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無人區」裡的生命禮讚——走進世界海拔最高的藏北雙湖縣

2021-01-18 央廣網

新華社拉薩2月8日電 題:「無人區」裡的生命禮讚 ——走進世界海拔最高的藏北雙湖縣

新華社記者段芝璞 邊巴次仁 春拉

雙湖不是詩,雙湖是遠方。

藏北往北,「無人區」腹地,才是雙湖。

這是通往雙湖縣城的公路(1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雙湖境內通往鄉村的道路(2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雙湖境內通往鄉村的道路(2月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雙湖縣位於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面積近12萬平方公裡,隸屬西藏那曲市。

這是無人機拍攝的雙湖縣城全景(1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冬季的雙湖,大風呼嘯,千湖冰封,蒼涼壯闊。

與埃及金字塔、珠穆朗瑪峰基本處於同一緯度的雙湖,被大自然賦予了神奇。這裡因湖得名,卻不止兩個湖;471個面積超過100平方米的湖泊,13個面積較大的鹽湖;還有世界第三大冰川普若崗日冰川。

這裡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乾旱少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縣,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卻也是「人類生理極限試驗場」。

近日,新華社記者從拉薩驅車近千公裡,走進雙湖,走進了「無人區」,親身感受到了生活在這裡的1.4萬名幹部群眾,為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為保護青藏高原上這片神奇的土地,所展現的毅力和擔當,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

和諧,揮灑出絢爛的生命色彩

31歲的巴吉措,正在縣委大樓內一間辦公室的電腦前工作。

生在雙湖,長於雙湖,畢業後又回到雙湖的她,出生在被譽為「雙湖小江南」的協德鄉。

這個「小江南」,海拔4500米。

小時候,父親騎馬載著她,走上三個多小時,送她到雙湖小學上學。

一年中,雙湖8級以上大風天氣高達200天,全年平均氣溫在零下5℃,極端氣溫可達零下三四十攝氏度。

大風裡,馬背上,曠野中,父女倆猶如移動的雕塑,徐徐前進。

後來,巴吉措考上了雙湖所屬那曲市的中學,又來到拉薩讀高中,最後在西藏民族大學完成了計算機專業的學業。

「回來離父母更近,可以更好地照顧他們。」她說,也想為家鄉發展做貢獻。

巴吉措駐村兩年,期間免費為當地牧民教授數學、藏文。

如今,她的弟弟大學畢業也回到了家鄉當一名獸醫。

離開巴吉措工作的大樓,不足5分鐘的車程,便可碰見這片亙古大地的真正主人——野生動物。

一群藏野驢在大風中覓草,偶爾抬頭回望;藏羚羊膘肥體壯,呼嘯奔跑;野犛牛靜謐踱步,在遠離公路的草甸上。

雙湖境內的藏羚羊(1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雙湖境內的藏羚羊(1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雙湖境內的藏羚羊和藏野驢(2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雙湖境內的藏野驢(1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它們並不懼怕人類。

百年前,瑞典著名探險家斯文·赫定進入了這片無人區,並記錄到「野犛牛和野驢不計其數,偶爾我們以百為單位來統計它們的數量。」

如今,這裡的野生動物數量也很龐大。羌塘自然保護區野犛牛數量近2萬頭,藏羚羊近20萬隻。此外,還有雪豹、棕熊等20餘種珍稀野生動物。

雙湖境內的野犛牛(1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人和野生動物,共同生活在廣袤的藏北草原深處。

為更好保護野生動物,雙湖縣成立了15個自然保護區專業管護站,有135名專業管護員。

圖為雙湖亞阿木管護站工作人員在巡邏(2月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33歲的桑嘎是本地人,也是雙湖亞阿木管護站負責人。「能夠保護家鄉的生態環境,再苦也值得。」他說。

雖然收入不算高,但管護站值守的5個人準備好好過年。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猶如草原上最堅韌的一棵棵小草,風雨無阻,生根發芽。

雙湖縣嘎措鄉瓦日香瓊村牧民在家照看孩子(1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勇敢,迸發出頑強的生命之力

