厚的企業。

陝西鴻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位於陳倉區慕儀鎮孫家村,主要以種植反季節蔬菜及花卉為主。在陳倉區現代農業科技園區佔地面積1000畝,建成日光溫室大棚150座,總投資16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1066萬元,年生產蔬菜及乾果160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1000多萬元。

陝西大明綠色蔬菜開發有限公司:是專門從事蔬菜種植、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為一體的股份制企業。司總部辦公地點設在陳倉區周原鎮油坊蔬菜種植基地。在西安市朱宏路、胡家廟、碳市街、高新開發區等蔬菜批發市場設有蔬菜批發銷售門店800平方米,蔬菜銷售網絡遍布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年生產經營各類幹、鮮蔬菜9000多噸,實現產值3000多萬。公司現有蔬菜、食用菌生產基地1280畝,2009年被評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二、自然資源條件

1、地理位置

陳倉區位於陝西關中平原西端,區委、區政府駐地虢鎮。全區現轄18鎮、338個行政村、223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9.05萬,其中農業人口50.07萬;全區總面積2517平方公裡,東西長119公裡,南北寬68公裡,耕地66.73萬畝。其中,西部山區8鎮有136個村、13.6萬人,面積1584平方公裡,佔全區總面積的61.4%

2、資源條件

陳倉區屬於暖溫帶半溼潤氣候,全年氣候變化受東亞季風(包括高原季風)控制。冬季,處於強大的西伯利亞、蒙古高氣壓南側,受制於極地大陸氣團,天氣寒冷乾燥;夏季,處於印度低氣壓和印緬低壓槽的東北部與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西側,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常在本區上空交綏,或被單一的熱帶海洋氣團控制,溫熱多雨和炎熱乾燥天氣交替出現;春、秋二季連陰多雨。日照比較充足,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000~2200小時之間。室內平均氣溫以渭河平原谷地為最高,達12~14℃。年平均降水在590~900毫米之間,是關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區。豐富的飼料飼草資源為發展畜牧業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3、交通基礎設施

陳倉區基礎設施齊全。隴海鐵路橫貫東西,寶成、寶中鐵路通往南北,310國道和西寶高速公路、西寶北、中、南線穿境而過,距鹹陽國際機場130公裡、省城西安150公裡,城內路網呈現七縱五橫框架,交通便利。天外天大酒店、西虢賓館、海星超市等商貿設施完備。西蘭烏光纜穿境而過,城鄉擁有程控電話交換機10萬門,移動、聯通通信等全國聯網,用戶達2.6萬戶。

三、社會經濟條件

陳倉區全區現轄18鎮、338個行政村、223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9.05萬,其中農業人口50.07萬;全區總面積2517平方公裡,耕地66.73萬畝。

截止2009年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7.2億元,增長16﹪;完成財政總收入4.2億元,增長11﹪;地方財政收入1.68億元,,增長20.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1億元,增長36.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50元,增長28.4﹪;農民人均純收入4100元,增長15.5﹪。

第四章  指導思想、原則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本項目充分利用陳倉區的政策環境,以 --特色現代循環生態農業產業體系為主線,引入現代農業的先進技術、組織管理和經營模式,促進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依靠發展渭北設施蔬菜產業,統籌發展農產品物流加工、科教培訓等產業,建設全省一流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為陝西省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農民增收提供一個示範的樣本,強化園區的示範、帶動、輻射功能。

二、基本原則

1、總體設計原則

科技性原則,產業性原則,生態性原則,效益性原則,服務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前瞻性原則

2、規劃實施原則

本著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經營,高科技支撐的原則統籌兼顧,分布實施。

3、產業布局原則

以發展渭北設施蔬菜產業為主,以科普培訓和農產品加工物流為輔,形成適合示範園區發展的多元化的產業結構

4、項目選擇原則

產業為主,市場導向,政策結合,生態環保,體現特色,擴大就業

5、園區建設原則

遵循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結合的原則,做到布局合理,科學可行。

三、建設目標

1、總體目標

通過現代農業生態科技示範園區規劃,建設渭北設施蔬菜產業示範園設施園藝核心區1000畝,建成現代化的渭北設施蔬菜產業園、蔬菜加工交易中心,科研培訓中心,使園區成為陝西省乃至全國設施蔬菜產業現代農業生產的樣板區。 

2、具體目標

努力把園區建設成為科研高端化、生產標準化、加工品牌化、交易現代化以及布局合理化、管理規範化、服務系列化、功能多元化、信息網絡化、產業生態化的示範樣板。 

技術指標:

園區設施園藝核心區達到1000畝,包括苗木繁育中心50畝,綜合管理服務區50畝,農產品加工貯藏交易區50畝,科研示範區850畝;標準化設施蔬菜生產示範區達到15000畝;標準化設施食用菌生產示範區500畝,建立健全農民技術培訓等科技支撐體系。

經濟指標:

示範園區建成後,年生產無公害蔬菜8.25萬噸;食用菌0.5萬噸,年交易農產品4萬噸,加工淨菜1萬噸,冷藏0.3萬噸;示範園區建成後,年實現生產總值4.23億元,年上繳稅收2600萬元,總利潤2.15億元,其中企業淨利潤1.16億元,農戶利潤9900萬元,同時項目帶動4500戶農戶發展設施蔬菜產業,戶均年收益2.2萬元,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社會生態指標:

通過科教培訓全方位的普及設施蔬菜栽培農業科技知識,引進實用技術,培養致富能人,普遍提高居民科學文化素質,使科技致富意識不斷增強,園區建成後骨幹農民技能培訓率達90%,充分發揮帶動示範作用,對現代農業的發展起到示範帶動和引領作用。

第五章  功能定位與建設方案

一、功能定位

產業提升功能:加快園區設施蔬菜生產示範基地、食用菌生產基地的生產性基礎設施及輔助設施建設、苗木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配套產品加工、貯藏以及物流功能建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與附加值。

加工物流功能:完善農產品加工功能,充分利用便利條件,提供綜合運輸功能、集合倉儲功能、物流配送功能,農產品加工功能,同時提供物流諮詢服務功能等增值服務功能,配套設施蔬菜質量檢測功能。

科教培訓功能:展示科技示範園新技術,建設專家公寓,聘請專業技術人才對區域農戶進行科教培訓,普及農業科技知識,引進實用技術,培養致富能人,普遍提高居民科學文化素質,使科技致富意識不斷增強,充分發揮帶動示範作用。實行校企聯合,為各大農業院校提供教學實驗基地,充分體現產、學、研相結合的生產模式。

二、規劃總體方案

(一)規劃總體構想

該規劃圍繞「13442」總體規劃思路進行發展

一條主線即以生態農業為主線。

三大產業即優質設施蔬菜產業、農產品加工物流產業、科教培訓產業。

四大功能即科技示範、綠色生產、科教培訓、加工物流。

四大技術體系即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體系、基於e—平臺的農產品物流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

二大功能區即設施園藝核心示範區、標準化設施生產示範區(蔬菜、食用菌)。

(二)總體布局方案

依據園區的總體功能定位,結合發展現狀、園區地形、功能主體間的相互關係,園區的總體布局形成一心、兩片區的方案,具體如下:

一心為:設施園藝核心區,佔地1000畝,位於周原鎮油坊村西北,東側緊鄰虢鳳路。具體包括4大功能區,即:育苗中心、科研示範區、農產品加工貯藏交易區、綜合管理服務區。

兩片區為標準化設施生產示範區(蔬菜、食用菌)的東西兩大生產片區,總佔地面積15500畝,佔有園區93.94%的土地。其中:

西片區屬於周原鎮,涉及第一村、第二村、油坊村等,位於虢鳳路兩側,佔地面積9000畝。具體包括6000畝的日光溫室和3000畝的塑料大棚。

東片區屬於慕儀鎮,涉及孫家村、慕儀村、團結村等,位於渭北環線北側,佔地面積為6500畝。具體包括:6000畝的設施蔬菜生產示範園區(4000畝日光溫室、2000畝的塑料大棚)和500畝的標準化食用菌生產示範園區。

標準化設施生產示範區圍繞著東、西兩大片區,其餘則為園區的輻射區和帶動區。該布局將成為園區建成後的主題格調。

總體功能布局土地結構

功能分區

面積

(萬m2

面積

(畝)

比例

%

設施園藝核心區

6.67

1000

6.06

標準化設施蔬菜生產示範區

1000.50 

15000

90.91

標準化食用菌生產示範區

3.34

500

3.03

合計

1100.55

16500

100

(三)空間布局

園區屬平原地區,無大的地形起伏,根據總體布局方案,園區的總體空間布局方案可歸納為:規則網格、點片結合。

以現存的虢鳳路、渭北環線主體幹道為骨幹,結合改擴建的村級道路以及田間道路,形成整個園區規則格網道路骨架,通過大面積的標準化實施蔬菜生產區與良好的生態林網體系共同構建園區壯觀宏偉的現代農業景觀形象。

具體布局上,園區的設施園藝核心區以布局相對集中和產業集聚為原則,聚集了育苗中心、加工倉儲物流區、綜合服務區、科研示範基地四個功能區,以提高土地的綜合利用效率而且還可以集中展示現代農業的最新成果、達到較強的示範性和輻射帶動效應。園區的標準化設施蔬菜示範基地分為東西兩大片區,依據建設條件和總體功能布局,相對集中布置,使得各個片區相對獨立且有機聯繫,總體上形成規則網格、點片結合的空間格局和以點帶片的發展模式。

()規劃重點建設內容

一、設施園藝核心示範區(1000畝)

本區是體現現代農業多項功能的綜合體,也是整個園區的核心區域。主要功能是展示、示範、研發、推廣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傳播現代農業文明,進行現代農業的職業教育、科普教育,具體包括以下四大功能區:

1、育苗中心

該中心總佔地50畝,是提供優質蔬菜苗木的繁育基地。該區將實現種苗繁育工廠化、技術交流國際化、栽培品種導向化,最終帶動園區,輻射整個陳倉區的蔬菜種植區,為區域設施蔬菜產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主要建設內容包括:

1)、新建智能化育苗溫室1棟,7200m2,鋼結構;

2)、新建精量播種車間120m2,磚混結構;

3)、新建營養液調配室120m2,磚混結構;

4)、新建控制室120m2,磚混結構;

5)、新建基質料育苗盤庫房120m2,磚混結構;

6)、機具庫及鍋爐房240m2,磚混結構;

7)、育苗中心配套設備。

2、綜合管理服務區

該區域規劃面積50畝,主要負責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的管理,園區的招商引資、園區產品推介,園區休閒旅遊產品的開發,園區品牌打造和宣傳推介等工作,同時為園區範圍內的企業或農民提供技術、信息和政策等方面的指導和培訓服務。主要建設包括: 

(1)新建綜合辦公樓(含辦公、科研、培訓) 3046.12m2,培訓室安裝現代化教學培訓設備,如電腦、網際網路、多媒體投影儀等;培訓當地年輕學員在電子商務、農產品加工技術、生物技術等職業教育;集示範園區農業新技術的研發、試驗、推廣、科研院校、科研院所試驗及專業技術人員、新型農民的培訓於一體,建成後,年培訓農民和技術人員20000次。

(2)新建產品質量檢測實驗室554.44m2,主要用於園區農產品的質量檢測。

(3)專家公寓1829.69m2,主要用於示範園區常年聘請的專家、技術人員住宿之用。

(4) 配套產品質檢及培訓設備。

項目實施後,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組建示範園區管理服務機構,引進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對園區的生產、流通、食宿、各類產品開發等相關業務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品牌銷售。負責園區整體規劃的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與日常管理,企業引進,產品推介,參觀接待,旅遊產品開發,示範園區品牌打造和宣傳推介等工作。

3、農產品加工貯藏交易區

該區規劃總佔地50畝。 

本區將建設成以設施蔬菜、食用菌為主的集運輸、倉儲、加工、代理、分銷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農產品物流中心,構建高效率物流運作組織及服務網絡。

農產品物流加工區由基本功能和增值服務功能組成。基本功能主要包括綜合運輸功能、集合倉儲功能、物流配送功能、市場交易功能等。除了以上基本功能外,還應根據特定的物流服務對象和物流需求發展狀況,有針對性地提供農產品流通加工功能、物流諮詢服務功能、電子物流功能和報關功能等增值物流服務,形成高效的物流服務網絡,為顧客提供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的現代物流服務;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使之具有物流管理、信息傳遞、庫存控制、貨位管理、配載管理和成本控制等各種功能。

農產品加工貯藏交易區總體發展思路

主要建設內容:

(1)新建3000噸冷藏庫3072m2,年貯藏蔬菜3000噸。

(2)新建交易大棚1440m2,年經銷農產品4萬噸;

(3)新建淨菜加工車間1920m2,年加工蔬菜1萬噸;

(2)配套冷庫及淨菜加工設備。

4、科研示範區

該區總佔地850畝; 

具體功能包括:蔬菜新品種引進篩選與展示示範;

進行農業科技創新,包括新品種培育,栽培新技術研究、新設施、新設備開發;

展示各種設備、工藝先進的、不同結構類型的日光溫室、蔬菜大棚,該並與農業院校開展技術合作,建立生產更新、更優的設施蔬菜,並且作為高校、院所學生、技術人員的實踐培訓基地。

主要建設內容包括:

(1) 設施蔬菜區250畝,新建設施蔬菜日光溫室80000m2

(2)大棚區700畝,其中:水泥骨架塑料大棚150畝,鋼管骨架塑料大棚450畝。新建水泥骨架塑料大棚72000m2,鋼管骨架塑料大棚216000m2

(3)新品種引進5個。

5、輔助配套設施

新建門房及接待室120m2、配電室60m2,新打機井2眼,新修水塔2座,鋪設供水管網1200m,硬化道路及停車場10000m2,新修圍牆1200m,大門4座。

二、標準化設施蔬菜生產示範區(15000畝)

該區規劃總面積15000畝,園區現有設施蔬菜日光溫室4000畝,蔬菜大棚2000畝,本次新建日光溫室6000畝,大棚3000畝,規劃實施完成後,日光溫室面積將達到10000畝,塑料大棚5000畝,總面積15000畝,生產按照設施蔬菜生長要求的環境條件,進行標準化生產,並充分展示無公害蔬菜生產的水肥管理技術,農藝操作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和能源循環利用技術,達到低碳循環和生產綠色無公害蔬菜的質量要求,提高園區產品質量與效益的雙重目標。主要建設內容為:

1)新建設施蔬菜日光溫室2000棟,共2000000m2,單棟長100m,寬10m

2)新建水泥骨架塑料大棚3000個,共1440000m2,單棟長60m,寬,8m

3)新打200m深機井20眼,新修蓄水池20座,鋪設灌溉管網18km

4)新建農資農機具庫6處,共1200m2,磚混結構。

5)架設電力線路9km,配套200KVA變壓器2臺。

6)硬化生產道路3.2km4m寬,水泥路面。

三、標準化設施食用菌生產示範區(500畝)

