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文化重塑,強化落地實施 ——記武漢市典型社區改造規劃

2020-12-26 手機鳳凰網

近期,復旦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上海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鄉規劃》雜誌社聯合舉辦題為《從「藍圖」到實踐——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創新升級》的研討活動,通過分析國土空間規劃、智慧城市建設、可持續生態發展的優秀案例,探討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的思路和方法。

研討活動參與單位:武漢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孫鴻潔 王紫 黃澤柳 王靜)

引言

城鎮老舊社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對推進城市更新和開發建設方式轉型、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觀背景下,近年來,國家及地方政府對城鎮老舊社區改造越來越重視。

武漢市多年來不斷嘗試並推動各種形式的社區改造,完善基層社會治理,推動城市品質提升和城市轉型發展,特別是2018年以來,社區更新改造思路更具人文關懷和可落地性。

武漢晴川閣鐵門關

武漢市規劃設計公司長期服務於武漢政府和市場,致力於城市功能區建設、城市更新和社區改造等規劃工作,為地方政府編制了多個社區規劃,積極探索武漢市社區改造模式,先後獲得多個國家、省、市城鄉規劃編制獎項。本文以典型社區江岸區六合社區、青山區通達社區、礄口區榮東社區改造為例進行簡要介紹。

1、武漢市典型老舊社區類型

武漢位於中國中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由漢口、武昌、漢口三鎮構成。清末漢口開埠後,漢口成為近代最早的工商業城市之一,沿長江建成有英、俄、法、德、日五國租界區。

武漢江漢關

建國後,武漢成為「一五」、「二五」時期國家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在武昌打造了「武鋼」、「武船」等一批響噹噹的「武」字頭企業品牌。改革開放初期,武漢市政府恢復漢口漢正街中斷了數十年的自由商貿傳統,重新開放小商品市場,引領「對內搞活」內陸發展模式。之後,武漢市逐步經歷市場經濟轉型、經濟全球化時期等階段,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武漢城市發展的漫長曆程,形成武漢市老舊社區的三種典型類型:一是位於原租界區內的老舊社區,二是作為建國初重工業企業的配套住宅區的老舊社區,三是改革開放後,按照市場化改造方式逐步拆舊建新形成的老舊社區。江岸區六合社區、青山區通達社區、礄口區榮東社區即代表了上述三種典型社區類型。

圖1 六合、通達、榮東社區區位圖

老舊社區一般都存在配套設施不足、環境質量差等共性問題,不同時期形成的老舊社區,因其迥異的社區文化、人口結構、建築形態和景觀面貌,也面臨各不相同的特性問題。從社區建設歷史切入,抓住社區文化特點,動員社區居民參與,有針對性地編制改造規劃,並落實到具體實施工程,是社區改造成功的基礎。

2、漢口早晨——江岸六合社區改造

2.1區位及現狀

六合社區位於漢口濱江、原日租界區內。本次六合社區規劃範圍北至山海關路,西抵中山大道,用地面積6.6公頃。該社區居住人群以漢口原居民為主,是沿襲老漢口居住生活方式的典型社區,擁有細膩的城市空間肌理、特色歷史街巷及日式建築風貌等資源。

隨著城市建設的持續推進,社區周邊高樓林立、開發密集,社區內部環境品質日趨惡化,傳統空間風貌及原居民生活存在被侵蝕的現象。

圖2 六合社區範圍圖

2.2規劃構思

整合挖掘濱江旅遊資源,串聯兩江四岸,助力長江主軸建設,打造文化旅遊新亮點;延續傳統文化特徵,著力改善民生,將六合社區打造成為「浸入式新市井生活體驗地」,主打「買菜過早」的獨特漢味休閒生活區,打造江岸區新的體驗式旅遊目的地。

圖3 六合社區區域功能分析圖

以「人」為本,通過24小時全天候深度調研,採取大數據與厚數據結合的分析方法,開展詳細的社區診斷。從而挖掘稟賦特徵、剖析現狀問題,以「問題導向、針灸微改」為思路,提出「軟性節點規劃」等創新理念和小規模、漸進式的改造模式。並從建築外立面整治、內環境提升、老化設施更新、街道功能提升與公共空間優化等方面開展規劃設計。

