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的意義、實施與注意事項---陳星橋

2020-12-25 佛教在線

放生是佛教的一項重要法事,由於歷代高僧大德的提倡,它與素食一樣,早已成為中國漢地佛教徒的一種習俗。近年以來,隨著人們動物保護意識的增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佛教徒的放生活動也日見增多。但為什麼要放生,應如何放生,不僅許多教外人士不理解,就是許多佛教徒也不清楚,以致盲目放生,造成一些事與願違的情況,或遭到外界的利用、非議甚至阻撓。放生本來是一件善事,但善事要辦好,就離不開積極的宣傳與正確的引導,在當今多元開放的法制社會,正確認識、合理規範放生活動尤其必要。

一、放生習俗的源流與形成

中國漢地的放生活動古已有之。《列子·說符篇》載:「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競而捕之,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善!』」可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我國漢地即有在特殊日子放生的說法,甚至已出現了專門捕魚鳥以供放生的情況。但持續、廣泛的放生習俗的形成,還是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後。

佛教是一個注重培養慈悲心、主張非暴力的宗教,佛門第一戒即為戒殺,佛經中講述佛陀及其弟子過去生中放生護生的故事極多。尤其是大乘佛教,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無量劫中同為六親眷屬,強調要普度眾生,極力宣揚戒殺茹素、放生護生。這些與儒家所謂「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皆有惻隱之心」、「君子遠庖廚」的理念不謀而合,從而為國人從文化心理上理解和支持佛教的放生活動奠定了基礎。

我國佛教的放生,是與戒殺念佛之行儀緊密相連的。戒殺是五戒、十戒等之第一戒,向來為佛教徒所嚴守。南朝齊、梁之際,佛教徒即依據《楞伽經》卷四中「不應食肉」等語而行斷肉。梁武帝就曾下詔禁止殺生,並令各寺設放生池,又廢止宗廟供獻犧牲之制。我國大規模放生則始於隋代天台智者大師。智者大師居浙江天台山時,為使臨海居民莫以捕魚殺生為業,曾自捨身衣,並勸募眾人購置放生池,復傳授池中族類「三皈戒」,為彼等說《金光明經》、《法華經》等,以結法緣,從而開天台放生會之濫觴。其後,唐肅宗於乾元二年(759)下詔,在山南道、劍南道、荊南道、浙江道等地設置放生池81所。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敕令天下重修放生池。天禧三年,天台宗遵式奏請以杭州西湖為放生池,自製「放生慈濟法門」,於每年四月八日佛誕日舉行放生會,為天子祝聖。天聖三年(1025),四明知禮亦奏請永久成立南湖放生池之佛生日放生會,並撰《放生文》以定其儀規。此後,放生習俗便徹底佛教化,並經久不衰。

二、佛教對放生的提倡與推動

當今世界上幾乎所有華人寺院都會舉行放生活動。我國放生、護生活動歷二千年而不衰,一些人之所以面對外界的種種非議仍執著地出錢出力放生護生,原因固然很多,但關鍵在於佛經的大力提倡和歷代高僧大德的推動。例如:

《梵網經》說:「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嘆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反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大智度論》說:「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

《藥師琉璃光佛本願功德經》說:「放諸生命……病得除愈,眾難解脫。」「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

《分別善惡報應經》說:「何業獲報長命?有十種業。何等為十?一、離自無殺,二、離勸他殺,三、離慶快殺,四、離隨喜殺,五、救刑獄殺,六、放生命,七、施他無畏,八、慈恤病人,九、惠施飲食,十、幡燈供養。如是十種獲長命報。」

《彌勒菩薩偈》說:「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

《戒殺延生錄》曰:「果思邀福,務廣其善,善何以廣,莫如放生。」「戒殺不結眾惡緣,再能放生惜物命,回此功德向法界,必登西方九品蓮。」「下功斷緣戒殺,中功斷緣兼素,上功斷緣放生。」

關於放生護生之法和果報,諸經多有記載,如《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稱,流水長者子救起瀕死之魚,與之水、食,為其解說大乘經典,諸魚聞經後,皆生忉利天;又《雜寶藏經》卷五說,一沙彌因救起漂流水中之諸蟻子,而得長命之果報。從古至今這類放生護生感得善果的記載甚多,至今在民間仍有很大影響。

