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勇士」號帶來深海4000米奇妙畫面:仙女魚、深淵鉤蝦……

2020-12-11 騰訊網

來源:央視網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已3次成功下潛至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海,此次科考,4500米級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也承擔著多項下潛任務,不過它下潛的位置在馬裡亞納海溝較淺的位置。

今天(18日),「深海勇士」號進行第297次下潛,這也是本次載人深潛科考「深海勇士」號的第四次下潛。到達太平洋後,「深海勇士」號已經進行了三次下潛,今天的下潛任務完成度如何?依靠攜帶的照相、攝像設備,「深海勇士」號帶回了大量珍貴照片和視頻。4000多米的深海是什麼樣?有什麼生物?

馬溝弧前區4000米深處發現白色碳酸巖

今天在現場展示的畫面是「深海勇士」號前兩次下潛帶回來的。中科院深海所杜夢然介紹,「深海勇士」在馬裡亞納海溝弧前區4000米深度的區域下潛,該區域底部大部分都是黑色的積巖,但是這次很意外,在這樣的深度發現有一片白色的碳酸巖。

地球深部滲漏流體在海底形成白色碳酸巖

中科院深海所 杜夢然:碳酸巖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但是在海洋裡的產生和存在則需要一定的條件。該區域的構造活動把地球撕開了一個個裂隙,海水通過裂隙下滲到地球的深部,跟深部的巖石發生反應釋放氣體甲烷,甲烷需要釋放壓力,沿著裂隙上來,通過一系列的反應就生成了我們所見的非常特殊的白色碳酸巖。

海底構造形成特殊生態群落

那碳酸鹽巖透露出什麼樣的關鍵細節?

中科院深海所 杜夢然:如果放大畫面會看到非常明顯的管狀生物,是非常典型的以滲漏流體為食的海洋生物。而在採集到的另一張樣品照片中,碳酸鹽巖上分布著很有規則的凹坑,而這樣的凹坑跟某些雙翹類的生物活動痕跡非常吻合。

這樣的一個滲漏過程,地球深部的甲烷氣體釋放到了這個區域,甲烷經過氧化等過程,為冷泉生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碳源,是冷泉生態圈非常重要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深海勇士」號今天的潛次也是為了尋找冷泉活動的範圍或依然活躍的冷泉滲漏。

海綿:最原始 最低等的多細胞海洋生物

畫面中的生物叫海綿,是地球上最原始、最初級的多細胞生物,至少在五億年前就生活在海洋裡。

畫面中像風車一樣的生物也是一種動物。現在是舒展狀態,但當它吃飽了過後,會閉合起來進行休眠。

圖片中展示的是深海的冷水珊瑚,它有像樹幹一樣的年輪,可以充當很好的古地質溫度計,告訴我們它生長的環境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研究人員介紹這個魚叫鼠尾鱈,是非常活潑的魚,在下潛過程中常能看到。

這條非常漂亮的魚叫仙女魚,它的習性與鼠尾鱈非常不一樣,它喜歡安靜地待在海底。每次下潛都會遇到不同的生物,它們有著不同的形態和習性。

深淵鉤蝦是獵食能手

海深6000米以下就叫深淵區,中科院深海所蔡珊雅介紹了深淵區的主人公之一深淵鉤蝦。但凡落在深淵區的生物殘骸,都能被深淵鉤蝦定位。它只是因為長得像蝦,被稱作「蝦」,實際上並非是蝦。與我們常見的蝦在四、五億年前就開始分化了,經過數億年的演化,差異已經非常大。