1)新建水泥骨架大棚500個,共240000m2,單棟長60m,寬8m

2)新打200m深機井1眼,新修水塔1座。

3)新建農資農機具庫200m2,磚混結構。

4)架設電力線路800m

5)硬化生產道路0.6km4m寬,水泥路面。

()實施進度安排

總體規劃時間為2011-2015年,分5年實施,進度安排如下:

2011年重點完成種苗繁育中心以及部分標準化生產示範區的建設,示範區主導產業項目政策對接建設,打造綠色無公害安全的設施蔬菜品牌;

2012年重點建設綜合管理服務區、科研示範區及部分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園區管理及科研培訓體系基本形成;

2013年重點建設農產品加工貯藏交易及部分標準化生產示範區,檢測、存儲、加工、交易的物流體系基本形成;

2014年重點建設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園區基本形成;

2015年示範區農業技術培訓功能、高新及時展示、標準化生產示範區生產功能穩步推進,農產品物流區域中心努力把基地向全國特色農產品基地延伸,各產業健康發展,成為陝西省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樣板。

第六章  產業發展方向和技術選擇

一、產業發展重點

()設施蔬菜產業

園區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採取綜合規劃、統一指導、區域布局、分步實施的方式,發展菜畜結合的種植業-高科技引入-標準化生產-高科技展示-市場營銷的產業鏈示範平臺,促進設施蔬菜基地標準化管理,增加產業開發的綜合效益,核心區引進高新農業技術,建立苗木繁育中心,完善基礎設施,兼顧生態功能,完成核心的改造與提升,示範區在規劃期內推廣設施蔬菜栽培新技術,建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到2015年建成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特色農業科技園區。園區基本實現產業鏈條完整,運行機制完善,特色農產品標準化、規模化、市場化、信息化、機械化和集約化。

()產品加工物流業

應用先進的物流管理經驗和技術,建設以現代農產品加工和物流配送等為主的集運輸、倉儲、研發,技術創新、分銷為一體的現代化農產品加工物流區,以倉儲物流帶動現代農業和區域經濟總體發展,實行紅提產業五統一的發展模式,即統一管理、統一質量、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

()科研培訓產業

園區建成後,充分發揮校企聯合的產、學、研結合作用,為周邊各大農業院校及科研院所提供教學實驗基地,發揮園區的前瞻性功能。建立不同年齡段多層次培訓體系,建立就業服務中心,搭建就業服務平臺。

二、產業關聯分析

從生產、生態、生活、社會三生一社四個層次和所決定的三個產業重點進行產業關聯分析。有機農業和教育培訓業二者縱向關聯,隨著功能的不斷完善,與生產相關的產業成為基礎產業,與加工相關的產業前後聯結。同時,帶動周邊橫向關聯產業的發展。

三、主要技術方案

()蔬菜栽培實施應用的新技術

1、蔬菜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將根據市場的需求,特別是國外市場對產品質量要求的不同,不斷調節種植品種種類,加強國外新品種的引進與開發。

2、集約化培育健康種苗。通過育苗基地建設和標準化育苗技術的應用,培育健康種苗。

3、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廣應用。主要通過栽培茬次的合理化安排,立體栽培,高密度栽培實現高效生產。

4、周年長季節栽培技術的應用。實現一年一茬制,增加了採收時間,減少勞動強度,提高產量和效益。

5、遮陽網栽培技術的應用。通過該技術的應用,提高溫室環境調節能力,特別對夏季優質蔬菜的生產極其重要,從而改變目前溫室生產中只重視冬季生產,而忽視夏季反季節蔬菜生產的現狀。

6、有機基質無土栽培技術的應用。項目區養殖業發展較快,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較大,充分利用這些作物秸稈進行有機基質無土栽培。

7、無公害病蟲防治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主要包括合理施肥(以有機肥為主),運用無公害允許使用的農藥,誘發殺蟲,土壤添加劑及防蟲劑的使用等。

8、田間標準化管理技術,包括水肥管理,溫光氣標準化管理等。

9、標準化採收分級包裝技術。實現品牌化銷售,做到有品牌,有承諾。

()項目產品設計

根據市場分析與預測,本項目產品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無公害、名、特、稀、優蔬菜:紫甘藍、西蘭花、櫻桃番茄、彩色甜椒、香椿、生菜、茄子、豌豆(荷蘭豆)、禮品南瓜。

2、瓜果類:草莓、洋香瓜、禮品西瓜、薄皮甜瓜。                  

(三)項目總技術路線

()育苗工廠工藝流程

工廠化種育繁育技術為成熟的農業先進技術,該項目在運營過程中將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為項目的實施提供技術指導。工廠化育苗年出苗6批次,共育苗1700萬株。 