至於歷代高僧大德親身實踐並廣為提倡放生的,更是多不勝數。除前面提到的天台宗智顗、遵式、知禮以外,還有寶志、慧能、永明、蓮池、憨山,近代的印光、弘一、虛雲、諦閒、圓瑛等等。例如:

梁武帝問寶志禪師:「放生功德如何?」答曰:「放生功德,不可限量。經云: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只因迷妄因緣,遂使升沉各別,以渠生死輪迴,互為六親眷屬,改頭換面不復相識。若能發喜舍心,起慈悲念,贖命放生者,現世保病延生,未來當證菩提。」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自得五祖弘忍大師黃梅心印後,為躲避同門兄弟的迫害,逃亡江南,隱姓埋名,隱居於獵戶群中。獵人交待大師守網,大師慈悲為懷,見被擒被抓的狼獐鹿兔等等獵物,莫不設法為之放生,這樣放生放了16年,救活的物命不可勝數,並且感動了獵戶,改行向善。後大師坐曹溪道場,大興禪宗,道播神州!

永明延壽禪師,五代時人,曾任餘杭縣庫吏,常常因救急以庫錢買魚蝦等物命放生,後以監守自盜罪被判死刑。行刑前他態度從容,面不改色。國王很奇怪,便詢問他緣由。他回答:「我因為放生,救活的生命數以千萬,趁此功德,正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怎能不歡喜呢!」國王敬重其德行,便釋放了他,大師自此出家為僧,念佛修行,得道證果,後世尊為蓮宗六祖。

蓮池大師為明末高僧,極力倡導淨土法門和戒殺放生,他說:「疾病之由,多從殺生中來,故偏重放生也。」「戒殺之眾,善神守護,災橫消除,壽算綿長,子孫賢孝,吉祥種種,難可具陳。若更隨力放生,加持念佛,不但增崇福德,必當隨願往生,永脫輪迴,入不退地。」「世間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慘者殺傷。」「放生非獨佛教,儒中君子無不奉行。」「諸放生者,或增福壽,或延壽算,或免急難,或起沉痾,或生天堂,或證道果,隨施獲報,皆有徵據。」「普勸世人隨所見生命發慈悲心,捐舍世財,作斯方便。」「若無財者,只發慈悲心,亦是福德,或勸他人放生,或見人放生,讚嘆隨喜,增其善念,亦是福德。」

明末高僧憨山大師作《放生偈》云:「人既愛其壽,生物愛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順佛令,放生免三災,放生離九橫,放生壽命長,放生官祿盛,放生子孫昌,放生家門慶,放生無憂惱,放生少疾病,放生解冤結,放生罪垢淨。放生觀音慈,放生普賢行,放生與殺生,果報明如鏡。放生又念佛,萬修萬人證。」

明末天台宗高僧蕅益大師著有《靈峰宗論》等。他說:「欲即人心證佛心,轉劫濁成淨土,術莫大於放生。放生一法,唯廣與久。一杯水不救車薪火,唯設人各一杯焉,一杯不已,再一杯已,杯水多,車火未有不滅者。今殺運紛紛,並同分惡業招感,非慈悲三昧水,孰能熄之?」

近代印光大師被尊為淨土宗十三祖,有《印光大師文鈔》行世。他大力提倡戒殺茹素、念佛放生,影響極大。他說:「凡有欲家門清泰、身心康寧、天下太平、人民安樂者,請皆於戒殺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則求無不得矣。」「佛教東來,闡明因果報應,令人戒殺放生,斷葷吃素。」「餘向提倡戒殺放生、因果報應等事理,以期挽救天災人禍。」「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於人道,固宜解怨釋結,戒殺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為念佛回向淨土,令得度脫。」「凡大聖大賢,無不以戒殺放生為挽殺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樂天年之基址。」「須知放生一事,實為發起同人、普護物命之最勝善心。」「放生一事,原為啟發現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殺茹素,普令含識各得其所,各盡天年。近之則息殺因,遠之則滅殺果,小之則全吾心之純仁,大之則弭世界之殺劫。」「戒殺放生之事,淺而易見。戒殺放生之理,深而難明。」「聖君賢相,哲士鴻儒,多皆仰遵佛訓,俯培己仁,或茹素而斷葷,或戒殺而放生,其嘉言懿行載諸史冊,亦企後人同修慈心、愍彼物類。」