圖4 六合社區區域功能分析圖

2.3主要內容

六合社區改造規劃綜合規劃、交通、建築、景觀、運營五個專業工種,通過多學科全鏈式設計統籌,形成從項目立項、策劃運營、規劃設計到落地實施的一體化成果內容。

規劃最終形成四大落地實施改造工程

市政設施改造&環境提升工程:引入海綿城市概念,增設汙水收集管道、改造道路雨水邊溝,緊挨菜場增設新型綠色垃圾處理站,提出安全、衛生、環保的市政環境提升措施。

建築立面整治&內部衛生工程:根據歷史建築、特色風貌建築、一般民居和特色店鋪四類提出不同的改造標準和策略;制定統一的建築內部衛生整治標準,在保護傳統業態的同時,提升店鋪的衛生與環境質量。

圖5 六合社區特色風貌建築立面改造示意圖

圖6 六合社區漢味商鋪改造示意圖

道路功能提升&空間激活工程:提升3條道路功能,對路權重新分配,設立分時段智能倒樁,解決擁堵及亂停車問題,利用原有消極空間營造4處廣場活動節點與2條線性口袋公園。

圖7 六合社區陳懷民路道路空間激活示意圖

市場功能升級&品牌引入工程:保留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網紅商鋪業態,對不符合片區特徵的業態進行局部清除、提檔升級,並引入盒馬鮮生等創新業態,激發片區活力。

2.4規劃特色

一是「留住記憶、延續文脈」,尊重典型的漢派市井文化和原居民生活方式。規劃既重視物質空間治理,又注重社區文化基因的塑形。通過街道鋪裝、市井攤販、漢味老店的精細設計,整合宜人尺度的歷史街巷空間,傳承並提升市井生活方式,營造「當下的、接地氣」的社區文化。

圖8 六合社區山海關路網紅老字號「過早」街示意圖

圖9 六合社區中山大道陳懷民路路口示意圖

二是「設計主導、思維轉型」,踐行設計總承包式社區治理的設計師思維方式、方法轉型。從宏大敘事的口號式向人本關懷的實施式規劃思維轉變;從傳統推倒重建一刀切式的「精英主義」向兼顧社區內多種利益群體的「多元包容主義」的規劃思維轉變。從傳統單一向大數據、厚數據與深入觀察調研相結合的規劃分析方法轉變;從單一學科向多學科、多專業深入融合的設計方法轉變。

三是「共同規劃、共享共治」,充分發揮了街道作為社會治理基層單位的能動性。以街道居民為參與主體,以街道辦事處為組織主體,締造共同工作坊。聽取各方意見,梳理各類人群需求,找到精準治理的發力點,共同規劃社區方案。創新社區規劃組織模式,促進基層高水平治理。

四是「最少成本、最小幹擾、最優效果」,推行可複製、可推廣的實施模式。以「問題導向、針灸微改」為思路,提出小規模、漸進式的改造模式,精準制定改造方案,精確盤整實施工程量,以較少投資,循序漸進,從局部改造擴展到整體形象提升,創造示範性的老舊街區更新模式。

2.5實施情況

2019年3月,六合社區全面啟動實施工程,現陳懷民路路面改造已改造完成,部分歷史建築修繕完畢,功能和業態正在逐步優化,片區面貌煥新,對武漢市基層社會治理和武漢特色社區微改造項目起到示範作用。該規劃獲得2019年度國家優秀城鄉規劃二等獎(公示中)。

3、大院新生——青山通達社區

3.1區位及現狀

通達社區位於武昌青山區冶金街,涉及2個居住小區,用地範圍約8.2公頃,是由武鋼和一冶於90年代初為解決工人集中住宿而建設的典型工廠大院,富有工人文化特色。

目前,社區面貌老、人口老的「雙老」問題突出,大院裡工友和鄰裡氛圍日益淡化。同時,存在服務缺失、設施破舊、出行不便等問題,是社會治理的薄弱環節。

圖10 通達社區範圍圖

3.2規劃構思

規劃採取「多源數據、多層面訴求、新技術融合」的精細化調研方法,獲取兼有廣度與深度的調研資料。在此基礎上,圍繞通達社區「老舊、老齡、老大院」的核心特徵,以居民需求為導向,解決痛點難點,提升幸福感。