次仁曲吉,將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23歲的豆蔻年華。

她是雙湖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一名幹部。去年的一天,在工作崗位上突發心肌梗塞,將自己的一切永遠奉獻給了這片蒼涼的高天后土。

此時,離她參加工作才兩年多的時間。

新年期間,雙湖縣仍有三分之二的幹部在崗堅守。

為確保在崗幹部的生活,縣政府專門與縣城內兩家菜店協商,「請」他們確保蔬菜供應,並對此給予適當補助。

工作和生活在雙湖的每一名幹部,猶如草原上最燦爛的一朵朵小花,美麗了草原,綻放出光彩。

貢桑多吉,是走出雙湖走的最遠的當地人。

他出生在雙湖縣嘎措鄉瓦日香瓊村,遠赴吉林讀大學,隨後留學韓國,目前在首爾一個大學讀研究生。

如今,他的六個弟妹,有的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有的正在讀高中,最小的還在上幼兒園。

貢桑多吉讀大學期間,每天的夥食費只有9塊錢。可他用刻苦和努力,勇敢地走出了羌塘深處的家鄉,來到現代大都市。

而在43年前,為尋找更好的草場、更好的生活,現年77歲的白瑪老人則從那曲地區申扎縣,「無畏」地走進了雙湖。

現年77歲的白瑪老人講述當年的情況,43年前,為尋找更好的草場、更好的生活,白瑪老人從那曲地區申扎縣,「無畏」地走進了雙湖。自1974年,從申扎縣嘎措鄉到雙湖嘎措鄉,老人擔任鄉黨委書記一直到2002年(1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那時的雙湖,是真正意義上的無人區。「除夏季有少數牧民遊牧到此外,其餘時間荒無人煙。」老人說。

上個世紀70年代,為解決草畜矛盾,那曲地區號召牧民「北進」,尋找草場。

年輕氣盛的白瑪帶領十幾個人、幾百頭牲畜,來到這裡,開啟了建設新家園的漫長徵途。

「整整用了三年的時間,靠人背畜馱,一鍬一土,蓋起了房子,建起了羊圈和牛圈。」老人說。

三年裡,老人不記得在新舊家園間來回走了多少趟,但卻清楚地記得每次都要走上一個月才能走完一次單程;老人不記得用身體背過多少土石,但卻清楚地記得背上的肉,是爛了又爛。

三年後,300多人、上萬頭牲畜的申扎縣嘎措鄉整鄉搬遷,落戶雙湖,成為雙湖嘎措鄉。

43年前的1976年,西藏自治區批准成立了那曲地區雙湖辦事處。2012年,國務院批覆成立雙湖縣。雙湖由此成為我國最年輕的建制縣。

雙湖縣嘎措鄉的牧民在觀看節日期間文藝下鄉活動的表演(1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2018年,雙湖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萬元,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萬元。

希望,譜寫出美麗的生命律動

這段時間,白瑪老人內心有些掙扎。

為改善百姓生活環境、提升生活質量,西藏決定年內要將雙湖下轄三個鄉整村搬遷至海拔更低、條件更好的藏南谷地。

平均海拔4900米的嘎措鄉便是其中之一。

「我在這裡奮鬥了43年,現在住的這麼好,吃喝不愁了,不想走啊!」老人說。自1974年,從申扎縣嘎措鄉到雙湖嘎措鄉,老人擔任鄉黨委書記一直到2002年。

鄉愁難捨,故土難離。可為百姓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職責。

「讓百姓安心搬遷,進一步發展牧業合作社是目前我們工作的重點。」過年期間值守嘎措鄉的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孫超說。

雙湖太苦。一次政府主導的遊牧民族的遷徙勢在必行。

早在去年十月份,全縣唯一的理髮店店主回家。「現在我們要想理個髮,還要到幾百公裡外的地方去。」縣委幹部程恩偉說。縣城裡12家餐館10家已關門歇業,「僅有的兩家也將在年前停業回家過年。」縣委宣傳部幹部旦增笑言。

艱苦如是,也要發展。

雙湖縣嘎措鄉牧民在化冰燒水(1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如何在如此重要的保護區內發展?又如何讓百姓富起來,改善民生?