近代弘一律師說:「先問諸君:一欲延壽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難否?四欲得子否?倘願者,今有一最簡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惟願諸君自今以後,力行放生之事,痛改殺生之事。」

禪宗一代宗師虛雲長老開示說:「我們要勇猛精進,要內外加修。內修,即是單單的參一句『念佛是誰』的話頭,或念一句『阿彌陀佛』,不起貪瞋痴恚種種其他念頭,使真如法性得以透露。外修,即是戒殺放生,將十惡轉為十善,不要一天到晚酒肉燻天,造無邊的罪業。」「近來世界人民遭難,殺劫之重,皆是果報所遭;每每勸世人要戒殺放生、吃齋念佛者,也就是要大家免遭因果輪迴之報;諸位須當信奉,種植善因,成就佛果。」

天台宗諦閒大師說:「不殺為諸戒之首,而放生為眾善之先也。」「歷朝以來,緇素同人,慈善大家,以放生為務者,典籍所載,未易僕罄也。」

中國佛教協會第一任會長圓瑛大師說:「至論護生一事,佛儒二教,若合符節。我佛以大慈大悲而為救世之本,大慈者,與一切眾生之樂,大悲者,拔一切眾生之苦。」「吾人當學佛之大慈大悲,實行戒殺放生,方是學佛之行。是以學佛者,不僅持律戒殺,尤當竭力放生,方合我佛慈悲宗旨。」「儒教《周易》有言,乾曰大生,坤曰廣生,天地之大德曰生,故孔子贊《易》以生生。吾人應體天地好生之德,提倡戒殺放生。」「出家以來,每年力行放生,本會乃以蓮池放生會為名,當以佛教慈悲,儒宗惻隱,而作護生運動,實為天下無上吉祥善事。」「希望社會諸君,勉力行之,即遇壽辰、結婚、生子,是自己求生,慶生吉祥之事,均宜戒殺放生茹素,以善因而求善果也。」

由於放生既源於我國古代民俗,又有佛教經典的依據和高僧大德的提倡,因而在我國民間和佛教界均有相當深遠的影響,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有關放生護生的詩文。如唐代白居易詩:「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宋代陸遊詩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元代趙孟頫詩:「同生今世亦有緣,同盡滄桑一夢間。往事不堪回首論,放生池畔憶前愆。」這些詩文寓意深刻,發人深省。近代漫畫家豐子愷先生繪有《護生畫集》,配以弘一法師書寫的放生護生詩,流傳甚廣。

三、佛教放生的儀規與要求

所謂放生,即贖取被捕之魚蟲禽獸放之於池沼、山野之中,舉凡天上飛的如鴿子、麻雀,地上走的如雞鴨、牛羊,水裡遊的如魚蝦、鱸鰻,土裡鑽的如螞蟻、蚯蚓,大到獅象,小到昆蟲,只要有生命的個體,在力所能及和必要時都可以放生。我國漢傳佛教寺院在長期的放生法會中形成了獨特的《放生儀規》。一般說來,按現行《放生儀規》,放生全過程可分為灑淨誦偈、說三皈依、放生發願三個程序:

(一)灑淨誦偈。放生儀式開始前,於放生處設香案,備淨水楊枝,中供觀世音菩薩像。放生儀式開始,眾等即以慈眼視諸眾生,念其沉淪,深生哀憫,復念三寶有大威力,能救拔之。法師手執水盂,默念想云:一心奉請十方慈父、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降臨道場,加持此水,具大功勳。灑沾異類,念彼身心清淨,堪聞妙法。法師邊灑淨水邊誦《香贊》:「楊枝淨水,遍灑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壽廣增延。滅罪消愆,火焰化紅蓮。」然後三稱「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誦畢,法師與大眾同誦《大悲咒》若干遍,並且於眾生靈處邊繞行邊灑淨水。接著,再誦《心經》一遍,《往生咒》三遍,三稱「南無甘露王菩薩摩訶薩」。

