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路|1880年代的新加坡與1920年代的印尼爪哇

2021-01-15 澎湃新聞
海上絲路|1880年代的新加坡與1920年代的印尼爪哇

2019-07-29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通向世界其他地區的海上通道,它把世界不同的文明連接起來,促進了中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對整個人類文明史產生了重要影響。近期,MoHI君將與各位分享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地的人物群像、生活百態、人文建築、自然風光等。(前情回顧點

這裡

本篇要分享的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東南亞地區之1880年代的新加坡與1920年代的印尼爪哇。

據《通典》記載,「《扶南土俗傳》云:拘利東有蒲羅中人,人皆有尾,長五六寸,其俗食人。按:其地並西南蒲羅,蓋尾濮之地名」。有學者認為,蒲羅中指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柔佛一帶(亦有學者認為蒲羅中指的是泰國的佛統或北大年或萬倫灣一帶)。《扶南土俗傳》又稱《吳時外國傳》,是三國時期吳國出使南海的官員康泰所撰,可見中國於公元3世紀便已至蒲羅中。181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將新加坡開闢為新的貿易據點,後成為海峽殖民地的一部分。此後,新加坡貿易發展迅速,吸引移民,成為世界著名的港口之一。與此同時,來自中國尤其廈門和廣東等華南沿海的帆船已於19世紀前期搭載大量移民前往新加坡,後移民數量劇增,僅汕頭前往新加坡的移民人數在1915年已達5萬人次。

19世紀80年代  新加坡港傳統舢舨 

 

19世紀80年代  新加坡港灣

1824年,新加坡淪為英國殖民地。直至20世紀初期,新加坡一直是鄰近地區的移民地,呈現多元族群共同生活的情景。

19世紀80年代  新加坡加文納橋

加文納橋(Cavenagh Bridge)建於1869年,該橋橋體在蘇格蘭建造完成,再運到新加坡組裝。

《後漢書》曾記載,永建六年(131年),「十二月日南徼外葉調國、撣國遣使貢獻」,「帝賜調便金印紫綬」。據伯希和等學者考據,葉調國為今爪哇島(亦有學者認為是今蘇門答臘島或兼稱兩島或斯裡蘭卡等)。東晉僧人法顯的《佛國記》曾提及耶婆提,亦是爪哇或蘇門答臘的古稱。此外,中文史料中早期的「闍婆」亦是指爪哇或泛指爪哇及蘇門答臘二島。宋朝時期,才逐漸普遍使用「爪哇」一名,《元史》正式列《爪哇傳》。曾隨鄭和下西洋的馬歡,其所著的《瀛涯勝覽》曾詳細記載爪哇國情,並記有「中國歷代銅錢通行使用……期間多有中國廣東及漳州人流居此地」。由此可知,爪哇曾是南洋交通的要塞,與中國交往的歷史悠久。

20世紀20年代,輪船停靠於印度尼西亞泗水港碼頭。

20世紀20年代  泗水港

泗水是印度尼西亞第二大城,也是爪哇島重要的外貿港口。

20世紀20年代,印度尼西亞泗水街道上,電車駛過路口。

20世紀20年代,一群年輕的印度尼西亞男女在草坪上歌舞。男士在打擊樂器和鼓鑼,女士則伴著節奏展現舞姿。

20世紀20年代,爪哇傳統戲劇演員在臺上表演。

20世紀20年代,爪哇島附近的村落,村民生活緊傍河道,就地取材,興建高腳屋與竹筏。

20世紀20年代,託薩裡(Tosari)大街上,遊客們坐在路邊小轎內。

20世紀20年代,爪哇島布羅莫火山噴發。爪哇島位於蘇門答臘島和峇里島之間,是印度尼西亞最重要的島嶼。爪哇島的火山有100座以上,是當地著名的地理景觀。

相關閱讀:

展覽推薦:「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

海上絲路 | 晚清至20世紀中期的嶺南地區

海上絲路|晚清至20世紀初的福建與臺灣

海上絲路 |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江浙滬地區

海上絲路 | 1880年代至1920年代的朝鮮半島

海上絲路 | 看1880年代的日本人是怎麼養蠶制絲的

海上絲路 | 1880年代,日本人是如何制茶的

海上絲路 | 19世紀上半葉的緬甸與20世紀初的泰國

海上絲路 | 柬埔寨金邊王宮 vs 越南順化皇宮

海上絲路|1880年代至1930年代的馬來西亞

 

