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入海底4000米!深圳兩專家隨「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開展科考

2020-12-16 騰訊網

原標題:潛入海底4000米!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兩位專家 隨「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開展科考

深圳商報2020年4月1日訊 海底世界到底是怎樣的?載人潛水器如何工作?如果下潛到4000米深的海底將是什麼體驗?3月10日,中科院「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南山港碼頭啟航,開始執行2020年第一個為期20天的科考航次任務。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馬輝教授、廖然副研究員搭乘「探索一號」船出海,參與科考。從兩人第一時間傳回的科考日記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科考專家們緊張而又充實的生活,更可一窺神秘豐富的海底世界。

1

精兵強將

呵護「深海勇士」

本航次由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組織,參與人員60餘人。馬輝教授、廖然副研究員得到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基金委重大儀器項目的支持,在船上利用自製的穆勒顯微鏡、偏振相機測量海底微小生物、懸浮顆粒的偏振特性,以及光學窗口應變偏振特性等。

啟航之後,參與科考的專家們遇到了第一道難題——暈船。廖然老師在科考日記裡寫道:「船上的夥食為四菜一湯,量大味美。湯是我最喜歡的,有營養而不膩;其實在陸上我從不喝湯,現在都是暈船給害的。暈船是繞不過去的坎。有一上船就暈躺下的人。我和馬老師分別帶了兩種藥,我吃鹽酸異丙嗪片可以扛住;馬老師比較強悍,不吃藥也能扛住。」

克服身體的不適後,科考人員很快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當中。據廖然老師記錄,「深海勇士」號的維護、布放和回收都是潛航員團隊的工作。「深海勇士」的潛航員隊伍非常精幹、專業,每個人都獨當一面,在機械、電子、軟體、系統集成以及操作的各個環節都無所不精。這次出海,一共有9名潛航員精心呵護著「深海勇士」號,每次1至2個人下潛。潛水器入水或浮出水面後,蛙人負責跳上潛水器,解綁吊裝纜和拖曳纜,「風險挺大,要身輕手快才行。」

2

海底世界

讓專家直呼「沒想到」

維護、運行「深海勇士」是潛航員的職責,而「深海勇士」下潛後執行什麼任務,則是科考隊專家們需要精心規劃的事情。

每次下潛的前一晚,科學家都要在潛水器前面的採樣籃裡擺滿各種下潛設備。廖然老師表示,每次採樣籃帶回的戰果都是科學家們「爭相瓜分」的寶藏。有一次,採樣籃帶回一隻海參,「李博士拿了就往實驗室跑,他們為此誤了飯點,只好煮泡麵吃。後來得知,他們要第一時間把它解剖,分給各個需要的團隊,他只留了腸道細菌樣品。」手快有手慢無,廖然老師就經歷過因為缺乏經驗「沒搶到」研究對象的遺憾。為了科研廢寢忘食,這對科考團隊來說也是家常便飯。

此次出海,科考隊專家們每人都有一次隨「深海勇士」下潛的機會,時長一般在9小時左右。3月17日,馬輝教授迎來了第一次下潛。順利返回之後,馬輝教授感觸頗多,連呼「沒想到」——沒想到海底世界那麼熱鬧那麼多門道,沒想到潛水器操作那麼複雜潛航員那麼忙,沒想到偏振相機的功能那麼有限,沒想到陸上設計的事在海底不那麼容易做到……

而更讓馬老師沒想到的是,在船上迎接他歸來的,是兜頭澆下的大桶水!原來,首次下潛順利歸來的人都必須接受一個特別儀式潑水禮,這算是以別具一格的方式對他們的勇氣表達肯定吧。

3

9小時深海之旅

意猶未盡

廖然老師也在3月22日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深海深潛。他表示,為了保證9小時的「深海之旅」狀態最佳,特意向船上經驗豐富的前輩們取經,總結了三條經驗——「提前一天清淡飲食,不吃味重辛辣的東西;當天早飯要吃但少吃,少喝水;前一天晚上早點休息。」精心部署、小心準備,但下潛前一晚,他還是因為興奮幾乎一夜沒睡。