(二)說三皈依。法師拈香,啟請盡虛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寶。然後,法師代這些水陸飛行、為他網捕、將入死門的諸眾生行懺悔,懺悔畢持咒。接下來,法師向眾生傳授三皈依法說:「諸佛子,汝等不聞三寶,不解皈依,所以輪迴三有,今墮畜生。我今授汝等三皈依法,汝今諦聽。」然後法師念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兩足尊,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離欲尊,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眾中尊,皈依僧不墮畜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法師說一遍,大眾答一遍,如是三遍。法師授「三皈依法」後,再說「十二因緣」,以令眾生「了知生滅之法,悟不生滅之法」;再為眾生稱「四弘誓願」,望其「依佛發願,依願修行」。發願詞為,先誦「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三遍,再誦「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然後,法師又為眾生三稱七佛名號:南無多寶如來,南無寶勝如來,南無妙色身如來,南無廣博身如來,南無離怖畏如來,南無甘露王如來,南無阿彌陀如來。復稱讚佛的十種通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三)放生發願。法師在放生前對眾生叮嚀道:「唯願汝等,既放以後,永不遭遇惡魔吞噬、網捕相加,獲盡天年。命終之後,承三寶力,隨緣往生,持戒修行。」又說:「更願放生,菩提行願,念念增明,救護眾生。……願捕生人等回心向善,同得解脫,共證真常。」最後,法師拈香念佛,將眾生靈輕輕放去。大眾即同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以上是比較正規的、大型放生法會的做法。至於一些個人的、隨機的、少量的放生,則不必拘泥於形式,切忌重虛文而不重實質。應知放生旨在救護眾生、培養自己和他人的慈悲心,因此放生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據環境的不同、各種生靈的生存狀態,對放生儀式作適當增減,急迫時可先行放生,再心中默誦經文,或念咒發願。

放生寄託著深厚的佛教意蘊,既是佛教的一項重要而莊嚴的法事,又是一門比較複雜的學問,因而有許多特殊的要求,特別是經常性的、大型的、有組織的放生活動,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則:

1、放生物不事先預訂:在不預先告知的情況下突然去採買物類放生,以避免漁夫、獵人、商家藉此捕獵兜售,反增罪業。

2、放生地點、時間不固定:不固定時間、地點採買,不固定時間地點放生,特別是不要拘泥於宗教特殊的日子放生,以免別有用心之人藉此伺機斂財捕抓而禍及放生物類。

3、對放生物應細心周到:放生是救命的行為,把眾生當作是自己的父母手足子女看待,儘量做到周全完備,庶幾乎問心無愧才可以!放生地點宜選擇人煙稀少、地廣水深、適合物類生存之地域為原則;應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識,了解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以便採買適合放生的生物,選擇合適的放生時間和地點,使放生之物不僅能免刀俎烹煮之苦,而且能真正的回歸大自然,盡其天年;若未選好合適的放生地點,或明知所放生的動物多數都不能存活,即不應勉強放生;對於家養的或已失去生存能力的生物,則不宜野外放生;對於國家珍稀動物,則宜送至國家有關珍稀動物保護組織和管理部門進行鑑定、救助;在運輸和舉行放生儀式過程中,應為放生之物創造維持生存、舒適所必要的條件,拘禁時間也不可過長,以減少它們的痛苦和死亡率;放生儀式宜簡單隆重,放生過程宜務實迅速,千萬不可因人為因素拖延擱置,害盆中或籠內眾生多受不必要之苦。

4、集體放生,組織者須講因果,將信眾捐作放生的錢如實如數地用於放生。

5、放生多少不拘:隨個人發心,十元不嫌少,千萬不嫌多,物命一條不嫌少,物命萬千不嫌多。但以慈悲至上,心誠為要。甚至沒錢也可以出力,隨喜放生,讚嘆放生,一樣的功德無量。