「保障基礎民生、提升生活品質、追求人文關懷」為原則,引導社區小規模、漸進式發展。最終妝點新形象、賦予新活力、鑲嵌新文化,將通達社區塑造成為追憶廠區年代生活的改造煥新社區。

圖11 通達社區改造效果圖

3.3主要內容

喚醒年代記憶、實現文化再興。深度挖掘大院紅鋼文化,活化喚醒工人生活氛圍,重塑有「故事」 的大院。「回味年代的趣」:改造現有危房,打造大院主題的「社區食堂」和講述年代記憶的「工友故事館」;改造提升現有場地,打造「冶金四景」。「塑造臻美的宅」:提取工人文化基因和年代建築特徵,提出建築風貌指引,重塑具有年代韻味的整體建築風貌,延續社區歷史空間肌理。

圖12 通達社區「大院故事」設計意向圖

針對居民需求,疏通社區經脈。圍繞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排水和出行問題,打造更「通達」的社區。「打通堵塞的管」:清理維護社區排水管網,重點針對底商餐飲加裝隔油設施;加強底商管理,從源頭上控制堵塞問題。「拆掉內部的牆」:拆除社區3個獨立片區之間的圍牆、路障,構建貫通的內部路網,塑造宜人的景觀場地,加強社區的鄰裡聯繫。

圖13 通達社區道路貫穿設計示意圖

多元活動策劃、促進鄰裡共享。圍繞社區「紅鋼」特色,策劃「工人藝術節」、「鋼鐵故事會」等品牌文化大事件及節事活動,引導居民自發成立社區志願組織,吸引居民廣泛參與。

全方位管控、精細化指引。提出「建築整治改造」、「道路交通優化」、「公服設施完善」、「公共空間營造」、「市政設施升級」等全方位綜合工程實施指引。通過「先民生後提升」的分步實施模式,全面提升社區居住環境品質和文化內涵。

圖14 通達社區改造工程分步實施意向圖

3.4規劃特色

一是深挖特質、彰顯社區文化。針對社區人群特徵,深度挖掘社區文化特質,通過場地塑造、標識設計和活動策劃等方式,植入主題功能、再現年代場景。在促進社區凝聚和鄰裡共榮的同時,實現文化基因傳承和特色品牌塑造。

二是樂齡頤養、關懷老年人群。充分尊重退養老人意願,兼顧其精細化生活服務需求和工人文化精神追求。通過「復刻樂齡空間、精準樂齡服務、煥新樂齡環境、豐富樂齡活動」等適老化微改造,營造樂齡頤養的安居社區。

三是特性與共性兼顧、設計與實施對接。以「利於民生改善,利於特色彰顯,利於實施操作」為原則,構建「亮點設計+實施工程」的雙重內容體系。針對社區特性癥結進行精細化設計,圍繞老舊社區共性問題提出全方位建設指引。

四是構建共規共建共治共享機制。創新社區規劃組織模式,為基層治理賦能。充分吸納街道、社區、居民代表,搭建社區參與式治理平臺。將規劃設計、建設實施和社會治理無縫對接;共同發現社區需求,實現精準治理。

圖15 通達社區改造工程分步實施意向圖

4、市井生活——榮東社區

4.1區位及現狀

礄口是老漢口的起源,見證了漢口市井生活故事。榮東社區位於礄口區武勝路與利濟北路交匯處,曾是武昌、漢陽達到漢口的第一站,緊鄰「文化武勝裡」特色街區、「漢正老街」亮點片區。

