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也有高鐵-虎嗅網

2021-01-11 虎嗅APP


進入21世紀,高速鐵路作為大國重器,已經成為了一個國家交通運輸、機械製造等產業的綜合實力體現。


而烏茲別克斯坦,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中亞國家,卻早在2011年就建成了中亞一條高速鐵路。這是目前中亞唯一高速鐵路系統,也為烏茲別克斯坦帶去了人流、物流和致富的希望。


烏茲別克斯坦是亞洲唯一的雙重內陸國

由於深處內陸,和海運是無關了

如果大陸貿易繁榮,確實很適合做陸上樞紐國▼


相比俄羅斯、烏克蘭等前蘇聯國家,烏茲別克斯坦的工業基礎要薄弱的多;就中亞五國來看,烏茲別克斯坦的經濟總量和人均GDP也遠遠不如哈薩克斯坦。


人們想到烏茲別克斯坦最著名物產

估計就是棉花了,很難想到其他工業產品

(烏茲別克斯坦-收穫的棉花堆成山)

(圖片來自:Shchipkova Elena/ shutterstock)▼


這個國家為什麼要建設高鐵?又是如何建成目前中亞唯一的高速鐵路系統呢?今天的文章將帶你一探究竟。


在璀璨絲路中走來的民族國家


烏茲別克斯坦,位於中亞腹地,西北瀕臨鹹海,地勢東高西低,西北部屬圖蘭平原,東部和南部屬天山山系和吉薩爾-阿賴山系的西緣,內有費爾幹納盆地和澤拉夫尚山間盆地。


在中亞,水資源是最大的限制條件

山腳下的費爾幹納盆地和河中地便聚集了大部分人口

(河中地是指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地區,主要是澤拉夫尚河周邊,又稱索格狄亞那)

(底圖來自:AridOcean / shutterstock.com)▼


早在公元前5世紀,善於經商的粟特人便進入了今天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在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河中地區修建了一系列的城市和聚居點。而粟特人作為當時東西方貿易的開闢者,他們的商業活動為後來的絲綢之路貿易奠定了基礎。


在傳統的陸上絲綢之路上

亞洲內陸廣闊的沙漠與高山是主要地理障礙

這就使得粟特人所在的河中地區佔據至關重要的地位

東亞、西亞、南亞的人流物流皆匯聚於此

(橫屏觀看)▼


在粟特人的聚居點中,最為著名的要屬撒馬爾罕和布哈拉。這兩座城市,目前分別是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的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尤其是撒馬爾罕,作為中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也在粟特人的手中變成了一座美輪美奐的城市。


該國的主要城市分布也比較清晰,三個區域

費爾幹納盆地-錫爾河流域(如塔什幹)

河中地區(如布哈拉、撒馬爾罕),以及阿姆河沿岸

(底圖來自:AridOcean / shutterstock.com)▼


公元8世紀,穆斯林統治者開始在中亞地區推行伊斯蘭教信仰,隨後,這一地區納入了波斯的薩曼王朝統治之下。在薩曼王朝統治時,曾定都布哈拉。布哈拉曾在東西方貿易、文化交往中發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至今仍保留著許多當時的集市貿易遺址。


歷史悠久的布哈拉古城堡(Ark of Bukhara)

(在google衛星圖上可以很容易找到,規模挺大)

(圖片來自:Thiago B Trevisan/shutterstock)▼


公元9世紀到11世紀時,突厥王朝取代了這裡的波斯王朝統治,這些突厥政權中就有我們在宋代歷史中接觸過的喀喇汗政權。而此後,這裡的主人又變成了發源於玉龍傑赤的花剌子模政權。


花拉子模起於阿姆河下遊,並溯流而上擴張

由於兩側國土多為沙漠地帶

本質上是一個阿姆河流域國家

所以在後來蒙古徵服過程中上演了不少水戰

(底圖來自:AridOcean/shutterstock,橫屏觀看)▼


1220年,蒙古人來了,成吉思汗徵服了布哈拉,中亞地區逐步轉變為蒙古帝國的一部分,後被欽察汗國和察合臺汗國瓜分。


這一時期,也是烏茲別克斯坦的民族文化和國家意識逐步形成的時期。先是黃金家族的後人王子阿布哈爾建立烏茲別克汗國,後是一部分汗國部眾在與哈薩克人的交鋒中落敗後,隨默罕默德昔班尼南下在河中地區定居下來,與當地人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烏茲別克族。