種苗工廠工藝流程圖

()農產品物流技術

該農業物流園區信息系統建設主要包括:農業物流園區業務運行平臺,信息採集發布平臺,信息基礎平臺。

1、農業物流園區業務運行平臺:它是對農業物流園區業務的綜合管理,具體有:電子結算系統、綜合管理系統、電子監控系統、物流配送系統、倉儲管理系統、冷庫管理系統。

2、信息基礎平臺:信息基礎平臺是整個農業物流園區信息系統的基礎工程,具體有網絡基礎設施,機房、硬體設備、網絡管理及安全,系統運行平臺組成。

3、貯藏保鮮:園區建設3000噸貯藏庫,年貯藏能力達到3000噸。

4、加工平臺:新建淨菜加工廠,年加工淨菜1萬噸。

(無公害設施蔬菜生產技術體系

1、蔬菜有機基質栽培技術:

進行有機基質型無土栽培黃瓜、番茄、辣椒、草莓、甜瓜蔬菜。利用基質用量少、成本低廉、槽式、袋培等有機基質栽培形式;以半發酵稻殼、廢菇渣、草炭、雞糞、羊糞、牛糞和秸稈等為主要成分的有機基質配方,構成材料均為有機物質,取材容易,利用廢舊基質處理方便,不汙染環境。

將有機肥或有機無機複合肥的固體形態直接混施於基質中。整個生長期間分若干次將固態肥追施於基質表面。用清水代替營養液,從而可以省去配置營養液所需的設備,循環、加氧等設施,操作簡單,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排出液中硝酸鹽含量很低,對環境無汙染。

在冬春寒冷季節,將農作物秸稈以堆肥的方式放到土壤內,不同蔬菜作物選用腐熟程度不同的秸稈。

2、節水灌溉技術

蔬菜種植溫室全部安裝滴灌設備,提供水肥。由專人負責滴灌設備的維護和灌水。無土栽培溫室內,採用虹吸式水肥供液系統、結合滴灌設備,提供不同作物所需的營養成分。土壤栽培溫室,進行配方施肥,減少無機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時,促進作物的優質高產。

主要作物的灌溉標準

作物

灌溉下限

灌溉上限

灌溉量(m3/10/畝)

辣椒

60

90~95

184.2

黃瓜

75

90

386.5

番茄

60

85

335.5

(日光溫室蔬菜栽培技術

1、選用優良品種、培育壯苗

2、合理安排茬、優化群體結構

3、科學的施肥、合理澆水

4、病蟲害防治技術

5、無公害蔬菜及生產基地環境檢測

6、無公害蔬菜基地管理

7、環境調控

8、避免採收、包裝、貯運過程中的二次汙染

(食用菌栽培技術(以雙孢菇為例)

(淨菜加工技術工藝

鮮菜整理及剔除清洗分級稱重(或分割配菜)包裝封口鮮藏上市出售(或直接上市出售)。

第七章  組織管理與運行機制

一、組織管理

1、成立示範園區領導小組

陳倉區成立該示範園區協調領導小組,負責示範園區建設的組織、領導、協調和服務工作,陳倉區主管農業副區長任組長、區農業局局長和陳倉區設施蔬菜產業園主要負責人為副組長。區農業局、科技局、計劃局、財政局、工商局、國土局、稅務局、農業銀行、水利局、林業局、鄉鎮企業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園區各項事務的順利進行。

同時成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指揮部,由陳倉區設施蔬菜產業園董事長兼任總指揮,根據所承擔的項目,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實行分級負責制,一級抓一級,確保科技園區建設順利實施。

2、成立基地建設管理委員會

成立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管理委員會,管委會是示範園區管理的執行機構,負責示範基地建設實施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據示範基地總體規劃,制訂詳細的實施方案;在基地建設過程中,貫徹落實各級政府關於基地建設的有關扶持政策;搭建土地流轉、投融資、技術服務平臺;負責基地內公共服務性合作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根據基地建設目標,指導監督入園企業按照基地建設標準完成基地建設任務、規範生產經營活動。

3、成立示範園區建設專家委員會

專家委員會由省內相關學科領域的知名專家組成,負責對基地建設實施方案進行技術審定,為領導小組和管委會制定基地建設科技發展戰略,為園區產業發展提供技術諮詢,指導技術轉化、應用和推廣。

二、運行機制

1、政府導向

政府是園區初期建設的主體。為了園區建設啟動和良性發展,政府主要為園區平臺提供良好的硬體和軟體環境。一是通過多種渠道,籌集一定量資金,用於園區的規劃設計,水、電、路、通訊和棚架等基礎設施建設,以便為入駐的私人投資者提供較高技術水準的基礎生產條件;二是制定相應的土地、科技、人才、金融等政策,為入駐的企業、科技機構和人員提供健康的投資和創業環境。

2、龍頭帶動

企業是園區正常運行的主體。積極引進和培育主導產業鏈條上關鍵節點的龍頭企業建設是園區建設的重要方向。龍頭企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形式的要求,與生產基地的農戶籤訂產銷合同,提供配套服務,以合同形式明確雙方的責權利,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聯合體。龍頭企業通過加工、購銷等環節所獲得的利潤要按合同進行利潤返還,提高農業收益,增加農民收入。