榮東社區佔地面積約3.6公頃,上世紀60-90年代陸續建成多層住宅26棟,形成高密度、高容積率的居住社區,現有居民1600戶。

社區鄰近漢正街,受漢口商業氛圍浸潤,社區內外自發聚集了大量螃蟹、漁具店鋪,遠近聞名。隨著時間推移,社區基礎設施陳舊、設備老化、公共空間雜亂,社區管理難,居民生活亦不便。

圖15 榮東社區範圍圖

4.2規劃構思

根據礄口區政府要求,武勝裡片區將通過對歷史遺脈的再溯,原生態鄰裡生活的品質提升,從民生、民俗、民趣三方面打造「文化武勝裡」。

本次規劃充分利用榮東社區區位優勢,結合「文化武勝裡」整體規劃,以全面解決居民生活困難為出發點,建設暢通、活力、智能,以「漁街」為亮點的社區,打造礄口片區的「老舊社區改造名片」。

圖16 榮東社區改造總平面圖

4.3主要內容

基礎設施更新惠民生:以安全、實用為原則,對社區內強、弱電線纜進行入地改造、預留5G接口,引入海綿城市概念進行雨汙分流,更新供水管網、重新啟用社區水泵房,遷改老舊天然氣管網等。

空間環境改造添活力:以舒適、美觀為原則,優化道路走向、改造行道鋪裝,充分保留利用原有樹木、優化小區綠化布局、拓展公共活動空間,修繕建築屋面、立面、樓道等公共部位,改善居住品質,提升社區形象。

圖17 榮東社區景觀改造對比示意圖

公共設備升級智慧化:以便捷、實用為原則,對社區內部路燈、視頻監控、車輛道閘、廣播及門禁系統、垃圾分類設施、晾曬設施、運動休閒器材、導視標牌等公共設備進行統一升級改造,方便居民日常生活,便於社區進行維護管理。

4.5規劃特色

一是延續特色,打造多元混合社區。依託社區現有業態布局對社區進行動靜分區,靜區拆除違章及廢棄建築,增設綜合活動場地,並升級改造現有場地,營造舒適生活氛圍;動區利用現有漁具底商業態,通過對行道鋪裝、標識、路燈、店招等精細化定製設計,延續並提升商業體驗。

圖18 榮東社區動靜分區示意圖

二是內外兼修,美觀與實用並重。直面實施難度最大的水、電、氣、路等基礎設施問題,改造地下管網,解決社區居民最實際的用水、用電、用氣困難,讓 「看不見」的地下工程支撐社區運行。針對新冠疫情期間暴露出的管理問題,搭建數字管理平臺,完善升級社區門禁等硬體設施,建設智慧社區。

結合道路恢復工程,重新規劃社區內部車行流線,改造部分車行道為人行空間。在不降低原有停車位數的情況下,增設慢行景觀步道,老人、幼兒出行更安心。

三是三方聯動,共規共治共建共享。搭建以建設方、代建方為主體的管理平臺,社區、街道構成的參與平臺,測繪、檢測、設計等協同服務的設計平臺。三方互動,充分了解社區所需,及時調整,確定合理的改造方針策略。