烏茲別克是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主體民族

其他人數較少的民族,一類是周邊民族如哈薩克

一類是俄國-蘇聯時代遷來的,如俄羅斯人、朝鮮人

(圖片來wikipedia——Demographics of Uzbekistan)▼


縱觀歷史,可以說烏茲別克民族主要是由粟特人和突厥人融合而來,如今他們已成為中亞人數最多的民族。


在俄羅斯勢力進入中亞之前,布哈拉汗國則是烏茲別克族在中亞所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如今的布哈拉仍保存著許多中世紀以來的優秀建築,無論從景觀造型還是內部裝飾,都保留著古風古貌,目前這些古蹟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當然,烏茲別克斯坦的世界文化遺產不止布哈拉

包括撒馬爾罕、沙赫裡薩布茲等共有四處(橫屏觀看)

(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Po-i-Kalyan建築群)

(圖片來自:Yulia_B/shutterstock)▼


在中烏友誼下推動的現代鐵路


之所以要回顧烏茲別克斯坦的歷史,是因為我們從中大致可以理解其人口的主要分布特點。


烏茲別克斯坦的古典核心區位於阿姆河和澤拉夫尚河之間。它的歷史名城,從撒馬爾罕到布哈拉,再到花剌子模的烏爾根奇,都是沿阿姆河和澤拉夫尚河呈東西走向分布的。這裡相對較好的水土條件能夠承載相對密集的人口,也是古代商道的必選之路,至今也依然是這個國家的戰略腹地。


該國人口密集的地區其實可以分為兩塊區域

費爾幹納-錫爾河、澤拉夫尚河-阿姆河

首都塔什幹位於前者(錫爾河支流)

(底圖來自:AridOcean/shutterstock)▼


但現代烏茲別克斯坦的第一大城市、也是首都的塔什幹,卻位於這條城市帶遙遠的東北方。那裡屬於錫爾河支流奇爾奇克河流域,順水而下倒是能沿著錫爾河進入哈薩克斯坦或是塔吉克斯坦,唯獨難以與阿姆和澤拉夫尚河流域溝通,在古代是烏茲別克民族眼中的邊地,甚至一度易手給哈薩克人。是俄國人對中亞的幹預,才令這座城市有了今天的地位。


首都塔什幹的普希金像,蘇聯時代的遺產

(圖片來自:Marina Rich/shutterstock)▼


這兩大城市圈之間溝通不暢長期困擾著烏茲別克斯坦,因此在它們之間建設一條交通大動脈是烏茲別克斯坦的必然的需求。


1994年,烏茲別克斯坦的鐵路部門正式成立,接管了原蘇聯鐵道部在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運營的鐵路。進入21世紀後,烏茲別克斯坦積極推進鐵路的現代化,除了新建鐵路線路和改造既有線路外,還重點對鐵路機車車輛進行現代化,以取代部分蘇聯時代製造的陳舊機車。


烏茲別克斯坦主要鐵路線

今天該國的高鐵和電氣化鐵路主要集中在

上面所說的幾大核心城市之間(橫屏觀看)

(路線參考:wikipedia-Uzbek Railways)

(底圖來自:AridOcean/shutterstock)▼


2002年中國南車集團株洲電力機車廠在與德國西門子、加拿大龐巴迪、德國斯柯達等其他國際知名軌道交通裝備企業競標中,以明顯的價格優勢「殺出重圍」,獲得了烏茲別克斯坦12臺交流傳動電力機車的訂單。


2003年11月20日,首臺機車在株洲廠竣工下線,新機車被命名為「O'zbekiston」,即烏茲別克語的「烏茲別克」。機車塗裝所採用的藍、白、綠色,均出自烏茲別克斯坦國旗中的顏色。


還有點可愛的O'zbekiston

(圖片來自:wikipedia@Gallery Photo)▼


這12臺機車承擔了烏茲別克斯坦鐵路每年超過43%的客運量、超過3成的貨物運輸量,並使烏茲別克斯坦鐵路的客、貨運列車的最高速度分別從65km/h和50km/h提速到120km/h和100km/h。


烏茲別克斯坦雖然全國只有3000W+人口

但國土其實挺大,相當於四個浙江,而且沙漠廣布

要建設快速高效又經濟核算的鐵路系統並不容易

(圖為撒馬爾罕與布哈拉之間的樞紐,納沃伊)

(圖片來自:google map)▼


鑑於O'zbekiston型電力機車在烏茲別克斯坦的良好表現,烏茲別克斯坦決定再次向中國採購一批速度更快、技術更先進的客運電力機車。2008年,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與烏茲別克斯坦鐵路籤訂了15臺交流傳動客運電力機車訂單。