3、農民主動

在園區建設和運行中,農民既可作為園區企業的股東,也可兼職園區企業的工人,園區著力推廣農民創業園行動。園區實行六統一分,即統一規劃建設、統一品種、統一育苗、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和分戶生產的經營管理模式,實現生產、加工、銷售等多環節的銜接配套,使企業與農戶之間建立起一個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機制,激發農戶生產的積極性。農戶一方面可以通過與企業合作,以土地、勞動力、資金等入股形式參與園區建設;另一方面,通過與企業籤訂產品購銷合同方式,進行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其產品由企業負責收購。

4、科技支撐

科技要素是園區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內在條件,包括人才、技術、管理、設備等。結合區域農業主導產業發展,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建立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引進機制,組裝集成和熟化一批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成果,並在園區示範和應用。強化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設施農業技術、農產品深加工與現代物流技術、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等的引進與集成創新,加速形成以農業高新技術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產業,提高園區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

第八章  投資估算與效益分析

一、投資估算

規劃總估算投資29633.35萬元,其中:

1、設施園藝核心區6560.15萬元,包括育苗中心1145.60萬元,綜合管理服務中心711.63萬元,農產品加工貯藏交易中心1784.12萬元,科研示範基地2688.00萬元,輔助配套基礎設施建設230.80萬元;

2、標準化設施蔬菜生產示範區22418.40萬元;

3、標準化設施食用菌生產示範區654.80萬元。

二、資金來源

項目總估算投資29633.35萬元,其中:申請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專項資金1000萬元;企業和農戶自籌18633.35萬元,銀行貸款10000萬元; 

三、資金使用說明

1、該項目申請現代農業園區專項資金1000萬元,主要用於苗木繁育中心建設以及標準化設施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建設;

2、銀行貸款10000萬元,主要用於建設示範園區蔬菜基地、基礎設施、農產品加工物流區建設等。

3、企業和農戶自籌18633.35萬元,主要用於標準化設施農業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物流區及部分公用配套工程等。

四、效益分析

示範園區建成後,年生產無公害蔬菜8.25萬噸;食用菌0.5萬噸,年交易農產品4萬噸,加工淨菜1萬噸,冷藏0.3萬噸;示範園區建成後,年實現生產總值4.23億元,年上繳稅收2600萬元,總利潤2.15億元,其中企業淨利潤1.16億元,農戶利潤9900萬元,同時項目帶動4500戶農戶發展設施蔬菜產業,戶均年收益2.2萬元,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1、園區總產值估算

(1)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園區建成後,設施蔬菜面積達到15000畝,年產無公害蔬菜8.25萬噸,年產值約3.3億元;

(2)食用菌生產示範基地500畝,年產食用菌5000噸,產值達2750萬元;

(3)科研示範基地生產優質蔬菜4600噸,產值1932萬元;

(4)加工物流區:年交易量達到4萬噸,加工淨菜1萬噸,農產品樣品檢測5000份,冷藏及運輸3000噸。其中物流加工區年交易管理費收入120萬元;冷庫租賃收入15萬元;農產品檢測及信息服務20萬元,年加工淨菜1萬噸收入4500萬元,該區年生產總值達到4655萬元。

示範園區建成後,年實現生產總值4.23億元,年上繳稅收2600萬元。總利潤2.15億元,其中企業淨利潤1.16億元,農戶利潤0.99億元。

2、企業經濟效益估算

(1)設施生產基地

園區建成後,日光溫室達到10000畝,總產量達到6萬噸,平均畝產量6噸,畝產值24000元,畝成本約9800元,利潤14200元,日光溫室基地年總銷售收入2.4億元,總成本9800萬元,年總利潤為1.42億元。

大棚蔬菜5000畝,總產量2.25萬噸,平均畝產4.5噸,畝產值18000元,成本約8240元,利潤9760元,大棚基地年總銷售收入9000萬元,總成本4120萬元,年總利潤4880萬元。

食用菌生產示範基地500畝,年產食用菌5000噸,產值達2750萬元,成本約2062萬元,總利潤約688萬元。

園區建成後,設施蔬菜(食用菌)區年總利潤達到1.98億元。

公司和農戶以公司建棚、農戶經營、風險共擔、獲利分半的合作方式,公司年利潤9900萬元。

(2) 加工物流區年年生產總值達到4655萬元,成本約3491萬元,

利潤1164萬元。

(3)科研示範基地生產優質蔬菜4600噸,產值1932萬元,成本1352萬元,利潤580萬元。

項目建成後,企業年總利潤約為1.16億元。

3、農戶效益估算

園區建成後,設施蔬菜(食用菌)生產基地年總利潤為1.98億元,公司和農戶以公司建棚、農戶經營、風險共擔、獲利分半的合作方式,農戶年利潤9900萬元;農戶戶均經營2個棚,帶動4500戶農戶發展設施蔬菜(食用菌)產業,戶均年收益2.2萬元。

4、社會效益

示範園區建成後,帶動陳倉區發展標準化設施蔬菜、兼顧食用菌產業;輻射陳倉區北部的所有鄉鎮,設施蔬菜總面積能達到10萬畝,通過設施栽培技術培訓全方位的普及設施蔬菜及食用菌科技知識,引進實用技術,培養致富能人,普遍提高居民科學文化素質,使科技致富意識不斷增強,園區建成後骨幹農民技能培訓率達80%,設施蔬菜示範區建成同時形成循環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綜合利用陳倉區以及周邊地區畜牧業所產生的大量禽畜糞便,解決養殖場汙染問題,社會效益顯著。