當天早上8時整,廖然老師隨著「深海勇士」準時下潛。「下潛過程簡單、安靜。潛水器燈全關,據說是為了避免大型動物的碰撞(按科學家要求也可以開)。周圍慢慢變黑、變冷。窗外有發光的點或線狀微小動物、水母從窗口向上划過,有些還會隨著潛水器運動一段距離」……這奇特的體驗,讓廖老師終生難忘。經過緊張的工作,下午4時45分,潛水器準時露出水面。總結這難忘的「海底探險」,廖老師表示:「總的來說,第一次深潛時間緊張,體驗豐富,既要照顧儀器正常工作,又想看盡海底風景,幸好兩位潛航員鼎力相助。結束後盤點,收穫3隻海參、6管底泥、2瓶水,還有一批數據。另外,我親眼見到了很多海底、海水的現象,對潛水器的光學組件有了更多了解。這些都夠我咀嚼一陣子。真是不虛此行。」

「同一個地方下潛,不同的人收穫往往不同,不同背景的人看到的東西也不同。例如有考古專家參與的潛次曾發現很多宋元時期的瓷器;魚類專家下潛可以抓到不同類型的魚……」廖老師在科考日記裡寫道。

深圳商報記者 吳吉 通訊員 陳超群

相關焦點

  •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開啟下潛新徵程
    近日,在與「探索一號」科考母船進行了簡短的告別儀式後,「探索二號」科考船搭載著「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連夜趕往新的海域,繼續進行接下來的相關科考任務。在汽笛的長鳴聲中,「探索一號」科考母船緩緩掉頭告別馬裡亞納海溝,向著母港海南三亞返航。「探索二號」科考船也連夜駛離了挑戰者深淵,向西太平洋新的海域進發,並在到達目的地的第一時間展開了科學考察工作。
  • 中國驕傲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潛入深度10909米海底
    從出發到回家,「奮鬥者」號會經歷什麼?2010年7月,中國第一臺自主設計和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下潛深度達到了3759米,中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3500米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2012年6月27日,這艘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完成了它的終極挑戰,最終將記錄保持在了7062米。「蛟龍」號還擁有世界先進的懸停和自動駕駛功能,可以抵禦海流的幹擾,工作時穩穩地「定」在海底。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潛入深度10909米海底,相當於2000...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潛入深度10909米海底,相當於2000頭非洲象踩在人背上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10 10:39:02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潛入深度10909米海底 相當於2000...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潛入深度10909米海底,相當於2000頭非洲象踩在人背上   國之重器又傳來好消息!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萬米的海底,妙...
    為了承受萬米海壓,做成又大又輕又堅固的載人艙至關重要。國產新型鈦合金材料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經過多年的不斷優化和上千次的測試,中國自主研製的新型鈦合金終於問世。強度高、韌性好,可以容納最多3名乘客安全地在海底進行科考任務。現在,「奮鬥者」號終於可以頂住巨大的海底壓力,安全載人潛入萬米深海。為什麼要越潛越深?
  •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完成萬米深潛試驗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完成萬米深潛試驗央視網2020-11-21今天(11月20日)上午,我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探索一號」母船上通過了現場專家組驗收。至此,「奮鬥者」號萬米深潛試驗順利完成。到北京時間昨晚9時,「奮鬥者」號在本階段海試中共完成8次超過萬米的下潛,對潛水器的各項科考作業功能進行了反覆驗證。今天上午,現場驗收專家組在「探索一號」船上完成了驗收工作。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下潛突破萬米 曾抵達三亞與「深海勇士號...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奮鬥者」號從無錫轉運三亞  與「深海勇士號」乘風破浪  據了解,「奮鬥者」號是我國於2016年開始立項研發的萬米載人潛水器,由「蛟龍」號、「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研發力量為主的科研團隊承擔。
  • 「深海勇士」號帶來深海4000米奇妙畫面:仙女魚、深淵鉤蝦……
    來源:央視網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已3次成功下潛至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海,此次科考,4500米級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也承擔著多項下潛任務,不過它下潛的位置在馬裡亞納海溝較淺的位置。
  • 探索| 支持保障萬米級載人潛水器 「探索二號」入列,深海產業再添...
    交匯點訊 6月底,我國首艘全數配備國產化科考作業設備的載人潛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號」船抵達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南山港正式入列。  「探索二號」集聚國內各方力量,歷時一年半在福建馬尾船廠完成適應性增裝建造。該船除支持深遠海常規科考作業,還可搭載萬米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和4500米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
