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長江上遊的綠色迴響——重慶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

2021-01-20 中國青年網

【重慶發揮「三個作用」調研行】

光明日報記者 尚文超 陳海波 張國聖

重慶古有九開八閉十七座城門,開放的城門依次排列,除了通遠門通向陸路,其餘8座都連接著江邊碼頭。

這是一座因水而興的城市。

從地圖上看,長江從唐古拉山脈一路奔騰而來,在重慶境內畫出了一條上揚的斜線,澎湃近700公裡。

流淌了億萬年的長江,和山城重慶共生3000餘年,深度塑造著這座城市。

江面檣帆林立,舟楫穿梭,江邊碼頭密布,人流如織。從清代的長江上遊商品集散地,到1891年開埠後的商戶繁忙,再到抗戰時期重工業城市地位的確立,江水給予這座依山而建的城市非凡的發展機遇。

如今,長江經濟帶發展成為國家戰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成為處理保護與開發關係的根本遵循。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徑中,重慶,這顆長江上遊的閃亮明珠,在使命、責任與機遇面前,正在向著未來書寫這一輩人的答案。

「發揮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作用」的重慶使命

在人們通常的印象中,重慶是一座重工業城市。

以筆電和汽車為代表的支柱產業凸顯出這座城市的定位。然而,重慶的生態地位也極為重要。

重慶被稱為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守護著三峽庫區。重慶生態環境好不好,生態屏障是否築牢,關係著全國35%的淡水資源涵養和長江中下遊3億多人的飲水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生態環境的重視一以貫之。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提出「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重慶考察,指出重慶要「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指引著重慶綠色發展的方向與步伐。

「示範」二字,既是信任,也是鞭策。

重慶的綠色發展路徑頗具示範意義。重慶處於中國地理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過渡地帶,生態資源既豐富,又脆弱。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為一體,是全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與武漢、南京、上海等長江中下遊城市一樣,面臨著傳統產業向高質量產業轉型升級的任務和壓力。與此同時,作為生態環境高度敏感區,地處長江上遊的重慶又必須不斷強化「上遊意識」,擔起「上遊責任」,體現「上遊水平」,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將生態作為發展的「優先項」,進一步加大長江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

「從重慶生態地位的重要性和實現難度來講,重慶的高質量綠色發展轉型經驗對於中下遊城市而言,相比其他城市更具複製及推廣意義」,重慶市委黨校孫凌宇教授說。

承接「示範」二字,重慶也有自己的底氣。

重慶有長江黃金水道,以中歐班列(重慶)、陸海新通道、「渝滿俄」班列、渝甬班列等為支撐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開放通道全面形成,水陸相依,交通便利。重慶又具有極為豐沛的淡水資源和儲量大、種類多的礦產資源,眾多旅遊資源和豐富的農業生物資源,這些為重慶綠色發展錦上添花。同時,重慶還有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全國最大汽車產業集群,產業基礎雄厚。

佔據天時地利人和,重慶著手推動產業發展「由重向輕」,汙染防治「由輕向重」,生態建設「由點向面」,在產業布局中將更多目光轉向大數據智能化、生態環保、生物醫藥、文化休閒旅遊等產業,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水平。我們看到,重慶正在立足自身的定位與優勢,探索著轉型升級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慶擔當

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是一個時代的命題。

廣陽島,位於重慶銅鑼山、明月山之間,是長江上遊第一大島嶼,全島江水環抱,白鷺棲息,是重慶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資源。對於這座島嶼的定位,歷經數次更迭。

早在2006年,廣陽島即被列為重點開發對象,重慶計劃對這裡實行「整體規劃、整體招商、整體開發」。

隨著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廣陽島的規劃方案幾易其稿。今天,廣陽島的新定位是「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摒棄大開發的發展思路,重慶將著重對廣陽島進行生態修復,打造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長江畫卷。

《2019年廣陽島片區規劃實施方案》印發實施,重慶市市長擔任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建設領導小組組長,副市長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重慶下決心守護住長江中心的這一抹綠色。

一個島嶼的存在形態,背後聯結的是國家大勢。

大勢所趨,順勢而為。重慶將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以全新的理念應對挑戰,將生態保護工作進行到底。