縣委書記楊文升心裡,對雙湖發展有明確思路。

「生態興縣,生態富民。」雙湖縣「十三五」規劃提出把雙湖建成「現代生態文明城鎮」。

2018年,為保護環境,雙湖縣暫停了普若崗日冰川旅遊配套項目建設;當年6月,普若崗日冰川暫停旅遊接待服務。

發展牧區合作組織,雙湖已實現每個行政村成立一個合作社的目標。

這一舉措極大改善了牧民的生活。嘎措鄉下轄兩個行政村,有兩個合作社。2018年,全鄉117戶、584人人均收入達24800多元,合作社現金分紅人均12000元,最多一戶分紅達15萬元。

雙湖縣嘎措鄉的牧民孩子在閱覽室裡(1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雙湖縣嘎措鄉牧民貢桑曲珍在餐館裡為客人盛飯(1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楊文升還在積極尋求滷蟲卵資源深加工項目,增加百姓收入。滷蟲卵產自湖中,是飼養海鮮的飼料。如其藏語「加措色欽」(意為大海金粉)之名一般,每年當地牧民直接出售滷蟲卵收入就超千萬元。

2019年,雙湖縣要實現脫貧。

這是無人機拍攝的雙湖縣城太陽能發電站(1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今年市裡將集中力量幫助解決飲用水困難,其他都沒問題。」楊文升對此信心滿滿。

奮鬥在這裡的每一名幹部,猶如最美麗的花朵,永遠開在最陡峭的懸崖之上。(完)