由於大型放生活動存在籌備、組織、管理的問題,對放生的時間、地點不易保密,一些信徒為了完成任務,提前預定,不加選擇地大批採購,而放生地點比較固定,放生過程比較長,往往會造成放生前許多生物的死亡、傷殘,放生後生物的生存困難,甚至大批死亡,還可能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樂得從中漁利,大量的捕獵,甚至反覆捕獵。放生本來是為了行慈悲,做功德,但如果造成上述弊端,善事就會演變成壞事,為社會所詬病。近些年來,我國大陸和港臺地區已經出現不少這類情況。因此我以為,不要為了講排場、造聲勢、完成任務指標,搞大型放生活動。對此,各地佛教團體和寺院應認真研究,加強管理,正確引導。其實,放生人人可做,隨時隨地,錢多錢少,只要看見物命危急受困,在千鈞一髮之際發慈悲心,出錢出力予以救贖,帶到適當地點為其皈依念佛並予以釋放,使其重拾生機,便是放生。

總之,放生的學問大,要求也很多,因此,放生光有慈悲心還不夠,還須具有相應的知識和智慧才行。初發心的居士可委託有經驗、可靠的放生團體代放,並參加其放生活動,從中請教有經驗的前輩們,漸漸地自己便可隨緣隨力放生,進而廣為提倡,並為他人放生提供方便。

四、佛教放生護生理念在當代的意義與實施

我國漢地放生習俗歷史悠久,業已形成傳統,對於喚醒世人的惻隱、仁恕、慈悲之心,為天下蒼生祈福,德被萬物,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且客觀上也有利於生態保護。

近百年來,隨著科技發展、工業革命,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面給人們的物質生活帶來極大的富足和便利,另一方面則造成環境汙染、生態失衡、各種自然資源加速流失。從人文層面看,更是出現了精神空虛、道德淪喪、戰爭威脅不斷、恐怖主義盛行;從生物界來看,各種生物種類正以空前的速度在減少,大多數野生動物不是被人類大量捕殺,就是因人類的活動而失去美好的家園,各種動物的權益受到空前的大規模的剝奪,甚至受到殘酷的虐待。這一切已引起廣大有識之士的極大關注和反省,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它們的權益應當得到維護,正如當年非洲黑人和印第安土著人的權益應當維護一樣,一些大眾媒體為此仗義直言,各種環境保護組織、動物保護組織紛紛建立,一些歐美國家還制訂了各種保障動物福利的法律。這一反對物種歧視、為動物爭取福利的運動,是在20世紀隨著反對種族歧視和爭取婦女權利運動而興起的,這個運動的目標,是把利他主義的精神從人類自己擴大到非人類動物,因為那些動物也同我們一樣,能夠感受痛苦與快樂。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我們的任務是要解放我們自己,這需要擴大我們同情的圈子,包容所有的生靈和美妙的大自然。」哲學家康德說:「人必須以仁心對待動物,因為對動物殘忍的人對人也會變得殘忍。」一些社會學研究證明,兒童時期對動物殘忍的人,成年後犯罪率升高。印度的思想家和獨立運動領袖甘地說:「從一個國家對待動物的態度,可以判斷這個國家及其道德是否偉大與崇高。」

我國雖然號稱禮儀之邦,以仁義立國,但從古至今,許多人殘酷對待動物的狀況還十分普遍而嚴重。在日常生活中,在菜市場或超市裡,人們為了「求鮮」,活刮、活剖、活殺的陋習比比皆是,甚至這種陋習已經傳播到外國的「唐人街」,這在其他國家是極其罕見的。至於撐開活豬活牛的嘴巴,用粗大的硬管子插進胃裡注水,野蠻屠宰也是屢禁不止。這種做法不僅造成動物的巨大痛苦,而且動物體內還會產生有害的毒性物質,損害消費者健康和利益。

因此,在21世紀,佛教放生護生的理念不僅沒有過時,而且具有特殊而積極的意義。提倡佛教放生護生的理念,有利於人心向善,抑制殺戮和恐怖主義,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建立和平、和諧的社會;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抑制不合理的消費和奢靡、腐敗之風,改變不良的餐飲習慣,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從佛教修行來說,更是增長慈悲心,減少罪障、疾病,增福增壽,感得現世與來生善果的功德之行。當然,當代佛教徒在放生護生形式上應更靈活一些,不宜拘泥於傳統;在內容上應結合現實,作相應的擴充,充分發揮其積極的影響,避免消極的影響。概括來說,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大方面作大力提倡,積極實踐。