新機車被命名為「O'Z-Y」,其中「O'Z」即烏茲別克語的「烏茲別克」縮寫,「Y」代表客運,「O'Z-Y」目前便是烏茲別克斯坦客運列車牽引的主力機車。2011年,烏茲別克斯坦鐵路又向大連機車訂購11輛和諧3C型電力機車,並另命名為O'ZEL型電力機車。


新機車「O'Z-Y」

(圖片來自:Leonid Andronov/shutterstock)▼


可以說中國鐵路機車技術有力的推動了烏茲別克斯坦鐵路的現代化建設,為其高速鐵路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在步步為營中成就的高速鐵路


令人遺憾的是,在烏茲別克斯坦著手發展高速鐵路時,中國的高速鐵路技術在當時還尚未成熟,還未走出國門。


烏茲別克斯坦所選擇的是西班牙Talgo公司。西班牙是繼日意法德之後,較早規劃建成高鐵的國家,目前已經是世界上高速鐵路裡程僅次於中國、日本的第三高鐵大國。雖然早年西班牙的高鐵市場則比較依賴法國阿爾斯通和德國西門子,但是在這一龐大的高鐵市場中,西班牙也同樣誕生了歷史悠久的高鐵裝備製造公司,即Talgo公司。


由於中國高鐵故事在國內廣為人知

人們對龐巴迪、川崎、西門子、阿爾斯通等頗為熟悉

今天再多一個,塔爾戈(Talgo)

(圖片來自Vladimir / shutterstock.com)▼


2009年,烏茲別克鐵路國家股份公司與西班牙Talgo公司籤訂了2列Taglo250高速列車採購協議。2列高速列車分別於2011年和2012年,在塔什幹至撒馬爾罕的既有鐵路線上投入運營。烏茲別克斯坦的高速列車名為Afrosiyob,中文譯名「阿夫洛西阿卜」,這一名稱源自著名的撒馬爾罕古城遺蹟。


這個車頭還是很有特點的

(圖片來自:Felix Lipov / Shutterstock)▼


2011年政府展開了對塔什幹至撒馬爾罕既有鐵路的升級改造工程,2013年該工程竣工後,塔什幹至撒馬爾罕高速鐵路提速至253km/h,兩城間實現了2小時到達。


烏茲別克鐵路從2015年開始了總投資達4億美元的撒馬爾罕——布哈拉段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同時包括又從西班牙Talgo公司購買了2列高速列車。2015年,撒馬爾罕至卡爾希高鐵支線開通。2016年,塔什幹至布哈拉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兩地間的鐵路客運時間由7個~8個小時縮短到3.5個~4個小時。至此,烏茲別克斯坦形成了一個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的「Y」字型的高速鐵路網。


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的「Y」字型的高速鐵路網

也就是圖中紅色鐵路線的部分(橫屏觀看)

(路線參考:wikipedia-Uzbek Railways)

(底圖來自:AridOcean/shutterstock)▼


2017年,撒馬爾罕至卡爾希高鐵的高鐵支線又延伸至歷史名城沙赫裡薩布茲。今年,塔什幹至布哈拉的高鐵還會延伸至花喇子模州的歷史名城希瓦。


由於烏茲別克斯坦的高鐵線路是由既有線提速改造而來,線路條件一般,Afrosiyob高速列車在運行中難以穩定的保持高速度行駛,列車在實際運營中最高速度往往只能達到230km/h。雖然烏茲別克斯坦已有6列Afrosiyob高速列車投入運營,但是由於既有線上運營,高速列車還要與普速客運列車和貨物列車混跑,導致高鐵的發車密度受限。


有機會還是可以去坐一趟

(圖片來自:Thiago B Trevisan/shutterstock)▼


俗話說:「成功就是在別人都不動的時候,你比別人多邁出一步」,烏茲別克斯坦的高鐵便是它比其他中亞國家所多邁出的一步。它的開通不僅滿足了工農業發展的需求,推動了推動國內人力資源的流動,還為前來觀光和了解絲綢之路古代文明遺蹟的遊客提供了更加舒適、便捷的出行環境,不愧為中亞邁向現代化的歷史地標。 