4.5實施情況

今年12月,榮東社區示範區域開始施工,預計明年7月全部完工。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民生|原本居民盼拆遷現在紛紛回遷,武漢推行「微規劃」讓老舊社區...
    黎明社區目前正在加緊拆除違建,騰出的空間將變成居民的綠地、晾曬場。即便前期規劃已定,不少居民看到董老師前來,依舊要拉著問個不停,「你說貼在社區門口那麼漂亮的規劃圖會成真嗎?你們不會搞幾天就走吧?」董晶每次都耐心解答,「我們不僅不走,還會徵求大家的意見,讓規劃能落地、能實施」。「微規劃」看似實施區域不大,牽連的利益卻不小,如同螺獅殼裡做道場。
  • 全國7大區域14家規劃院集結 共話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創新升級
    二、華中區域01武漢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注重文化重塑,強化落地實施——記武漢市典型社區改造規劃》城鎮老舊社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對推進城市更新和開發建設方式轉型、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漢口歷史風貌區實施性規劃出爐 「老漢口」打造世界級人文時尚片區
    長江日報訊(記者雷衎 通訊員胡冬冬 劉菁)漢口歷史風貌區舊城更新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焦點,也是武漢市疫後重振的工作重點。近日,長江日報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漢口歷史風貌區實施性規劃》發布。根據規劃,巴公房子等一批百年老建築,將打造成標杆性文化場所,重現昔日風採。
  • 武漢市一農貿市場正在改造為智慧農貿市場,黃陂區首家
    事件今日武漢市發布了關於農貿市場(菜市場)標準化改造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了武漢市即將實施改造的農貿城市場類型以及改造的具體時間規劃。接下來武漢市將標準化改造397家農貿市場(菜市場),以下是具體的實施方案內容黃陂正在改造的農貿市場武漢市農貿市場改造標準及類別
  • 武漢市農貿市場(菜市場)標準化改造方案出爐:397個菜場
    楚天都市報4月13日訊(記者王榮海)在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時期,武漢市範圍內嚴禁農貿市場(菜市場)銷售和宰殺活禽。今日,武漢市農貿市場(菜市場)標準化改造實施方案在武漢市政府官網上公布。改造實施方案方案提出,要以保證「菜籃子」商品質量,提高城市品質、生活品質為根本,通過硬體建設標準化、功能設施完善化、長效管理精細化、改造投入常態化等措施,補齊短板、完善功能、強化管理、提升品質,實現農貿市場(菜市場)硬體設施和精細化長效管理同步提升,打造滿足人民群眾生活消費需求的現代民生市場。
  • 廣州荔灣大坦沙島河沙村更新改造規劃將落地實施
    來源: 南方日報南方日報訊 (記者/餘嘉敏 通訊員/荔宣)近日,廣州荔灣大坦沙島河沙村拆遷安置補償方案整體表決通過率超過90%,標誌著河沙村更新改造規劃將正式落地實施。從2010年7月啟動河沙村的更新改造工作以來,該項規劃已歷時近十年。
  • 老舊小區改造無人問津 城中村改造搶手?「打包出售」!「異地平衡...
    所謂「異地平衡」,就是統籌推進老舊小區微改造、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等項目,與城市更新全面改造項目組合實施。   除此之外,廣州市還計劃通過聯動改造、開發權益轉移、儲備用地支持等方式實現異地平衡的實施路徑,推進項目實施。
  • 巴南規劃重塑三千年「巴文化」輝煌
    為落實市委市政府和重慶市主城區傳統風貌保護與利用規劃的相關要求,激活巴南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復甦兩大歷史老街的活力,巴南區開展了《木洞傳統風貌區保護實施方案》、《巴南區魚洞老街修複方案設計研究報告》編制工作,旨在傳承和延續三千年的「巴文化」輝煌。
  • 哈爾濱市修改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改造規劃
    原標題:哈爾濱市修改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改造規劃   哈爾濱市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改造一直備受市民關注。25日,記者從哈爾濱市相關部門獲悉,哈爾濱市對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改造項目規划進行了新一輪修改。
  • 重磅| 武漢疫後重振三年行動規劃編制完成! (附圖解)
    「  增設33家醫院改造465個老舊社區新建6座過長江通道……9日,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完成《武漢市疫後重振規劃(三年行動規劃)》一系列的惠民工程都安排上了與你我息息相關↓↓↓  9日,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完成《武漢市疫後重振規劃(三年行動規劃)》。
  • 南京老門東、武漢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如何改造?
    注重功能業態的多樣性在功能業態上,選擇設立門檻。一方面,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傳統的文化生活形態,如畫坊、茶館、民俗博物館、手工藝工作室等,整合到歷史街區內並進行改造提升;另一方面,引入現代性生活的文娛功能,如精品民宿、酒吧、音樂餐廳、文創精品店等,適應不同人群對商業、文化的體驗訴求和消費理解。