1、大力弘揚正信的佛法,倡導慈悲利他的菩薩精神,淨化人心,和諧社會,使更多的人從貪瞋痴的桎梏中解脫出來。這是最根本的「放生」。

2、積極從事社會慈善公益事業,關心幫助弱勢群體,支持「希望工程」,這有利於社會認同佛教的慈悲理念;熱情支持和發展素食業和綠色食品,對於從事捕獵、飼養、經營、販賣、屠宰各種動物謀生者,要多做解釋轉化工作,設法使他們另謀職業;致力於保護生態環境、維護動物的合法權益和福利,對於隨意遺棄寵物,濫殺無辜生命、虐待動物的行為,要敢於表明佛教徒的嚴正態度,並通過適當的途徑予以譴責、制止。這些是間接而更積極有效的「放生」。

3、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斷殺茹素,提倡健康的飲食習慣;抵制或減少購買用動物製作的產品,努力尋求替代物品;節約資源,反對奢侈浪費,投身環境保護;教育後代關心愛護動物,不要虐殺幼小動物;支持國家設立各種自然保護區和動物保護園區,參加或配合社會各種環境保護組織、動物保護組織的活動,熱心保護救助國家珍稀動物。這些對於增進自他的身心健康,減少疾病,防止傳染病,維護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使社會各界認同和支持佛教放生護生的理念,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4、寺院和佛教團體應對放生護生活動進行積極的宣傳,正確的引導,妥善的管理;對於寺院的放生池要定期清潔、養護,對其中的動物要及時飼養,或轉移到更合適的地方。

5、廣大佛教徒要本著佛教的信仰和真切的慈悲心,隨緣隨力參與放生活動,應盡力避免僅從貪求功德的功利心出發、罔顧放生後果的放生行為。當今隨著城市化發展和環境的不斷汙染,加上現代養殖業和物流業發達,你贖購的動物往往是緣自工業化批量繁殖的,或來自天南海北五大洲,因而找到適合它們日後生存的放生地點越來越困難,因此參與或組織放生,不僅要有悲心,還要有智慧和必要的知識,慎重抉擇與實施。這樣既能合理表達自己的信仰和慈悲心,積累功德,又能避免善事變為惡事,或造成新的生態問題,為外界所詬病。

文成之際,正值春暖花開、萬物復甦,一片生機盎然。讓我們都能葆有一顆惻隱之心、慈悲之心,積極行動起來,放生護生,共同致力於環境和諧、社會和諧!(信息來源:摘自《法音》)