原標題:鼠尾鱈、仙女魚、深淵鉤蝦……「深海勇士」號帶來深海4000米畫面

相關焦點

  • 潛入海底4000米!深圳兩專家隨「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開展科考
    原標題:潛入海底4000米!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兩位專家 隨「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開展科考 深圳商報2020年4月1日訊 海底世界到底是怎樣的?載人潛水器如何工作?
  • 特寫:「深海勇士」號南海夜潛
    新華社「探索一號」5月20日電(記者張建松)靜謐的南海之夜,繁星點點,新月如鉤。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探索一號」科考船上,機器轟鳴,燈火通明。19日晚,「回家」不到5個小時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連續作戰,在近1400米深的海馬冷泉區,展開夜潛作業。
  •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開啟下潛新徵程
    近日,在與「探索一號」科考母船進行了簡短的告別儀式後,「探索二號」科考船搭載著「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連夜趕往新的海域,繼續進行接下來的相關科考任務。在汽笛的長鳴聲中,「探索一號」科考母船緩緩掉頭告別馬裡亞納海溝,向著母港海南三亞返航。「探索二號」科考船也連夜駛離了挑戰者深淵,向西太平洋新的海域進發,並在到達目的地的第一時間展開了科學考察工作。
  • 「深海勇士」探秘海底世界:深海垃圾堆觸目驚心
    深海垃圾堆觸目驚心 全球性問題引科學家關注  「深海勇士」探秘海底世界  近日,「深海勇士」號在海底發現垃圾堆的新聞引發震動。以往眼不見為淨的海底,在潛水器的鏡頭中暴露了一切。據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彭曉彤介紹,早在去年5月「深海勇士」號的科考中,就已在深海海底偶然發現了垃圾堆的存在。  正在執行TS12科考任務的「深海勇士」號,也將繼續對海底垃圾堆進行考察。彭曉彤表示,「深海勇士」號發現的海底垃圾主要是塑料製品,包裝袋、兒童玩具、油漆桶、漁網等類型五花八門,潛水器採集的海底生物中,有的已經和塑料垃圾連為一體,觸目驚心。
  • 深海動物比海洋表層大嗎?科學家:小多了!
    中層:海面以下水深200-1000米;深層:水深1000-4000米;深淵層:水深4000-6000米;超深淵層:水深6000米以下。這種鉤蝦能消化埋在海底深處的木屑,這是它能夠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生存的原因之一。
  • 10909米!「奮鬥者號」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淵究竟有何魅力?
    第二部分,馬裡亞納海溝有哪些深海生物,都長什麼樣子。第三部分,「奮鬥者」號探索萬米深淵要克服哪些困難。首先,咱們來聊聊馬裡亞納海溝在哪裡,怎麼形成的,它最深處有多深呢?而最引起大家關注的可能要數2012年3月26日,著名的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戰者」號潛艇下潛到馬裡亞納海溝的經歷,他獨自一人駕駛潛艇深入到了10908米的海底,並且使用高清3D攝像機拍攝了大量深海場景的珍貴畫面。那麼這麼深的海洋裡還能有生物存活嗎?有的話,這些海洋生物不見陽光是不是都隨便長長?還是都是像科幻電影中的恐怖異形一樣啊?
  • 著名導演卡梅隆 曾下潛萬米深海
    著名導演卡梅隆曾下潛萬米深海全世界只有4臺潛水器對神秘海溝進行過考察3月29日,著名導演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戰者」號,進行了世界首次單人下潛至馬裡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深淵」最深處探險
  • 馬裡亞納海溝可能存在深海巨獸麼?成功下潛1.1萬米,連魚都沒有
    科研人員在研究中發現,獅子魚是目前已知生活在海洋最深處的生物,但也僅僅生活在海下8000米的地方。這種魚最大的不同之處是頭大,體型像蝌蚪,魚鰭是半透明的,喜歡在黑暗的深海處棲息,主要以甲殼類動物、無脊椎動物和小型魚類為食。獅子魚可以像駱駝一樣長久地儲存食物,從而更好地應對食物匱乏的生存環境。
  • 萬米深潛!「奮鬥者」號總設計師:「不是終點,我們剛剛打開了深海的...
    葉聰,曾擔任「蛟龍」號首席潛航員和「深海勇士」號副總設計師,被任命為「奮鬥者」號總設計師。「奮鬥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奮鬥者」號目前是乘載人數最多、使用最頻繁、深度最大的潛水器。這樣的深海到達和作業能力是全世界唯一的。
  • 突破深海7000米「地獄禁區」的獅子魚
    西北工業大學供圖或許你並不了解:從廣闊無邊的海平面向下、向下、再向下……那片深度達6000米以下的深海水域,有著一個令人心悸的名稱——「海鬥深淵」。這裡終年無光、溫度低寒、缺乏氧氣、食物資源匱乏,有著巨大的海水壓力,化學環境也非常獨特,對於常規生命來說,這裡是地獄一般的禁區。
  • 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中國邁向「深藍夢」
    特約評論員/羅建華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獲悉,11月10日8時12分,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此前,10月10日,「奮鬥者」號與「探索一號」「探索二號」母船一起,從海南三亞啟程開展萬米級海試。10月27日,「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回顧中國載人潛水器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劈波斬浪、艱苦奮鬥的過程。1986年,我國成功研製第一艘載人潛水器——7103救生艇,當時只能下潛300米,航速也只有四節。