  • 村民載歌載舞,喜迎黃埔長嶺黃登社區舊村改造籤約
    項目完成後將更好地推動重點項目落地,為黃登社區帶來經濟效益、人居環境、文化傳承等方面的提升。項目用地規劃產業綜合服務、大健康產業、文化旅遊服務等產業體系,緊緊圍繞黃埔區建設高端生物醫療健康產業布局,發揮項目優越的生態環境優勢,助推區域醫療康養產業升級,帶動上下遊產業鏈。項目計劃引入生態頤養型中型企業2-3家,規劃商務辦公等產業建築面積8.5萬平方米,計劃未來3-5年內將引入多家大中型以養老服務產業為主的企業,加快片區高端醫療項目的建設。
  • 今年鍾祥市將重點對42個老舊小區實施改造
    8月19號,鍾祥市召開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會議,大面積、高強度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市長郭志泉、市委常委陳勁松參加會議。郭志泉指出,老舊小區改造既是重要的政治任務,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重要的社會治理工程。
  • 社區治理有溫度 居民生活有質感
    建鋼南裡社區西院區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是石景山區典型的老舊小區,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積極探索解決老舊小區改造難題,全方位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推動「有機更新」落地見效,切實提升群眾生活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 共建未來社區 共享美好生活︱上城分局高質量空間規劃引領舊城改造...
    始版橋未來社區規劃單元面積150公頃,實施單元面積23.6公頃,總建築面積約110萬方(地上70萬方、地下40萬方),項目總投資約197億。實施單元內原為老舊小區集中區塊,包含70—90年代老舊小區,娃哈哈廠區及汽車南站,面臨房屋老舊,結構隱患,設施老化,配套缺失等突出問題,居民改造願望迫切。高密度的「舊城中心區改造」為本項目最大難點。上城區通過建構未來社區的「新坊巷街區」模式,實現立體市井、立體花園、立體聯通為特色的九大生活場景,致力建成舊城中心區改造的創新示範。
  • 共建• 共治 • 共享:綜合實施視角下的規劃創新
    北京的規劃一直非常注重宏觀戰略的推動,近年來又開始越來越注重戰略目標實施的落地性,包括建立社區責任規劃師制度,通過加強社會治理的基層下沉和自下而上的社會發動,去呼應頂層設計的完善和首都戰略的實施。老城整體保護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是實現老城整體保護的難題。
  • 佛山清暉園片區改造規劃亮相 分三階段進行提升
    昨日,《順德清暉園及古城保護與城市更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首度揭開神秘面紗,有規劃團隊專家對規划進行詳細披露。記者了解到,清暉園片區改造總體定位思路是「清」山河宴、魅力古城,注重周邊片區文化保育,充分利用鳳嶺山、華蓋山、大良河資源,提高研究片區的整體定位高度,將現代都市與歷史文化、自然生態完美結合,強化大良片區的旅遊、商貿、休閒功能。
  • 武漢市社會治安警情連續三年下降
    11月27日,湖北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典型案例第一場新聞發布會召開,武漢市介紹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最新戰果及典型案例。本次發布的洪山區廖桂林涉黑案是由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直接審理的第一起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件,也是武漢市第一起由辦案機關向區級人民政府送達「三書一函」的鄉村治理案件。打掉該涉黑組織,對犯罪分子形成了強大震懾,當地群眾拍手稱快。目前,洪山區漁業社區新「兩委」主動推行政務公開,組織動員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得到明顯增強。
  • 武漢市百步亭社區第十八屆「萬家宴」開鍋
    2月9日農曆小年,武漢市百步亭社區第十八屆「走進新時代·共築中國夢」萬家宴熱鬧開鍋,社區居民端出自創自做的13200道菜品,擺滿黨群活動中心主會場和10個分會場。4萬多個家庭歡聚一堂,吃團年飯、過文化年,用佳餚文化宣傳十九大精神,共敘5年生活新變化。其中,2000多道菜餚送到社區困難群體、空巢老人、殘疾人,及社區周邊敬老院,讓他們一起共度歡樂中國年。
  • 武漢重磅規劃來了!
    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網社區作為城市的基本組織單元和細胞,是每個家庭保障自我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同時也是常態化防控的主戰場。為此,《規劃》注重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網,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提出,武漢將在3年內完成465個老舊社區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