相關焦點

  • 籠養觀賞鳥放生後,在野外能生存嗎?鳥兒放生,注意這些避免悲劇
    籠養鳥放生後的生存能力如何呢?籠養鳥放生,有哪些忌諱和注意事項?這些卻是很多養鳥朋友不了解的。不少人覺得鳥兒的野外生存能力都很強,放生後就能活,真的是這樣嗎?所以今天小編就根據不同鳥的野生現狀和籠養鳥的飼養情況,來為各位仔細分析關於籠養鳥放生那些事。
  • 前腳放生後腳捕撈 網友:如此往復意義何在?
    [原標題]:[原標題]:前腳放生後腳捕撈網友:如此往復意義何在? 天津市民海河前腳放生,魚販後腳捕撈。(圖片來源:長城網  攝影:海龍)  近日,一些天津市民本著一片愛心購買了大量魚類放生海河,但美好的願望並沒有得到圓滿的結果。
  • 熟悉遊樂設施要求與實施過程注意事項(甲方必讀)
    根據個人參與的項目經驗及個人理解,把一個完整的遊樂項目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項目策劃階段》;第二階段《項目實施階段》;第三階段《項目運營階段》。其中每個階段的工作不盡相同,可以分成多個專業和若干個工作節點,參與階段不同,了解的深度也不盡相同。
  • 普速列車實施電子客票 注意事項請看這裡
    普速列車實施電子客票 注意事項請看這裡每日甘肅網6月21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徐靜雯)6月20日零時起,全國普速列車正式實施電子客票業務
  • 放生,放生的本意是什麼,有哪些功德
    放生,放生的本意是什麼,有哪些功德開頭作者講一個自己的故事吧,在16年高考之前,作者做了在家的居士,高考前總是難念緊張的,每天都是心神不寧,焦慮不安的。一位師兄帶我去放生,去回向。在市場上買了兩條魚,師兄替我給他們做了超度,放生以後,兩條魚都回頭看了我一眼。自此我覺得萬物皆有靈。放生回來以後還沒有什麼顯像,也就沒當回事,但是在考試的前一晚,作者有了一個真實的經歷,那也是改變了作者一生的軌跡。至於是什麼,不便多講,下面我們一起來聊聊放生的功德,和好處。
  • 寧波村民放生現場抄網撈魚,邊放生邊撈魚,其實可以機械化
    01、功德無量放生機其實可以提上日程眾所周知,在佛教的概念之中,放生是可以消除業障、增加個人功德的,因此一些做了虧心事或者是有所求的人,就會購買一些活物去放生,而魚類則是最為常見的放生選擇。而在生活之中,很多人又以捕魚為生,這也是正規合法的職業,放生的人無權阻擋他們捕撈魚類,甚至可能還得從他們手中購買魚類。因此,這兩夥人的利益並不衝突,甚至還有相互合作、簡單流程的空間。
  • 「放生」別成「殺生」 善舉應有善果
    新聞背景:《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將於今年6月1日實施。為防止隨意放生造成人身傷害、生態破壞,條例對放生動物做出了細緻的規定,單位和個人可以參加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部門會同有關社會團體組織的野生動物放歸、增殖放流活動,禁止擅自實施放生活動。對於擅自放生的,將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應儘快叫停隨意放生放生算是一種善行義舉,在民間有著悠久的傳統。
  • 是放生還是殺生?籠鳥放生不可隨意,這些放生原則要知道!
    如果放生後,鳥兒無法飛回到適宜的生存環境,那也將面臨死亡。如果不能滿足以上條件,那至少也要選擇適宜的季節放生,起碼要野外的溫度適宜。比如如果在北方要放生南方的鳥兒,一定要選擇在夏天放生。北方放生貝子那就可以不用考慮氣候問題了,因為貝子原本就是北方地區的鳥兒,能適應北方的天氣。
  • 放生的來歷是怎樣的呢?走心放生,從我們做起
    各國動物保護組織,更是經常組織放生活動。比如放生海龜,已成為世界性環保護生活動。在中國傳統中,放生最早源自於人類「天性好生,憫及於物」的樸素情懷。佛學系統中,「戒殺」是一項相當重要的基礎理論,吃素與放生都根源於此。
  • 放生還是殺生?為了積德,大爺把礦泉水放生了
    雖然這种放生礦泉水的行為看起來有點難以理解,甚至可能還挺魔幻,把水倒掉也有一點點的浪費,但是有個最重要的好處:這种放生形式不會對他人、社會或自然造成嚴重的影響。而且,福大爺認為,放生積德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心理安慰,求個心安理得即可,放生礦泉水這個新型的放生方式也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 寵物狐狸怎麼飼養,有什麼注意事項
    寵物狐狸怎麼飼養,有什麼注意事項寵物狐狸作為一種「新興」的寵物,受到一些動物愛好者的追捧。但你知道,寵物狐狸應該怎麼飼養嗎?在飼養的過程中,又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呢?下面我們就一起聊聊寵物狐狸的飼養問題。
  • 放生,你真的會放生嗎?
    現在流行放生。很多時候你會在河邊,江邊看到放生的人群。不論是個人的放生還是有組織的放生都很常見。他們一般都是放著佛家的音樂,將魚兒或者是別的放生物放生。一群人口裡喊著功德無量,隨喜讚嘆。我個人是不反感放生的,甚至有點喜歡放生。