(圖片來自:Felix Lipov / Shutterstock)▼



相關焦點

  • 中亞的朝鮮
    在國外第一次體驗高鐵,烏茲別克也有高鐵,時速才二百,想起在土庫曼大使館籤證時就非常好笑,本來只有五天的過境籤證,時間真的太趕了,但是大使館移民官員認為我們不適合多呆幾天,最後只給了四天,沒把我氣死,土庫曼斯坦不愧是中亞的朝鮮
  • 為何中亞有很多「斯坦」國家,是啥意思?原來我國也有個斯坦別名
    除了俄羅斯的「夫斯基」,還有一處地方的人喜歡用「斯坦」作地名,這個地區便是中亞。不難看出,中亞大部分國家的名字都以斯坦結尾,例如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等等。那麼,中亞人之於「斯坦」,是不是和俄羅斯人的「夫斯基」一樣也有說法呢?
  • 哈薩克斯坦:中亞最大國家,為何是美國進入中亞的「絆腳石」?
    不過蓬佩奧訪問哈國主要是鞏固美國與中亞的C5+1機制。這是美國介入中亞事務的一個重要機制,是歐巴馬時期建立的,川普上臺撕毀了很多歐巴馬時期的政策,能留下中亞機制,也能看出中亞對美國的重要性。
  • 誰是未來中亞城市NO.1
    同年,土、烏、塔、吉四國GDP分別為407.61億、579.2億、81.17億和84.55億美元,也就是說,哈薩克斯坦一國佔了中亞經濟總量的61.1%,而阿拉木圖一城佔了12.8%,幾乎與土庫曼斯坦相當,是塔吉兩國總和的兩倍還多。這一點,其他中亞城市實難匹敵。 然而,這還不是它的絕對巔峰。
  • 在中亞五國旅行,通過這些照片讓你發現中亞的樣子
    而正因為如此,我們懷念口罩之下,那些真實的面孔,或是燦爛的微笑,或是靈動的眼睛,或是飽經歲月風霜的淡然……2019年,攝影家渠晉湘老師,在中亞旅行,開啟了一段非凡的旅程。在這段旅程中,有很多精彩的面孔出現在鏡頭裡。
  • 中亞陝西村:操地道陝西口音的東幹人,在中亞生活150年!
    ;羅馬化:Huejzw;漢字:回族;俄語:Дунгане;俄語羅馬化:Dungane)是中亞穆斯林民族之一,係指遷移到中亞的中國甘肅及陝西回族後裔,在各中亞國家中屬少數民族。1942年前蘇聯以「東幹」一詞,正式為這支民族命名。該族人認為自己與中國的回族同源,稱呼自己為回族(東幹語: Хуэйз?,Huejzw))。
  • 中亞觀察丨「泛突厥主義」對中亞的危害
    而蘇聯解體後,一度蟄伏的泛突厥主義在中亞地區沉渣泛起。自1991年起,泛突厥主義在中亞的影響持續了十多年。2005年的中亞「顏色革命」,標誌著泛突厥主義對這個地區的危害暫告結束。在匈牙利,歷來有認為烏拉爾語系與阿爾泰語系有親緣關係的學術史背景(匈牙利語屬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也有一種關於匈牙利人和突厥屬於同一血統的學說。
  • 中亞旅遊業方興未艾
    不僅如此,旅遊業對社會、文化等領域也有重要的意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旅遊業對增進各國人民相互理解、保持不同文明與宗教間對話、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等方面都發揮著特殊作用。 如今,旅遊業當之無愧地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一環,發展迅猛。旅遊業的市場規模已經佔全球GDP的10%以上,佔世界出口總量的6.5%,佔世界服務出口總量的27%。
  • 絲綢之路讓中亞旅遊搭上順風車
    西洽會期間分別溝通,和中亞國家做實質性的協作。    絲路旅遊談    中亞地域遼闊旅遊交通比較困難    「一帶一路」建設能否成功,關鍵在於我們能否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心心相通。發展絲綢之路旅遊是推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人民相互了解和理解的最佳途徑。
  • 非洲第一條高鐵在哪裡?-虎嗅網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同我國建交的第二個非洲國家——摩洛哥,於去年11月一躍加入高鐵俱樂部,打破了非洲高鐵0紀錄。他們完全想不到,祖國一腳踏入高鐵俱樂部。票價表與國內類似,摩洛哥高鐵也有購票優惠政策。也有類似國內的行李架,©challenge.ma車內的布局偏歐式,畢竟是法國貨。比布局更法式的,當然就是廣播跟車上的圖文了,幾乎都是法語法文。
  • 中亞國家都叫「斯坦」,究竟是何意,為何中國國名也有「斯坦」?