5、生態效益

該示範園區的建設,將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對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項目建成完成後,園區的植被覆蓋率提高40%以上。實施節水灌溉的同時加大雨水收集、汙水處理、回用力度,實現汙水資源化,使生產廢水、汙水得到最大化的循環利用,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因此,社會生態環境效益顯著。

第九章  保障措施

一、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設施蔬菜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立了行政主管領導為組長,農業、財政主管部門領導為副組長,區經濟發展局、財政、農業、林業、水利、農發辦為成員單位的蔬菜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設施蔬菜生產、計劃、規劃、政策的制訂,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組織設施蔬菜工作責任考核,督促指導產業發展。各級部門要將設施蔬菜年度目標納入年度責任考核,對創造性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單位給予獎勵,對工作滯後或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村組或單位將取消項目資金扶持。

2、完善資金投入機制

示範園區建設以政府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和果農投入為主體的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投融資體系。通過進一步優化環境、擴大招商引資,吸引和鼓勵各種經濟成分及所有制形式的組織和企業參與設施蔬菜產業開發。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強項目建設監管,完善制度,建立起資金使用的問效制和問責制,確保項目資金專款專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發揮項目的示範帶動作用,推動規劃預期目標的順利實現。

3、強化技術推廣培訓

建立和完善設施蔬菜產業技術服務體系,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開展果農技術培訓,省、市抓技術骨幹、師資、培訓,區、鎮(園藝站、農技中心、農技站)抓農民普及培訓,引導組織果農開展標準化生產,不斷提高設施蔬菜生產水平和質量,提升產業競爭力。

4、扶持壯大龍頭企業

對現有貯藏、加工企業進行挖潛改造,新建、培育和壯大五家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特別對具備規模外銷型企業和組織給予大力扶持,使其進一步發展壯大。以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為主體,建設一批設施蔬菜有機、綠色基地,提高示範園區產業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鼓勵龍頭企業創建品牌。

5、組建高質量的現代農業支撐服務體系

高質量的現代農業支撐服務體系包括八個方面,主要包括積極構建園區科技特派創新體系、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農業標準化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動植物疫情防控體系、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體系和新型農民培訓體系建設,保障園區又好又快發展。