  •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組織召開「深海勇士」號4500米載人潛水器...
    2017年12月1日上午,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會同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深海勇士」號4500米載人潛水器研製和海試總結工作會議。    會議聽取了「深海勇士」號總設計師胡震研究員關於潛水器總體設計、關鍵技術總體集成及研製情況的總結報告,聽取了海試領隊劉心成首席顧問關於海試情況的總結報告和業主單位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關於「深海勇士」號管理和試驗應用方案的報告,聽取了驗收專家組關於「深海勇士」號總體集成課題驗收意見的報告。15個參研參試單位代表先後發言,交流了「深海勇士號」研製和海試工作的經驗和體會。
  • 「深海勇士」號發現海底「珊瑚墳場」
    原標題:「深海勇士」號發現海底「珊瑚墳場」 「非常好。」結束近9小時的水下作業,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建如博士走出潛器。這是他第二次隨「深海勇士」號下潛,收穫令科學家們驚喜:一片此前從未見過的「珊瑚墳場」。
  • 獅子魚為您揭開深海7000米的生命奧秘
    然而,海底世界可不像海平面那樣風和日麗,隨著深度的增加,光線逐漸消失,溫度逐漸下降,水壓逐漸增大,生物多樣性種類逐漸減少……6000米以下的深海被稱作海鬥深淵(Hadal&nbsptrench),代表著地球上最深的海洋區域。這裡,呃~(⊙o⊙)黑~~~冷~~~餓~~~壓力山大~~~奇異物種出沒~~~~w(゚Д゚)w~能在這樣地獄般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都是強者。
  • 「奮鬥者」號總設計師:「不是終點,我們剛剛打開了深海的一個門縫」
    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  中國的深潛勇士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  載人深潛精神如何助力中國勇攀深海科技高峰?   聽「奮鬥者」號總設計師葉聰、主航員張偉,講述萬米深潛背後的故事。  海洋中深度大於6000米的海域被稱為「深淵」,只佔海洋總面積的1.2%,想要通過深海載人潛水器抵達那裡,首先要打造足以對抗深海高壓的鎧甲。
  • 海底10000米處有什麼?科學家深入馬裡亞納海溝,發現深海生物
    而水深超過10000米的區域,則主要集中在馬裡亞納海溝的南部,最深處"挑戰者深淵"也在其中。海底10000米有什麼?結果讓人意外處於不同深度的水下,見到的生物和景色是截然不同的。2019年,美國探險家維克多·維斯科沃乘坐潛艇探索馬利亞亞納海溝,過程中發現了四種獨特的片腳類海洋生物,其中包括生活在7000米水深處的蠕蟲和8000米水深處的獅子魚。今年11月10日,我國"奮鬥者"號在挑戰者深淵最深區域成功坐底,深度為10909米。在攝像機記錄的畫面中,我們看到了海底10000米的景象。"
  • ...奮鬥者」號總設計師:「不是終點,我們剛剛打開了深海的一個門縫」
    11月28日,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順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中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  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  中國的深潛勇士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
  • 一張長長長長長長圖,跟「深海勇士」去潛水
    日前,在模里西斯進行短暫停靠補給後,「深海勇士」號開赴印度洋的下一個作業點,繼續執行深潛任務。在過去的兩個月中,「深海勇士」號在這一海域共進行了43個潛次,對海底的熱液系統進行了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生物學的考察和取樣工作。 「深海勇士」是誰?
  • 10909米!「奮鬥者號」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究竟有何魅力?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致敬我們可愛的科研人員和三位隨「奮鬥者」號下潛的勇士!我是夸父逐星空,關注我,帶你一起了解神奇的宇宙自然人文現象,探索他們背後的奧秘故事。順便說一句,深海恐懼症的朋友請不要點進來!而最引起大家關注的可能要數2012年3月26日,著名的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戰者」號潛艇下潛到馬裡亞納海溝的經歷,他獨自一人駕駛潛艇深入到了10908米的海底,並且使用高清3D攝像機拍攝了大量深海場景的珍貴畫面。那麼這麼深的海洋裡還能有生物存活嗎?有的話,這些海洋生物不見陽光是不是都隨便長長?
  • 科學家8000米海底發現頂級獵食者獅子魚 但「深海殺手」可不止它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29日報導,近日,科學家在馬裡亞納海溝附近發現了一種獅子魚,生活在深達8134米的海底,再一次刷新了人們對海洋生物棲息地深度的認識。今年6月8日,中國科考隊員也曾在雅浦海溝深淵區捕獲到獅子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