展覽名稱:「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
展覽時間:2019年6月15日 — 2019年8月30日
展覽地點:越眾歷史影像館
主辦機構:越眾歷史影像館
策展團隊:黃麗平、梁秀青、劉健庚
展覽設計:一木設計
*本展覽系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項目。

關鍵詞 >> 海上絲路,新加坡,印尼爪哇,老照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海上絲路|1880年代至1930年代的馬來西亞
    海上絲路|1880年代至1930年代的馬來西亞 2019-07-24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海上絲路 | 20世紀上半葉的菲律賓華人婚禮
    海上絲路 | 20世紀上半葉的菲律賓華人婚禮 2019-07-31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海上絲路 | 1880年代的巴黎協和廣場、羅浮宮
    海上絲路 | 1880年代的巴黎協和廣場、羅浮宮 2019-08-19 15: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海上絲路 | 19世紀中期的雅典衛城&西班牙摩爾帝國宮殿
    可見,公元2世紀,以印度洋為中心從埃及、印度到中國之間的海上絲路已開通。同時,希臘化時期的希臘人與中國已有商貿往來。16世紀60年代,尼德蘭革命爆發,後於1581年成立聯省共和國,即荷蘭共和國。17世紀前半期,荷蘭經濟得到迅速發展,荷蘭商船行遍全世界,承攬各國的運輸業務,有「海上馬車夫」之稱。1601年荷蘭商船首次來到中國,後佔據澎湖,遭中國政府反對而退去。1624年,荷蘭侵佔臺灣,直至17世紀60年代才被驅逐出去。
  • 海上絲路之柬埔寨金邊王宮 vs 越南順化皇宮
    海上絲路之柬埔寨金邊王宮 vs 越南順化皇宮 2019-07-22 1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新加坡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重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
    近1200年前,一艘載有陶瓷、金銀等珍貴貨物的阿拉伯船從廣州港啟航,裝載著經由東南亞運往印度及北非的六萬七千件貨物,在蘇門答臘島附近不幸沉沒;直至1998年,被稱為「黑石號」的沉船從印尼爪哇海域被打撈,海上絲綢之路的存在因此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依據。
  • 新加坡華人女作家上海首發《絲路江心鏡》
    崔瑜 攝新加坡華人女作家上海首發《絲路江心鏡》 展開海上絲綢之路壯美畫卷中新網上海12月19日電 (記者 陳靜)1200年前,從中國南海出發的「黑石號」,裝載著經由東南亞運往印度及北非的貨物,沉沒於印尼海域。當下,「黑石號」寶藏從新加坡來到上海,正在巡展。
  • 老照片:百年前的印尼爪哇島 探尋神秘的爪哇國
    1880年左右,正在做木器的三個木匠師傅。1880年左右,一位織布女工。印尼獨立以後,爪哇島成為了印尼的一部分。現在的爪哇島,是千島之國印尼的第四大島嶼。只可惜因為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那裡時不時要來點地震。現在爪哇島上最大的新聞,就是那裡又地震了。
  • 再現海上絲綢之路輝煌!新加坡華人女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首發
    CFIC導讀 ◆今年是中新建交30周年,作為重大文化交流項目,"黑石號"寶藏從新加坡遠航至上海,在上海博物館巡展。《絲路江心鏡》作為獻禮之作,關注著亞洲文明與世界文化交融。
  • 再現海上絲綢之路輝煌,《絲路江心鏡》重述歷史
    「絲路江心鏡」大IP系列正在孵化鬥轉星移,歲月如梭。海上絲綢之路經過千年洗禮組成跳動的音符、激昂的旋律、唯美的樂章,歷經滄海桑田的變化,神秘莫測又令人遐想。「黑石號」這艘滿載六萬餘件中國唐代寶物的商船從印尼爪哇海域被打撈起來,有力證實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存在,歷史更加真實鮮活。唐代沉船在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永久展出,並於2020年9月15日在上海博物館巡展四個月,這是中新建交30周年的重大文化交流項目。這些閃耀著盛世光輝的文物是亞洲文化交流盛宴的一顆明珠,舉世矚目、意義非凡。