相關焦點

  • 春到園區花爭妍 ‖ 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春耕備耕見聞
    行走在白銀市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田間地頭,處處能感受到現代農業律動的腳步:育苗溫室大棚內盆花競相鬥豔,瀰漫著春的氣息。工人們正忙著裝盤、壓穴、植入苗木、覆土、擺盤,各個工序緊張有序地進行著,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 「南京現代農業園區調研」中農富通完成南京市現代農業示範園調研
    目前中農富通團隊已完成南京全市40+現代農業園區調研工作。9月4日和9月11日,中農富通調研2組由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園區規劃事業部副總經理趙嬋璞帶隊,並在南京市農業農村局領導的陪同下,完成了南京市最後2家園區的調研工作。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黑龍江省現代化大農業發展規劃(2011...
    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現將《黑龍江省現代化大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為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視察黑龍江時關於「積極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進以大水利、大農機、大科技、大合作為主要特徵,以水利化、科技化、機械化、合作化、產業化、市場化、城鎮化、生態化為重要標誌的現代化大農業建設,促進農業農村經濟更好更快發展,依據《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和《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 澄海區蔬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夯實科技解鎖蔬菜基因密碼 「五...
    原標題:澄海區蔬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夯實科技解鎖蔬菜基因密碼 「五注重」增強園區創建成效   省級現代農業
  • 連州菜心現代農業產業園:積極創新園區「新勢態」2020年科技進步...
    連州菜心現代農業產業園:積極創新園區「新勢態」2020年科技進步貢獻率將達到75%金羊網  作者:省級現代產業園專題報導組  2019-08-16
  • 2021 山西設施農業這樣發展
    ●今年新增設施農業(主要指蔬菜、食用菌、水果)面積5萬畝以上,改造老舊閒置日光溫室0.15萬畝以上,創建省級設施蔬菜(含食用菌)標準化示範園15個,建設蔬菜集約化育苗場4萬平方米以上。  ●抓好「開展良種攻關」「提升建設規模」「注重科技示範」「搞好冷鏈配套」「加強市場建設」「突出質量安全」「提升裝備水平」等七大重點任務。
  • 依託技術設施 發展現代農業 紮實推進民族地區特色新農村建設
    大通縣委、縣政府按照「保障供給、提供休閒」的總體思路,將休閒農業作為大通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工作來抓,共建成涼州莊豐源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向陽堡神農油桃果品休閒觀光基地、黃西馨緣生態設施農業基地、涼州莊綠園新天地生態農業示範園區、河州莊花海園藝花卉苗木觀光農業示範基地等12個各具特色的休閒農業基地。
  • 休閒農業園區規劃設計的「458」定律
    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休閒農業園區的規劃設計歸納為「四個理念,五個原則」,昨天已經講了「四個理念「了,今天來講一講五個原則。在發展休閒農業過程中,休閒農業園區的主題定位至關重要,主題的選擇需要契合園區農業資源條件與農業生產條件並結合市場需求來綜合考慮。休閒農業園區的主題定位主要有:產業主題、科普教育主題、體育休閒主題、養生養老主題等。
  • 定邊縣:現代特色農業發展 傳統農業大縣的華麗轉身
    定邊縣馬鈴薯產業園區建設猶如雨後春筍,代表園區有陝西省十裡沙現代農業園區、定邊縣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陝西省公布井現代農業園區、白泥井鎮恆聖農業專業合作社、宇豐現代農業園區、玉薪現代農業園區、賈圈現代農業園區等。 陝西省十裡沙現代農業園區總佔地面積5100畝,規劃建成馬鈴薯脫毒試管苗培育中心、脫毒原種繁育區以及馬鈴薯新品種引進示範區。
  • 春風吹來滿眼綠陝西寶雞市金融支持農業科技發展的啟示_地方供稿...
    走在寶雞市陳倉區周原鎮平坦的鄉村公路上,兩邊田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沼氣為紐帶聯結隔路相望的千頭牛場和百畝蔬菜基地格外引人注目。  寶雞是陝西關中道上一塊肥沃的土地,但長期以來農業因缺乏科技的引領,增產不增收的尷尬一直困擾著農民。
  • 走進江蘇濱海農業園區,感受現代農業產業魅力
    農業園區萬畝菜園規劃面積2萬畝,目前已建成1.2萬畝。肖勇攝肖勇攝總面積64平方公裡的江蘇省濱海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自2019年獲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和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園後,重點在農業科技、食品加工、特色農旅等方面持續發力,蜜梨、甘藍、蛋白桑、花卉等主導產業特色明顯,已形成萬畝果園、萬畝菜園、食品加工物流、農業休閒旅遊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 平陰實體經濟助推現代農業發展
    加快基地園區建設搭建現代農業發展平臺  品牌基地、農業園區是現代農業的載體和發展方向。抓規劃,進一步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抓重點,加快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為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和檔次,該縣按照政府主導、招商引資、企業唱戲的工作思路,突出重點,打造亮點,加快了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
  • 會理縣奮力打造木古天喆芒果現代農業園區
    會理縣奮力打造木古天喆芒果現代農業園區 作者: 來源:會理縣人民政府網 時間:2020-12-03 16:35:49 閱讀量: 繼會理縣魚鮓芒果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成功創建之後,2020年度會理縣再發力打造「木古天喆芒果現代農業園區」。
  • 關於印發《山東省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省農業廳研究制定了《山東省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十三五」規劃》,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山東省農業廳  2017年6月20日山東省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十三五」規劃  為進一步推進我省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
  • 現代農業的「贛縣樣板」
    原標題:現代農業的「贛縣樣板」 隆冬時節,走進贛縣現代農業示範區,一片片蔬菜基地綠意盎然,一個個養殖基地雞鳴鴨歡。贛縣大手筆創新現代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布局調整:從全縣整體出發,大面積規劃三大農業園區,實現集約化、集群式發展,六大主打產業「開花結果」。
  • 遂寧闖出一條現代農業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讓農業強起來 農民富起來 農村美起來 今年4月,遂寧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再獲殊榮,射洪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安居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被命名為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加上去年蓬溪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成功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船山永河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目前遂寧市五大農業園區,已有4個園區成功創建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眼下,大英縣現代農業園區也正在奮力爭奪「省級桂冠「。
  • 現代農業莊園的規劃內容和注意要點有哪些
    一、注意要點 農莊的規劃設計為園區的主題類型、功能分布等提供了總體架構,是國家現代農業莊園建設成功的前提要求,也決定了農莊今後的發展效果和提升空間,因此在對農莊進行規劃設計時要注意以下要點,以避免因規劃不足對項目帶來的短板。
  • ...構建現代農業「7+3」產業體系 建成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基地
    》(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把攀枝花建成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基地。  《意見》提出,要持續優化我市農業生產區域、產業鏈、園區的布局,到2025年,力爭建成3個以上農產品加工園區,建成各級各類園區32個、創建市級現代農業園區15個、爭創省級現代農業園區5個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
  • 新晃綠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付春波:助推新晃成為優質蔬菜...
    助推新晃成為優質蔬菜主產區和集散中心新晃綠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付春波新晃現代蔬菜文化產業園是新晃縣政府與壽光市綠巨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的新型農業綜合項目,於今年4月開園,初步搭建起「做給農民看、講給農民聽、帶著農民幹
  • 黃山農業園區的總體規劃自有骨架廠家專業團隊品質保障
    濰坊三禾農業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現代農業園區規劃、設施農業裝備系統及其配套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公司,具備專業的溫室設計和園藝栽培背景,擁有強大的生產加工能力和的研發設計團隊,為客戶提供規劃設計、生產加工、施工安裝、農藝栽培、水肥一體和光伏等全流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