相關焦點

  • 【藏北故事】洛桑丹珍與世界海拔最高縣的傳奇故事_原創_中國西藏網
    不久前,我與來京治療眼睛疾病的藏北無人區首批拓荒者、原雙湖縣嘎措鄉黨委書記白瑪重逢。一見面,我們所聊最多的話題當屬洛桑丹珍如何率領牧民群眾開發藏北無人區、建立世界海拔最高縣的傳奇故事。這是雙湖設縣慶祝活動(唐召明2017年7月26日攝)  我在跟隨與我有著父兄般友誼的洛桑丹珍的採訪中看到,這位古稀老人早已把這處他一手開發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縣級行政區視為自己的家鄉。
  • 世界海拔最高的縣—西藏雙湖縣經國務院批准成立
    新成立的西藏雙湖縣縣城全景(1月7日攝)。記者從正在召開的西藏自治區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獲悉,西藏雙湖縣經國務院批准成立。雙湖地處藏北羌塘高原,平均海拔5000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縣級行政區。
  • 中國海拔最高縣那曲市雙湖縣正式接入藏中電網 結束限電史
    江飛波 攝   中新網那曲雙湖12月24日電 (江飛波)24日,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雙湖縣舉行110千伏變電站投運儀式,中午時分,電力施工人員合上最後一個開關,這標誌著中國海拔最高的縣正式接入藏中電網,結束限電史。
  • 西藏雙湖縣:海拔最高的「人間奇蹟」
    圖為羌塘草原上的藏原羚 攝影:張曉華  中國西藏網訊 西藏那曲市雙湖縣位於被稱為「生命禁區」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縣。雙湖歷史上因人跡罕至,曾被稱為「無人區」。
  • 《藏北秘嶺-重返無人區》以生命為賭注,羌塘無人區的探險之旅
    對於這片神秘的土地,大多數人目前的印象多半停留在拉薩和可可西裡等較為出名的城市或區域,而關於羌塘無人區,除了資深驢友之外,普通大眾對其所知則甚少。雖然之前有部名為《七十七天》的探險電影曾以羌塘無人區為故事背景,但那畢竟是部取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文藝電影,對此地客觀真實的具體情況的展現程度終究有限……入圍第42屆加拿大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榮獲第6屆溫哥華國際華語電影節「紅楓葉獎」紀錄片單元最佳剪輯獎並在今日上映的紀錄片《藏北秘嶺-重返無人區》(以下簡稱《藏北秘嶺》)將填補記錄探險電影這一空白。
  • 跨越半個世紀的生命遷徙——西藏極高海拔生態搬遷破解人與自然...
    新華社拉薩3月17日電 題:跨越半個世紀的生命遷徙——西藏極高海拔生態搬遷破解人與自然共生難題新華社記者周健偉、張京品、田金文一雄一雌藏羚羊在藏北草原上覓食(1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健偉 攝20世紀70年代,為了緩解草畜矛盾,一群牧民趕著牛羊,從西藏那曲市申扎縣向北遷徙300多公裡,來到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無人區繁衍生息,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遷徙,建設了我國海拔最高的縣雙湖縣。
  • 中國海拔最高的縣,縣城海拔接近5000米,你敢去居住嗎
    說到海拔高度,我國東部大多數平原縣的海拔都在100米以下,就算是雲貴高原的山區縣城,海拔也很少有超過2500米的,然而,在我國西藏藏北地區有這樣一個縣,縣城的海拔高達4900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高海拔的縣城吧。
  • 95後女導演拍攝《藏北秘嶺·重返無人區》
    在寫給父親的悼詞裡,女孩講述了登山對於父親的意義:不僅僅是愛好,也是他與自己的相處之道,不僅僅意味著攀登與挑戰,更是自我修行的淨土,是他回歸自我的聖地。3年後,當女孩站在海拔6800米的普若崗日冰原,回望莽荒寒寂的無人區,她完成了對父親的承諾,也與自己達成了和解。
  • 中國海拔最高縣結束限電史
    12月24日,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雙湖縣舉行110千伏變電站投運儀式,中午時分,電力施工人員合上最後一個開關,這標誌著中國海拔最高的縣正式接入藏中電網,結束限電史。圖為電力施工人員在雙湖變電站合上電力開關。
  • 我在現場|我見證了雙湖縣的這一天
    2020年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新華社記者年末重返脫貧現場帶你見證脫貧前後的顯著變化為你講述脫貧故事記錄者的親身感受——————————————雙湖縣位於藏北羌塘草原深處,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縣。上世紀70年代,這裡因牧建城,牧民為謀生存,從其他的高海拔地區搬至這個極高海拔地區。
  • 世界海拔最高的縣--西藏雙湖縣正式掛牌
    新華社拉薩7月26日電(記者王軍)西藏那曲地區雙湖縣26日正式掛牌。這是我國最年輕,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縣級行政區。    雙湖位於西藏那曲地區西北部,地處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地,平均海拔5000米。「雙湖」是藏語「錯尼」(意思為兩湖),因地處康如湖和惹角湖而得名。1976年設立雙湖辦事處,1993年8月成立雙湖特別行政區。