  • 鄭東龍湖現大量死蛇黃鱔 水務部門:放生惹禍
    7月2日,經鄭東新區管委會相關部門進行了現場調查,主要是因為是市民隨意放生是造成的。   據了解,近段時間,隨著龍湖蓄水量不斷增加,到鄭東新區遊玩、放生的市民不斷增多,時常有各種車輛駛抵龍湖,從後備箱抬出數量不等的白色泡沫箱,將各種魚類、烏龜、螺螄等放入龍湖,甚至還有人將蛇和黃鱔放入湖中。
  • 穿山甲能否野外放生?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為此,救護中心向自治區林業局提出擬嘗試性放生一對中華穿山甲的設想。穿山甲野外放生可以支持廣西的穿山甲野外種群資源的恢復,若能成功,對於廣西乃至全國穿山甲野生資源的保護都具有重要意義。專家表示,中華穿山甲作為近幾十年來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的瀕危物種,放生的實施方案要儘量考慮穿山甲野外生存的各個方面因素。比如放生野外的個體不攜帶外來的病原體,以免帶入野外環境造成其他伴生動物感染。「體型還不能太胖,否則打洞和自我保護都會受到影響。」
  • 放生不是隨便做的,關於放生,這些事情你知道嗎?
    生活中,經常能在河流和江河邊,看到很多放生魚類、田螺,龜類的人,放生的時候口中念念有詞,特別虔誠。近些年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放生的大家庭。但是,放生並不是隨便就能做的,關於放生,這些事情你知道嗎?其實放生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文化,不僅佛教有放生,民間的活動也有放生,而且放生的含義也非常廣泛,有人類的放生,如吃飯,旅遊,穿衣,這些都是保護我們的生命行為,嚴格意義來說,都是放生。還有就是動物放生,槙物放生。還有很多市民在結婚時,也開展婚慶放生活動,這些都不是宗教的放生活動,而是民間的放生活動。
  • 佛教:現代人經常放生積陰德,怎樣放生才是真正的放生你知道麼
    不管學佛的人或者是不學佛的人大家都知道放生對我們本身的好處,放生不僅僅積陰德,更能減少我們造的罪業,而且放生的時候看到魚兒遊走,鳥兒飛翔,我們的心情也會跟著一起愉快,遊蕩不止。當然放生不只這些,更有因果關係跟隨,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便是說的這個道理,這的確是真的!
  • 深圳花展公園周末人流車流實施管控,賞花出行注意這些事項
    01簕杜鵑花展觀展注意事項:遵守遊園路線,部分展區晚7點關閉據悉,花展期間的周末02菊花展觀展注意事項公園三處大門交通管制,所有車輛禁止入園花展期間的周末,東湖公園西大門、西門、南門均實施交通管制,所有車輛禁止入園,含機動車、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共享單車等,建議市民遊客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前往觀展。
  • 放生變殺生,臺灣善信放生螃蟹卻未鬆綁
    放生對動物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更隨時害死它們。臺灣有宗教團體集體放生螃蟹,結果卻演變成殺生,更損害當地生態,讓政府非常頭痛。臺灣最近有宗教團體想要放生螃蟹「積功德」,從照片可見,10多名信眾在岸邊合十鞠躬,把大批螃蟹放生,結果連原本綁在蟹足上的繩子都沒有拆掉,就把螃蟹直接丟入河水,變相等同殺死螃蟹,放生卻變謀殺。後來更有市民發現有大批螃蟹浮屍在岸邊。
  • 請勿向肇慶七星巖景區裡湖放生,避免善心結惡果
    但如果向野外放生一些對自然環境有破壞性影響或者會打破生態平衡的外來物種,則會嚴重影響生態環境,造成與放生善舉本意相反的效果。在2020年的6月1日,北京正式實施了最新版的《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條例》中對放生動物做了細緻規定,單位和個人可參加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部門會同有關社會團體組織的野生動物放歸、增殖放流活動,禁止擅自實施放生活動,否則將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 一不小心變殺生,放生也須守規矩
    《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將於今年6月1日實施。為防止隨意放生造成人身傷害、生態破壞,《條例》對放生動物做出了細緻的規定,單位和個人可以參加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部門會同有關社會團體組織的野生動物放歸、增殖放流活動,禁止擅自實施放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