  •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完成萬米海試 勝利返航
    央廣網北京11月29日消息(記者朱敏 何源)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1月28日上午8時30分左右,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馬裡亞納海溝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海南三亞南山港碼頭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也隨船勝利返航。
  • 我國首次使用兩臺深海作業級潛水器在「海馬冷泉」開展聯合科學考察
    其間,兩船分別搭載4500米級深海作業型潛水器「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和「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對南海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海馬冷泉」區進行聯合科學考察。這是我國首次使用兩種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化大深度潛水器進行具有國際前沿科學技術水平的聯合科學考察。「海馬」號和「深海勇士」號是不同類型的深海作業型潛水器,開展聯合考察可有效發揮各自的功能優勢。
  •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組織召開「深海勇士」號4500米載人潛水器...
    2017年12月1日上午,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會同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深海勇士」號4500米載人潛水器研製和海試總結工作會議。    會議聽取了「深海勇士」號總設計師胡震研究員關於潛水器總體設計、關鍵技術總體集成及研製情況的總結報告,聽取了海試領隊劉心成首席顧問關於海試情況的總結報告和業主單位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關於「深海勇士」號管理和試驗應用方案的報告,聽取了驗收專家組關於「深海勇士」號總體集成課題驗收意見的報告。15個參研參試單位代表先後發言,交流了「深海勇士號」研製和海試工作的經驗和體會。
  • 載人潛水器跳動中國芯!向深海11000米進發!
    十年磨一劍「蛟龍」號進軍海洋深處經濟半小時記者李雪峰:這裡是國家深海基地潛水器實驗室,在我身旁擺放的就是號一比一的復原模型,號是我國自行設計,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它長度是8.2米,寬3米,高3.4米,最大的下潛度是7062米,它創造了世界上同類型載人潛水器最大的下潛記錄。也就意味著號可以在全世界99.8%的海域內自由行動。
  • 10909米是大洋最深處嗎?為何一定要載人去深海?專家這樣說
    參與「奮鬥者」號研製與海試的專家向記者解釋了其中緣由。 深潛測深更精準 1995年,日本「海溝」號潛水器測出馬裡亞納海溝深度為10911米;2009年,美國「海神」號測得深度為10903米;2012年,「深海挑戰者」號測出10908米……為何大家測得的「大洋最深處」數值會不同?
  • 從300米到1萬米 我國載人潛水器深海之路
    1986年中國第一艘載人潛水器——7103救生艇研製成功。雖然它只能下潛300米,航速也只有4節,但也是那個年代最先進的救援型載人潛水器。
  •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下潛突破萬米,創造新紀錄,挑戰海洋
    緊接著,10月27日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到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今天"奮鬥者"號將再次挑戰全球海洋最深處,成功坐底,我國的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保持在了10909米。這樣的深度意味著什麼?又要克服哪些問題呢?咱們先來回顧下我國載人深潛的發展歷程。
  • 10909米!我國載人潛水器創最深紀錄
    我國載人潛水器創最深紀錄 2020-11-1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近萬米載人潛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號
    自2002年深海載人潛水器被列為國家高科技研究發展計劃重大專項以來,我國深海載人潛水器取得長足發展,誕生了如「蛟龍」「深海勇士」以及萬米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等比肩國際先進水平的深海潛水器。作為可為萬米載人潛水器提供支持的保障母船,「探索二號」於今年6月底在南山港正式入列,它將和「深海勇士號」等潛水器相互配合,為我國深遠海科學考察提供強大技術支持。
  • 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  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  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中國的深潛勇士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
  • 【新華網】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10月10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與「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市南山港啟程開展萬米級海試。新華社記者 趙穎全 攝  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中國的深潛勇士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載人深潛精神又將如何助力中國勇攀深海科技高峰?  裡程碑!中國躋身深潛世界「排行榜」前列  你好,神秘的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