  • 《藏北秘嶺-重返無人區》:是壯舉更是心靈感悟
    我們無比佩服那些心懷夢想、說走就走的實幹派,《藏北秘嶺-重返無人區》就是以羌塘無人區恢弘壯美的風光為背景,講述了一群懷揣夢想的電影人,探索藏北無人區普若崗日冰川,並在生命禁區完成自我找尋與和解的故事。有人說無人區無比神聖,它是世外桃源;而有的人卻說無人區就是墳墓,它每分每秒都會讓你置身絕境。
  • 中國海拔最高的西藏雙湖縣,有這樣一群通信守護者
    而在距離那曲市區600公裡、平均海拔5000米、有著「人類生存禁區」之稱的雙湖縣,卻有著這樣一群電信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那裡,不講條件、不畏艱辛、不說苦不道難,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中國電信紅色基因的傳承。  早在1976年成立雙湖辦事處時,雙湖郵電就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靠著一頂帳篷、一部電臺在羌塘無人區紮下了根基。
  • 中國最高海拔縣雙湖縣牧民雅魯藏布江邊迎接新生活
    西藏雙湖縣平均海拔5000米,自然環境惡劣,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圖為2019年12月23日,中新網記者在雙湖縣境內看到成群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野驢。 江飛波 攝中新網山南1月15日電 (江飛波)「再也不用化冰取水了,擰開開關就有自來水……」「這裡比雙湖縣暖和多了,離拉薩也近,生活方便……」1月14日,已經入住西藏山南市森布日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安置點的幾位雙湖縣牧民對中新網記者講述新生活。西藏雙湖縣湖泊眾多,雙湖是藏文「兩個湖」的意譯,因地處康如湖和惹角湖而得名。
  • 中國地理位置「最高」縣城,海拔4900米,建在生命禁區的戰略要地
    海拔,顧名思義,他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是某地與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標準來計算。我國東部發達地區海拔都在100米以下,雲貴高原的偏僻縣城,海拔也就在2500米左右。西藏高原境內的縣城也都在海拔相對較低的位置,西藏省會拉薩的海拔也就是3650米。然而,在我國西藏藏北地區有這樣一個建在生命禁區裡的縣城,海拔高達4900米,環境惡劣,在這裡的人們是憑藉著自己頑強的毅力才能生存下去,它就是位於西藏自治區那曲市西北部的雙湖縣。雙湖縣位於藏北高原西北部,國家羌塘保護區的核心區域。
  • 幹、寒、氧氣稀薄,那曲雙湖縣,44年前青藏高原的無人區
    讀者評論這幾天又有網友在文章下方留言,提起了雙湖,針對之前網友也熱議過雙湖這個事情,今天攻略君便給大家介紹一下最靠近或者說是就是無人區的地方雙湖縣。先給大家看看這個雙湖縣的位置哈,就是下圖中的這樣。雙湖,據說它的名字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索恰爾泉水」的漢譯,另一個是地處兩個湖的意思。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塊區域一直是人跡罕至。為何人煙稀少?地處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原地帶,年均空氣含量只有內地的40%,到了冬季,氧氣含量降低為30%。
  • 穿越藏北,在海拔5566米的世界最高公路埡口遭遇暴風雪
    藏北無人區又稱羌塘無人區,藏語「羌塘」意為北方的空地,它包括西藏的西北部、崑崙山、可可西裡、岡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的廣袤大地,無人區面積共有60多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氣候惡劣、氧氣稀薄,除了高山、湖泊、草甸和野生動物,人跡罕至,被外界稱為「生命的禁區」。但它卻是越野愛好者和戶外行者們魂牽夢繞的終極探險天堂。
  • 電影《藏北秘嶺·重返無人區》聚焦生命禁區
    網易娛樂7月26日報導 2016年冬,一個年輕的攝製組從拉薩出發一路向北2000公裡,跨越400平方公裡的內陸冰川,橫穿荒無人煙的戈壁,面對變幻無常的惡劣天氣,爬過6200米的最高海拔,忍受零下40℃的極限氣溫,深入藏北無人區腹地。是什麼讓這群中國電影人將鏡頭聚焦於這片「世界屋脊的屋脊」、「生命的禁區」?
  • 來藏北旅遊,去體驗「生命的禁區」,去感受美到深處是孤獨
    藏北無人區位於西藏的藏北高原西藏-青海-新疆相連的傳統無人區面積60多萬平方公裡(大部分在藏北無人區),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氣候乾燥,寒冷,空氣稀薄,被外界稱為「生命的禁區歷史上,曾經有一些人去藏北無人區探險,可是不是因為缺吃,就是因為迷失方向,很少有人生還,「藏北無人區」在人們的印像中,是一個荒涼、恐怖的世界
  • 新中國史詩:西藏牧民北遷無人區建縣記
    央視網特稿  (記者 何川)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北部,氧氣全年不足內地含氧量四分之一的可可西裡西南方,全年200天刮著8級大風,這就是西藏那曲地區雙湖縣。  1976年前後,在11.67萬平方公裡的荒漠凍土上,一萬多牧民趕著牛羊毅然北遷,找水源尋草場,三遷行政中心,來到雙湖,與這裡的數十種珍惜野生動物共同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