深溝絕壁下,一汪湛藍水池在藍天白雲掩映下,讓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周圍居民都難以相信,三年前這裡還是一個廢棄採石場。

2018年,重慶開展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他們探索創新礦山生態修復模式,出台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復墾指標交易辦法,廢棄礦山進行生態修復後,可作為地票進行交易,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礦山生態修復。

此外,重慶拓展生態地票的功能,自然保護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的建設用地復墾成林地後,待樹木成林達標後,可以形成「林票」進行二次交易。地票與林票有機結合,促進生態修復成果增值。

應對汙染源,重慶全方位出擊,頻出「新招數」。

2015年以前,重慶建成800多座鄉鎮汙水處理廠。但由於建設管理主體多、工藝選擇不合理,許多處理廠難以運行,或者雖然運行但處理水質完全不達標。有人笑稱這些汙水處理廠,「白天曬太陽,晚上照月亮」。

「我是江蘇人,從下遊來到上遊。我的家人還在江蘇,如果上遊汙染了,我的家人怎麼辦?於公於私,我們都要做好綠色發展。」長期在重慶跟汙水打交道的錢忠明,如此向記者坦白。

為了徹底解決農村汙水排放問題,重慶成立一家環保投融資平臺——重慶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鄉鎮汙水處理廠的投資、建設和運維,都由其負責。錢忠明從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調到重慶環投任董事長。他們對工藝落後、長期停擺的鄉鎮汙水處理廠,進行功能恢復、工藝改進,並在處理設施不足的地方新建處理廠。

有一次,錢忠明去重慶市合川區錢塘鎮,看到一位老太太在河溝邊洗菜。他問,這水乾淨嗎?老太太說,以前都是用自來水洗,現在水清亮、乾淨,先在河裡洗乾淨,然後回家用自來水衝一下就可以了。那一刻,錢忠明覺得自己的工作格外有意義。

綠色發展、轉型升級,我們看到一個重工業城市努力轉身的身影。

推動無人汽車自動駕駛測試,百度、一汽、東風等自動駕駛企業慕名而來。以無人駕駛為代表的未來科技,正在讓汽車產業變得更加綠色智能,也讓重慶的產業底色變得更綠。

重慶的名字還出現在剛剛結束的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上,成為國家首批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之一。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意味著不發展,而是不搞破壞性開發,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重慶市社科院副院長王勝說,重慶正走在這條新路上。

2018年,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而且,重慶做到了出境水質優於入境水質。

正如錢忠明所說,「留下綠水青山,以後肯定是有機會的」。他與很多人一樣,對重慶的未來充滿自信。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的重慶實踐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大視野才能有大格局。地處長江上遊的重慶,要求自己有「上遊意識」「上遊責任」,以更高遠、更前瞻的視野「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

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重慶人努力想在前面,做在前面,當好「先行者」和「排頭兵」。堅持上中下遊協同,促進沿線地區協同發展,推動形成長江經濟帶發展整體合力。這種「上遊擔當」,是一種創新與開放,是一種共建與共享。

碩大的屏幕上,自動彈出一個信息框,顯示某處有焚燒的煙霧;系統自動將該信息反饋給附近網格員,網格員馬上趕到現場處置,防止煙霧汙染擴大。這是重慶市北碚區大氣汙染防治網格化監測預警體系,通過汙染源AI智能識別系統,準確捕捉汙染源並馬上處置。這個預警體系,是北碚區去多地考察學習的成果。他們還將進一步創新,計劃將重點廢氣排放企業在線監測監管與網格化監管體系深度融合。

「你們的站點,是我見過的處理效果和運維管理最好的站點。」這是上海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對一家重慶環保企業的稱讚,這是長江下遊對上遊的肯定。來自上遊重慶的環保技術,在長江下遊的上海落地。

2017年,重慶本土企業遠達環保順江而下,與上海市崇明區政府籤訂合作協議,發揮自身在節能環保領域的技術優勢,參與當地農村分散式汙水治理和自然生態水景觀建設。他們在上海崇明建設的汙水處理示範站點,出水水質穩定達到一級A標,當地農戶拍手叫好。該項目獲評中國水網「2019年度村鎮汙水處理優秀案例」,成為長江經濟帶沿線農汙治理的典範。