  • 印度尼西亞國家博物館:見證絲路精神薪火相傳
    本報「走東協萬裡 看絲路畫卷」採訪組走進印尼的第一站便從這裡開啟。抵達印尼國家博物館時是早上9時許,也許是因為來得早的緣故,博物館內沒有太多遊客,寧靜之中更見深沉。年代久遠的各式石雕、30萬年前爪哇猿人頭骨化石、爪哇島上的象首人身佛像、印尼王朝的紅陶文物、蘇門答臘島上獨特的房屋模型,在靜靜地向人們述說著古老印尼的悠久故事。
  • 吞併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印尼的「大國雄心」從何而來?
    當該島上的英國殖民地準備在1963年獨立時,印尼則希望這些地方連同馬來半島(含新加坡)一起併入印尼。 馬來西亞和印尼不但為此發生了激烈的武裝衝突,印尼甚至還一度退出了聯合國。 那麼,印尼的這種吞併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的「大國雄心」到底從何而來?
  • 爪哇:萬島之島
    「絲綢之路旅遊年」 《旅行家》特別策劃海上絲路之旅 第8站爪哇:萬島之島坐標:印尼爪哇推薦人: 樓學,文史學者線路特色: 海上絲綢之路(八)適合人群: 文化歷史愛好者在擁有超過17000座島嶼的印度尼西亞,面積只有12萬平方公裡的爪哇島承載了驚人的1.4億人口,這裡是世界上最擁擠、最喧囂的島嶼之一。
  • 展覽 | 「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
    「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展期:2019.06.15-08.30地點:越眾歷史影像館
  • 一架印尼飛新加坡客機失聯 機上有162人,爪哇海勿裡洞島附近發現墜機殘骸
    ★一架印尼飛新加坡客機失聯 機上有162人
  • 大印尼主義:包含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印尼為何有如此野心?
    印度尼西亞被譽為「萬島之國」,其國土分布在廣大的馬來群島上,擁有17505個島嶼,其中人口最多的是爪哇島,達到1.45億。而面積最大島嶼是加裡曼丹島,不過該島不僅僅屬於印尼,島的北半部分還有馬來西亞和汶萊兩個國家,印尼佔有該島最多的面積。造成加裡曼丹島「一分為三」的局面,是因為是歐洲殖民者對東南亞勢力範圍的劃分。
  • 印尼最大咖啡企業看好在華商機 擬於年內登陸中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娜】印尼是世界重要咖啡產區之一,貓屎咖啡更是讓其聲名遠播。9月5日,「中國網絡名人海上絲路行——印尼站」代表團成員走進印尼咖啡領軍企業火船咖啡(Kapal Api)泗水廠區,探究當地咖啡生產以及衝飲工藝,了解印尼咖啡特色。該公司負責人告訴代表團成員,該公司準備進軍中國市場,產品將在兩個月內在中國上市。
  • 爪哇驚奇(三) 印尼國家博物館(下)
    此外,博物館還收藏染布和在不同島嶼生產的紡織品,只見到少部分的印尼國寶「蠟染」,在印尼處處可見穿著花花綠綠及印有圖騰的鮮豔服裝,在印尼統被稱作Batik,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印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地屬正式服裝,已被視作為國服,雖在博物館未見到許多,但在
  • 旅遊 爪哇:印尼的風情文化
    大皇宮裡至今仍住著第十代蘇丹國王,依然領受萬民的崇敬與膜拜,三千侍者恪盡職守的服務在此,他們穿著傳統的爪哇服飾,腰後別著彎刀,安靜的穿行在皇宮的各個地方,領著微薄的薪水卻將一顆心和一世忠誠獻給蘇丹國王,對他們來說能在這裡工作是至高無上的榮耀。皇宮並不大,如今更像是一座爪哇傳統文化的博物館,收藏著爪哇古老的加美蘭樂器、皮影戲傀儡、守護神雕像、皇室成員的服飾。
  • 紐約大都會影像檔案:看沙特爾大教堂與七十年代紐約公共藝術
    從1月24日起,博物館便從每月從影像檔案中選取放映三至四部影片,這些影像資料包括1920年代以來拍攝的藏品、紀錄片、鮮為人知的藝術家簡介、以及紀錄博物館幕後畫面過程。此次介紹的是拍攝於上世紀70年代的《沙特爾大教堂》,上世紀90年代的紀錄片《印尼的藝術》與記錄了上世紀70年代的紐約街道與公園的《公共場所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