    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有一些國家的國名比較特殊,國名中會帶「斯坦」兩個字,其中以中亞國家最為集中,比如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另外還有南亞的巴基斯坦和中東的巴勒斯坦,印度也曾有印度斯坦的說法。
  • 不可不去中亞旅行的10個理由
    雖然人們常常會談起亞洲,談起東南亞、談起西亞,然而說到中亞總多少有些疑問:中亞在哪裡呢?你為什麼要去中亞旅行呢?中亞五國,這五個被並稱為中亞「五斯坦」的國家,位於俄羅斯南部,中國西部,伊朗和巴基斯坦北部。這裡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多彩的文化,又因為地理和政治的原因而少有遊客進入。所以,踏入這片地方,你將擁有的是幾乎完全屬於你的獨特旅程。
  • 高鐵烽煙十五年-虎嗅網
    在「高鐵見聞」所著的《高鐵風雲錄》中,記錄了這樣的細節——2004年5月,日本六家企業就成立了大聯合,準備與南車四方談判,角逐中國高鐵市場。不了解中國高鐵2004年之前這段歷史的人,會把2004年的技術引進誤認為是中國高鐵的技術起點,至此推導出一個結論——中國高鐵缺乏自主創新能力。這一點其實是極大的誤會。
  • 順豐想靠高鐵封神?-虎嗅網
    事實上,也有資料指出,王衛早在創業之初,就已經將國際4大快遞公司:FedEx、UPS、DHL、TNT,作為努力學習的榜樣。空運,順豐贏下的第二次「時效戰役」高鐵如果開始大規模貨運服務,對於現有的「航空+公路」物流模式有衝擊是肯定的,雖然沒有進行實際測試,但有一個說法或許可以參考一下——華夏航空曾表示,只要高鐵開通了與飛機航線一致的路線,那麼30%的航空業績就將被高鐵「奪」去。
  • 中國和中亞國家的友好關係源自何處?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對中亞四國進行訪問,並在訪問中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如今,在「一帶一路」倡議等多項合作機制下,中國和中亞國家的友好關係不斷深化,得到鞏固和加強。就相關問題,記者專訪了前駐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大使姚培生。中亞國家始終重視對華合作記者:你如何看待現在的中國和中亞國家關係?
  • 泛亞高鐵緬甸段6月開工
    格局    泛亞高鐵緬甸段2018年建成    事實上,高鐵市場正在蓬勃擴張的非洲也僅是「中國高鐵」快步走出「國門」的其中一站。據業內人士透露,從2009年中國正式提出高鐵「走出去」戰略以來,中方已參與籌建了歐亞高鐵、中亞高鐵和泛亞高鐵三個方向的戰略合作項目,其搭建起的高鐵網絡將有望覆蓋亞歐大陸。
  • 中國高鐵"出海記"
    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     2009年,中國正式提出高鐵「走出去」戰略,初步設定三大戰略方向:通過俄羅斯進入歐洲的歐亞高鐵;從烏魯木齊出發,經過中亞最終到達德國的中亞線;還有從昆明出發,連接東南亞國家,一直抵到新加坡的泛亞鐵路網
  • 為何中亞國家多以此為名?且中國國名也有?
    在大多數人心中,「斯坦」二字往往多出現在中亞國家身上,如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孰不知,在國外,亦有國家稱呼我國國名時帶上「斯坦」的後綴,對此,「斯坦」究竟有何特殊含義呢?
  • 被高鐵定義的中產階級旅行標準照-虎嗅網
    成都到西安的高鐵去年底通車,意味著中國高鐵到了一個新階段。歷史上一直有「蜀道難」的說法,西成兩地高鐵通車,大大縮短成都到北京、上海的時間,中國的大城市,終於被全部鑲嵌在高鐵網上,也意味著大城市之間的旅行真正進入「高鐵時代」。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從成都出發到中原政權,都是非常艱難的旅程。
  • 烏茲別克斯坦面積僅佔中亞的11%,人口卻佔中亞的一半?
    但是,烏茲別克斯坦的國土面積卻只佔有中亞的11%(45萬平方千米)。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不但是中亞人口最多的城市(約250萬),而且塔什幹所在的費爾幹納盆地,也是整個中亞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從中亞的地貌上來看,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河中地區)以及費爾幹納盆地是中亞自然條件最好的地域。與其相比,中亞其他地區則充斥著沙漠、山地和乾燥草原,並不利於人口大規模定居。