重慶以「上遊」的擔當,把對綠色技術的追求推向極致,並推向了長江上下遊。

林輝榮的工作可以用一個詞形容——轉危為安,變廢為用。「重慶化工企業多,化工行業是產生危險廢物的大戶。危險廢物如果不合理處理和傾瀉,就會對水體、大氣、人體生命健康等造成嚴重危害。」

他所在的新中天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同時還是國家環境保護危險廢物處置工程技術(重慶)中心。一家民營企業能拿到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的牌子,背後是對技術研發的不懈追求。他們的危險廢物熔渣迴轉窯焚燒技術,不僅為重慶地區解決了廢有機溶劑、廢油漆渣等40餘個類別的危險廢物的集中處置,而且在四川、江西、江蘇、浙江等長江經濟帶省份得到應用,幫助他們一起實現綠色發展。

重慶環保企業在煙氣脫硫脫硝、垃圾焚燒發電、城鎮汙水處理、危險廢物處置、汽車尾氣淨化、環境監測儀器製造等領域的多項技術,已納入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名錄,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這些綠色技術,代表了重慶的「上遊」追求,他們服務於整個長江經濟帶,甚至全中國。

重慶經驗正成為國家標準,引領行業走向規範,走向綠色。比如,遠達環保在燃煤煙氣治理方面成效頗多,據此主持和參與編制了25部燃煤煙氣汙染治理方面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國家環境保護危險廢物處置工程技術(重慶)中心正在參與由生態環境部牽頭制定的國家標準《固體廢物玻璃化處理產物技術要求》,將讓危廢處置實現資源化再利用,並提升危廢處置場的管理規範。

堅守「上遊」精神的重慶,正在走出上遊,擁抱上遊與下遊的人們,一起攜手共抓長江大保護。

2018年12月,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和5個副省級城市的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在重慶籤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產業協同發展機制框架協議,建立對話協商和統一行動機制,把自身發展放到協同發展的大局之中,共同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2019年1月,重慶市與湖南省就酉水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正式籤訂補償協議。按照「誰汙染、誰補償,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如果酉水的水質達到或優於國家考核目標,下遊的湖南省撥付補償金給重慶市;若水質低於國家考核目標,處於上遊的重慶市撥付補償金給湖南省。

…………

上遊的重慶,正在成為一座橋梁,深度聯結長江上下遊的綠色發展與生態合作。「重慶處於長江上遊的最後一個關口,對上下遊帶動和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一塊兒活起來,一個落子,滿盤皆活。」王勝說。

(本組報導學術指導: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

(來源:光明網)

相關焦點

  • 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重慶該如何發揮示範作用
    ,希望重慶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在生態環境質量上勇爭一流  重慶日報:重慶要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如何理解其中的深刻內涵?  趙世慶:總書記明確指出重慶要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希望重慶更加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
  • 重慶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調研
    從清代的長江上遊商品集散地,到1891年開埠後的商戶繁忙,再到抗戰時期重工業城市地位的確立,江水給予這座依山而建的城市非凡的發展機遇。如今,長江經濟帶發展成為國家戰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成為處理保護與開發關係的根本遵循。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徑中,重慶,這顆長江上遊的閃亮明珠,在使命、責任與機遇面前,正在向著未來書寫這一輩人的答案。
  • 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
    重慶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重慶生態環境好不好,關係全國35%的淡水資源涵養和長江中下遊3億多人的飲水安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重慶生態環境,強調「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要深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上中下遊協同,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示範」二字,既是信任,也是鞭策。
  • 重慶廣陽島:長江上遊第一大「江心島」的綠色蛻變
    12月21日,經濟日報記者跟隨「看效果·大江奔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五周年」採訪團來到廣陽島時看到,島上花草繁密,樹木茂盛,山坡、溪流、樹林和溼地相映成趣,生機盎然。共抓長江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7年,重慶果斷叫停廣陽島大開發,開始謀劃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整治。2018年2月,重慶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廣陽島打造成為「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2019年4月,國家長江辦正式印發《關於支持重慶廣陽島片區開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的意見》。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積蓄新動能
    「十三五」期間,有關部門和沿江省市做了大量工作,推動長江共抓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奔騰不息的長江正在用磅礴的力量書寫新時代的發展傳奇。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五個關係。「長江經濟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正確把握『五個關係』,各項任務取得積極成效,長江經濟帶已經成為我國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陣地。」
  • 重慶廣陽島:長江上遊第一大「江心島」的綠色蛻變
    冬日的暖陽灑下,重慶廣陽島上,成片的臘梅花爭相綻放,香氣四溢。12月21日,經濟日報記者跟隨「看效果·大江奔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五周年」採訪團來到廣陽島時看到,島上花草繁密,樹木茂盛,山坡、溪流、樹林和溼地相映成趣,生機盎然。
  • ...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重慶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重慶生態環境好不好,關係全國35%的淡水資源涵養和長江中下遊3億多人的飲水安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重慶生態環境,強調「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要深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上中下遊協同,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
  • 黃金水道 綠色先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兩年間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兩年來,沿江各地將生態環境保護與長江黃金水道開發建設並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交通先行棋激活滿盤。  為江豚更改建設航道  「江豚保護區禁止通航,不能讓江豚在我們的手裡絕跡。」中交集團上海航道局副總工程師周海說。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成效顯著
    羅來軍 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是重大國家戰略,在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發揮了積極的重大作用。長江經濟帶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既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還是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又是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多年來,長江經濟帶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在推動長江上中下遊地區高質量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 堅持「共抓」促長江流域綠色發展
    長江經濟帶綠色轉型發展關係國家發展全局,涉及長江上中下遊不同流域的統籌協調、一二三產不同領域的轉型發展,亟需圍繞農業、工業、城鎮化等沿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領域,深入分析流域發展面臨的突出資源環境問題,統籌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轉型發展。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背後的稅務力量
    2020年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方向。為了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近年來,稅務部門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通過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助力企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協調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讓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生態優先 稅務助力丹江口在保護中發展 湖北丹江口,綠水逶迤,青山相向,一泓清水向北不息奔流,滋潤著廣袤的華北大地。
  • 持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 重慶如何擔起「上遊責任」 體現...
    通訊員 王忠虎 攝\視覺重慶核心提示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的殷殷囑託。重慶是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對長江中下遊地區生態安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長江遊輪加快綠色發展 重慶港口碼頭垃圾接收設施覆蓋率100%
    華龍網消息,如何推動長江遊輪在發展中更加綠色、智能?今(13)日,我市遊輪公司、船舶設計企業,以及從事船舶入級檢驗業務的專業機構等業內人士,齊聚「世紀榮耀」號遊輪,共話長江遊輪綠色、智能發展。
  •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重慶該怎樣幹?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最近召開的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把握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結合重慶實際對標對表抓好落實。重慶該如何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本報約請了三位專家學者談談他們的看法。
  • 貴州:以「五個堅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白雪吳承坤 王樂如貴州是長江上遊地區唯一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土面積的65.7%屬於長江流域,88個縣市區有69個屬於長江防護林保護區範圍,肩負著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責任使命。
  • 綠色發展,共譜新篇章——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五周年綜述
    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東中西三大板塊,長江經濟帶不僅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更是巨大。5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江省市「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結構優化。破困局化工不再「圍江」長江江蘇常州段岸線總長僅25.8公裡,化工生產企業卻有84家,十分密集。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可貴的「上遊」擔當 可喜的「綠色」成果
    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上。近年來,重慶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 綠色發展·協作保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2019)
    2020年,檢察機關將認真貫徹落實《2020年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要點》,全面協調充分發揮「四大檢察」職能,繼續深化「10項檢察舉措」,進一步優化檢察協作機制,不斷提升司法保障能力,為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黃金經濟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綠色發展:湖南對接長江經濟帶的戰略重點
    湖南作為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的結合部,要抓住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機遇,充分發揮湖南的綠色資源優勢,加快實施綠色發展戰略,以綠色發展北接長江經濟帶,南融沿海開放經濟帶,擔當結合部綠色發展的旗手使命,在「一帶一部」的新坐標上,定好位、走好湖南現代化的綠色發展新徵程。
  • 看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五年之變
    2021年1月5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五周年。五年來,生態環境等部門和沿江省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不斷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在新的歷史坐標點上回望,五年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萬裡江山越來越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